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舟记

HD

主演:松田龙平,宫崎葵,小田切让,黑木华,渡边美佐子,池胁千鹤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3

 剧照

编舟记 剧照 NO.1编舟记 剧照 NO.2编舟记 剧照 NO.3编舟记 剧照 NO.4编舟记 剧照 NO.5编舟记 剧照 NO.6编舟记 剧照 NO.13编舟记 剧照 NO.14编舟记 剧照 NO.15编舟记 剧照 NO.16编舟记 剧照 NO.17编舟记 剧照 NO.18编舟记 剧照 NO.19编舟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编舟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玄武书房拟定出版一部面向当代人的中型国语辞典《大渡海》,阅历颇丰且行事一丝不苟的国语学者松本朋佑(加藤刚 饰)作为监修主持工作,谁知他最为器重的编辑荒木公平(小林薰 饰)却到了退休的年龄,选择回家照顾病中的妻子。此时编辑部中仅有做事浮躁的西冈正志(小田切让 饰)和临时工佐佐木熏(伊佐山博子 饰)。荒木和西冈多方物色,终于相中了营业部内不善于和人交往却对词语有着敏锐认知度以及做事极为认真投入的青年马缔光也(松田龙平 饰)。浩瀚的词语海洋,马缔与同事们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编制一艘驶向彼岸的小船。他们甘于寂寞,却也收获着弥足珍贵的幸福…… 本片根据三浦紫苑的同名原作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芝加哥烈焰 第十一季汉密尔顿夫人拜托了,身体里的她夹缝中活着,小春我的天劫女友生活的一课海街的蜡烛我爱的是你爱我再见了,小蝴蝶不一样的我 第一季裁缝师之家恶灵之家鸟的天堂海上倒计时联合出演NG双栖间谍为黛西小姐开车熟悉的陌生人2014偷情小丈夫速度与激情2(原声版)白象2011奇门遁甲2020心脏染色2023天津卫视新相声喜乐会闹在碗中ITZY团综5Flix

 长篇影评

 1 ) 就是喜歡翻字典那種紙張的質感

讀中文出身、喜歡文字學和訓詁、現職編輯--我無法不喜歡這套《大渡海》。也是這些身分、喜好、個性,令我為這部電影感動不已。

《大渡海》其實是一部字典,像我們的《辭海》。故事講述松田龍平飾演的宅男書虫,被調到字典編輯部,因著他自己對文字的喜愛和執著,一心要編好《大渡海》,繼而漸漸打破自閉的框框,和同事合作、相知相交,學會了與人相處,甚至鼓勵他人。故事其實挺簡單,書虫加入字典編輯部,編《大渡海》途中遇上許多阻滯,發生不少意外,編輯部眾人如何眾志成城,逐一解決問題,是一個傻好人遇上一群好人成就好事的溫情小故事。

電影裡提到:「由一個不會與人溝通的人去編寫一本用來給人溝通的字典」,這句話點醒了松田龍平,也是電影主題:文字和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了解、交心、相知、相愛的工具;文字和語言,彷彿就是把人連起來的紅線;日文原名《舟を編む》就是「編織一隻大船」的意思,大船穿過字詞的海洋,把陸地的人連繫起來。人們的感情,也像編纂字典般,慢慢一個字一個字、一點點一滴滴的建立和累積。

角色之間的互動充滿溫情,好看;不過對我來說,編寫字典、製作、印刷的過程更好看。看著他們為了《大渡海》編寫了十幾年,到開機印的一刻,真的很感動!還有松田龍平為字典揀紙時提到翻字典那種美好的質感,真的太有共鳴了!大學二年級,上過郭鵬飛老師的古代漢語之後,開竅般找到了寫論文的方法,從此愛上圖書館裡參考書那一角,和那些字典熟絡起來。各種形式編纂的,重型的只是目錄已如一本《辭海》,專門的也有精細如《詩經》植物詞典。以一個字或一句經為鎖匙,逐本逐本字典去查,翻開那些薄如蟬翼,滑如蛋白,還帶點半透明的內頁,小心翼翼還怕弄皺或撕爛,當時我相信,讀中文的浪漫就是查字典。--所以我是不會不被這套《大渡海》感動的。

也說說演員。松田龍平今次演的宅男角色跟平日的他很不一樣,明明是型男,怎麼可以演活了宅男書虫?更要看到他一開場是完全不能溝通的100%宅,丁點光芒也沒有,所有星味都消失了,到後來變得積極成熟,還有點自信,他連這種轉變也表現出來,難怪當年16歲初出道一嗚驚人(《御法度》)。還有小田切讓,是輕佻小聰明的角色,對他來說毫無難度吧。至於宮崎葵,其實沒怎麼發揮喇~

最後,推介這套電影給中文系的朋友、讀語言的朋友。特別是對語言文字有執念的朋友。(不喜歡查字典,感該會覺得很一般吧~)

 2 ) “哀”与“爱”——卡片中的伏笔

其实只是一篇影片中卡片词汇的不完整总结。 在家看电影一直有截图的习惯,无论喜欢的构图、衣服、表情还是台词,都会截一下,就好像阅读的时候随手用铅笔做标记似的。在看完电影回顾截图的时候,发现了卡片里的玄机。 影片开始二十几分钟,有一串词汇卡片的镜头,卡片上出现的词,多多少少、或显或隐的,暗合了影片的情节和情绪,两个最重要字,是“哀”和“爱”。 毕生飘荡于时间之海,死生有命,聚散有时。十二年后的第一个场景,从房东老奶奶抱着猫的遗像中开始,伴随着悠悠的钟声。为马缔与香具矢的爱情做牵线人的老奶奶会离开,为马缔编《大渡海》做引路人的松本老师也会离开。在获得的过程中亦不断失去,在成就的结果中亦总有遗憾。哀是人生的底色。 【哀韵】诗歌或音乐中表现哀伤情感的语调或旋律。 【哀伤】悲痛、悲伤。 【哀情】悲伤的感情。 【哀愁】哀伤的情绪。 而对爱,影片则如词典释义一般从多个角度加以解释。 就伴侣之爱而言,马缔对香具矢的感情固然是“恋慕”的最佳阐释,但香具矢在漫长岁月中与马缔相敬如宾,故作潇洒的西冈醉酒后的求婚,荒木申请退休照顾妻子,乃至松本太太对松本老师无言的体贴,亦是人世恩情的种种呈现。 在对伴侣之外,对事业的执着、对工具和手艺的持守、对书和对猫的深情,亦是爱。这种生命与书、与猫、与器具相联系、相接纳、相融合的过程,也是人不断和生命发生联系,不断热爱生活的过程。 【爱诵】喜欢某首事而时常诵读。 【爱妾】宠妃。 【爱唱】喜欢某首歌而时常唱。 【爱听】因为喜欢而时不时聆听。 【爱猫】备受疼爱的猫,或指疼爱猫。 【爱执】执着追求异性,或指眷恋不舍、执着于性爱。 【爱称】本命以外的充满亲切感的称呼,昵称,绰号。 【爱情】恋慕异性的感情。 【爱书】很爱读的书籍,或很珍惜的书籍。 【爱器】十分喜爱和珍惜的乐器或用具。 还有一些并不是“哀”或“爱”字开头,然而与情节有涉的词。 【间子】将棋对弈中被将军时,用于阻止被将死的棋子。 (影片中的“间子”当然是小田切然扮演的西冈,在局长提出要撤换一个人作为保留《大渡海》的条件时,西冈主动调换到宣传部,才保全了马缔和大渡海。) 【对酌】没有侍从在旁,两人互酌对饮。 (香具矢去筑地之前和马缔的对饮,马缔借酒壮胆送出情书。) 【投缘机缘】人与人是否投缘全由缘分而定。 【暧气】打嗝。 (不知道是否与松本的食道癌有关。) 【体恤】怜悯体谅。 【相携】两方携手合作。 【衬纸】为防止污损而夹在物与物之间的纸张。 【相仕】一起工作的同伴。 【咬接】将木板连接处各去掉半数厚度再拼接起来。 (指的可能是马缔和西冈在工作中相互砥砺,两种性格各得其所吧。) 【大放异彩】发出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光彩。 【意气冲天】气势高昂、干劲十足的状态。 【异类】游离于主流之外、特立独行的人。 (当然是“认真君”这样的怪咖了~) 【生存】存活、生活、度过人生等意。

 3 ) 每一分认真都有意义

    我看过一部名为《寿司之神》的纪录片,讲的是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小野二郎和他的寿司店。小野二郎对自己的料理要求很高,他每天只接待固定量的客人,从配料到主菜都要亲自试选,在他的店铺中要经历10年的基础训练才够格去煎蛋,严格程度可见一斑。在这部纪录片中,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对料理的执着,更是一个作为“职人”存在的厨师的认真与严谨。
    “认真君”是《编舟记》中男主角马缔光也的外号,更是他被最终选中担任“大渡海”辞典编纂人的理由。不认真的人是不能编辞典的,因为辞典的小小错误都足以造成查阅人信任的崩塌。在文字的海洋中,辞典就好像是一叶扁舟引导着人们去探索语言的奥秘。另一方面,编纂辞典的过程又是繁琐甚至枯燥的,一遍遍的校对,一遍遍的查漏补缺,电影中的《大渡海》历经了十五年才最终完成,几乎消耗了一个年轻人的整个青春。在这十五年中马缔光也遇到了心爱的女人,交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见证了前辈的死亡……一本辞典成为几个编纂者共同生活的缩影,又像是一条线索,串起了每一个为它竭尽心力的人。
    马缔光也的扮演者松田龙平将这个认真甚至有些刻板的角色饰演的恰到好处,他做事的一板一眼、对待爱情的笨拙,不仅吸引到了香具矢,更使他成为了独一无二辞典编纂人。《编舟记》的基调和缓平淡,马缔光也给人的感觉也是暮气沉沉,但奇怪的是只要大家在一起工作,欢快的音乐就恰如其分的想起,把气氛烘托的也开朗起来。在《编舟记》中没有浮夸,没有大鸣大放,即使饰演活跃角色的小田切让也让人感觉轻松的恰到好处。这不是一部快乐的电影,却包含了最积极的意义。演员们在饰演的都是普罗大众,真正生活着的,平凡的普通人。
     我已经不太记得起最后一次翻看字典的时间了,甚至新一版《新华词典》出版时还想着“现在真的有人在用吗”这样的事。的确,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不求甚解的我们再也不在意一个词真正的意义或是读法,我们不介意嬛是念“huan”还是“xuan”,也无法像电影中的马缔光也一样说出“右”应当如何解释。现实中如果存在喜欢辞典的朋友大概也会被别人称为“怪人”,但《编舟记》好像提供了一扇可以窥视到不一样风景的窗户,让我们看到辞典这个东西之所以可以被作为参考保留下来就是因为其间凝聚的是无数人的努力,他们位每一个词条编辑记录,绞尽脑汁的想着词语的解释——那些片段竟然也充满了浪漫的情怀。这些人的每一分努力都使得辞典变得更加的完整,他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也是不可或缺的。
    《编舟记》代表日本角逐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结合日本曾经获得最佳外语片奖的《入殓师》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拍摄如此微小严谨的题材是日本人的专长,尽管影片有着明显的日式风格,但它们透露的核心精神往往是具有大众意义的,是每个人都心有戚戚焉的。像是《入殓师》中生者因为尊重死亡而更积极的生活,《编舟记》中每一分的认真都变成了辞典中最意义的存在。《编舟记》的最后香具矢说马缔是一个有趣的人,这恰恰说明了一个人不是只有说很好笑的笑话或者做很搞笑的事才会变得有趣,一个认真生活的人也依旧是闪闪发亮的。

 4 ) 为辞典奉献的一生——《编舟记》

马缔光也:“我要为辞典奉献一生。”
竹奶奶:“能在年轻的时候就找到自己这辈子想做的工作,你真是幸福。之后只要一路走到底就行了。”
——《编舟记》

将代表日本角逐the 86th Oscar(2014.3.3)的是石井裕也的《编舟记》,一部从画面到剧情都充满陈旧质感和味道的日本电影。一如影片中西冈正志的扮演者小田切让所说:“当我看完剧本之后,感觉这部电影充满浓郁的旧时代印记。”而事实上,这部“充满浓郁旧时代印记”的电影所设定的故事发生时间是1995年——2008年。这一时间似乎并没有那么遥远,与其说“旧时代印记”是故事发生时间所带来的,倒不若说是故事的内容所赋予的。
所有人都以为玄武书房的旧楼早已成为了公司的仓库,直到松本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地提出辞职的时候,人们才开始发现原来旧楼里还蜗居着辞书编辑部——这是一个早已不能为出版公司带来任何利润,甚至是已经被飞速发展的网络社会抛弃的部门。在这样一个因为互联网而让社交变得轻便简省的年代,人们忙于不停地创造一个个“新词”,还有谁回去翻动一本笨重的大辞典呢?
38年来一心一意编写辞典的松本乃是荒木部长的最得力助手,因而当松本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辞书编辑部另谋一份稍微丰厚一点儿的工作时,荒木一边饮酒一边落寞地说“就好像自己的身体被砍走了一半”,“再也不可能有像松本这样的编辑了”。也正是因此,松本在临走前走到了自己的接班人——马缔光也。
马缔的名字,在日文中与“认真”同音,马缔君就是认真君。满身书呆子气质的光也与销售部门的工作格格不入。扮演者松田龙平的表演堪称精准,仅仅是光也在销售部与同事的几句交谈和在书店推销时的几个动作,这些就足以让我们看到一幅鱼沉闷地陷在淤泥里的景象,扑腾不懂,掣手掣脚,满身都是扭捏和不自在。
辞书编辑,随身携带采集卡片,在宴会上或是饭馆里将听到的所有新词都记录下来,然后用不同的符号标记以分门别类,交给不同的人来释义……而“《大渡海》要成为一本活在当下的辞典”!
语言是活的。它们决不像沙滩上的鹅卵石,停在那里等着你去拾拣。它们是不断流动的水,或许有始,却永无终。然而,一旦被写在纸上,词语就再也不会变动。“一本活在当下的辞典”究竟是怎样的?《大渡海》如何才能追赶上生活的变化?
一如荒木所言,“词语的海洋浩瀚无边,辞典是那片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人类靠着这叶名为辞典的扁舟渡海,找寻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言语,那是找到独一无二言语的奇迹,献给想与人关联,期望渡过浩淼大海人们的辞典,那便是《大渡海》。”
与其说荒木和光也等人是在整理词语编纂成册,不若说他们是在与加速前行的时代做抗争,用笃定和坚持去抓住变动不羁的时间脉搏。
“三省堂出版的《大辞林》花了28年。”当听到松本的这一举例时,浮躁的西冈正志先是为自己无望而寡淡的未来人生大呼哀哉,接着却又不禁感叹松本的持守——“38年一心一意编辞典,真是难以想象,明明还有其他有意思的事。”编辞典,尤其是编一本似乎永远不可能完成的辞典,到底有什么意思呢?正因此,正志向光也发问:“你怎么那么有干劲?拼上20年都不一定完成的哦。”
然而,光也的回答是什么呢?在与房东竹奶奶吃饭时,光也这样说道:“我要为辞典奉献一生。”竹奶奶如此开心:“能在年轻的时候就找到自己这辈子想做的工作,你真是幸福。之后只要一路走到底就行了。”
是呀,“之后只要一路走到底就行了!”然而,词语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编辞典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能够完成的,光也作为一个编辞典的人,却完全没有与人共同的能力。为了热爱的事业,光也开始尝试与人共同……
沟通的变化发生在光也与正志之间,然而却通过光也和香具矢的爱情展现出来。木讷的光也写了一封文言情书给香具矢,正志拿来要做指点却完全看不懂,而香具矢也只能让餐厅的老板帮忙翻译……这可爱的尴尬渗透出影片背后的力量,似乎沉闷的图像之下一种绵密、隐约却又亘久的韧性。

波折依然来自于变化的时代。玄武书房决定关闭已经长久亏损的辞书编辑部,然而,《大渡海》却还遥不可及。浮躁的正志已经慢慢地开始平静和投入,一方面将确定要收录的词语交给相关的专业人员开始释义,生米做成熟饭;同时,找到村越局长,说服其继续保留《大渡海》项目,而条件则是自己要被调至销售部。这是被《大渡海》改变的有一个人,西冈正志。
竹奶奶去世了,正志离开了,荒木老师生病住院……时光不紧不慢日复一日地又走过了14个年头,在对抗内心的疲乏、时代的变化和不时发生的意外之后,“国语大辞典”《大渡海》终于浮出海面。然而,光也还是晚了。在能透过窗户望见海的房间里,荒木部长离世了,他未能看到自己曾经命名并付出了几乎一辈子心血的《大渡海》。但每个人或许都会相信,他徜徉过词语的海洋,将撑着那“一叶扁舟”继续泅渡。
辞典发布会上,光也和松本不约而同地掏出衣兜里的采集卡,词典刚刚发布,修订却已经开始,这两代人将继续做着“这辈子想做的工作”,这无疑是幸福的。而辞典是“献给想与人关联,期望渡过浩淼大海的人们”,这是人类的事情,大概人类也会是幸福的。
词语不断地出生和成长,时代的加速度愈来愈快。松本在离开前将自己的袖套送给了光也,光也戴着它继续“扁舟渡海”。新人岸边绿,这名字充满寓意,似乎乘舟渡海终于抵达海岸,那一抹绿色让人感动。
无论“编舟记”,抑或“大渡海”,这译名都让人不自觉有种沉静的感觉。编纂辞典,像是一件如陆上行舟般的事情,当翻动那厚厚的辞书,薄软却质地密实的纸页产生似有似无的粘连感觉,这怎会不令人感动,继而油然生爱?

2012年12月4日

 5 ) 你的人生字典有什么?

《编舟记》是部了不起的电影。但是,它并非盖茨比的那种了不起,而是叫人暗自佩服的那种。 看完不免要感慨,在这样一个时代,无论在日本本土还是放眼国际,居然还有人拍摄如此老土的一部电影——拿生命在编字典。这部电影选择站在了功利的对立面,没有金钱,不为虚名。而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它让文字和词语回到了最初的功能:与人沟通,与世界相融。这些词语是有生命力的,有些可能传承了几世纪,有些则才一年半载。 基本上,你如何看待字典,你就可以怎么看待这部电影。如果你觉得抱本字典是逐字敲句, 迂腐且无趣,那么,《编舟记》恐怕也很难称得上有趣。如同编纂字典的繁复、琐碎,电影本身也没什么夺目技巧,相当枯燥,缺乏修饰美化,慢得惊人。12年后,依然有一种没完没了的感觉。若是鼓吹成功的励志剧,这个时候就可以完结了。 更何况在完成《大渡海》之后,几个人又商量着要开始修订工作。 作为劳动果实的《大渡海》,它也说不上有什么光环。要用时间丈量的话,片中提到《大辞林》前后花了28年,而《大渡海》才花了15年,时间无情,一扫即过。但正如房东竹婆婆对马缔说的:你这么年轻,就找到了这辈子想干的工作,真是太幸福了。这样的句式和语调,听上去再熟悉不过了,那便是日本人推崇的工作态度和国民精神。用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在另一些人看来,简直无趣之至,折磨死人。可《编舟记》却说,那是天经地义。 对自闭且内向的马缔来说,接手《大渡海》,除了有各司其职的贴切对号,他也寻得了与人交流的勇气,甚至于在一干同仁的帮助下,收获了爱情。抛开太重的《大渡海》不说,往轻的层面讲,马缔的人生写照,也是《大渡海》的意义所在。人生海海,字典如舟。它让许许多多看不见的“人”,穿过海洋连接彼此,找到爱情,重塑人生。 《编舟记》有文科宅的幽默,但这种幽默不是故作的讨喜,而是与时代不搭的笑料,比如毛笔写就的情书,还有马缔跟主编在公共场所收集词汇的举动。如果褪去那些私人情爱,多加实例,《编舟记》就真是一部关于编字典的百科全书了。 如果要说有什么缺点,《编舟记》实在太正了一点。从头到尾,电影完全没有反派角色。丈夫编字典,一词一卡。妻子做料理,一刀一划。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简单、认真,低调踏实,敢于面对工作的寂寞(同时也带享受),从一而终。从女主角到其他配角,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支持着马缔。有的退出了编辑工作,却一直在帮忙。有的工作调迁,却也称得上敬业。就连默默无闻的甘草阿婶,她也毫无怨言。更不用说那些拼命熬夜的大学生们,他们没把《大渡海》看得多神圣,只是当一份工来打,但这些大大小小的努力,终于成就了《大渡海》。 积极、正面,近乎主旋律的小人物题材,日本电影也有太多,像《铁道员》,不断的失去和送别却一直坚守岗位,往死里煽情。也有那种面对生活的唏嘘喟叹,像《何时是读书天》,主人公早早看清了人生的孤独,选择用读书来对抗。但到最后,电影却笔锋直下,认为那是下下之策——人生还是要有情有爱,否则落在纸面,实在太寂寞了点。在这方面,《编舟记》的马缔是毫无疑问的人生赢家。 想到国人喜欢摘抄并杜撰鸡汤格言,它们总在说,人生的字典里没有失败,没有自卑,没有其他云云。但看完《编舟记》,我却想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问题,你的人生字典里有什么?【中国新闻周刊】

 6 ) 人生如海,一苇以航

被日剧近来愈发无节制无下限的动漫化表演风格逼得头疼时,所幸遇到了这么一部日本电影。

如果要我选择一个词来形容我的观后感。
我首先想到的是,节制。
这是非常节制的一部电影。从叙事,从人物,从视听,都收敛到了隐忍的地步。

从故事讲叙来说,编辞典这种故事原材料本来就容易在戏剧性上先天不足,编剧和导演还愣是把可能渲染出浓墨重彩的情节点故意漂白了才拿来示人。
马缔的爱情,词条的疏漏,主编的过世,无一不是可以或煽情或励志的泪点或燃点。但是这部电影里,却硬生生地将这些事件的棱角砸得扁平,只留给我们看,岁月碾过的痕迹,清晰却不用力。
但即便是这样,香具矢带着几分怒气地说拜托大将帮自己念情书的时候,兼职打工的大学生陪着编辑部的众人熬夜熬出胡渣的时候,主编过世时夫人手中的毛线织针一滞的时候,那种不露痕迹的情绪,还是让我眼眶一热。

从人物塑造来说,我不知道这样一部电影去申奥,西方评审到底能多么逆转口味来欣赏。
这是一部比《入殓师》更东方的电影。没有一个人类似于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那样,张扬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把自己放进普通的人生里,平淡地走着自己的路,男主在静静编书,女主在静静下厨,同僚和亲朋们也在静静地奔波着他们的家庭和工作。连得到爱的喜悦,与失去爱的痛苦,都只会在某一瞬间流露,然后又在生活的洪流里被蒸发成虚无。
但是每个人,都不是麻木的,他们生活,却又被彼此的生活潜移默化着。比如一点点学会表达情感的马缔,一点点变得认真踏实的石冈,一点点喝起清酒和啤酒的岸边。

从视听语言来说,就更明显了。全片使用35mm胶片拍摄,和手写编书一样,复活着数字技术侵略一切以前的质感。固定镜头铺天盖地,镜头光线大多时候偏暗发哑,就像是书库里久不翻动泛黄的卷册。比起很多人并提的《入殓师》,《编舟记》对音乐和音效的使用更加润物无声,在很多情节点音乐甚至直接缺席。

但是我喜欢这些节制,比起刻意串起的故事性,比起精心打造的戏剧性,我更喜欢这部电影的不动声色的感染力。
为言语之海编织辞典之舟的人们,也为自己的人生如海,找到了可渡的航船。

人生如寄,何为多忧。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短评

其实还是回避了在电脑时代这样的辞典有什么用的问题,展示了一种古董级的工作方式,很美,很职人,感情让人很泪目,但还是古董,逃避了很多现实冲突。

4分钟前
  • 熊阿姨
  • 推荐

(9/10)片名之所以叫《编舟记》,是因为主人公花整整15年编辑的字典叫《大渡海》。发现日本一些导演喜欢用影视化解世人对职业的偏见,《入殓师》、《编舟记》是这样,《棋魂》、《灌篮高手》、安达充的作品也是这样。呈现主角的不易,却不去渲染他们的”伟大“(反面例:《孔子》)。

5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会想起《天地明察》,不过比那部还要稳和静许多。日本人总喜欢在这种枯燥里找成就感,由之风格和内容也是对应的。这里有枯燥对有趣,有平凡对伟大,不过最感兴趣的还是在研究词语的时候学习并了解生活与爱。这才是文字的意义嘛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为理想主义的执著精神而深深感动,然而又对皆大欢喜的结局感到遗憾。这是典型的日剧式表述,而舟的结局该在海上。几位关键人物印象深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刻画比较单一,也是日剧式的,温暖的大酱汤。

9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对生活要充满性冷淡的态度,才有可能日积月累一心为己成就一番事业,但这只有少数人能做到。大多数人愿意去过那种无意义的生活——对各种外物充满冲动,被内心欲望所任意驱遣,每天忙忙碌碌,即使多年之后一事无成。

12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非生非灭,非色非心。浩如烟海,郁如邓林。

1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边看边难过,有了wiki,大渡海的存在还有意义吗?耗费如此多的心血去做这件事真有价值吗?但又打心眼里羡慕日本人这种一头扎下去做事,从不怀疑其意义的踏实。专注本身即是意义,即是幸福,即是道之所在吧。

17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看来我已经腻味了日本电影里的简单笨拙的坚持和不善言辞的weirdo,加上我对这种生硬的两段式的时间结构一向的无感,《编舟记》几乎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的触动,知道导演想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但就是不在乎、不觉得好看,反而觉得这种设定和台词都相当矫情。

20分钟前
  • 凉水
  • 还行

爱是温柔有耐心,还有敬意。松田龙平爱编词典是这样,爱小葵也是这样。嗯,找到一件值得自己如此对待的工作,一个爱人,这一生,夫复何求呢。

22分钟前
  • 663Ö_Ö
  • 力荐

一个呆萌一个贱萌,我就被这俩男神轮着萌的整个人都不好了!

25分钟前
  • A L E X
  • 力荐

入殓师,编舟记,日本人总能把一些边缘职业的人拍得有滋有味

29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那份對於文字與傳統的謙卑敬畏令人動容,前半闕松田龍平的書呆子形象塑造略顯過火,但詼諧味十足

34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龙平真是理想型。

38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言葉の海を渡る船、人生の海を走る道!

40分钟前
  • xxhhcc
  • 推荐

电影本身很一般,但背后那种负重于泰山的厚重精神值得钦佩,让人想到这个民族经常引以为豪的“大和魂”。在浮躁和快速前进的社会,看看人家的一个字头是怎样诞生的吧。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以后这会是职场人士必看的电影之一,特别是初入职场的新人。从几位主角开始编写大辞典开始,他们对于这项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就不再仅仅是敬业的职场工作态度了,它代表的一种日本的民族精神。我敢说日本人喜欢这部电影,拿去申奥,应该带有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吧,但在外人眼里电影本身很平庸。★★★

4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你怎么看待字典,如同怎么看待这部电影。应该说,电影本身相当枯燥,没有太多的修饰美化,慢得惊人。12年后,还有一种没完没了的感觉。若是励志剧,这个时候就可以完结了。

44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清凉的质感就像翻字典纸张的手感,松田龙平不再只靠外形吃饭,熬出了味道。我们拍各种不着边儿的时尚杂志社,总那么虚假蹩脚,人家拍辞书编辑,不徐不疾,一针一线。把语词视为海洋,词典就是渡海之舟,所以词典取名《大渡海》,编辑就是编舟人。80后导演石井裕也万一会拿个奥斯卡最佳外语。

4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一舟一世界,能把这样的故事搬上银幕却不觉得枯燥,难度不亚于编字典本身。本届#上海电影节#终篇。

46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不会再有更呆萌的松田龙平和更贱B的小田切让了,赚得一把基情泪啊

50分钟前
  • 科华北路街溜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