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有些人相见的时候自己也不会预料到会发生这么多的故事。
看完这个电影最让我动容的是他们的爱情与茉莉家人一直不放弃的那种亲情。我们都很幸运,并没有茉莉相似的疾病,我们活在世上,可能只是和阿和一样不顺心如意,但对于茉莉来说,仅仅是活着都是一份奢望。阿和和茉莉,即使最后阴阳两隔,但是真心相爱过给予对方的那份勇气与短暂的恋爱,是一直不会熄灭的火焰。
看完真的觉得,相爱是一种宿命,一定会遇见可以真心相爱的人的。
爱,到底是什么?这个年纪的我常常思考着这个问题。我觉得它高于喜欢,超越合适,神秘莫测,难以捉摸。直到看完这部片子,我有了对爱的理解。
茉莉的花语是纯真的爱意。电影中男主和人从消极轻生到为了生活而努力奔波,女主茉莉从无望等死到对未来充满希望,强烈的渴望活下去,而促使他们改变的 是热切和纯洁的爱。“能遇到一个你爱的人,就是奇迹了。”人生中有了爱的人,怎么会放心死去,就是这份爱让我们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在对世界失望时,因为爱我会再努力些,整理好情绪,对生活重拾信心与热情,这让我们有了活着的切实感,即使生命短了一些,但与你相遇,与你相恋,让我有了“的确活着”的实感,感受到爱与被爱,这就足够了。
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循规蹈矩的生活里,我无数次迷茫于前路,迷茫于生活,我是否真切的活在这个世界里,每天像程序编写好的那样,做着同样的事情,没有乐趣只是有数不尽的疲惫。我是应该循着梦想冒险,还是过着温水般的生活。理想与现实,思来想去,我决定选择理想,因为热爱胜过一切,我许愿不会被现实打倒,不沌于生活的沼泽。人生中有了热爱的事,不断追逐实现,让我有了活着的实感。至少我不是一具空壳。
爱,被爱,热爱,让我有了活着的实感。
所以在活着的日子里,热烈地去爱吧
我总是在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寻找着活着的意义,不断的消耗着自己的时光,迷茫和不知所措充斥着我二十多岁的生活。 生命有什么意义呢?生命没有什么意义,热烈的爱着,自由的生活着,饱满热情的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努力的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没有比较,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自由的舒服的,散漫的过着。 我羡慕着一个叫王二的人,他的思想中有一种独特的美学,说不出来的舒服,这世界被大多数人定义为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定义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定义了各种各样的成功,却唯独缺少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定义,那种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定义。 死亡是什么呢?不知道,以前总以为身边的人不会老,因为我一直到十八二十岁都感觉身边的人都还年轻,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大伯已经快七十了,我爸已经快五十了,我爷爷一辈人已经走的差不多了,死亡这种看似飘渺的东西正在接近着我的生活。可是我只知道有些天天能见到的人就会消失了,天天可以和他说笑谈话的人就那么消失了,再也不会见到了,它和你丢了一件东西尽管知道那件东西从来都不会回来的不一样,那种从心底里升起的无力感,那种对一件事情的绝望,那种充满了面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过的无力感,我想就是死亡吧!
一部典型的日式青春纯爱片,男女主角分别是小松菜奈和坂口健太郎,两人都算是日本当红明星,小松菜奈在16年的时候演过一部《明日的我和昨日的你约会》,坂口健太郎在17年演过一部《与君相恋100次》,都是那种带着奇幻设定的青春爱情片,如今两个人从奇幻故事里走出来,齐聚在《余命十年》里,在更现实的故事背景下,谈了一场与死亡赛跑注定悲伤结局的恋爱,还挺有缘份的。
我每年都会找一些日本电影来看,《余命十年》算是今年较热门的一部,源于精良的制作,源于两个主角的粉丝号召力,当然也源于片子真实改编的底色,原书作者小坂流加身患绝症,在治病过程里,她以自己为原型,创作了《余命十年》这本书,在这本书即将出版前夕,小坂流加不治身亡,终年39岁。
电影《余命十年》故事围绕女主角“茉莉”而展开,20岁那年,她被诊断患有一种罕见的不治之症,生命至多剩下最后十年。茉莉决定这辈子不再恋爱,平静的等待死亡那一天到来,直到后面参加中学同学会,遇见了男主角“和人”,电影主要便讲述了一段他们之间的感情变化,在死神面前,茉莉如何突破自己的心理负担,鼓起勇气接受爱情,又是如何平衡爱情的美好死亡临近的绝望。同时,电影也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体现了茉莉与家人之间的亲情,一个已知生命倒数的人,她的世界是怎样的?她将如何走完自己的余命十年?
这大概是电影的全部内容,没看过的想要看的朋友可以看看,电影拍的算是中规中矩,谈不上有多么好。但相信更年轻的观众,或许会比较喜欢,这部《余命十年》基本符合霓虹国盛产的那种纯爱片的基准线,养眼的男女主角,悲惨的人物命运,完成度尚可的爱情、亲情线描写,有动人的东西在。电影里也充满了那些美的意象,满天飞舞的樱花,逆光下人物的剪影,小松菜奈的眼泪和笑颜,哪怕是这份爱里本身“向死而生”般的悲剧性,在更年轻的心灵里,应该都是美的。
但在我看来,电影也仅仅是符合基准线的质量,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片子里描画的场景、段落,抑或两位核心男女主角的表演,其实都没什么突破性的东西,在我的认知里,像这样的纯爱青春片,它必定是需要营造更多氛围感或记忆点的东西,可以是痛感的,可以是更绝美的画面,也可以是金句台词,但《余命十年》就显得过于平淡,故事推进过程中,时常让人觉得无聊,或许《余命十年》不想因为过度营造氛围而显得狗血,它想要更生活流一些,更具有真实触感,显然又并没有做到。在死亡的背景之下,讲述爱恋与告别的故事,不狗血不煽情,且具有涓涓细流般温暖动人的片子,这么多年过去,我想起的还是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
在我的高中时代,我常去一家书店,几本杂志上时常推荐日式青春纯爱片,一般只是简单的介绍剧情,附几张剧照,如《一公升眼泪》、《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恋空》、《只是爱着你》等等,那些电影我有些后面看了,有些始终没看,但即便如此,名字到如今仍记得。这足以证明,那些生与死的交织下,所谓热烈的爱与痛,对一颗年轻的心吸引力是有多强啊,这里面是巨大的生意啊。如今,我还是会看类似《余命十年》这样的类型片,并且看了不少,但都是无差别的看,和看其他类型片一样的看,大部分我都内心毫无波动,过后就忘了。
题图:《余命十年》海报
你还可以: 树大招风:就让一切随风 我看印度电影《宿敌》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赞赏转发到朋友圈,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付突突,你也可以点击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我的个人主页。
讨厌日本电影,因为太细腻隐忍;喜欢日本电影,因为太细腻隐忍。 很奇妙地,《余命十年》利用同一部就能囊括我对日本电影的喜欢和讨厌,元素全都集齐了。好吧,其实中间还是掉泪了,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茉莉和家人的对手戏,看着她哭到涕泪横流,看着她说“我不想死”这种话,很难不落泪,小松菜奈的眼泪真厉害。 有些情节,有些处理手法还是逃不出日本电影的舒适圈,除了和家人的对手戏,其他时间更像在观看一部画质与色调都精美的MV,RADWIMPS的声音响起来的时候更像了。 稍微地联想了一下原作者小坂流加,这样的话共情会更加强烈一点;其实也想了想,当初,初升高的暑假确诊了突发性哮喘的时候,从医院出去,我故作轻松地说又死不了,爸爸神色凝重地沉默,但我其实感到后怕了,在检查之前,经历了那么多喘不上气的夜晚,原来我差点就死了吗? 那个时候,心理没有得病,所以会本能地畏惧死亡。而我确实一边强装镇定,一边撇过头想要哭泣。 想着,我还不想死,还没有上高中呢。
一部很感动的电影,但可能因为是一部青春纯爱电影,所以并没有非常深入的去讲述死亡,停留在了爱情方面。
很喜欢女主角茉莉的穿搭,起初也是因为小松奈菜的穿搭才看的电影。电影的画面也很唯美。电影开头的樱花,以及整部电影中也有很多有樱花的场景,很美,我觉得一方面是为了渲染唯美的气氛,还有一部分是想用樱花象征茉莉美丽却又短暂的生命。
剧情流畅自然,非常平静,没有大起大浮。比较典型的日本电影的风格。这让我想起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虽然也给人一种非常平和的感觉,但是结尾却有一种在平静之下爆发的感觉。
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分不错的电影。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