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相当不错,拍摄方面很聪明地避开了容易拖长又耗成本的武戏,拿出文戏做主打,同时选择上流社会和市井草民两条交叉剧情线,一头看腻的时候基本就已经转到另一面去了。令人惊叹的是,拍摄罗马城使用的电脑特技并不多,靠着布景和画板就将共和末期混乱辉煌的世界中心表现了出来,不由想起《虎!虎!虎!》里面那用硬纸板喷漆作出来几可乱真的长门号战舰。
片中恺撒及其对手刻画不错,虽然第一部基本是按照恺撒自己写的《内战记》和《亚历山大里亚战记》在拍,导致其被有意无意地美化,却也无伤大雅;庞培和加图演得中规中矩,但少了几分狡诈,这类共和皮专政心的贵族,我个人还是觉得《斯巴达克思》里的格拉古演技最为出色。而布鲁图斯和卡西奥斯则过于逊色,剧本前后两人言行举止太不统一,也难以令人信服。此外,庞培作为统帅,应不可居住在城中,剧中遗漏了这一点。
上层线中的男丁演技,个人认为首推安东尼和西塞罗,尽管很明显剧组给这两人比历史更多的感情变化和心理戏,然而也许是由于更受历史学家青睐的缘故,这二位虽不得好死,却在史书上比恺撒和屋大维得到更多笔墨。而屋大维虽也忠实于史书,却也和史书中一样乏味,片尾和安东尼的撕打也太不符合他的个性,此时他应在部队服役,这种改动可说是蛇足。
而担纲重头戏的豪族女人们颇有《编年史》中提比略朝的风范,后者所述和内战时期相差约半世纪,相信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除了屋大维娅的外貌实在不像是拉丁人。
底层线有趣得多,至少第一部中如此。百夫长鲁修斯(第一集来看他应该是首列百夫长)不愧为罗马自由民的肖像:忠诚、有为、正直而又时常被这三种品德逼得揭不开锅;泰铎斯叵罗,奴隶出身的军团小兵,虽然正直却缺乏罗马式的道德观,又因此少了许多的烦恼,在这个人物身上多少能看到一些未来军营皇帝的影子,身世模糊的他也许根本不是罗马人。叵罗比他的日尔曼妻子更像一个日尔曼蛮族。第二部中埋葬亡妻和儿子一幕,叵罗将祷词献给“远方的不知名的神”,希望这些神祗照看自己来自莱茵河畔的妻子,颇为伤感-或许他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神明罢。
第一部从恺撒平高卢起,讲到他被刺为止,其历史还原的成分要大于娱乐成分,基本上也满足各种口味:要看史诗的可以看看恺撒和庞培、元老院的戏,从军团战旗到平民赞助人的服装,从西塞罗的雄辩到庞培与恺撒之间微妙的关系,考证颇为详细;鲁修斯和叵罗的线程则更注重娱乐性和突发性,每集都吊足观众胃口。
而第二部则从恺撒遇刺一直讲到屋大维扫灭安东尼,自命第一公民为止。这部比前部逊色许多,一方面由于角色随着内战和各势力的明朗化而逐渐减少,一方面则是因为底层线戏说的成分太过,而且由于第一个原因,底层线的戏份过多。剩下的上层人物里,历史上乏味的人物仍比较忠实,而较少记载的则严重脸谱化:布鲁图斯莫名其妙的救赎,一个弃兵自杀的懦夫反而被塑造成大义凛然赴死的勇者;蛮勇的醋坛子阿格里帕成了具有平等意识的小白脸;利维娅的一些风流事迹硬弄到安缇娅身上;安东尼虽仍有血有肉,但到了埃及以后被丑化的很过火,而安东尼援助阿格里帕战船以击败小庞培、大量元老听闻开战愤离罗马投奔安东尼这些事迹,全都被隐去;惟有西塞罗不失本色。
底层线上,鲁修斯丧子复得,帮会争斗之类的剧情和前部相比比较乏味;叵罗的事迹和历史大事之间的联系也过于频繁,过于轻率而令人厌烦了,刺杀西塞罗还好说,然而勇救恺撒里安,还把他带回罗马去,这就过了,难道屋大维的部队是傻子吗?至于屋大维家的犹太仆从,则发生了怪异的转变,编剧太想把过多的历史内容掺到一起,于是这街头打手莫名其妙地在革命情绪强烈的兄弟几句话之下就成了狂热党徒,几场革命戏幼稚得令人不忍卒睹。
此外令人尴尬的是,第二部的床上戏实在太多了,多到我无法在客厅连续看下去的地步。第一部有少许床戏,还可以理解-毕竟罗马的业余生活即是如此,但到了第二部还是昏天黑地,每集必出,这就过了。或许这也是编剧心理浮躁的一个侧影,记得一篇关于新旧版《精神病患者》的影评就曾说过:旧版中只出现了刀子和浴室帘布上的手影,而鲜血也不过是一些快速流掉的巧克力浆;而新版却非要让刀子反复捅进嘴里,还把番茄酱弄得到处都是,但在效果上一点也不比旧版恐怖,只能让人恶心。
至于《罗马》还有没有续拍的可能,有评论说因资金和其他问题就到此为止,想来也不乐观。因为之后确实没内容可拍,或者说没有娱乐性的内容了,屋大维的治世虽繁华稳定却也乏味无比,他在位期间少有扩张,虽然有个著名的浪荡女儿,但也没有其他人物可写;首任皇帝在位时的大事无非耶稣基督和条顿堡丛林大战,前者是被拍滥的宗教题材,后者令罗马脸上无光,要是拍的话弄不好就会搞成日尔曼劫后英雄略之类的草莽片了。
提比略比奥古斯都还闷,不过其母利维娅的事迹已经在《罗马》中被安缇娅移植过多;养子日尔曼尼库斯虽然勇武,然而风头却不及对手的日尔曼酋长。
卡里古拉可以拍拍,但在位时间太短,而且很黄很暴力,再出床戏谁还要看?而且有些东西是根本没法放映的。
克劳狄,除了远征不列颠外也无亮点可拍。
尼禄是好题材,可以单成一部,但要拍成史诗片,恐怕因前有《你往何处去》而难以出色,拍他娱乐性的一面么,大概会变成B级片罢。
看来《罗马》的续集确是很难弄的了。
看HBO的《ROME》第一季,充分感验了公元前的酷厉阴鸷。恺撒第13兵团直接听命于大将马克·安东尼的百夫长乌瑞纳斯和壮勇波罗是贯穿始终的线人,一个是悲天悯人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及时行乐的现实主义者,他们见证了不可一世的庞贝家族的陨落,见证了蒸蒸日上的尤里乌斯家族的霸权,也许他们还将目睹托勒密王朝在毒蛇齿间覆灭。
渥大维的母亲阿提娅为了巩固家族统治,可以利用任何元素同盟友联姻。她可毫不犹豫地搬掉绊脚石女儿的前夫,甚至怂恿未成年的儿子同恺撒干儿子布鲁特斯的母亲争宠。她活在权力的漩涡中,残忍而细心地甄选救命稻草。阿提娅是恺撒的niece,而恺撒是她的uncle,于是未来的元首渥大维称恺撒为舅公,深为自己体内流淌着盖尤司·尤里乌斯·恺撒的血液而跋扈。
恺撒自称是维纳斯后裔。基本上罗马的建国也是这个爱情女神的杰作。当她还是希腊神祇阿芙洛狄忒时,与攻打忒拜的英雄育有一子,这个儿子是攻无不克的特洛伊女婿埃涅阿斯。恺撒以降,从冠了“神圣奥古斯都”的渥大维始,至提比略、卡里古拉、克劳狄、尼禄,没有一个不是穷奢极欲、目中无神,女神任性喧闹的个性在这个嫡系家族上彰显毕至。讲究爱和美的女神,跟情人战神玛尔斯合力上演了人间的血腥杀戮。
《ROME》里的马克·安东尼,是个乱没正形的人。可人民爱戴他,因为他会讲猥亵的段子、打仗勇猛如狮、崇尚酒神仪式的狂欢,这些性格很世俗,冶艳浪荡,所以亲民。恰好不久前央视重播《埃及艳后》,玉婆伊丽莎白的女王和波顿的大将,是最最王道的搭配。《埃及艳后》片名中文翻译不确,原本也就是《克里奥佩特拉VII世》,女王是马其顿人,离法老的尊称业已远了,强说她是“后”,也只是给弟弟小托勒密XIII当王后,基本上是昙花一现。无论她嫁给恺撒还是安东尼,都是女王身份。这部电影一直被诟病的是台下比台上热闹,而且票房惨败云云,现在看来冤枉太多。就服装、舞美,福克斯也达到当时的登峰造极;剧本稍嫌薄弱,HOLLYWOOD只喜欢传奇爱情,但人物刻画并非一无是处。玉婆的克里奥佩特拉仍旧最深入人心,而波顿的大将,活脱脱一个英雄气长儿女情更长的安东尼。
《ROME》里的大将,演员也找了位肖似波顿的人。看他的表演,真的觉得身为恺撒心腹爱将的安东尼太粗俗了,可当他接到恺撒要求增援命令后的不动声色、威胁大哲西塞罗时的干净利落,就能感觉到这位安大将是故意夸大了自己的粗俗。早在莎翁剧里,他就彪炳自己“不是个像布鲁特斯那样能言善辩的人”,倘若真跟西塞罗争执起来,却断不会落下风,可能修辞没那么华丽,语法不那么正确,实在掰扯不清,就武力顶上……西塞罗碰上安东尼,真叫秀才遇见兵。
《ROME》第一季后两集值得琢磨。虽然此前的剧情一直有比较八卦的,诸如渥大维的姐姐渥大维娅和布鲁特斯的母亲塞利维娅同性相吸,波罗成了克里奥佩特拉的入幕之宾,身为太阳神祭司的小渥大维给凯旋的舅公脸上涂抹鲜血等等,这些倒也都是在历史真实的范围内脱线。骁勇的乌队长终于是由于自家的孽债,而失去了亲历恺撒被刺的过程,没有替独裁者挡上两刀。波罗和乌队长在竞技场血拼一节,拍的相当紧凑精彩,其血腥程度和视觉冲击效果超越了左躲右闪的《角斗士》。放下屠刀的波罗似乎可以和心上人过上一段恬淡日子,活脱脱一个程咬金似的莽福将。这两位线人距离历史缔造者最近时只有0.1公分,宏观上为共和与独裁的角力忧心忡忡,微观里更为退役津贴斤斤计较。他们很厚道的没有切断历史动脉,满足于旁观者的身份,安心当罗马公民,从而避免《ROME》沦落成《寻秦记》。
安大将,让众人忌惮,第二季里,该轮到他老虎发威,和渥大维合力讨杀异己了吧?
不似某些剧集江郎才尽虎头蛇尾的让人不看难受看了更难受,罗马这部剧集占了前人的便宜,丝毫不用考虑剧情发展这个令编剧们内分泌失调的问题,因为历史已经把剧本蓝图勾画好了,编剧们只需要把这蓝图添油加醋,加上床戏群P,就可以非常幸灾乐祸的看着别的编剧内分泌失调了。
罗马第二季跟第一季相比毫不逊色,在各方面都毫不逊色,唯一让我觉得不满意的是成年屋大维,演技明显比其他演员弱,甚至不如少年时代的屋大维,比较让我失望。屋大维从少年时的聪慧过人忽然转变成成年后的变态伪善毫无人味,让我颇为难以接受。也许他是恨他那放荡的母亲,所以要亲手扼杀她的幸福,但他对他姐姐那样有点说不过去,不知历史上的屋大维是否也如此变态,有无了解历史的人聊聊看。
安东尼的表现在这季里是很不错的,当他被迫逃出罗马自拉大旗的时候还是非常有男人味的,只是后来被埃及艳后给误了。他对埃及艳后的着迷很没有铺垫,镜头一转他和她就生了一堆子女还搞了奇怪的遗嘱。其实作为剧集,完全有空间多下点笔墨的,我不介意搞个第三季。埃及艳后没有王者气概,虽然丰腴美艳,但气颇不够,从第一季开始我便觉得这个人物选角不对,不过倒有其他人很哈这个美女的,觉得很有味道,当然这些其他人都是男人。
屋大维的妈妈阿提娅在第二季比第一季可爱了许多,第一季里恶毒的有点令人发指,在第二季里虽然恶毒依旧,却让人觉得这个女人恶毒的可爱,不管耍啥花招都会让人看破,却还是坚持不懈的耍宝。我相信安东尼和她是真心相爱过的,起码在安东尼在阿提娅门口告别的时刻,他们是深深相爱的。只是在时间的洗刷下,在那遥远国度,安东尼和艳后日日笙歌醉生梦死忘了曾经的誓言,而阿提娅却痴痴的在家里年复一年的等候。一个曾经放荡的女人为了爱情也可以如此痴情。安东尼在多年后神智半迷离的状态下,问乌瑞纳斯她还是跟以前一样装腔作势吗?这句话里看似嘲讽,实则有无限深情,过去的种种相信再无情的男人也无法完全忘却,只是眼前的美人更让现在的自己难以割舍罢了。新欢总比旧爱强。
阿提娅对儿媳妇说,那些比你厉害百倍的女人日日钩心斗角,你看她们现在的下场。她说的也是自己吧,是对自己过往的忏悔。剧集最后,阿提娅在盛大庆功游戏上,看到安东尼被侮辱的雕像,还是忍不住的眼眶湿润,她还是忘不了他,虽然他负她那么多。
乌瑞纳斯虽然性格变化很大,但是这个转变完全可以接受。他的结局也是可以预料的,毕竟之前狠事做的太多了。而波罗则是全剧中运气最好的一人,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第一季里他只是粗蛮无脑的一个粗人,而第二季里他不但身手过人,才智也大有长进。他也是全剧里结局较为美满的一人。虽然日子清贫,但问心无愧。
剧中的战斗场面颇受一些战争迷的赞赏,但对于我这种战争盲人来说,基本是忽略这种场面的,对我来说,重要的还是人物刻画和剧情发展。这部剧集是我相当喜欢的,最遗憾的是太压缩了,象lost那样的剧集都没完没了的拍下去,罗马这样的题材怎么不拍的再详尽一些,也许招高一筹的编导们觉得意犹未尽才是最好的滋味吧。
看过《罗马》第一季,我很好奇这两个参与了很多历史事件的小人物是否确有其人。在英文维基百科上有一些资料,翻译过来。
英文好的同学自己看吧,有翻译不对的欢迎指正。这里说的是历史上的真人,电视剧里的人物就不多介绍了。
http://en.wikipedia.org/wiki/Vorenus凯撒老头在自己写的一本书《高卢战记》里面提到过11军团的两个士兵,一个是Lucius Vorenus(乌瑞纳斯),另一个是Titus Pullo。书里是这么写他哥俩的:他俩都是特别牛的百人队长,因为竞争一个职位,谁都瞅不上谁。在一次和Nervii人的战斗中,Pullo立功心切冲的太靠前,用标枪捅死一个敌人后,也被敌人的矛刺伤了,并且陷入重围。这时候Vorenus从阵地中冲向Pullo,和敌人一顿肉搏,放倒几个吓走了更多,自己却也陷入不利境地。Nervii人再一次围上来的时候,Pullo和Vorenus并肩作战奋勇杀敌,终于安全返回阵地,在周围一片赞叹声和掌声中,两人紧紧抱在一起。。。
历史上的Vorenus和电视剧里的不同之处是,他和Pullo是平级,并且是十一军团。在其他一些小说里也提到过这俩人,有一些小变化。
关于Vorenus的介绍就到这了,Pullo还有一些。
http://en.wikipedia.org/wiki/Titus_Pullo前面和Vorenus都一样的
在49 BC的内战中(就是庞培和凯撒打),Pullo加入XXIV Victrix Rapax,一个安东尼领导的新的意大利军团。48 BC时,安东尼被困在岛上逼降。Pullo带着他的士兵们转而为庞培效力,在庞培和凯撒在Pharsalus的大决战前,Pullo还因为防守庞培在希腊的营地勇猛而被记上一笔。
哈哈。偶然发现vorenus的演员在《猜火车》里饰演Tommy!那时还好年轻呀!
///////////////////////////////////////////////////////////////////////////////
HBO剧里这俩人的一些情节估计是虚构的。不过还是挺有名的,后来一些小说都用到他们的名字。很喜欢这个电视剧,虽然很多关键的事情交代的不清楚。顺便推荐一下BBC的一套纪录片BBC.古罗马-一个帝国的兴起和衰亡。人物没有《Rome》鲜明,不过时间跨度大,也讲了挺多故事。
正在下《Rome》第二季,教育网不给力啊~~~
///////////////////////////////////////////////////////////////////////////////
不知不觉6年时间过去了。。
今天不知道第几次看罗马的时候,看到pullo在执行杀死西塞罗的任务时,cicero临刑前对pullo说,历史会记住你的名字。因为所有记载我的地方,都会记上我死于你手。
顺手查了cicero的维基,发现真的有两个杀手名字: Herennius (a centurion) and Popilius (a tribune)。哈,herennius(百人长)是不是很像vorenus,Popilius是不是很像Titus Pullo的字母重组?
维基上关于cicero死前的描述摘取了《Haskell, H.J.: This was Cicero (1964)》这本书,关于cicero选择了一个更便于行刑的姿势在书里也有记载。不同的是,剧集中Pullo告诉cicero这样痛苦会更少,书中说cicero自己选择了这个姿势,方便行刑。
(芷宁写于2007年11月13日)
统观两季《罗马》,观众能察觉到该剧的绝对主角,既非叱诧风云的恺撒,也非名噪一时的马克·安东尼(詹姆斯·普尔弗伊饰演),而是他们的部下——士官卢修斯·乌瑞纳斯和士兵提图斯·波罗。
乌瑞纳斯和波罗同属恺撒的13军团,都英勇无畏、性格强硬,更杀人如麻。和那个时代的很多罗马人一样,他们渴望着个人荣誉,也执迷于自己的欲望,都期望得到幸福,常年在外征战的乌瑞纳斯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妻女身边,而了无牵挂的波罗则只想在打完仗后去乐一下。同时,他们又各有特点,乌瑞纳斯性格内向、办事成熟稳健、遇事多虑一些,而波罗的神经则有点大条,为人粗放一根筋的他凡事先做了再说,在战场上一旦杀红了眼,连领袖恺撒的命令也敢违抗。
剧集开始没多久,命运就将乌瑞纳斯和波罗联系在了一起,奉命去寻找被盗鹰旗的他们,在途中解救了被俘的奉母命前去探望舅公恺撒的年仅11岁的屋大维(麦克斯·帕金斯饰演)。一开始,乌瑞纳斯和波罗互不欣赏,甚至互看不顺眼,殊不知这两个性格悬殊的男人,在此后的人生中会成为过命的兄弟,而他们跌宕起伏、多舛突变的生命历程就如同彼时风云变幻的罗马时局。
时值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腐败司法不堪,权贵们穷奢极欲,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实权被控制在军队手中;公元前44年,恺撒完成了对高卢的血腥征服,也成了很多元老们的眼中钉;恺撒和曾经的战友庞贝(肯尼思·克兰哈饰演)之间的较量如期而至;恺撒和忘年交布鲁图斯(托比亚斯·曼希斯饰演)之间的较量后续上演;战争运向来好的恺撒在打败政敌之后,一举征服了埃及;恺撒遇刺血染议政厅;屋大维和安东尼之间的合作与决裂;安东尼走向灭亡之路……在所有的这些重要历史事件中,乌瑞纳斯和波罗不是旁观者,而是局内人、亲历者,所以说,剧集《罗马》又有“罗马双龙记”的意思。
命运交织的乌瑞纳斯和波罗之间真挚的异姓兄弟情谊,是在各种风云际会中不断累积叠加而成的:酒醉的波罗被人开了瓢,他趔趄地去找乌瑞纳斯,而此时的乌瑞纳斯虽不喜欢这个莽汉,仍不顾妻子反对,拿出钱来医治波罗;乌瑞纳斯是个常年在外的军人,偏偏娶了个美丽的女人奈奥比(印蒂拉·瓦尔玛饰演)为妻,当他回到多年未归的家时,发现奈奥比怀抱着个一个男婴,奈奥比谎称婴儿是长女的,屋大维和波罗查到了给乌瑞纳斯戴绿帽子的人,此刻年少的屋大维显示出了一个未来统帅的素质,他冷静地命波罗杀了此人,并要求对乌瑞纳斯保密;波罗犯了大错被投进殊死搏杀的竞技场,眼看寡不敌众,看台上的乌瑞纳斯跃入场内,和波罗并肩打斗,并救出了波罗;若干年后,乌瑞纳斯追随安东尼远赴埃及,将子女托付给波罗照顾,而在埃及,为了保护波罗的血脉,乌瑞纳斯拼尽全力……
在历史事件和个人历程的结合处理上,该剧做得巧妙,如当乌瑞纳斯作为恺撒的贴身护卫陪同恺撒进入议政厅前,有人故意告知他关于奈奥比出墙的真相,他怒而回家质问,结果无人保护的恺撒惨遭毒手。又如,当痛苦中的乌瑞纳斯再次从军时得知,孩子们已被敌手卖为奴隶,终于找到后,孩子们却因所受过的苦,以及误以为他杀了奈奥比而仇恨他,长女甚至出卖老爸的利益给敌手,乌瑞纳斯痛彻心肺,将孩子们交给波罗照顾后,随安东尼踏上了埃及之路。又如,因为贸易、税银、利益,其实更多的是累年的积怨,屋大维和安东尼再次决裂,而引发这场注定要打的仗的导火索便是由波罗复杂监运的金币被盗……诸如此类的巧妙关联,在该剧集中比比皆是。
该剧成功塑造了两个草根英雄乌瑞纳斯和波罗,他们的生活、个性、行为无不打着罗马的烙印,他们的爱情、亲情和家庭不断在罗马的历史洪流中沉浮,直至遭受到打击和重创。在遭遇背叛时,乌瑞纳斯万念俱灰,怀疑起自己的信念,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历经磨难后,乌瑞纳斯终于给妻子的私生子小卢修斯一个父亲式的搂抱,看到这里,观众甚至比剧中人还感慨万千。在朝不保夕的营生中,波罗比他的好兄弟更能快意恩仇,到最后,这位粗线条的汉子似乎也长了大脑,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保护自我、兄弟和家人……
同时,该剧还生动刻画塑造了诸多历史名人:天生的领袖恺撒,他光鲜的形象背后是顽疾的困扰,他的好运气也有用尽的一天;天才的领导者庞贝,他不是朋友就会是可怕的敌人,而他的死却令人有一种英雄末路之感;工于心计的元老西塞罗,还是没能抵过更有心机的屋大维;有勇无谋的马克·安东尼,嘴角总挂着一丝玩世不恭的笑,他是块执行打仗的好材料,然而,总以下半身来想问题的他最终因女人而送命;纤细苍白的屋大维,在人们都小瞧他的时候,他那颗善于思考的脑袋已洞悉了权谋的复杂性和可怕性,他和恺撒的几次谈话所透露出来的聪明理智,体现出一个笑到最后的人所必备的素质,而奇特的成长环境,让他的癖好也很奇特;屋大维的老妈、恺撒的外甥女阿缇娅(波丽·沃克尔饰演)是一个骄奢淫逸又心肠毒辣的女人,这位寡居的贵妇为了自身和家族的利益,可以做出很多出格的事,包括破坏女儿奥克塔维亚的婚姻、买凶杀人、绑架贵族、拉拢打压,在她诸多的阴谋诡计面前,她糜烂的私生活就显得一般般了。
此外,该剧的小人物也塑造的活灵活现,如恺撒的书记员、走卒小贩蒂蒙等。不过,其中最出彩的是那位罗马城的新闻发言官,他每天于广场上接过一个个记事石板,激情澎湃又声情并茂地宣读着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胖胖的身体随着他每个抑扬顿挫的发音、每个慷慨激昂的动作在颤动、在晃悠,十分有趣。
剧集《罗马》所呈现出的人性是赤裸裸的,毫不虚伪,也不加掩藏,更无需美化,人们的爱与恨都来得很强烈,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不断地昭示着彼时人类野蛮而蓬勃的生命力,以及毫无秩序、胡乱自由的本性。彼时人们的愿望也是血淋淋的,他们用生祭、用鲜血来表达自己誓言的决心,诅咒更是来得犀利猛烈,只要能达到目的,甚至可以搭上性命,如恺撒的前情人塞维利亚(琳赛·邓肯饰演)对阿缇娅的血咒。
可以说,该剧将人性深度剖析又直接展现,将人类的弱点和暗面更是呈现的淋漓尽致,在利益和私欲面前,不是每个灵魂都是坚强的。随着一拨一拨的血腥较量,不断有人在权谋与斗争中被踢出罗马的历史舞台,在剧集结束时,屋大维貌似荣耀地站在了罗马和历史的面前,然而,其背后却满是枯骨、鲜血、阴谋、仇恨及对家人的利用和伤害,当他被母亲和姐姐指责为“怪胎”时,这个当权者终于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该剧集除去虚构的那些角色,主要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都与书籍上所描述的十分接近,也都因演员的出色演绎和影像制作的精良而生动鲜活,在该剧中,这些历史书上的名字不再平板、概念化,而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仿佛被集体复活了一般,而在这种复活中,该剧集的史诗气质便一览无余。
(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4638655_d.html)
因为此剧,我将HBO的级别,从”喜欢“提升到”崇拜“!
屋大维很精明,波罗很有爱~
终于习惯HBO历史剧的瞎眼刷三观情节了,兄妹乱伦老少百合NTR砍手砍脚砍头OOXX露点…终于看到外国法制史上学的元老会选举离婚律师公民,罗马法不愧为民法始祖!呆萌Pullo和古板Vorenus这对bromance好有爱了,在开始喜欢凯撒的时候竟然便当了。诡异埃及艳后好想再看多一下【HBO快点拍部埃及的历史剧】
话说我很放心把水浒交给HBO去拍
大家都家破人亡的节奏。人物对话时的光线和角度真棒
喜欢两个帅哥。。。口水。。。
屋大维好帅啊好帅啊~安东尼你个浪荡子啊浪荡子啊~布鲁图斯怎么选了这么个演员。。
百夫长的老婆搞了个外遇,凯撒就死了,历史的车轮……好方。终于知道曼斯雷德的选角是咋回事儿了,以及newsreader太有腔调。
男人的斗争是目的理性行动,女人的斗争是价值理性行动,前者会为了利益而妥协折衷,后者却能把仇恨当作信仰。
剧情有点狗血,老按快进,不过比tutor好点。屋大维2号那演员丑啊,娶了个老婆丑的跟吉娃娃似的……布鲁图斯最丑,他娘太十三。凯撒一看就是一bully,是hotch他兄弟吧,囧rz小丑一号和小丑二号真好笑,连老婆都吃醋……
政治、宗教、国家、权利、议会、战争、爱情、乱伦、同性恋……
爱与恨,欲与性,血与骨...基与腐。
看人家这历史剧拍的,22集把政治、爱情、民俗、斗争、权利、友情一大堆人的事都交代明白了;看中国拍的,百十来集光讲一段狗血爱情戏;再看棒子国,拍好几百集什么也交代不明白...
新闻官很萌。
罗马绝对是个神奇的国家,他侵略过的地方的人都不仇恨罗马,相反都要争自己是罗马后人。
美式通俗剧加强化戏剧性加戏说历史,牛逼!妈的我们自己的历史剧怎么拍不成这样?
本以为是沉重无趣的历史剧拍的却如此扣人心弦,曾经只为看激情场面的猥琐想法在这样伟大的剧集面前不由得自惭形秽
最好的历史剧。从凯撒从高卢班师罗马开始,到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死结束,阴谋色情暴力,占全了。属于把电视剧三国演义换上电影赤壁的美工布景,用会演戏的演员把那些策略演活,再把貂蝉大小乔按照肉蒲团的尺度走一遍。强烈推荐!
也许是先看了冰与火的关系,罗马并不如我期望的那般精彩,正如线条流畅的裸体美人,你光看了还不够,更想她来点新花样,可惜罗马没有给我新花样。编剧力度稍弱,第一季失望的结束。因为这部戏对屋大维的厌恶改观,期待他第二季与安东尼的对戏。男人是在血与屌中成长的,还有永远不要惹怒女人。
同事姐姐的推荐,到底是做国际新闻的哈。尺度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