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对很多“节奏太慢”,“晦涩难懂”的评论比较遗憾,但我也能感受到我们对于电影艺术的欣赏各有千秋,从侧面看也是有助于多元观众口味促使电影业蓬勃发展的。
就个人而言,无意冒犯相关影迷,但我对美国的枪战科幻片,超快带节奏的片子确实无(大)感,大多去电影院看的也是所谓的适合朋友聚会的爽片,XX第X部重磅回归。
很难说自己的观影口味是什么时候发生转变的,但我猜是从去了法国学习了一段时间有关。和美国很不一样的风情。美国印象里是金碧辉煌的证券交易所,健步如飞的高跟鞋飒飒地交织在华尔街。法国呢,就慢许多了,不多加班一刻钟,也要去塞纳河边和朋友一杯咖啡聊到天黑黑,南法更是充满许多浪漫/慢的故事,有一些工程师教育背景的房东做起了airbnb,有法国人,也有中国移民去的同胞。
法国的生活很慢的,真的好慢,所以刚开始我不适应。
很多法国片子,我刚开始也看不懂,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在父母面前看,放肆的性的镜头,摇晃的镜头,色彩略显斑驳的调调,情节复杂,再带上个警匪片的特点:没有激烈的搏斗没有血海深仇,有时候一枪就崩了,前后三秒结束,确实没有美国大片爽。
但是看多了,加上能听懂一点法语,就能看出剧本里一些地方确实写得妙,一个例子就是vous(您) 和tu(你)的切换使用。不恰当的类比:就像听相声能懂一些话外之音一样。
还是得慢慢品吧,要是哪个大老爷们儿不爱漫威不爱科幻片,反而只钟情法式浪漫/惊悚/文艺片儿,我估计会受不了。
最后附上一份我心水的法风电影片子:
香水(原著也强推)/天使爱美丽/阿黛尔的生活/只有野兽/触不可及/爱在三部曲,以及这一部MR 73左轮枪。
从法国里昂开往地狱的列车上,来了一位天使。
他从车上拽下了一位逃票的姑娘。
告诉她,
你怀孕了。
你想用自己下地狱的方式,为你母亲报仇,违反了本次列车的规定。
你抢了我的活。
《The Last Deadly Mission》
6个月后,
同一班列车上,这位天使又来了。
他给车上,加了3张票。
一张给了变态的恶棍,
一张给了脏警察的走狗,
一张给了人渣中的魔鬼。
每天都有人间法律不能惩罚的罪恶,
天使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对枪迷来说,MR73,是神枪,是1973年由法国马特拉防卫公司(Matra Defense)研制的宪兵型左轮手枪。
对影迷来说,《MR73》,是良知,是一名警察用自己下地狱的方式,主持公道的良知,是一位导演向自己前同事致敬的作品。
备注:
1981年,相关的真实案件发生时,导演和编剧,23岁,菜鸟刑警一枚。
导演、编剧:奥利维埃·马夏尔 Olivier Marchal,讲了一个悲观厌世的警察,替天行道的故事。
在世俗法律与阶级特权苟合的时代,天使不下地狱,上帝就真死了。
法国电影《MR 73》 (2008) The Last Deadly Mission
忘了
一个蠢货警察偷情害死妻女、抢功害死同事、抑郁症发作害死悔悟杀手的故事。丹尼尔凹凸,你果然还是适合演喜剧片啊。
法国电影看得非常有限,但总体风格还是有所了解的。影片的艺术气息很正,典型的法式氛围,剧情的编排和节奏的把握也颇见火候,综合来说是一部可看性较强的作品。由于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故事的内容不免令人唏嘘,一种黑色的绝望情绪与冰冷的现实共鸣感深深触动着每个人,但不论如何,还是留下了希望。
暗爽
我不欣赏以暴易暴
路易最后的爆发,没想到犯罪题材也会弄成这样!
陈词滥调,但老罪犯的处理还有点意思
活到一定的程度 希望就这样没了
“上帝是个混蛋,总有一天,我要杀了他。”
还可以吧,拍的比较隐忍!
唉,纵有左轮在手,又能奈老天何?
有没有写法国有好警察的电影,嗯嗯??
黑色的
结局有些惨烈,故事却很感人
很酷的主角在压抑了一个多小时后用那支象征荣誉的左轮手枪惩罚了那些该惩罚和不该惩罚的人,做出了对他人和自己最直接最妥当的事情...
正义的代价是什么,是泪水,尊严,甚至是生命。
如何让恶人永远不再作恶?用枪打爆他们的头。“上帝是个混蛋,总有一天,我要杀了他。”
“上帝是個混蛋,總有一天,我要殺了他。”…
只留下最后二十分钟算是一部电影!
“上帝是个混蛋,我迟早要杀了他”一切推倒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