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说过他嗓如峨眉山,生在新繁授我鸡的冠”短短两句将张杰的音乐梦想、亲情、土地串联了起来——
我看见,长辈与老家的连结总是更紧密的,我们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了回溯的方向,顺着方向,我们便摸到我们的根。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的爷爷,我的爷爷说他吃过皮带,教我唱东方红太阳升……可惜那个时候我太小,没有机会追溯更多,我只记得小时候爷爷家的屋顶上挂满了葱,我会看着那些葱对我的城遐想连篇。
有一次我被妈妈骂了,哭的很伤心,去找爷爷,爷爷不说话,闷头满屋子的不知道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我才发现是我小手上的许愿瓶盖子丢了,原来爷爷对我的爱深入到不起眼里。
——我爱太原,不只是因为我在太原长大,更因为我的祖辈在这里死去,他们带着他们与这座城的神迹走了,触摸那些他们曾砌过的墙,成了我对他们生命延续。
感觉不如第一季好看!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关键是诗词本身所具有的内涵,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咏流传,就是在诗词本身的内涵上加一个曲谱的外延,让它更具有传唱性使之易于流传。所以经典咏流传的内核应该是诗词本身的魅力加上朗朗上口易于传承的形式!
但是感觉节目中,特别是第二季节目中,唱歌的人的比重太大,与他(她)所唱的诗词无关的东西夹杂太多,让人感觉节目所要表达的东西不是这首诗词的伟大与经典,而是唱这首歌的人的故事。
本应该人是载体,诗是内核,现在成了诗是载体,人是内核了。
我所关注的是诗词本身的意境,背后的年代,作者当时创作的心情,以及诗作从诞生到现在这么多年来历代文人的解读等等,这首诗词自带的内涵及外延,其中代表的文化符号和对我这个现代人的现实意义!
至于唱歌的人,你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有哥哥还是弟弟,学中文还是外语,今天赚钱了还是昨天潦倒了等等等等,有意义吗?!
所以打一星,代表我的失望!
5月2日补:另外,并不是在节目中请几个外国友人用生硬的汉语表演一番就表示中华诗词走向世界的,文化的传播自有其途径和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精美绝伦。伴随着祖国的富足强大,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主流文化之一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势。中国人应该有这个文化自信!
《诗经》就是早期的民歌 唐诗 宋词都是“歌”,就算没有专门配乐 诗歌也具有“咏叹”性,
虽然和音乐在一起让人没法细细品味文字的妙处 ,但音乐为诗添加了别样的感染力,
有的是按原诗来 有的做了加工(可惜加工 和原诗相比都不太好,甚至都有点像病句 不过好在不难听) ,——都可以 , 齐整的五言 七言 由于过于工整 ,似乎谱其曲来更难。
特别喜欢的有 李白的《长相思》《秋风词》 《将进酒》
《无衣》《金缕衣》《渭城曲》
《苔》《墨梅》
《佳人曲》(男声才好)《绿衣》《小山重叠金明灭》(可惜姚贝娜不在了 好在现代技术让歌者也能有声音留下)什么时候来呢
主旋律不变,依然是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开始接触这个节目是在一本杂志上,那个时候准备高考,当时好像是第一季播出,相关的考试题很多。等考完了试才来好好感受了一下节目,感觉还是很棒的,把传统文化经过现代的演绎,绽放出别样的光彩。真的是很用心的节目。我感觉比起第一季来说,播出是不是有些仓促了,感觉宣传力度好像没有第一季大?
文化节目难做,歌舞类+文化节目更难做,很高兴看到节目组的用心编排,把一首首经典结合现代旋律与人物本身故事的结合,不生硬,并很好的统一在一起。无论是明星或是素人更给予了一种传唱经典的责任感,在耀眼的明星也是为了衬托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美,但又特别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那些歌听起来朗朗上口,我想这就是经典所要带给我们那种亲近的文化感。
没有什么预告,节目第一期突然就播了,甚至连官微都是开播当天才公布的开播信息,显得有点仓促。但是看完第一期之后觉得虽然定档仓促,但节目内容并不仓促。
首先要说的是文化感。
第二季节目在文化感上依旧保持了一定的文化高度。虽然很多节目(尤其是文化节目)很难保持在第二季依旧水准持平,但是经典第二季虽然没超越,但我觉得至少至少是持平的,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文化不是一座高山,是通过更加通俗的方式让更多人去读懂。开场康震老师对诗词的解读是新加的流程,这个流程设计得很好,解读也很通俗,使诗词文化不至于阳春白雪,更易于让人去接受。同时在听歌之前也更加使观众读懂了诗词本身的内在含义。这一点是要点赞的。
第二是包容性。
在节目的宣传片中我看到了许多外国面孔或元素,克丽丝叮、包括第一期里的罗杰斯女儿、五种语言的登鹳雀楼,这意味着这一季不再局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而把目光放得更广阔,对世界文化的文化互融共鉴有了包容态度,这种格局的提升对于这样的舞台是不容易的。(尤其在文化节目泛滥,各家始终沉溺于传统文明无法自拔、善于煲传统鸡汤的今天)新鲜的血液是值得表扬的。
第三是情感向。
第一期节目印象最深的就是《乡愁》。这张情感牌打得很好,不得不说赵照是有才华的,重新作曲的《乡愁》配上齐豫倾诉般的嗓音,让本就老少通吃的诗句,更像一把柔软的刀子直戳人的内心。听着听着,甚至还没反应过来,眼泪就已经流下来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乡愁”,这个“愁”不只是对“乡”的愁,而是一种对于过往时光的牵挂。节目组很聪明,在临近春节的小年夜放《乡愁》,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本就让人难以自控,会让每个人都将自己代入,这样一来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第四是对“经典”的再定义。
细心的人应该已经发现,第二季节目不再局限于传统诗词,把现代诗也加入进来了。就比如刚刚谈到的《乡愁》还有谭维维的《山高路远》,虽然会有人对选取现代诗的行为是否配得上“经典”持保留意见,但是个人认为,这些现代诗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就说明它们已经经过了、扛得住时间的打磨。“经典”本就是跨越古今的,从《诗经》到唐诗,从元曲到现代诗,古诗也好、现代诗也罢,在每个年代,每年都有许多人在创作“诗”这样的体裁,大浪淘沙之后,能够让人记住,就已经是它们的能耐。在这一点上,节目对于“经典”的重新定义,显然更加准确了。
第五是科技创意。
第二季玩了一个“读诗成曲”,还蛮逗的,扫一扫,读一句屏幕上的诗句,就可以转化成自己声音的歌,据说是用了AI,这个创意还挺有意思的,也应该是这一季跨界传播的亮点。我玩了玩这个东西,感觉挺逗,但是希望界面可以更简化并美观一点,生成的歌曲再长一点,曲库再丰富会更好。
第六来说说时代价值。
谈央视节目这一点是绕不开的,大家也都知道央视节目总喜欢“上价值”。相比第一季,这一季的价值输出其实还蛮自然的,把价值嵌套到入歌中,比如五种语言演唱《登鹳雀楼》,作品做到了做歌、诗、人物故事的统一,不至于生硬,这一点是个进步。
最后我们来说说问题。
当然,天下没有完美无缺的珠宝。就算再好的东西也是有瑕疵的。第二季节目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访谈过程节奏略慢的问题,很容易让人恍神,这一点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比较危险,因为大家会调台。对于带有音乐属性的节目来说,大家可能更愿意听歌。所以听听解析、听听歌、简单听听鉴赏团评论就挺好的了,个别朗诵、评论的节奏还可以再简化。
综上所述,第二季节目还是有进步的,对于撑到第二季这件事来说,能够在第一季的口碑、传播都很高的前提下做到再创新,大胆突破,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希望节目组能够继续改进,毕竟刚刚开始,后续还有许多进步空间。
传承经典,王源的长歌行太好听了!和他的心境应该也很符合吧,弟弟能勇敢地追求梦想真的很令人刮目相看。大步向前走吧!“青春本无畏”!
第二季如期而来,先满分给上。中华文化用一生都难探寻完的神秘。太过迟到的点评,但经典永不会退出潮流,只会越来越有韵味。本季质量也是杠杠的,开篇的《乡愁》颇为感动。为康震男神打call。
每周陪妈妈看,但是曲调真的一听就忘。
乡愁让我泪目,这种直入人心的感动就是经典的力量吧
节目总的来说是不错的,但是,有一大败笔,将诗词改编成曲的时候许多人压根不考虑原来诗词的意境,最差的改编则是将流行文化中的奢糜杂糅进去。
传承经典,歌颂永恒
忘记打分了 喜欢吴谨言的《子衿》
回忆过去,追忆故人,泪目。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乡愁
有的编排的特别好特别好,真正达到了永流传的意义。
素人和小孩都修音修成洛天依了,大概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在对口型,更不知道自己无法挽救的音准吧。煽情背稿讲故事赞赞新时代,还是央视的一贯作风。也有一些专业的音乐人,不讲废话不演戏,全是干货,真正的现场音乐,作品质量很高。还有一些心知肚明的圈内老油条,轻车熟路,完成工作罢了。中国特色大杂烩。
观感上觉得比第一季差了一点点,可仔细想想优点其实不少。比如两位新点评嘉宾一个负责划重点一个负责实践指导,比哈林阿宝合适;比如这一季原创歌曲很多,基本没有老歌硬加诗词的情况,虽然歌的熟悉度差了点,但是正确的取向;比如经典的范围得到了扩大,而且不再人人唱李白,科普了很多小众的诗词;比如请来了不少肯坐冷板凳的民乐国乐传承者。遗憾是预告的周华健到底没出现,还期待他的歌会致意一下金大侠呢。
传唱人:王源很拉好感,感觉诚恳,不浮躁。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太感人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真的做到了青春献祖国。69岁登顶珠峰的截肢爷爷也让人敬佩。最喜欢的歌曲:知否知否和蜀道难。嘉宾:朱丹又美又温柔还学识渊博,周一围怕是瞎了眼才那么不尊重她。喜欢康震!节目设置的一点吐槽:不太懂唱完歌后面聊天和鉴赏时刻有啥区别。
今天这期的我都好喜欢!!!
特意找了个和曾宝仪长得很像的朱丹作评委吗
节目编排明显比第一季更高大上了,每一期都有一两首歌曲让人印象深刻。不遗余力的宣传了民乐和李清照,作为李清照的粉丝必须要给四星。
卧槽 《黄河大合唱》的阵容开挂了
将中国传统诗词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来,实现了经典与流行的融合,有趣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节目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怀旧与回忆,通过艺术老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述展开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回忆,后部分则是明星歌手们的演唱,极大拓宽了本节目的受众面,突破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界限,打破了观众年龄层的限制。
央视这个节目,节奏有点慢。萨顶顶的春江花月夜可以说是十分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