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哇真会写!但是这个曲,emmm,能不能起来,起来啊,浪费了
李天姿:哇!声音厉害,挺好听的,但是感觉有点规整 好像晚会
李洛尔:啊?挺好听的,没了吗,唱啥了,然后害当然会进了
李长庚:emmm,挺好听的,就是有那么一丝丝的熟悉,一丝丝的老套,一丝丝的苦情
一支榴莲:挺好听的,声音也好听,旋律也成熟,就是有点像网络歌曲(特指经常在耳边响起但是好像疲惫了)
胡期皓:第一次听觉得真的好听,然后,然后,有点腻
小窦:emmmmmmmmmm,挺好的,五条人说得对
蒋先贵:他好聪明啊,好厉害啊
王源:emmmmmmmmm,祝福
阿波罗:虽然忘了第一次唱了啥,但是原生的歌写的很难过,感觉很真心
别骂我
蒋先贵~~“土土”的名字,浓厚的刘海儿,不合时宜的西装,说话也没有被规训过,拉着朴树聊天的样子,有着毫无后生敬畏的那种放松感,甚至不太有边界。 他在镜头前展示了一只碗里放皱了的苹果,说这是自己的写歌灵感,大概率也能看到他不修边幅的宿舍,以及创作的随意轻松。 这种小镇青年有着天生的神秘因子,就是会引起到我的极大兴趣。开口就被镇住了,“你去找宇宙飞船,我去引开保安“《飞向月球》这天一脚地一脚的歌词,让人惊呼脑洞。马頔说像尧十三,他说自己更像齐柏林飞艇,确实有《天堂阶梯》的一丝熟悉的感觉,但整个是流畅的。总之觉得这小子挺有文化的,平时肯定没少看书听音乐,但又野生、自在。 就像当年我们总是喜欢喊仁科“郭富县城“ 对蒋先贵也是惺惺相惜。 他们大概率是同款的小镇宝藏男孩,居于陋室,心怀宇宙,在封闭又纯粹的环境里长大,以看书看电影听音乐练琴体会生活为乐,他们身上大概率有着不自知的才华和白日梦,现实中少与人有交集,(所以离练就圆融通达的情商还很远) 精神在遥远的地方神游。我看到他,甚至会想到之前人生某些奇遇的时刻,海丰县城里与五条人的游荡,在鼓楼涮肉小馆遇到的马頔,Midi音乐节醉倒在一个卖包子大姐后面的边远,月湖公园里遛弯儿的还潮……他们身上有着气味相同的这种神秘因子。 这种音乐人,真的就是地上长出来的音乐人,根系茂密,性情丰富而肆意,稍微帮扶下,就能往上生长。(而有些人是从天上往下拉,费劲也难以生根发芽。
明日系列给我的感觉就是如题
寻找好的音乐人,发掘有能力的年轻人,给创作者一个平台。这些理念给人感觉挺好的,但是节目做出来吧,就感觉好像是那么回事,又挺不是那么一回事的。
糊成一团。终究还是选秀罢了。
我也问自己到底想看啥,可能我就想看,年轻人的舞台吧。
的确也是给了一些年轻人机会,但它最终还是选秀的内核,如同各种选秀节目里粉丝喜爱的大逃杀文学一般,比起说努力让观众看到好的歌好的表演之外,更注重的还在挑动所有的情绪来看一场激烈的厮杀。
你说有没有好听的歌好看的表演呢?就我自己看下来,我认为还是有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好,观众各不相同。对我来说印象深的就是李天资,一只榴莲、买菜和李洛尔,我也很喜欢北肆的班歌。
但是就这种综艺来说吧,它有竞争有晋级,那观众喜欢的没有晋级的话,肯定会产生疑惑。虽说实力这回事会有一定量的标准,但艺术喜好,风格喜好其实没啥标准,我喜欢你了就喜欢了,不管因为唱歌好、长得好还是性格好,我不喜欢去思考去阐释“喜欢”这种理由。最终的结果总会让一些观众不可理解。争执可能带来流量,于是每一季都挺多吵闹的,也就是今年没有打鸡血的打投,这种情绪要缩小了不少。
还有就是一期节目真的好长啊,大半都是各种碎片的真人秀部分,我没有特别爱的选手,全程在快进,我只想看表演。我只想看这些节目组找来的所谓的年轻的、有才华的、有实力的创作人能做出什么来,如果真的特别棒我可能才对这个人比较感兴趣,否则太冗长的节目看得我有点困
还是有过期望的,所以可能也有些失望吧。
现象级“爆款”音乐综艺如何突破前浪,做好一整个系列,而不会让观众产生一种“吃老本儿”的感觉,这是碎片化信息时代抛给综艺人的难题。
庆幸的是,在观看《明日创作计划》第一期节目时,全程下来,让我想要开启倍速播放的瞬间几乎没有,而是一种全新的、与往期的明日系列截然不同的视听趣味和玩法体验,不得不说,这一期做得很“归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明日创作计划》有几个鲜明的创新点。节目本身并没有从普适流行元素出发,甚至没有范本;而是通过挖掘一些深层次、甚至可以触达精神层面的符号,来彰显同学们的个性和魅力,同时增强了受众观看黏性。
首先是本土地域性:
节目第一期创意性的提出以东西南北区域设置划分班级,四部的同学们全员参与考核场景的装扮布置,同时现场演绎富有本土地域特色、原汁原味的原创作品。
这波很妙啊。
讲道理,“地域”在传统节目中一直是个容易触发矛盾的盲盒,但这样被巧妙拆开,反而彰显了地域的光辉属性。其抒发的情怀、讲述的故事大都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真实状态;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特性,也使得他们在舞台上的创作力和表现力更加具有记忆点。
其次是同学们野生野长的性格特点:
“野生野长”是本土青年突出的精神特质,也是学员们在明日夏校独特的生长方式。
没有背景、不加雕饰,是节目挖掘不同地域学员海选时最看重的一点。天然且独特的气质灵韵,在音乐的引路之下,裹挟着音乐理念、流派、风格、技巧等各式各样的野生力量,凸显“我有他无”的竞争优势,最后于舞台上交融碰撞。
总得来说,大家并不想看抄作业,敢于撕作业而且“撕”出新花样,才会有人激情买账。具体怎么撕,够不够野,够不够劲儿,都成为促使大家投票的“兴奋按钮”
最后是关于节目内热点话题的讨论:
热点话题#30秒能决定一首歌的好坏吗#,热议起因是节目里有关短视频听歌模式的探讨。短视频当道,大众都是“速食主义者”,洋葱理论已经不适用于今日市场,有耐心一层层剥落品鉴音乐的人少之又少,一首歌的好与坏往往一眼定生死,这是一种无奈,但也是一种现实。以30秒的highlight是否抓耳来决定同学们的去留,这种抉择方式根植于残酷客观的市场竞争,它可能不足够全面,但是也尽量公平。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在赛制结构上也有新鲜元素的加入:
常规赛制中,全员轮番上阵的演绎模式容易因其冗长单一的过程,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明日创作计划》顺应环境和市场需求,新颖做出改变,以“内部初步小选、外部直接录取”的形式,精简录取流程、增强受众本位,把更多抉择权和话语权让位于观众。
同学们在自荐自擂、先到先得的方式抢占先机,正所谓好饭也怕晚,富贵险中求。
这是明日IP带给观众的新惊喜。
全程下来,我个人记忆点最深刻的舞台有三个:
第一个是被风云教师团和现场观众一致认可的《飞向月球》,是蒋先贵同学的绝佳作品,甚至在现场让马頔老师拍大腿直呼喜欢。
这首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于,摒弃了原创新手们一致惯用的和弦套路,下里巴人的“4536”跃然变身为阳春白雪的“6511”,融合略显悲伤忧虑的小调旋律的同时,又因为歌词的天真趣味增添了几分俏皮,听起来非常新颖抓耳,有一种强烈的探索欲。
“你去找宇宙飞船,我负责引开保安”——
歌词里映出的童真浪漫与成年人的现实,让观众被强烈吸引的同时,更加体会到原创音乐的灵动与纯真。
第二个是7Z演绎的《verse》,
作为西部第一个登台表演的同学,音色中透露着些许紧张,但是rapper本身调动气氛、与众狂欢的特性使他很快又把现场点燃,占控主场。
我最大的感受和朴树老师说得近似:他很单纯,不管是演唱方式还是个人表现,都流露出一股异于说唱歌手的羞涩和内敛。他的作品没有侵略性,同时,他的个性也没有倨傲感,整个人并不疏离反骨,反而亲人温和,这是一种性格,更是一种优势。
毕竟,谁可以逃过“反差感”带来的惊喜呢。
来自藏族的晋美同学也同样优秀,他对乐器的精妙演奏、融合了独特的少数民族语言,节奏欢脱、曲调调皮,铺展开来,具有一种野性的美。口哨作为一个加分点,轻巧的旋律响彻在追光灯柔软的光圈中,为他带来190+的高分。也许语言上很难让人共鸣,但是旋律却足以引人共情,他赢在对于情绪的把控和掌握,正如李雪琴老师所说的那样:“善良的人更容易快乐。”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但是音乐本身却一尘不染。
愿大家都能在《明日创作计划》这样一档节目所提供的,空灵澄澈的净土之中,感受全原创音乐的创作力与野性美,获得音乐的新鲜与情感的共鸣。
最开始是因为喜欢鹿子野而继续追下去,后来他被淘汰了,就抱着实在没有什么音综看了姑且看之的态度继续看了下去。后面能够出彩的两个人应该就是庄主恒和蒋先贵。也许不同学者有自己认为的地方生产、绘写的描述,但在这两个人身上,六盘水和陆丰这两个小镇的基因自然而然融进他们的血液里,形成了自我标识。 今天看完了后面更的纪录片《创作吧!少年》,它的初衷也许是想探讨在这个时代的少年和音乐创作的关系,但是作为一个音综的衍生物,以及考虑只有40分钟的情况下,它来探讨这么一个话题还是太无力和薄弱了。在我看来,剪辑的片段拼凑在一起不过是呈现了节目中的少年通过在比赛和舞台的锤炼下成长和变化的过程。最后拍的蒋先贵回六盘水的段落还算比较惊喜,但是又太短了。或许也是因为他也还太年轻,对于和这个地方之间的意义生成还有更延长的路。 在现代媒体的环境下,每个人都被赋予在更广的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可能性。纪录片中选手的佳伯营地被一众高楼包围。选秀也许曾经是现在也还是让人一夜成名的机缘,它就像是一个被资本被各种欲望包裹的梦想的茧一样,可是破茧而出的人之后能飞多远,会不会折断翅膀,就是看自己的造化了。
看到了王源从一个追梦的少年到可以用专业给学员指导并提出专业建议。对音乐 严格专业认真负责的态度,大写的赞
王源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导师了,从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再到他说话的艺术,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
《明日创作计划》看到现在,发现了许多唱歌好听的小哥哥小姐姐,听到了许多很好听的音乐,跟着王源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又有了可以看的书单 真好
第二期了,喜欢五条人和朴树,怎么说呢,有才华的人还是有的,但是现在看也是不太够了,做的好是一方面,但我更喜欢有特点的,哪怕没那么强没那么全面,榴莲和先贵谁会是冠军呢,也很喜欢先贵,但更爱榴莲,&倒数第二期了,榴莲停牌,私以为四强应该是她换下钟易轩的,但没办法,不过钟易轩应该不会是冠军,就像上季一样,蒋先贵冠军相的。有才华的是有的,但持续的才华太少了,榴莲和先贵这场其实都不够好。说点儿有趣的,这场啊,蒋先贵就像那个和龙总没商量好似的,前半场像是我不想签你司,我要退赛,后半场又谈妥了,恰好挖机和榴莲谈崩了,按理说今年应该搞个女冠军了吧,结果四强又都是男的&决赛其实没啥看的,但是7Z帮忙调整麦真的触动到我了,如此自然不勉强不谦卑,这是艰难的生活造就的察言观色,他是一个很棒的人,希望未来不会辜负他,
西部老师都很有意思。话说朴树为啥又淌一遍这浑水lol
越看越没劲,三星都给蒋先贵的六盘水。
生育率赶不上选秀率。太多了。
感觉未来挺需要这类节目的,注重原创音乐创作对于中国音乐市场太重要了,这值得鼓励。即使遭遇了人间最大的不幸,能够解决一切困难的前提是——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希望。无论多么痛苦、多么悲伤,只要能够努力地活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节目组加油!
毫无才华的一堆选手,一点不real的评委们,辛苦后期和花字shi上雕花,腾讯总是砸黄金给年轻人们喂猪饲料。以及,这里的李雪琴甚至令人生厌。
随着朴树说我就来一期,我的明日之子观看之旅也就这一期了。不知道是不是我年纪大了的缘故,听不惯标签归类的表面呈现和热血口号了。「我要把这个场子炸翻」这句话也让我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形容,好像每个人都标新立异小众不同,但很多人都是在一个模板下出来的产物,他们的狂和自信都没有什么来由,只是一种角色设定。
鹅什么时候能放弃李雪琴和烦人的旁白啊,难听的歌放两遍是不会变好听的,五条人点评还可以再狠一点谢谢🙏
愿哇唧唧哇别浪费人才,给机会让蒋先贵发光发热…
其实没打算看的,特别是最开始那几集,真的直接劝退了,选手的水平达不到一个比较理想的阈值吧。后来听到班歌的部分才觉得有意思起来,每一个人都有点小众特点,但是听感又不是特别好,特别好的人有时候又会搭上糟糕的配对然后被淘汰,喜欢的歌经常因为第一首而变成成绩最差,但明明平时听得最多,最喜欢的还是南三班的三位男生。后面几场的直播更加暴露了他们的实力,有些人比起歌曲和市场口味,还不过是自己的人设或是个人风格获胜。张大大的决赛主持真的让人火大。
這季很清醒啊 節目組長大了 終於不做面具人競技節目了
抱着看五条人的想法看看这节目,前半段很无聊,后半段竟然意外地还可以,选手们应该庆幸节目组请来了五条人和朴树,他们不仅仅代表着小众音乐和民谣,更有着对音乐的包容性(无论好坏都站在客观的立场评价),也真诚地怀着对‘稚嫩音乐’的喜爱,在他们眼里,音乐是可以成长的,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小孩儿,有天赋和才华的才是最重要的啊!以及,看到蒋先贵和晋美等一些真心热爱音乐并且有才华还散发光芒的人,真心觉得自惭形秽!加油冲冲冲!会继续持观望态度追下去的!最后,节目组这剪辑和后期,该不会是乐夏那批人吧?!看之前我没想到剪辑这么偏爱小众派的选手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干得漂亮!PS:邓紫棋的鉴美能力真的一般,多请几个这样的导师,只会埋没更多有才华的选手。pps:我没想到能入眼的创作者这么少。
最贴明日气质的还是蒋先贵吧,莫名让我想起了去年的王江元!不过王江元更妹妹一些哈哈……蒋像小众乡土电影的感觉,名字也很土但是很契合。
有才华的太少,想成名的很多。
周末看完一公,觉得这一季注定是不会有流量了,人物叙事做得太差,没有一对cp能让人嗑上头,而这个层级的舞台表现也是难以留客的。比起上一季的“高材生”式素人,这一季更素了,素得离谱...
当然不否认这里面也许会有未来可期的音乐人,但是现阶段的感觉就是,大家都很热闹很自信,没了。毕竟每周都有超级乐队可以看,这样的节目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了,就看微博上推荐的片段就好
一公才是明日的水平好吗????节目组给我这么搞吧
没有人才就别硬搞了,太尴尬了也,仿佛进入小学生三行诗鉴赏大会,也不是说少年们没天才,纯粹赛制思路有问题,以及李雪琴和王源能干啥
好听的歌太少了,选手倒是都被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的
前半段的选手,肉耳可闻没有任何才华。选手highlight导师那放一遍,观众考核又放一遍完整版,无聊透了。国内选秀阳数已尽,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