-->
二、 “自由选择”的自由
“自由选择”的内涵是:自由就是选择,选择就是人的宿命,因此人生来自由,人的本质在选择中生成。最能说明这种自由观的是萨特提出的存在主义第一原理——“存在先于本质”,本节所论述的自由观理论来源也主要是萨特。萨特认为,人降生于世界时,人的存在是无意义的,人什么都不是,人的存在就是虚无。但是,从降生那一刻起,“选择”的自由也成了人的宿命。人总是要不停地选择,不选择也是选择,这种选择是无条件的,绝对自由的,人能够自由地选择自我的本质,塑造自己,成就自身所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自由选择”的自由观看似容易理解,实则需要分成几个层次进行理解,在《进击的巨人》中也可以找到象征这些不同层次的人物或者情节。
“自由选择”的第一个层次是对本质的否定,即要否定“人必须是什么”的规定性,创造“人可以选择是什么”的规定性。在玛利亚之墙夺还战中,调查兵团与以野兽巨人为首的马莱军进行了恶战。在野兽巨人的飞石攻击下,调查兵团死伤惨重,一度陷入绝境,全军上下充满了悲观的气氛。调查兵团团长埃尔文在绝境中想到了最后一个办法:全军迎着野兽巨人投掷的飞石发动冲锋,并用信号弹干扰野兽巨人,从而吸引野兽巨人的注意力,让兵长利威尔有机会绕到野兽巨人后方发动偷袭。但在这个计划中,发动冲锋的战士大概率会全军覆没,战士们很有可能拒绝作战。为了让计划实现出来,埃尔文决定身先士卒,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
在演讲中,士兵弗洛克问了最为关键的问题:无论如何都是死,战斗也是死,等死也是死,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前者呢?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自由选择”的前提——人的虚无。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人意识到了自己虚无的本性,人死后无论怎样都是无意义的,一切本质性的规定也就失去了束缚力。在面对死亡的虚无时,士兵先定的“义务”已经无法说服战士们拼命一搏,因为无论如何挣扎都难逃一死,挣扎是无意义的。
毫无疑问,如果只是到这一层,那么“自由选择”的结果只能是消极悲观的,“选择”的意义与价值也无法彰显。埃尔文给弗洛克的回答则将“自由选择”带到了第二层次。
埃尔文承认弗洛克的说法是对的,他认同不论是过着幸福生活的人,还是过着可悲生活的人,死后都是一样归于虚无。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人生毫无意义,因为人生的意义是在选择中生成的,即意义不是此刻的,而是未来的,人只能在未来给过去的人赋予本质和意义。所以,现在调查兵团战士的死亡看似都毫无意义,但意义是由未来的生者赋予的,此刻做出的不同选择将在未来的人们那里获得意义。由此,人在选择中获得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而不仅是沉溺于本性的虚无。
最后,埃尔文和调查兵团大多数成员死在了野兽巨人的飞石之下,但他的战术获得了成功,利威尔击退了野兽巨人,玛丽亚之墙被成功夺回,艾伦一行人也在地下室了解到了世界的真相,士兵们的牺牲被后来者证明为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陆子怡.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为例[J].公关世界,2020(14):178-180.
[2]李夏. 萨特自由观研究[D].长安大学,2017.
错的是战争,背后的人,不是小孩子。小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不是朋友,就是敌人。艾伦1v2吊打真特么牛啊。立场问题啊,希望结局可以像鲁鲁修一样。世界的罪孽加在我一人身上。只希望爱的人,和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巨人和战争。永远的神,一步步看艾伦转变,从立誓要驱逐巨人到屠杀所有敌人。人物在变,动作制作组和配音员太优秀,漫画作者应该跪谢
今天看了进巨最新一集—— 随记:关于尤弥尔的觉醒。 写前声明:尤弥尔不是生来便完美的。 (以及:单纯用现代价值观剥离语境衡量奴隶时期的思想和行为是对历史的简单化。) 故事开始:尤弥尔出生于一个落后的部落,因为战败沦为弗利兹王的奴隶。“这个世界如此残酷,只有赢得所有人都喜爱才能生存下去。”弱小的尤弥尔不值得任何人喜爱,她只能“艳羡地”看着王的婚礼,忍耐着繁重的粗活,因为善良和弱小而默默承受奴隶们的诬告。她被折磨,被狩猎,她掉进湖里,湖中偶然的“它”让她成为拥有力量的巨人。强大的尤弥尔回到了王的身边,王很满意,他让尤弥尔为他征战,用巨人之力搭建桥梁。他对尤弥尔的赏赐是,“允许她生下他的孩子”。尤弥尔“获得”了弗利兹王的“喜爱”。她奉献,牺牲,忍耐,最终获得的是弗利兹王命她的孩子吃下她的身体,将巨人之力罪恶地传承下去。死后的尤弥尔仍然摆脱不了王的命令,两千年来她在坐标用沙子堆成巨人的身体,世间有多少巨人,她就要为此堆多少。她辛勤劳作,提着沙桶为王族的愿望服务。没有人关心过她的感受。直到——来自两千年后的艾伦——她一手塑造的进击的巨人——他说,你既不是臣服于他人的奴隶,也不是应该为他们的愿望而献身的神,你就是你自己,你可以自己做决定。他说,尤弥尔两千年来一直等待着他。此时,艾伦是尤弥尔为自己的灵魂塑造的开关,她赋予进击的巨人一生追求自由,不受王族控制的潜质,那是尤弥尔身体里长久埋藏的自我之显现。那一刻,她的眼睛第一次有了焦点,动画第一次让没有眼睛的尤弥尔出现了眼睛、表情和泪水。尤弥尔挣脱了弗利兹王的束缚,挣脱了一切权力的枷锁。她愿意自由,配合艾伦——也是她的自由意志,发动地鸣。最令人感到“谏山创真厉害”的是,在尤弥尔的故事开始之前,是希斯托莉亚的姐姐为她讲述“什么是姑娘的样子”——尤弥尔——善良忍耐奉献...然而背后却是被伤害、被忽视、被奴役....“进击的巨人的特殊之处在于一生追求自由,不受始祖巨人的控制”(前文提到,这或许是在整个故事中可以被无限解读的伏笔),并不单纯是艾伦带给尤弥尔自由,而是继承了尤弥尔自由意志的“进击的巨人”们,为尤弥尔带来自由觉醒的契机。她一生没能得到的尊重和爱,是由继承了她“进击的巨人之力”的艾伦带来的。这正是谏山创的高深之处,尤弥尔的解脱终究源于她自己。这样复杂交错的表达在短短一集中展现出来,再联系从头至尾谏山创对女性角色的描绘,不得不感慨其思想之深和创作力之强。甚至再联系受到“好姑娘”教育的希斯托莉亚,被“家族”驱逐渴望获得自由的她,是否又是一个尤弥尔的翻版呢?她是否获得了解脱(或者只有与同名“尤弥尔”的那个女孩在相处的一瞬),她继承王位究竟是自由的意志还是又一次“不得不”?没有一个画面,没有一句台词,是敷衍的。这大概就是《进击的巨人》打动我原因吧。每次看它,都觉得这哪里像“动画”啊,这样的文学性,这样的对时间和空间,对性别、国族、阶级的理解与呈现(其中任何一个角度都能从中找到对应的,充满思考性的情节与画面),太难能可贵了。
开局一张图,我来解释一下:
墙内850年(艾伦继承巨人的第五年),墙内政府宣称107年前巨人起源,可以推知是墙内743年。
而读者应该都知道了,巨人起源年事实上是145代王逝世的年份,截至743年始祖巨人已经传了145代,也就是13*145= 1885,再往前推1885年是公元前1142年(假设这个世界有“公元”这种宗教表述),始祖尤弥尔接触有机生物获得巨人之力,巨人正式作为一个物种起源。 但有意思的事情来了,格里沙在11岁,也就是墙内纪元817年的时候读了复权派的历史书,历史书上说的是1820年以前巨人起源。我们根据这个时间往前推,得到的巨人起源时间是公元前1003年。
在漫画还没完结之前我很早就发现了这个公元前1142年和公元前1003年之间139年的时间差,但当时的我百思不得其解。漫画完结以后觉得,也许这是创哥有意安插的一个小彩蛋吧,毕竟也太巧合了。漫画已经完结快一年了,至今也没看到谁有相同的发现,在豆瓣分享一下。
这个细节也能从侧面说明复权派历史书(或者他们对历史书的理解)并不准确,除了美化了巨人之力的利用外,对巨人起源的表述也存在明显的纰漏。如果墙外人知道巨人之力一轮为13年且至今已经传了145代之久,1820年前巨人起源这个表述是很反常识的,但当时复权派的众人却对上面的历史深信不疑。(个人认为这个也不是作者的笔误,作品对时间的表述都是很精确的) 很有意思的是墙内对巨人起源的描述(743年)和复权派历史书对巨人起源的描述(公元前1003年)都不符合真实的情况,巨人事实上起源于公元前1142年。 最后就是神秘的2000年,从公元前1142年到公元743年,145代巨人的传承;从743年到845年,艾伦继承巨人之力前拥有始祖巨的王族开始隐居,而后被格里沙篡夺后传给艾伦。845年艾伦继承巨人之力,如果艾伦寿终正寝,858年就刚好是巨人起源的第2000年。 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发现这种小彩蛋是很有意思的,86话是2016年完成的,距离漫画完结还有5年之久,而也许那时创哥就决定了要用139话把故事讲完吧,他真的是狂热的4,9,13爱好者。 借着动画最终季开播,记述我个人在阅读漫画中一个有趣的发现吧。 只是很可惜,这个两千年并没有画上完美的句点。追求自由的少年啊,永别了。回到你曾打盹的树下吧......
本文时间线梳理有参考以下文章: 如何理解《进击的巨人·致两千年后的你》? 【心得】故事的時間軸/年曆考察 (雷,圖多) 更新至98
《进击的巨人》改编自谏山创原作的同名漫画作品,漫画于2009年在讲谈社旗下的漫画杂志《别册少年Magazine》上开始连载,至2021年4月9日完结,全139话。2013年4月6日,同名电视动画正式开始放送。
本贴对豆瓣上所有《进击的巨人》的相关影视条目进行梳理,所有片名均以豆瓣条目为准。
TV动画版
2013 进击的巨人 第一季
2013 进击的巨人OAD:伊尔泽的笔记
2014 进击的巨人OAD2:突然的来访者
2014 进击的巨人OAD3:困难
2014 进击的巨人外传:无悔的选择
2017 进击的巨人 第二季
2017 进击的巨人 LOST GIRLS
2018 进击的巨人 第三季
2019 进击的巨人 第三季 Part.2
2020 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2022 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PS:只看这些其实就够了。
2023年 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完结篇 前篇
动画剧场版
动画剧场版是TV动画总集篇,对TV动画进行了剪辑,保留精华。
2014 进击的巨人剧场版:前篇·红莲之箭(涵盖第1话至第13话剧情)
2015 进击的巨人剧场版:后篇·自由之翼(涵盖第14话至第25话剧情)
2018 进击的巨人剧场版:觉醒的咆哮(涵盖第26话至第37话剧情)
2020 进击的巨人:编年史(前三季共59话精华,为便于在最终季上映前复习早先剧情而出)
PS:如果看完全部TV版,动画剧场版全都可以不用看!!!
真人版
真人剧场版: 2015 进击的巨人真人版:前篇
2015 进击的巨人真人版:后篇·世界终结
(两部真人剧场版在原著基础进行改编,加入大量原创内容,当然和动画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是毫无关系)
真人电视版:2015 进击的巨人:反击的狼烟(共三集,由真人电影派生的电视剧)
PS:以上三部都非常垃圾,建议千万不要看!!!
好莱坞真人电影版:
华纳与讲谈社已达成合作,由《小丑回魂》导演安德斯·穆斯切蒂指导真人版《进击的巨人》,预计2025年上映。
PS:好莱坞翻拍日本动漫真人版就没成功过,但还是勉强可以期待。
Q版(BD&DVD各卷收录的特典动画短片)
2013 进击的巨人特典:飞翔吧!训练兵团
2018 进击的巨人特典:飞翔吧!新生利威尔班
2019 进击的巨人特典:飞翔吧!新生利威尔班Part.2
PS:萌萌的衍生品。
官方同人短剧
2015 进击!巨人中学
PS:官方玩梗,解闷适宜。
关西腔版
《进击的巨人》漫画第17卷在发行时加入整整一卷关西腔限定版,封面和台词都被译成“关西话”,随之这卷关西腔也动画化成为一部特别版剧场。 内容并无变化,只是配音不同。
PS:这部看过都说好玩,但想看也找不到资源,不懂日语找到资源也听不懂方言梗。
附:
豆瓣上存在的这一条目,是日本环球影城在2016年通过特效技术再现等身大小的15m巨人化艾伦和14m的女巨人而进行的表演性质的节目,(可能类似舞台剧吧?)。
剧透警告!!!!文中有漫画结尾剧透!!!
墙
进击的巨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开场白,“那一天,人类终于回忆起被巨人支配的恐怖,以及被囚禁在笼中的屈辱。”说他有意思,不只是因为很有百年孤独的神韵。看到后面才能发现,谏山创为了制造反转效果,在故意误导读者,让读者以为墙外没有人类。实际上,这个句子的主语应该是“墙”中的人类。
墙是进击的巨人很重要的一个设定,可以引伸出很多意义。
首先是物理的墙,在巨人世界里,城墙即保护了墙内的人类,又限制了墙内人类的自由,就如同古代的闭关锁国政策。而打破这堵墙既带来了战争和灾难,又让墙内人有机会了解这个世界。
其次是思想的墙,在巨人的世界里,对立双方被不同的政权消除记忆、篡改历史、灌输仇恨,导致双方的矛盾冲突无法调解,最终走向悲剧。这堵思想的墙也是现实存在的,不仅存在于历史,还依然存在于现在的某些国家和地区。在中文互联网世界,大家也都知道有一堵“墙”的存在。
最后是心理的墙,谏山创在访谈中提到“(人们)经常会无意识地认为自己的主观基本都是正确的”,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也让我感到无力的一堵墙。人的观点、信念一旦确立,就很难改变,因为否认外部世界比否认自己更容易让内心接受,所以人们更愿意看自己相信的东西,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也只取符合自己观点的那一部分,然后不断地自我强化,自我造墙。这堵墙谏山创没有在漫画中正面描绘,却正是他想通过漫画作品攻击的,也通过读者的反馈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这几堵墙正是巨人世界冲突的根源,大概也是现实世界中不同族群、宗教之间充满偏见、对立乃至战争冲突的原因。
质疑精神
如何打破思想之墙和心理之墙?我想答案大概是质疑精神。所谓质疑精神,不仅仅是指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更要求我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自己,对于我们自己秉持的每一个观点,永远要尝试站在它的对立面进行反驳。就如同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没有经过质疑和反思,任何信念都只是一种迷信。
进击的巨人整部作品都具有浓厚的质疑精神。谏山创在叙事和人物塑造方面一直在有意进行造墙和破墙,他总是先描绘人物和事实不完整的一面,故意让读者形成既定认知,再揭露出被隐藏的另一面,不仅形成剧情反转,也造成读者观点上的颠覆。于是随着剧情的推进,世界的复杂性表现出来了。例如莱纳的形象就有多次颠覆,经历了英勇的战友、凶残的间谍兼刽子手、饱受战争身心折磨的士兵这几次转换,我们很难评价他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艾尔迪亚王室家族的形象也存在颠覆,从表面上是维护腐朽统治和特权利益的家族颠覆为牺牲自身和种族利益换取和平的家族,当然,你同样难以判断他们的做法是对是错。
到了剧情后半段,谏山创突然调转叙事视点,让读者代入对立阵营的视角,这几乎是在强迫读者反向思考,让读者质疑以前的观点是否正确。于此同时,反讽的意味也更加浓厚了。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献出心脏”这句台词了。在故事前半段,这是调查兵团愿意为了“人类”的自由和真相献出生命的宣言,而到了故事后半段,这句话成了法西斯煽动民众、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口号。
在玛丽亚之墙夺还战中,埃尔文团长极具感染力的战前动员让我热血沸腾,又让我心生疑虑:当年神风特攻队发动袭击前,大概也可以来这么一段吧。后面谏山创果然把我的疑虑画出来了,出现了多次“献出心脏”的讽刺版本。我的理解是:任何以自我牺牲为要求的宏大叙事都值得警惕。
巨人故事中的人物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精神:
调查兵团历任团长是最具有质疑和反思精神的一类人,艾尔文自小就对洗脑教育提出疑问,“墙外没有人类这个结论是怎么调查出来的呢”,在发起最终的死亡冲锋前,会想起无数战死的调查团员,质疑自己为了追寻真相牺牲这么多部下的正当性。韩吉被耶派小将打压时,会回想起自己打压旧王爪牙时的对话,感慨大家都一样,都是大环境下身不由己的一颗棋子。阿尔敏时刻都在反省,以至于显得犹豫、懦弱,让大家喜欢不起来。
莱纳和贾碧的质疑精神稍弱,开始时被洗脑,对被灌输的理念深信不疑,但是接触到墙另一边的世界后,也逐步打破了自己思想上的那堵墙。
最不具有质疑精神的是艾伦,他有最强的信念感,最强的意志力,但是对超出他理解的现实总是习惯性排斥,他也从来也没有怀疑自己行为的正当性。即使在接触到墙另一边的世界后,他也没有改变想法,他只是觉得很失望。
有意思的是,读者在充分浸入敌对方视角后,也产生了和剧中人物类似的不同反应。有的人能够理解和同情马莱艾尔迪亚人;有的人觉得价值混乱,难以接受;还有人觉得阿尼、莱纳等马莱战犯该死,对他们存活到故事结局感到失望。(我还是想在这里强调一下,战犯主要是指战争的发起者,并不能把所有参与战争的士兵都称为战犯)。
我一直喜欢有质疑精神的作品,这可能是我偏爱进击的巨人的原因。米兰昆德拉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具有质疑精神的作家,他在《小说的艺术》中引用了这样两句话,“事情要比你想像的复杂。这是小说永恒的真理“, ”需要面对的不是一个惟一的、绝对的真理,而是一大堆相互矛盾的相对真理“。我想,进击的巨人应该符合他定义中的小说的艺术追求。
政治光谱
进击的巨人漫画完结之后,大量国内读者指责谏山创是右翼、极右翼,这种说法当然不是空穴来风,进击的巨人后期确实有很强的政治意味。那谏山创真的是右翼吗?
先从左和右的概念说起,作为政治立场的一种划分方法,实际上左和右的概念非常复杂,在不同的领域和议题,具体含义也不尽相同,其中有一种经典的看法是:平等为左;自由为右。简单来说,左派支持对对弱势群体进行更多的援助,以减小不平等;而右派相对与减小不平等,更偏好保障自由竞争。如果将国与国、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类比,国际关系同样存在左和右,左意味着合作与互助,右意味着竞争与对抗。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和种族灭绝就是极右的典型。
以我粗浅的理解,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自国家出现以来社会形态整体是一路向左的,从奴隶社会到现代国家,阶级之间的剥削、压迫已大大减轻,人与人之间更平等。这也难怪革命导师会认为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是共产主义,但这还涉及到一个人性到底能走多远的问题。左派对人性乐观,认为人天生具有同理心,凭借理性与共识,人类可以构建一个更好的世界,减少不平等;而右派对人性悲观,认为人性自私的本能无法克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倾轧不可避免。
虽然我认为左派代表进步,但也不能说左派一定是好的,右派一定是坏的。历史上左派犯下的错误也不少,要么高估人性导致制度完全无效率,要么以极端手段实践左派理论而造成了实际上的更不平等。总之走极端是要不得的,毕竟步子迈得太大了,容易扯着蛋。
回到进击的巨人,我认为巨人后期出现各派政治光谱可以这样划分:
耶派:目的是确保帕岛的安全和自由发展,同时让104班小伙伴不受巨人之力所累(艾伦目的),手段是发动地鸣消灭岛外所有人。这显然是右派,而且是极右派,即使在整体偏右的残酷的巨人世界,以彻底毁灭墙外世界来保障自身的自由的做法也显得太过极端。而艾伦一直高喊“自由”口号,也与其右派的政治光谱向契合。
韩派:目的是谋求帕岛和墙外世界和平发展,手段是地鸣威慑和谈判。艾伦发动地鸣灭世后,韩派的主要目的是阻止艾伦灭世。在整体偏右的巨人世界,韩派显然属于偏左派。
吉派:目的是彻底消灭巨人之力,为世界带来和平。手段是全体艾尔迪亚人绝育。吉派的利他主义还是比较像左派的,但是这种极端的损己利人几乎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姑且把它划分为极左吧。
那进击的巨人整体表达是偏左还是偏右呢?在这里我忍不住要那它和三体进行对比。
进击的巨人和三体十分巧合地都提到了一个关于森林的理论,三体的黑暗森林理论认为,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如果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对方是天使还是魔鬼,猎人要确保自己的存活,只能开枪杀了他。巨人的世界确实像黑暗森林一般残酷,但谏山创借萨沙父亲之口,道出了走出森林的期望:这个世界是个持续互相杀戮的巨大森林,萨沙会死是因为在这个森林中徘徊不前,上一代的罪恶与丑恨不要留给下一代,要让孩子们走出森林。
而结局方面,巨人和三体刚好也是对称的。巨人的结局是极右派艾伦造成了80%人类被灭绝,而战争未彻底停止;三体的结局是左派导致了地球文明的毁灭。
从结局来看,我倾向认为进击的巨人表达了偏左的观点,如果说三体结局讲述了左派主角造成的悲剧,是对左的批判;那么巨人结局讲述的是极右派主角造成的悲剧,是对右的批判。当然,巨人和三体的背景不同,一个是国家尺度的冲突,一个是星球尺度冲突,不太好类比,但仍然可以说明的是,参照系虽然不同,表达的方向仍然是可以确定的,就像不管在哪条车道开车,都存在向左和向右。
社会实验与行为艺术
临近结尾,艾伦地鸣灭世行为的正当性在读者圈引起了大量的讨论、争吵,堪称社会实验。如果要做个类比的话,我认为这个实验相当于:如果生在二战时期的日本或者德国,你会不会支持希特勒和日本天皇?
谏山创确实有意在这么做,他在访谈中说过:“本以为自己是受害者,却变成了加害者,有时候还是不要过于信任自己比较好。无意中认为主角的行为是正义的,我觉得这其实是夹杂了自己的主观认识,经常会无意识的认为自己的主观基本都是正确的。我只是想画出谁都可能成为加害者,谁的内心中都有成为恶人的一面。”所以谏山创在马来篇把艾伦的形象画得更讨喜,来缓冲他行为上的更恶劣,以免读者过早排斥与艾伦共情。
从结果来看,谏山创显然成功证明了谁的内心中都有成为恶人的一面。不管在国内哪个网络平台,支持耶派人数都呈现压倒性的优势。毕竟大多数人很难做到像三笠那样,情感上爱着艾伦,理智上否定艾伦的行为。
关于耶韩之争,各大平台的讨论贴中也留下了大量人间观察样本。很多耶派认为,谏山创笔下的这个世界没有其他解法,发动地鸣不可避免,谏山创也不知道怎么解决战争问题。
真的没有解法吗?巨人世界里的战争确实难以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问题没有答案。我觉得谏山创已经把答案画出来了,而且不止一次地在强调:1)记录下人类这段愚蠢荒谬的历史,传达给后人,让他们不要再范同样的错误;2)在诉诸极端手段之前,永远先谈谈。
我们能够享受这几十年的和平年代,不正是人类在犯下一次次愚蠢的错误后,逐步认清错误,并把它写进历史、揉进文艺作品中,逐步在全人类达成共识吗;不正是国家与族群间的交流、交易越来越频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战争才难以开启吗?有时候答案其实很简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写在世界每一个角落,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在我们国家,政治、哲学、伦理这些学科只有答案,没有推理过程。这些答案不论是对是错,轻飘飘地灌进我们大脑,又轻飘飘地被吹走。
关于结局,谏山创在访谈中提到“想要伤害读者”,我想他最想做的大概是打破读者的心理之墙,让读者对自己的理念有所反思。所以我以为结局一定是对艾伦的否定,对某些人来说刺痛是必然的。但实际上结局的刺痛大大超过了我的预期,老实说我的心理之墙也被打破了。谏山创给出的结局对比常见结局简直是反其道而行之,没有价值表达,没有任何美感,有意排斥共情,堪称行为艺术。
艾伦、阿尔敏、莱纳、让在最后一话的表现可能谈不上OOC,但显露出来的确实是丑的一面,让人无法与之共情。弑母桥段不仅难以下咽,还直接宣告高喊“自由”的艾伦完全不自由,是剧本的奴隶;阿尔敏那句“谢谢你为我们成为侩子手”简直可以类比参拜招魂社。始祖尤米尔的心结从自由与奴役的宏大主题降格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最后一话中观感最好的反而是表现帕岛军国主义的那几幅,因为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反讽,看到价值表达。与之相比,138话可能是个更能让人接受的结局,138话是有美感的悲剧,而139话是丑陋的团圆。
最后一话为什么呈现出这样一个结果,真是一个谜题。究竟是谏山创能力不足导致最后一话大失水准,还是读者累积了太多不切实际的预期难免失望,还是谏山创为了达成伤害读者的恶意玩笑,还是故意把最后一话做成靶子蓄意对日漫文化发动自杀式袭击?我也答不出来。不过我能看到的是,谏山创把质疑、反思和自我批判精神贯彻到了最后。
巨人最终话出来之前,弹幕网站上有关巨人的视频总是能看到满屏的“献出心脏”,而最终话出来后,又变成满屏的“rnm退心脏“,不知道这算不算达成了谏山创伤害读者的目的。如果在现实世界中,巨人读者能够对那些看似崇高实则荒诞的极端理念也以“rnm退心脏”回应,那可能真是达成谏山创所愿了。
知道结局又何妨。最后一集我就当他永远不存在,就算日日揶揄你创最后一话完全是对读者浇大粪,但是批评容易创作难,还是感谢创作者。
洗白,都可以洗白!撞破城门的莱纳可以洗白,屠杀调查兵团的阿尼可以洗白,杀死军港无数平民的阿明可以洗白,军国主义分子贾币可以洗白,最后全都摇身一变成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拿到马莱绿卡,成为荣誉马莱人😅
谈反战的前提是有平等的谈判资本,抛开物质力量谈精神文明本身就是一种恶魔之子,所有坚硬的铠甲都会被破除,所有的路都会被踏平。就算有翅膀也只能在禁锢中飞翔,若想守护归处(自由)便只能不断前进!ED出来脑海突然浮现那句话,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
立场才是无法逾越的高墙,戏内戏外都一个样。
这哪里烂尾了!简直神作到不能再神作了!尤其大家说的艾伦躺水里撒娇的名场面才更凸显了谏山创不仅会讲故事,更会塑造人物。当过去与未来失去界限,当爱与恨融合,当自由与奴役同源,当守护与杀戮变成同义词……那是意义化为虚无之后唯一真实的存在。进击吧!巨人!
记得当初从动画追到动漫,从震撼的剧情到遗憾的结局,不可否认巨人始终是在营造宏大世界观下的悲惨戏剧和相互对立的战争发展史。下半季依旧保持了跟上半季精良的制作,也不知道马趴会不会改结局,但从目前来看,依然能看出大方向是艾伦一个人的孤独战争,更是结局的ed打动了我,少有的一个人的片尾曲,注定了这场战争中他的“背叛众离”,他的独自战斗,与三笠阿尔敏的牵扯,和岛上的命运共处。毁灭不是必要,但没有毁灭,仇恨和歧视永远存在,那个少年,也只是燃烧了自己为了最后的机会,血肉里的传承永远不会被打破,也只有战争,才是唯一的解法这一季绝对封神!全程高能和震惊,最后的地鸣压迫感十足,评分这么“低”只能说是太多被漫画结局所误导,可这才只是地鸣篇最精彩的开始啊!!
地鸣将至,闪避!先五星锁定,看能不能对谏人有所突破。
“疯子”选择了朋友,朋友选择了世界。
850年,面对兽之巨人的弗洛克。854年,弗洛克大战两位阿克曼、铠之巨人、女巨人、颚之巨人、车力巨人、超大型巨人、调查兵团团长、马莱元帅!老角色全员圣母崩坏,跟正在执行侵略任务的马莱军人合作,老角色也就利威尔没崩,因为他大部分时间躺着。五星全给弗洛克与吉克,他们俩是最终季角色塑造最好的人。弗洛克的变化合情合理,他身上承载着当初死亡冲锋200人的意义,他比那个杀母且死前大喊三笠再爱自己十年的艾伦,比那个基本没有人物塑造的木头人三笠,比那个被阿尼迷住心智的谈谈巨人阿尔敏,比那些动机撑不起行动的苟罕见韩派救世小队,更有资格继承艾尔文团长!谏人一直在尽可能不顾逻辑地强行丑化削弱弗洛克耶格尔派那批人,洗白强化救世小队那批人,但弗洛克依旧是黑色之翼,救世小队依旧让人难以代入。
关于是否原创结局已经不重要了。于我而言,关于进击的巨人重要的是立体机动装置划破长空时的哀鸣,是勇敢的人们一次次追逐自由时的呐喊,是尤弥尔苏醒之后在星空下的一眼,更是我们与知晓自由的少年的永别!这个冬季,进击的巨人,最后的陪伴!
命运总是在和人开玩笑,三笠想跟艾伦在一起却只能手刃艾伦,艾伦想得到自由却沦为自由的奴隶,阿尼想回到父亲身边却亲眼看着父亲变成了巨人,团长永远无法得知世界真相,萨沙再也吃不到美食,康尼成为人类精英战士却再也看不到父母骄傲的眼神,莱纳永远不放弃战斗却总是打不赢,调查兵团想要拯救人类却只能无力地看着人类灭亡……我依旧清楚记得初看巨人狰狞面孔时的恐惧,初识立体机动时的震撼,说出为“人类献出心脏”这句话时沸腾的热血!还有佩托拉、欧鲁、君达、艾尔德、托马斯、米娜、汉娜、法兰兹、伊恩、米塔比、涅特、希斯、伊尔泽、三毛、汉尼斯、纳拿巴、吉尔伽、妮法、马尔洛、莫布里特、团长、萨沙、夏迪斯教官……还有数不清的无名战士牺牲时的悲壮,无论最终结局如何,我都会追下去,感谢这些年的陪伴!
在明明知道结局的情况下还在追这个番的人,只能用飞蛾扑火这个行为艺术来评价了。
利威尔受伤是如此安静。没有配乐,只有雨声。镜头从韩吉怀里上移到他的脸时,雨声也密集地加强。下一个画面是动画加的分镜,从天空中砸下的雨点,也许是落在心灰意冷地望天的韩吉的镜片上,或是落在利威尔快要失去焦距的瞳孔上。后面和弗爷对峙,韩吉全程背影,紧迫感也很足。mappa这一段音效,分镜,节奏处理得确实好,获得了我这具尸体的肯定。
漫画结局不是好结局,但就因为一个结局就硬要把这部剧往现实历史中代入,硬要扯反战败的多多少少沾点那个。。。而且part2也没有讲到结局,刚开播就打一星的人,说真的,有点像🐒
我以前还在朋友圈里安利过进击的巨人,也曾经把它视为神作。直到看到烂尾的漫画结局和作者无法自圆其说的政治隐喻,以及夹带私货的男主人设,无论动画制作有多精良,我也只能打一星了。
塔塔开塔塔开塔塔开!tv烂尾什么的不要啊,要烂也留给剧场版!剧场版烂尾关我TV继续封神什么事!
对漫画结尾的失望可以去漫画条目下评论,动画是一个综合作品,它的优秀不能无视。
一堆人可以想出更好的结局,但没人可以想出前面的剧情
再不会有第五季了
五星观望,虽然结局不太和我心意,但巨人还是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