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四五次,每一次哭水都是大颗大颗地往下滚,看《花束般的恋爱》也哭了,这次原因也一样,看到他们开心地在海边玩水、公园野餐、自家聚会……觉得特别特别地美好。
看到茉莉在病床上想象出的结婚生子的画面,突然觉得能健康地活着是莫大的幸运,哪怕平平淡淡的一生也是。以前完全无法接受平淡、一眼望到头、毫无新鲜感和刺激的生活,现在慢慢觉得这种没有大起大落的生活其实是一种恩赐,或者说是奇迹。
以前总觉得被安排得顺顺利利的、事业上一辈子无功无过的生活缺少惊喜,我无法接受。好像日子就应该是吃苦-获得荣誉/金钱-再吃苦-再获得荣誉/金钱,如此曲折地发展下去。可19-21年几乎就是平平无奇、完成任务、没有大失误也没有很大荣誉,为了完成任务会短暂地拼两个礼拜。完全无法享受这种日子。但好在期间尝试了很多新鲜事物,挑战了很多害怕会失败的事情,过程中发生了大大小小不如意的事情,在心智上成长了很多,这也算一点慰藉。22年总算回归到了吃苦模式,23年一个多月以来还没有哈哈。
再说回19-21年,很多时候是被动适应集体规定的节奏,没怎么得闲,吃了苦,却又没什么大荣誉,觉得自己在集体l中存在感很小。对此我很不满足,但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开心和满意,除了获得大荣誉这一种之外,不知道也没有成功地找到过其他奏效的方式。还有一点,我不知道怎么才能真正地放松自己,短平快的东西带来短暂的视觉听觉冲击,但绝对不能称得上是幸福。
经过22年一年的调整,我慢慢明白,我不开心往往是因为一个人待在家里太久没干正经事,只要出去散个步就好了,我非常喜欢散步,遇到美景就拍拍照,走一圈能缓解不少压力,一身都变得轻松了起来,要点是不戴耳机,沾沾烟火气,听听鸟鸣、风吹、鸣笛、人群的声音,但实在太烦想听音乐戴了也可以,最近发现边走边吃点零食也不错。如果能和人组局去玩就太棒了,我每次都笑得非常畅快;回家如果能主动洗次碗、学会做了一道菜,就会觉得自己还挺不错的;假期还能主动学习一段时间,就觉得好像未来都充满希望和阳光;看一部风景特别阳光的电影,或者催泪的爱情,看完能畅快地流泪也很好。好像开心起来就是这么简单。而且,这些快乐都和短平快无关,小确幸终究是要靠自己探索和制造的。
看《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约会》,就特别希望是小松菜奈和坂口健太郎演,这部算是如愿了。看到茉莉写稿子很兴奋地翻书的场景,周边是绿植,眼前是风景,手里是擅长做的工作,真的特别向往这种生活。快结尾的时候突然在想,为什么选选总是爱看一些特别悲伤甚至可以说黑暗致郁的故事,也许是心情低落的时候倾向于看悲伤的东西来释放情绪吧,我也是这样的。
讨厌日本电影,因为太细腻隐忍;喜欢日本电影,因为太细腻隐忍。 很奇妙地,《余命十年》利用同一部就能囊括我对日本电影的喜欢和讨厌,元素全都集齐了。好吧,其实中间还是掉泪了,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茉莉和家人的对手戏,看着她哭到涕泪横流,看着她说“我不想死”这种话,很难不落泪,小松菜奈的眼泪真厉害。 有些情节,有些处理手法还是逃不出日本电影的舒适圈,除了和家人的对手戏,其他时间更像在观看一部画质与色调都精美的MV,RADWIMPS的声音响起来的时候更像了。 稍微地联想了一下原作者小坂流加,这样的话共情会更加强烈一点;其实也想了想,当初,初升高的暑假确诊了突发性哮喘的时候,从医院出去,我故作轻松地说又死不了,爸爸神色凝重地沉默,但我其实感到后怕了,在检查之前,经历了那么多喘不上气的夜晚,原来我差点就死了吗? 那个时候,心理没有得病,所以会本能地畏惧死亡。而我确实一边强装镇定,一边撇过头想要哭泣。 想着,我还不想死,还没有上高中呢。
爱人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有些人相见的时候自己也不会预料到会发生这么多的故事。
看完这个电影最让我动容的是他们的爱情与茉莉家人一直不放弃的那种亲情。我们都很幸运,并没有茉莉相似的疾病,我们活在世上,可能只是和阿和一样不顺心如意,但对于茉莉来说,仅仅是活着都是一份奢望。阿和和茉莉,即使最后阴阳两隔,但是真心相爱过给予对方的那份勇气与短暂的恋爱,是一直不会熄灭的火焰。
看完真的觉得,相爱是一种宿命,一定会遇见可以真心相爱的人的。
整个电影的滤镜都很柔和但又让人觉得悲伤,就像这个故事一样很平静,但又难免遗憾。
电影的结尾早有预想,但当片尾音乐响起的时候依然泪流满脸了。“我不能和你在一起了,因为我会害怕死亡”女主再一次和男主告别,和和人在一起的每天都很快乐,但这种快乐对她来说是奢侈的。
每个镜头都那么美好又透露着悲伤,风吹下的樱花花瓣下或许是和人的的第一次心动,电影结尾茉莉离开以后和人自己再次经过那片樱花树下的时候,和人依然为茉莉心动。
我总是在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寻找着活着的意义,不断的消耗着自己的时光,迷茫和不知所措充斥着我二十多岁的生活。 生命有什么意义呢?生命没有什么意义,热烈的爱着,自由的生活着,饱满热情的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努力的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没有比较,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自由的舒服的,散漫的过着。 我羡慕着一个叫王二的人,他的思想中有一种独特的美学,说不出来的舒服,这世界被大多数人定义为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定义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定义了各种各样的成功,却唯独缺少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定义,那种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定义。 死亡是什么呢?不知道,以前总以为身边的人不会老,因为我一直到十八二十岁都感觉身边的人都还年轻,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大伯已经快七十了,我爸已经快五十了,我爷爷一辈人已经走的差不多了,死亡这种看似飘渺的东西正在接近着我的生活。可是我只知道有些天天能见到的人就会消失了,天天可以和他说笑谈话的人就那么消失了,再也不会见到了,它和你丢了一件东西尽管知道那件东西从来都不会回来的不一样,那种从心底里升起的无力感,那种对一件事情的绝望,那种充满了面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过的无力感,我想就是死亡吧!
2022日本爱情片《余生那些年》,又名《余命10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豆瓣评分7.2,IMDb评分6.8,于2023年5月20日引进国内上映。
本片的片名并不讨喜,直白无悬念,一想就是类似于《星运里的错》的绝症哭片,爱情+绝症这种哭片早已让韩国影视剧拍烂了,不过虽然如此,这种题材仍然百试百灵、屡试不爽。
《星运里的错》《五尺天涯》《送你一朵小红花》都是聚焦绝症少年的爱情故事,与之类似的《余生那些年》的题材并不新颖,不过仍然可以令人泪眼连连。影片的前半段较为平淡平缓,后半段泪点密集,让人哭满一小时。初恋、纯爱、绝症碰到一起,想想就寸断肝肠。
本片相对于其他绝症爱情电影,时间跨度较大,不过不是片方宣传的倒数10年,女主遇到男主时,距离生命尽头只有三四年了。“余命10年”指的是女主确诊后生命倒数,不是剧情大义中说的爱情倒数10年。
男主坂口健太郎演得真好,哭戏一流,每次哭戏都是哭红的眼睛,超伤感。大家都知道红眼睛才是真伤心的痛哭,这对演员入戏是很高的要求。坂口健太郎精湛的哭戏让我想到了《花束般的恋爱》男主和女主最后在饭店里双双哭红眼睛的哭戏。
影片中的时光胶囊虽然不是新颖的设定,但很感动我,可惜我从小学到大学,同学们都没有诞生时光胶囊的想法,我很羡慕影片中同学会中重温学生时代的时光胶囊。学生时代早已消逝,但美好的记忆永留心底。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小说作者在2017年因绝症去世,女主的经历正是作者的经历,小说可以说是作者的半自传体故事。
绝症影片,看过不少,谁都无法确定自己未来是否也会遭遇这样的不行。我想说——如果生命真的倒数,不要甘于落寞,余生要像烟花一样照亮星空。
爱情片国内定档有3个与爱情有关的日期,一个是2.14情人节,一个是5.20,还有一个是农历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