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影片故事而论,金圭平,说的好听是理想主义者,其实极不擅长政治。
关于他的叙事是三层阶梯式的。
第一层是调查朴龙阁。
朴龙阁对朴正熙来说,是叛徒,是非死不可的人。他的生存就是错误。金圭平开口替朋友求情是天真,他们早就不是当年的关系了。询问朴正熙秘密资金的问题更是愚蠢。有一个情节是他和警卫室室长起冲突几乎杀人,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金圭平不擅长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是与权力无缘的。最终,他由于办事不利,被朴正熙疏远。
第二层是暗杀朴龙阁。
权力就是竞赛。金圭平终于明白了这一点(迟了),于是他决定主动出手,在郭室长动手前先下手杀了朴龙阁。然而他又错了,他只是如朴龙阁所言,下场会和他一样。金圭平正是中了朴正熙的套。不光彩的事情当然要让手下去做,一来可以牵制对方,二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三来在对方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时可以利用这事除去对方。这一招叫做“借刀杀人”,亦即“亲信的堕落”。对于坐在最高位置上的人,谁当他的手下并不重要,反正金圭平不做,也会有别人做南山部长。
金圭平失望了,他并没有重新得到任用。此刻的他再次暴露了性格的弱点,他急于得知朴正熙对他的真实想法,甚至潜入他的宅邸窃听。(绝,有什么不被发现的自信吗)在得到失望的答案后,他到那一刻才明白了忠诚的无用(晚了),是求生的本能让他决定彻底背叛。
第三层是刺杀朴正熙。
没有军权,竟然就冲动地“举大事”了,实在是诧异。(有仇报仇,不留活口倒是看的人很痛快。)
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付出代价。
不愿意放弃手中权力的战胜而亡,恃宠而骄的死于非命,而轻易交出底牌的也死得毫无悬念。
各得其所。
金圭平,大概是死于天真的理想主义者。
这种人在东亚政治的历史里不可胜数,可我生性厌恶愚蠢,因而并不钦佩也不同情。
写在前面: 我始终认为,电影不是纪录片,无须也没有必要照本宣科的展示真实,而是要讲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撕开一个口子,引起观众主动探寻历史的兴趣,历史无疑是最有趣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只是一轮一轮的重演。
所以,在此就本人掌握的历史知识,简单通俗的对片中的真实人物,做一点点论述,,在品尝过这顿精彩的电影大餐后,嚼几个小佐料。
忘了,,还要在前面的“后面”,再写一个“写在前面”😂。。。写在前面:
1、只涉及部分片中人物,并且不做太多铺展,就事论事吧。
2、历史确实任人打扮,但通过拉长时间线,聚焦动态的演变,还是可以一亏端倪的。
好了,开始
1、朴正熙,片子的朴总统,为多数人津津乐道的日伪二狗子,军事独裁接近20年但朴正熙并不是如此贪污,相反他对韩国由来已久的贪污问题,进行过大力度的整顿,当然存在遗漏和有失公允,不多评述,但本人基本属于清廉,金大中(片子一直要除名的在野党领袖)在后来回忆,没有在对抗朴正熙的时候,掌握绝对的政治舆论,就是因为找不到朴正熙本人存在贪污行为。
但对反对势力,和民主运动,朴正熙确实是一直的强硬镇压,他基本的思想和民国时期的杨度相似,即现阶段的国人不配享有民主。。。(自己给自己开上帝视角啊。。😓),独裁政治贯穿始终,色彩感明显,不过片子里最后拍板命令开坦克镇压,不大找的到根据,多是来自大舔狗车智澈的建议,,釜山罢工其实归根是经济原因,和后来的光州事件还是有区别的
对属下的刻薄,严厉基本也是独裁者的特性,这也是造成被刺原因之一,你老给下属那么大压力哪受的了。。。哪个还没脾气了。。至于朴正熙缔造的汉江经济奇迹等正面事迹,不在本片范围,不多讨论。
总体上,韩国整体舆论,对朴正熙的评价还是攻大于过,不然这个名副其实的大独裁者逃不过死后的官方声讨,看看他的老部下全斗焕和卢泰虞的下场。。。即使官方不声讨,他闺女朴槿惠也不会成为第一位民选女总统,我估计在韩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看到女总统了。。
2、金载圭-金部长,中情局一把手,朴正熙的特务大头子。中情局,军部,秘书处,警卫室,是帮助朴正熙稳固独裁的四大爪牙机构。金载圭一直属于亲信,而且资历在四大爪牙中最老,基本一直以来朴正熙的各种镇压运动,都少不了金载圭影子。但是在后期由于车智澈的异军突起,失宠不少,而且在釜山事件中属于温和派,引起朴正熙的不满。
刺杀事件,属于与车智澈的矛盾基本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过事前也确实有金载圭,通过窃听朴正熙和车智澈的谈话担心其被撤掉,而丧失权利,落个任人宰割。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没有经过太周密的计划,更像是临时起义,他事情没有沟通各个紧要部门,唯一计划的就是让手下把保安干掉,,不然自己下一秒就扑街了。。😄。这在后来全斗焕负责的调查中费尽心力也没能拉几个大佬作为同谋下重罪处理,可以得到佐证。至于刺杀动机,后来基于金载圭本人,法庭申辩时的为民主抗争的说法,韩国在21世纪给了该事件翻案的机会,但这个理由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案子也没有翻成。金载圭,目前还无缘韩国人认定的民主主义战士。。。
至于美国人参与支持,片中也有影射,还有金载圭有病说等等。当然朴正熙被刺事件,我个人还是倾向于是一个突发事件。属于酒桌上压到了骆驼。。因为聚会的饭店是中情局的势力范围,而且也是当晚临时通知的地点,当开始并没有带枪,而是吃到一半才去取了枪等等
3、车智澈-郭室长,保安室一把手,朴正熙的保安大队长,却在该事件中没有啥保安效果。。。对于他的认知比较统一,明显的权利攀附着,就是我们常说的谗佞之臣,最常干的事就是挑拨离间,引起群众斗领导,然后第一个冲过去保卫领导。。。😢但属于后起势力,并且异常的嘚瑟,对其它三大部门的事务经常指手画脚,引发其它三人不满,但金载圭属于老臣,并且确实之前一直是二把手,所以矛盾更激烈一点,片中也有其他二人对车智澈不满的描写。
当时,车智澈嘚瑟到啥程度,到要死之前,还在饭桌上挑起釜山事件,引的朴正熙狠批金载圭。。。花式作死
不过没有太多车智澈想杀前任中情局长的说法,估计也是好多观众看这段比较迷糊的地方了,也由此可见,韩国舆论多么不喜欢这位保安队长了。。
4、金炯旭-朴部长,就是中情局的前任,这段基本还原,被杀手段是根据中情局前员工的回忆,也是大几十年后了,扔到养鸡场才能神鬼不知的失踪。。。被杀时候是79年的正月吧,不是前40天,确实出版过回忆录,不过那时间更早了,电影中做了个压缩处理。
至于海外携款跑路,应该是折射当时存在的官场贪污现象吧,前面说过朴正熙的反贪是挑着来的,政治献金可以过。。
5、金桂元-钻桌子底下那位,秘书处一把手,就是朴正熙治理国家的智囊团,但其实他能力平平,对经济领域也不擅长,比起前任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就属于朴正熙的执行者,老大提意见,我使劲拍巴掌。。。所以对车智澈的跋扈,基本是一味忍让,反正我实力最弱,不参与斗争,自保就完了。属于政坛里少见的老实男。但和金载圭私交比较好,所以刺杀时,保存了性命。。。老实男老实到啥地步,,作为幸存目击者,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经过,人物画面汇报给了的临时代总统。。全斗焕想把他认定为同谋,打击秘书处势力,却就是证据不足,后来被判了无期,但82年就给放出来了,不过作为曾经的四大爪牙,自此就告别政坛了。。
作为那段传奇历史的无辜见证者,金桂元好像一直活到90多岁。。
6、郑升和-最后说动李秉宪改道去军部的那位,陆军部一把手,朴正熙的军队总司令,照这理解,其实他应该是最大佬,,但其实军队里各有山头,派系林立,而且军部出身的朴正熙本人就有好多亲信,所以也不能说,郑升和就能命名全部军队了,,不过最后也没逃了这个部门,总统还是归了全斗焕了。。还有一点,他其实是79年才坐上一把手这个位置的。。就是刺杀的同一年,自身位子也没有多稳固,所以整部电影游离在金,车的斗争之外。
最后郑升和,建议去军部不去南山,其实这说明,此刻他已经有点野心了,这一段好多观众有点不明白,其实这里是只能去军部的,或者说去了南山,将来也还得去军部。这也充分说明,金载圭的刺杀多么突然,,韩国那时是军人政治,有枪杆子说话才硬,金载圭事前没有找郑升和通气,,事发后去南山,是想再和郑升和商量一下怎么弄个说法,南山毕竟是自己地盘。郑升和跟他去了,气势上就代表他占了优势,其实当时金载圭已经很被动了,朴正熙在韩国是很有威望的,作为刺杀者,金载圭要想没事,就一条道,自己当总统,但手上没军队啊,所以去南山的意思是,老哥去我那商量商量,你拥立我为总统,我许你如何如何。。这是恳请,外加虎一虎,没准郑升和也老实呢,人家要是不去,你也没招。而郑升和却不傻,我拥你当总统啊,,我自己干得了呗,你现在杀了总统,是众矢之的,要死要活的我说了算,去我那,我给你安排安排。所以金载圭在车上愣了十几秒,不是在做选择,,而是不愿意接受事实,很绝望的状态,最后调转车头,他不去也没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郑升和,不出意外的逮捕了金载圭,四大爪牙倒了三个,现在就剩自己了,赶忙找好了临时代总统,基本上想按照朴正熙夺权的路子,再演一遍,可惜了,算漏了一个人。。。
7、全斗焕-全将军,前面说了,军部势力错综复杂,全斗焕虽然名义上是郑升和下级,但绝对有着自己的实力,属于有兵听他招呼的那种,影片里,朴正熙和四大爪牙的会议,基本都能看见他,出兵镇压也是每每全斗焕来表态,他基本是根深蒂固的朴正熙独裁思想,而且做法更为激进,,手段凌厉又毒辣,直接成了被刺事件中最终的受益者。
上面说,郑升和,一面找代总统,一面找人查被刺事件,希望尽快坐实了金载圭的罪名,而他找的正是全斗焕。。这个决定日后另他懊悔终生,,也说明当时这个军部一把手也没瞧得上这个下级,全斗焕把握住这个机会,靠着这次调查,快速的树立起自己的威望,当然多是靠了死去的朴正熙的人气。。。转眼间,这个不起眼的下级已经到了可以和郑升和叫板的地步,此时郑升和才慢慢反应过来,但为时已晚,虽然他和军部各部门一把人的关系都很好,但无奈,干业务的基本是二把手,。。而这些人都被全斗焕拉拢去了,,这种背叛对郑升和打击是致命的,,很快全斗焕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逮捕了郑升和,罪名都不用想,参与刺杀朴正熙 。。。此时才12月份,郑升和才过了2个月的瘾。。真正的黄雀在后面。。。当然,最后还是证据不足,给贬到根了,至此,四大爪牙全部垮台。
全斗焕,基本是属于韩国国民一致喊打的总统了。。下台之后,指控,坐牢,抄家一个没落下,影片中安排他最后去偷黄金,可见他多么的臭名昭著。。。
没想到一下写了这么多,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各位意见相佐,,不喜勿喷😁
《南山的部长们》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总统朴正熙遇刺事件,韩国已不止一次把这个题材搬上大银幕。理所当然,这个题材太适合影视剧化了。
朴正熙——女总统朴槿惠的父亲,也是韩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是军事独裁者,也是创造韩国经济“汉江奇迹”的领导人。恶名昭彰,但又颇具人望。
朴正熙早年为日军效力,担任过关东军军官,积极镇压抗日力量,但并未在战后被清算(没办法,二战期间为日本卖命的韩奸着实太多了)。
战后,朴正熙加入韩国军队情报系统,然后一路晋升,成为军队高层。
1961年,他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62年担任代总统,随后连任5届总统,在位18年。
朴正熙也是唯一死在任内的韩国总统,他经历过朝鲜的特工暗杀,妻子也死于暗杀,最后丧命于亲信之手,这样戏剧化的结局也非常符合他一生跌宕起伏的戎马人生。
朴正熙的历史评价非常复杂,一方面,他早年为日军卖命,任职总统后实施独裁专制,大肆发展特务情报机构,强力镇压民主;另一方面,他成功带领韩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任内大力打击腐败,为韩国成为发达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地来说,因为有经济快速增长作依靠,朴正熙得到了当时韩国军民的拥戴。但他独裁霸道的性格,擅弄权术的手腕,让身边亲信人人自危,也直接成为情报局长金载圭叛乱的直接原因。
虽然后世对金载圭刺杀朴正熙的原因说法不一,篡位、自保、私怨、疾病、捍卫民主都有。但有很多证据表明,金载圭的刺杀并没有经历周密的策划,更像一场突发状况引出的血腥事件。
韩国电影也从各种角度来解读和演绎过这桩历史悬案。情报局长金载圭与总统警卫室负责人车智澈的矛盾当然是最基本冲突所在,二号人物、情报头子的地位受到后起之秀的挑战,当然其中也不乏身为朴正熙互相制衡的弄权之道。前任情报局长的失势与丧命,则成为游离在青瓦台斗争之外的另一条线索,不断暗喻和提示着金载圭的命运。古来太子监国都是生死间的事,这种伴君如伴虎的压力并没有通过太多戏剧化的刻奇手法表现,而只是不断在情绪上加码,眼见金载圭的神经一点点绷紧,最后突然断裂,走向失控。
棱角分明、相貌俊朗的李炳宪其实并不适合演这种政治人物,但他的表演非常出色。他在电影中赋予了金载圭特有的冷静,直到最后刺杀前,他基本都维持着沉稳的状态,没有太多情绪的波澜。即便与警卫室头子在办公室大打出手,也是政治表演多过情绪展露。
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的点滴变化又是无比清晰的,每一处转变都合理而可信,惶恐、愤怒,夹杂着一些理想主义,又闪烁着政治野心与投机,一些难以融合的元素居然在这个角色身上完全成立,呈现出了足够的复杂性与变化性。
本片对刺杀者金载圭的演绎,无疑更符合历史中真实的金载圭的自我辩解,立场上是相对尊重民主权力,反对武力镇压的温和派。这个角色没有过度美化修饰,但也不惹人厌恶,他的复杂性,他的摇摆和犹疑,他的投机心理,都显得非常可信。当观众进入电影,能很自然地融入角色遭遇中,感受他手足无措、如履薄冰的处境。退一步是死,进一步也是,但或可绝处逢生,甚至取而代之。
历史的无情在于,这是一场零和游戏,成王败寇,失败者没有书写历史的权力。作为叛变者的金载圭在放弃回到情报局南山大本营,选择去往陆军参谋部后,最后被军队逮捕并审判,处以极刑。他未能如愿当上总统,甚至所预想的“民主捍卫者”名号,后人亦没有赐予。反而是此前在朴正熙团队中并不强势的全斗焕,利用这次事件,清洗了朴正熙手下的几大权臣,成为继承朴正熙权力的新独裁者。
更吊诡的是,青瓦台的诅咒在这个国家从未破解,到现在,所有离任总统,均遭遇到了某种程度的不幸,遇刺、自杀、下狱、弹劾,难寻善终者。而在任的文在寅,也已经风雨飘摇。
在这个民风彪悍、民粹盛行的国度,面对地缘政治、历史宿怨、南北冲突、财阀干政的影响,政治家总会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选择只寻找不那么坏的可能,而每个决定都会遭受足够声量的质疑与反对。选择政治,尤其是冲向高位,便应该有深入地狱的觉悟。
无论如何,朴正熙是韩国甚至东亚近代史里无比重要的一页,他的经历,他的家族,为整个韩国政坛提供了足够的谈资与故事。如果只一味冷静,显然对不起这样的传奇。所以在终于到来的高潮中,积淀已久的冲突依次引爆,突然打破了电影的沉稳基调,情绪失控,枪击,卡壳,下楼换枪,返回,搏斗,宣告审判,补枪,离开时踩血滑倒又狼狈爬起,走出门外……暴力混杂慌乱,更交织戏谑的幽默感,很难相信如此仓促而混乱的刺杀居然真的曾经发生过,而且最终就这样成功了。
唏嘘的是,论起历史,我们也有很多可以大书特书的故事,但此时此刻,只能讳莫如深。或许某个题材的开放未必一定会带来电影的繁荣,但真正重要的,是创作中百无禁忌的心态,是敢直面历史、直面社会、直面现实问题的勇气。于是面对邻国,看着他们在国际电影节攻城略地,在类型片创作中大放光彩,在文化输出上展现出了强大影响力,总归还是有点羡慕的。
《南山的部长们》只是沧海一粟,而正是这繁多的作品,成全了他们的繁荣。
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八十年,韩国总统到底都犯了哪些罪责与错误。从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李承晚认总统到今天的文在寅,共经历12任总统,其中除了极少数几位无疾而终之外,大多死的死、坐牢的坐牢,能保下台后身后名声的,只有三位。韩国总统,可谓世界上最不划算、最危险的职业了。
李承晚在中国是臭名昭著的,因为他借助美军成功抵抗了北朝鲜统一朝鲜的努力,奠定了朝鲜半岛分裂至今,保住了“大韩民国”。他是韩国国父。却晚节不保,在1960年武力镇压前往总统府抗议的学生,枪杀了186人,伤6000余人。韩国人不依不饶,最终迫使他流亡夏威夷,1965年他客死异乡。
李承晚被赶走后,推行民主的尹潽善接任总统职位,张勉出任国会总理,两人豪情壮志,开始推行民主政治改革,肃清李承晚的独裁统治。可惜,百废待兴的韩国需要的是经济改善与维护稳定的秩序,过急的“民主”带来的是混乱,更何况人们虽然讨厌李承晚,但他们毕竟都是被李承晚洗脑、培养出来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于1961年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先后对尹潽善与张勉以“煽颠”罪收监。
朴正熙以集权手段稳定政局,发展经济,是推动韩国成为亚洲四小龙的主要功臣,但他同样以集权的手段对付民众,控制思想,打压异己,属于亚洲典型的发展经济同时施行政治压迫的领导人,他的结果也非常典型:1979年被暗杀身亡。朴正熙时期的总理崔圭夏成为第四任总统,但只有一个多月,全斗焕和卢泰愚发动政变,两位分别成为第五任和第六任韩国总统。
全斗焕和卢泰愚在位共13年,延续了朴正熙开创的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并吸取教训,有序地展开了民主改革,但他们同样难以回避覆辙:在发展经济与民主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夹杂了镇压异议与贪污腐败。
两人下台于1995年同时被逮捕,全斗焕因1980下令镇压光州民主化运动(“光州事件”)和贪污政治献金而被判处死刑(后改为终身监禁),卢泰愚因受贿与叛乱罪被判22年。
接任他们的金泳三总统顺应民众要求对贪污腐败与镇压异己的总统作出惩罚,并进一步展开民主化改革。到他这一代总统开始,总统用武力镇压异己的历史基本上终结。
金泳三成为到此为止韩国总统下台后唯一一位没有被暗杀,没蹲监狱、也没被指控贪污的韩国总统。
1997年12月,金大中当选韩国第八任总统。他属于迄今为止对韩国民主思想发展贡献最大的总统,虽然他在位时的其它方面(如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并不一定超过他前几位的“腐败”总统
但金大中以其九死而未悔的对韩国民主的追求,成为在韩国民众中享誉最高的韩国总统。这又说明了一点,发展经济,让人们吃饱饭固然重要,但历史评判一位总统的最终标准是他在人权、民主和自由事业上作出了多大贡献。
金大中虽然属于善终的韩国总统,死后得到最高殊荣,但他在位进一步完善的民主监督和新闻自由,也让韩国媒体深挖出他自己的家属有一些不合规则甚至贪腐的事,彰显了亚洲儒家文化圈中,“独善其身”对一位政治家远远不够,还要管好自己的家属与亲戚朋友。
2003年卢武铉当选为第九位韩国总统。当时韩国的民主政治已经渐趋成熟,经过金泳三和金大中,大家都喘了口气,以为已经告别了嗜杀与贪腐、不法的总统时代,但没有想到,按照民主程序合法当选的总统,因手中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亲属们却就此利用卢明目张胆地去犯罪,利用他的职权干出一些乱纪的事。受此牵连,卢武铉在位时,遭到国会弹劾被停职63天,创下韩国总统历史上第一次被弹劾的先例。
2008年第10任韩国总统李明博上台,开始对卢武铉进行严酷的司法调查,穷追不舍他在位时的“综合受贿”,最后卢武铉不堪追查,于2009年5月23日跳崖自杀,终年63岁,终于补齐了韩国总统各种死法(他杀、宣判死刑、监狱、善终与自杀)之自杀。
在李明博执政期间,韩国两极化更加严重,地区之间的矛盾也在扩大。自己收受巨额贿赂,胞兄李相得被捕入狱已足以说明其亲信的腐败程度,任人唯亲、违背民意的执政方式、卸任前夕大赦亲信也让民众失望。李明博于2018年3月22日涉嫌贪污受贿被捕.
这也可以理解,让我们看看这十位韩国总统的各种死法,以及他们在位时所犯的各种罪行与错误:从屠杀民众到迫害打压异己,从贪污腐败公然受贿到没有管好自己的亲属,从罪证确凿到追查来追查去还无法找到受贿的证据,然后,被暗杀、被判死刑、被抓捕判刑、自杀、遭到弹劾等等……最后想不出,还会出来一个朴槿惠“闺蜜治国”、“亲信干政”?
现在我们看一下,大韩民国短短八十年的历史,“牺牲”了11位总统中的8位,成为亚洲以至世界各国中总统出事率最高的国家,但每个总统的问题都不一样。七十年里,韩国人借助自己的制度,就是这样对自己的总统“一个也不放过”,经过每一次对总统追杀、司法调查和全方位的监督与紧追不放,彻底不给最高党和国家领导人任何犯罪犯错的机会,一步一步把最高领导人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很多人说到韩国多灾多难的总统就语带嘲讽,殊不知,让总统出事,让领导先进去,把最高权力关进笼子里,是民主制度最基本的功能。制度再好,也需要人来执行,民主制度即便被誉为最不坏的制度,但如果这个制度中掌握最高权力的人不知约束,利用特殊职位钻制度和法律的漏洞,照样会犯错甚至犯罪,给国家造成灾难,给民主蒙羞。
民主制度与其它制度不同的是,选举与监督、追责机制,不会放过任何一位滥权的总统。很多人认为韩国总统出事率高是因为民主在亚洲水土不适,却不知道,老牌民主国家包括美国的前70年并不像今天读到的那么顺利和美好,只不过由于当时媒体不发达(甚至根本都没有),制度有待完善,民众的民主理念还并没有那么普及和深入,美国当时的历任总统即便犯了一些错误,也往往无法深挖,没有完整的记载。
细读美国民主制度前70年(南北战争前)的各种记录(包括书信中的透露的信息),不难发现当时的总统不按程序、徇私舞弊的事并不少见。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尼克松“水门事件”,和九十年代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这个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欧洲一些民主国家刚开始时也有这类问题,而苏联东欧解体后成立的民主政体,总统出事率并不低。连令人尊重的哈维尔,都卷入其中。
让总统出事,是完善一个国家(和地区)民主制度,训练教育在总统职位上“为人民服务”的统治者的最好方式。同传统儒家文化中统治者扮演教育教化民众的职责正好相反,民主制度从一开始就设置了由民众监督、教育、培训执政党与最高领导人的机制,以各种牺牲总统的方式,让他们切肤之痛地知道如何更好地去服务国民而不被弹劾、不被秋后算账、不被抓起来,不会被迫自杀!这和亚洲和世界大多数国家几千年历史上,只有最高统治者调查、抓捕、杀害自己国民的现象正好相反。
对韩国总统的调查与追责,并没有影响韩国经济发展,更没有打断韩国的民主进程。对于韩国人,每一位总统出事后,韩国国民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身为最高执政者的总统,还有可能犯什么罪行和错误呢?80年大韩民国的总统的历史,已经身体力行地穷尽了所有总统可能犯的罪行和错误吗?
当然,对于很多国家的国民来说(例如伊朗、沙特),国民监督领导人反而是最危险的事儿,民众整天提心吊胆和预防的,不是领导人如何犯错,是如何不被权力和最高领导人折腾、迫害,关进监狱,被逼自杀,直接残杀……
是甩锅啊
look
电影里wuli朴总统对前KCIA部长朴部长,现KCIA部长金部长(李秉宪)和嚣张跋扈的警卫室郭郭
在需要他们去冲锋陷阵,处理最棘手的事情时
都用了这招
温柔的眼神、宠溺的口吻,看似给予了三位爱将这个世界上最大碗的信任,激发出了他们顶流唯粉般与世界为敌也要守护你的战斗欲
结局往往是,事成了,是领导有方,事败了,是领导错信
或者哪怕事成了,但风评不好,也要背锅
ex朴部长殴打议员,结果被“退休”,还要交出私房钱,太惨了啊
结果他跪地求情的时候,wuli朴总统一脸无辜地说
“为什么又把我变成坏人?”
意思就是,事儿是你自愿干的,我没强迫你干呀!嘤嘤嘤,你这么说人家好冤枉好桑心好委屈
wuli朴总统完全get到女团选秀节目最佳人设精髓了呀!
金部长要是同意带着坦克去釜山,下场会比这个还惨
wuli朴总统挚爱的警卫室长郭郭和保安司令部司令官全斗焕(发际线感人的那个)也都是接盘侠而已
【不过全斗焕捡漏的运气和功力真是爆炸,这个没得黑】
这种毫无逻辑漏洞的领导方针
独裁领域宇宙巅峰级偶像希特勒表示非常同意
同学们,学到了吗?
要学以致用哦~
前提是……
《南山的部长们》,南山是韩国中央情报部所在地,就类似青瓦台指总统府一样,而南山的部长,就是中央情报部部长,是朴正熙统治时期韩国的二号人物,之所以加个们,是因为前任部长叛逃到美国,并因此引发了现任部长和总统及总统警卫室长的激烈冲突。
“你身边不是有我吗?按你想的做”。这句话在电影里重复过三遍,每次阁下(朴正熙的尊称)让手下人去动手杀人时,都会说这句话,他从不直接下令,而是等你表完忠心后,再说出这句模棱两可的话,时过境迁,他又会说,这个人居然会杀自己的朋友,怎么能让人相信?
《南山的部长们》看完,就会很好地明白当年为什么韩国的中央情报部长,会刺杀总统朴正熙,这部电影就是讲述他动手的前因,后果只是在结尾的字幕中提及。影片不完全是历史事实,它把几年当中的事压缩到了几十天内,让故事更有张力,情节更加紧张,所有人物除了总统朴正熙,都用了化名,但和历史事件一对比,谁是谁一目了然。李秉宪饰演的韩国情报部长被塑造成了一个心存良知的权力旋涡中的人物,在外界各方压力的步步逼迫下,最终走上了刺杀的道路,不得不说韩国人真是猛,情报部长作为政府二号人物,亲自动手把一号人物总统和三号人物警卫室长给干掉了,也不找个枪手代劳。只可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刺杀掉一个独裁者,又迎来了另一个独裁者全斗焕,自己也被陆军法庭送上绞刑架,韩国的民主化道路真不容易,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今天韩国人民再不满,也不会有人想回到朴正熙时代,虽然那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汉江奇迹时代。
因为《寄生虫》获奖,再加上之前被国内韩影迷们碰上神作的《杀人回忆》,在大家心目中,宋康昊成了韩国实力演员的代表,好像一说演技,第一个就是他,再说的话就是《老男孩》里的崔岷植,《黄海》里的河正宇,其实李秉宪的演技真的丝毫不比前面几位逊色,在这部片里,李秉宪贡献了神一般的演技,克制,隐忍,愤怒,绝望,全程都用冷淡的表情,去压抑心中的怒火,刺杀完成后的那个走出来的长镜头,我觉得导演就是为了他而特意设计的,身体语言太好了,后半段的高潮部分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李星民扮演的朴正熙,化妆和样子都是尽量考虑历史原型,但历史上的朴正熙阁下太清瘦了,李还是不够像,其他几位配角如郭度沅,韩国驻法国大使,都是熟脸的韩国绿叶演员,一同贡献了这部历史大戏。
开年两部电影——《南山的部长们》,《动物园先生》,李星民一个是男一,一个男二,这种其貌不扬的中年男演员能挑大梁,说明韩国影坛至少比我们健康,演技稚嫩的小鲜肉是没什么市场的,能当个3,4番了不得了。韩国当演员想出头,演技是第一位的,长得如何倒不是太重要。长得好的李秉宪李政宰,相貌一般的河正宇宋康昊,长得丑的柳海镇薛景求,都能挑大梁,这真是一个实力说话的世界。
最后预测下,今年青龙奖最佳男主角李秉宪,开年就预定,太可怕了。
题材很棒,羡慕韩国电影人什么样的题材都可以拍。不过这种偏重于商业性的类型化改编显得有点单薄了点,好在李秉宪这个角色的塑造很成功,又见汽车调头的人性拐点,第三幕的高潮戏也拍出了惊悚感,在这种侧重于商业性的改编上,算是导演最大的优点了吧,其他真没什么可说的。
讲个没人提的冷知识,中国曾经引进过《南山的部长们》原著的第三卷,改名为《全斗焕兵变青瓦台》出版。//02.20看完补充,李秉宪阴沉,郭度沅外显,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对立效果非常鲜明,演技炸裂(特别是各种特写给到的微表情)。从剧情上看,把金炯旭在美国接受听证(事在1977)、发表回忆录(事在1979.4)到金载圭刺杀朴正熙压缩到电影里的40天内,使得故事更紧凑的同时,从朴龙阁(也就是金炯旭)视角切入金规泙(金载圭)的内心,让人在“民主斗士/弑君逆贼”的两极分化评价之外看到了一个态度渐变、脱离脸谱化的金规泙。但是金载圭的行动力比金规泙要强——前者是那种认准了就去干的人物,未必有金规泙到最后一刻还在劝谏朴大统领的“忠臣”样子。惟其如此,在死局中还怀揣着一丝理想的金规泙才更可悲、也更动人。
你旁边不是有我吗,你就按你想的做吧。原来,从上到下,所有的领导都喜欢玩这些把戏!
这种剧情也就韩国敢写敢拍敢演。金部长窃听那一段,真的是屏住呼吸,金部长挂在眼镜上的雨水颤栗的恰到好处。李秉宪应该会因为这个角色再添一个影帝吧。
郭渡元的演员生涯完美诠释就算跑龙套都要挑剧本。
3.5;仍是韩影惯常的题材制胜,清冷阴郁的色调契合政治惊悚片风范,整体过于平稳,群像用笔太匀称,相较于其现实中的戏剧性,电影反而淡味不少;取材&还原现实再度让身为隔壁邻居的我辈枉自歆羡。昔日革命同道今朝兔死狗烹,忘却一腔热血曾洒在何处,嗖嗖飞过耳边的子弹化为粘在脚上的鲜血,从血污中产生亦终结于此;尾声跌到于血中,这个细节堪称精妙——所谓革命,永远有鲜血伴随,独裁强权前赴后继,青瓦台风水最差为何仍挤到血战?——因为可以“坦克碾压一两百万”也无谓啊。
氛围营造得不错,冷峻凌冽,但作为一部类型片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太平太寡淡了,以及这么多大特写李秉宪又合计着想冲个影帝?!
朴部长押错命运的筹码,被挚友绞为齑粉;金部长听错权力的擂鼓,被君王划出裂缝。那日过得了汉江桥,今时走不出宫井洞。曾是举事的狼豕,今是火烹的狗兔。昔日权倾朝野的将士,而今弄权挟势的走卒。历史吹了一阵风,有人丢了帽子,有人掉了皮鞋,有人醉于汽酒,有人滑入血泊。为何要过桥,早没人记得。
政治惊悚片的路数,最后那场高潮戏拍得真是紧张刺激。李秉宪的表演也很棒。算了,不说了。
“用土旦克一推就完事了。”题材大胆,角色脸谱化。
一个革命家的抉择。青瓦台真是韩国风水最差的地方。
李秉宪虽然很克制但还是很在乎发型诶
精彩,充分满足观众的窥探欲,并呈现出异于同类政治惊悚片的历史观:推动政变的决定因素非革命理想和民族觉醒,而是时局运势和一己私欲,勇大于谋,谋大于义。有意忽略民众视角,让全片充分浸泡在暴风雨下摇摇欲坠的平衡之中,而未指向山雨欲来大厦倾倒的将来。它是一部属于“当下”的历史电影,如同刺杀时刻令人血脉喷张的长镜头,不存在中断或完结的一刻,历史只会如阴云一般盘旋在我们的头顶,永不散去。
“韩国电影真是什么都敢拍!”豆瓣上看过此片的人都在这样夸赞。1979年的真实朴正熙总统被杀案,99年被作家写成小说,2019年又被改编成电影,今年初刚上映,票房大卖。前后40年啊!虽然社会上至今对刺杀者的评价还有着巨大争议,但小说、电影编导却有着自己的看法,态度鲜明地将他塑造成反独裁的义士。他们创作空间之自由,让人羡慕。表演、摄影精彩,对这段历史有兴趣者,可以看看,
大韩民国历史上,类似的故事可以写一本本厚厚的书了,悲情,激昂,理想主义,蛮有太史公笔下的风骨;这个片子整体上还是平了一些,印象深刻的细节,朴部长丢了一只皮鞋的脚,安重根雕像的裂纹,金部长沾血的滑倒,金部长丢了一只鞋的脚,“阁下”爱听的老歌……最有力度的还是结尾的真实历史部分,遥远的黑白照片,不太清晰的自白录音,这个刺客有骨气!
太正、太政、太狰
前面略微闷,不清楚韩国zz的可能会懵,中间开始渐入佳境,最后的爆发精彩!看演员们飙演技实在是过瘾,李秉宪郭度沅发挥稳定,李熙俊挺出彩的,李星民牛逼!可惜的是一个独裁者倒下了,另一个更独裁的站起来了。。。
金部长只是做了到那个份上必须做的事,却也没能结束独裁的循环。郭室长这个角色是认真的吗,全程二流子一样。李秉宪这演技,再多几次黑料也屹立不倒吧。
是历史片也是传记片,是政治片也是惊悚片。禹民镐有进步(剧本有瑕疵,但某几场戏的摄影和角色调度都很有想法)。但是,还是被李秉宪抢去风头,基本已经把第二座青龙影帝攥手上了,后半段高潮部分有一处快三分钟的长镜头,考验的不是导演/摄影的功力,而是李秉宪表演的功力(长镜头中段,踩到血迹摔倒后给摄影机让出动线,表演状态拿捏得太到位),以此段落为代表纵观全片,然后再跟奉俊昊《寄生虫》里雨中那段长镜头对比看,就会明白导演成就电影和演员成就电影的区别。
前一任部长光脚被杀,后一任部长光脚杀人,青瓦台风水真的有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