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译名杀手悲歌,原名直接翻译大概就是“那个流浪乐手”。作为28年前的作品,本片充满了90年代的风格,对于看惯了现代大投资豪华特效精致拍摄的观众可能会感觉拍摄痕迹过重。又是导演的处女座,拍摄如同名不见经传男主的表演一样稚嫩生涩。制作成本低廉,甚至开枪命中场面都刻意回避(导演后来可不这样的)。总之一句话,这部电影不像当今的商业大片,给你带来不了感官刺激。
但是正当我厌倦了日常大鱼大肉的油腻时(近年来的大片的确是这样),本片给我带来了一缕清新的感觉。在一个像片中一样晴朗的下午,太阳西斜,观看时仿佛跟着男主这个渴望生活的文艺青年来到了友善但处处碰壁的墨西哥小镇,阴差阳错展开了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最终看着他带着失落和伤痕离开。这场冒险经历处处体现着导演年轻时的浪漫:喝汽水的流浪吉他手,免费的冰镇椰子,公路上的乌龟,戴墨镜的狗,猫形瓶。。。流浪乐手第一次有机会展露才艺居然是在浴缸里,随后酒吧入职演唱竟是最后的绝唱。和女主一直处于暧昧状态,眉来眼去许久而并未真正亲密,可惜爱情的火花刚刚点燃就熄灭。结尾带着狗狗和精美的拆信刀,独白道没有了她我可能再也没有了爱情。这样一个忧郁的、有杀手天赋但笑起来像阳光般灿烂的青年离开了,浪漫消亡。
最后感慨下后续第二部和第三部换了男主后气质全变,我更喜欢本片中的男主,和本片的整体风格。这演员后面系列也作为龙套参演,我印象里最后一次见到是刑房之恐怖星球里演了个早早领便当的警察,但已经有点发福脸型变化了,不复本片文艺青年之气质。
过于简单过于浪漫。不过罗伯特同学当年好有艺术家气质,本片,好有资料价值。就这样。另外,我喜欢那只小乌龟……
是电影中有很多生活中的巧合,还是生活中的巧合糅杂成一部电影呢?反正电影中的吉他手,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幽默的巧合,梦境中也巧合的暗示了他的未来。多米诺死了,我很伤感。
公路、吉他、机关枪,文艺青年的血腥爱情故事,相当另类的低成本电影,我觉得挺好玩的--------杀手悲歌,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年仅23岁,耗资7000美元,拍摄人员只有一个——罗伯特自己。一个月后,三家好莱坞大公司争相高薪聘请,与他签订合同。他最终与哥伦比亚公司签约
记得是挺不错的片子,不过更详细的就忘记了
el mariachi是流浪歌手的意思,罗德里格兹处女作拍的cult就如此带感,而且是7000美元低成本独立制作。1st of The Mexico Trilogy (or Mariachi Trilogy)
RR拍摄花了7000美金其中3000是做“人类小白鼠”赚的——降胆固醇新药试用者。剧本大部分是他被关在实验室的30天里写的。Mauricio是另一位“小白鼠”。制片人、导演、编剧、特效师全是RR一人担当。唯一没做的就是演员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就没人摄像了。 演员业余到死后嘴角还会抽搐
7000美元的低成本独立电影,而且是罗德里格斯各种意义上“一个人的电影”。Cult电影经典。拍得很high,大量镜头快速剪辑,漫画化的处理,罗德里格斯毫不掩饰自己的恶趣味。
其实墨西哥往事三部曲里还是最喜欢第一部的调调,总体浪漫多于喜剧的成份,就是剧终剧情的安排有点煞笔,太尬笑了……不过说回来,三部每一部的结局都一个大写的强调“我是喜剧”的标签。
抱着吉他课间追跑打闹,偶尔顺道杀几个坏人的小愤青~
听闻是小成本电影,但剧本相当成熟。考虑到money这个问题,很多不足都能理解。但剧情上,音乐家的梦实在有些跳脱,看完第一反应就是这哪是什么音乐家,就是一天生的刺客嘛。配乐也没的说。综合的讲,这电影好坏参半。
作为处女作,还真是不错。墨西哥电影里的墨西哥好像就是美国黑人区般的混乱
导演好牛逼,投资才7000美元的电影居然这么好看!
电影的玩票和实验的氛围很浓,这电影最大的两个噱头应该是处女作和七千美金的制作费。就观赏度而言也就三星。但是综合各种因素的话可以给四星了
10 min film school, wheelchair=dolly, lighting continuity,
罗德里格兹“杀人”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他的长片处女作。罗德里格兹在他的家乡墨西哥花了七千美元拍摄本片,结果一鸣惊人。全片风格简单有力,虎虎有生气。制作上虽然比较粗糙,但却彰显了编导的想象力和运用电影技巧的独到之处,娱乐效果较高。这个女主角居然越看越觉得性感啊。
那个清晨,一切平淡无奇,没有爱情,没有好运,也没有便车【这是个好的小说开头 :)】
糙有糙的美,降格镜头有种默片的滑稽感,没钱做同期声更是恍惚间以为在看意大利通心粉片。
罗导处女作 囧囧B级片(跟海报潇洒气质严重不符) 但还算有意思
没事的时候就看 这三部曲是我的宝贝
这部片子是导演的处女作,据说在导演自己的家乡用3000美金拍摄的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