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强烈推荐!属于是我在内娱看过的最鲜活最有趣最快乐的真人秀!快乐、感动、启发……统统都能戳中我,在嘉宾的身上总是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真实才是真人秀的魅力,夸夸后期把大家的闪光点都放大再放大了,很用心的剪辑真的疯狂加分!不管你是快乐还是难过都给我来看《闪亮的日子》!这么棒的下饭必备小综艺必须一直做下去!不说了,我去二刷了😋
一句话推荐:笑点过于密集
没有包袱,全是包袱😆
打算笑出腹肌的减肥人士欢迎入股😆
虽然节目选择中午12点更新 定位自己想当【下饭综艺】
但我还是诚挚建议:看的时候,嘴里不要含东西
一群糊糊(趁他们还没火起来)
我也就才见过陆虎和吹唢呐的小伙闫永强2个人的脸
内容像是生活vlog
简直不要太真实
比起所谓娱乐圈艺人大明星,生活现状
更接近我们身边的同龄人,普通路人
同款卑微打工人
同款爸妈
同款冤种兄弟姐妹
…
通过这种比较真实反应的呈现,
比较能看到在未来影响比较深远的
比较稳定的东西(比如价值观)
一些不容易被诱惑或撼动的东西
比如:坚毅,韧性
我喜欢在芽芽还没长成苗苗的时候淘宝贝
说明我有长远的眼光
(当年惊鸿一瞥看中的刚出道新人们,这么多年还没塌房)🙈
🎬包括课程,我也最喜欢参加内测(做首批种子用户)
一路看着长大
本来因为我弟是金牛座本牛
我对金牛座并没有很良好的印象
因为这个节目对金牛座改观了😆哈哈哈
这个节目简直了——8个人5头牛
陆虎1986.4.24
高秋梓1998.4.28
闫永强2001.4.28
俞更寅1996.4.28
赵让2001.4.24
《闪亮的日子》
腾讯独播,每集15分钟左右
类似韩国的《我独自生活》
是当年青年独居生活观察类节目
嘉宾们自己聚在一起看视频reaction
制作团队大千也是极其有梗会玩的一群后期人——2022年上半年最好笑的综艺《欢迎来到蘑菇屋》出自他们之手
在选人方面,属实是有眼光
个个看似普普通通平平无奇
实则个个笑死人😆
甭管长得多帅的小鲜肉
还是沉默内敛羞涩社恐
在这里通通是沙雕😆
闪亮(离谱)crazy
他们的喜怒哀乐,忧愁与烦恼
与普普通通的我们并无二致
配图不足以表现节目视频中的后期的魔力
虽然中间随便打开一集都很好笑😆
不过有些梗是有前因后果的
所以更建议最先打开先导片
从EP01开始,从头看到尾
2022年5月20日
首先,再次欢迎大千做客冷眼。
继对话《欢迎来到蘑菇屋》总导演赵浩:聊聊慢综艺的“有为”与“无为”后,冷眼再次邀请到了大千另一档强势综艺IP,《闪亮的日子》总编剧绿头鱼来冷眼对谈。
开年,借着《闪亮的日子》热播,冷眼想和大家聊一个2022的综艺关键词,当然,也是2023年所有综艺人都要继续突破的议题:降本增效。
在去年一整年的尝试下,大千无疑是“降本增效”领域内最亮眼的制作公司,没有之一。
一档小成本、轻制作、无剧本、全程裸播的分账日更综艺在豆瓣斩获了9.3分。
《闪亮的日子》的成功给市场带来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在分账模式下,综艺或许也能不再依赖广告主而靠内容取胜。
在“降本增效”的驱动下,大制作、强明星、重资源的S级项目、综N代的内容垄断局面或将被打破,“小而美”的综艺将迎来更多浮出水面的机会。
那么,《闪亮的日子》究竟是如何完成降本增效的?
从制作端到内容端,又是如何“保质又保量”?
冷眼与《闪亮的日子》总编剧绿头鱼展开了一次深度对谈。
制片层面要“降本”更要“增效”
众所周知,制片的核心要以就是在不伤内容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但如何界定“不伤内容”?
绿头鱼向冷眼抛出了两个问题:这个东西有必要吗?真实的诉求是什么?
在绿头鱼看来,制片的核心就是要满足节目内容的核心诉求,在此基础上,团队总能找到更低成本的替代方案。
以2022年夏天播出的休番特辑内蒙古之旅为例:
摄像保证镜头足够丰富就行,于是团队砍掉了近一半的摄像,让艺人和艺人PD手持GoPro进行补充;
日常旅游节目不需要呈现过于精致的妆造,艺人自身就可以完成,于是跟妆团队可以减免;
本地制片直接换成当地旅游团;
砍掉多余的艺人PD让现场导演、总导演、总编剧兼任。
更精简的团队配置,也让节目能更关注于核心的表达。
节目中常有的“表演环节”也正是顺应了这样的逻辑。
比起声光电包装来说,表演状态更重要。节目组在民宿、在陆虎公司搭建的小舞台,用横幅、礼花炮搞出了一些“没钱的”仪式感。
在外部要素被极简后,反而因为能看清嘉宾们表演的情绪,而让节目显得更加饱满。
当然,这还只是能被我们看到的“精简”。
在绿头鱼看来,《闪亮的日子》团队最核心的“精简”是:恰好能让团队维系在一个能保证所有环节顺滑推进的状态,确保每个录制环节之间的转场都严丝合缝。
说起来容易,但每个综艺人都明白,这在实操过程中极为困难。
为何如此要求?绿头鱼向冷眼介绍了罗导《反正竞赛还很长》一书中提到的制作理念:一个好的节目最重要的在于一个事情的细节和完成度。中间有1%的差池,就会让节目组的情绪和状态慢慢死去。
在《闪亮的日子》拍摄过程中,嘉宾转场前,下个环节的布点已经完成、各工作人员已经就位;嘉宾完成转场即可马上开录下一环节。
同时,无论如何精简,为了确保录制时的情绪和状态,绿头鱼团队仍会花预算保证开录前进行过试玩彩排。
内容、情绪的连贯性其实是我们在制作中常常会忽视的问题。无论是户外真人秀还是棚拍录制,其实很多节目组都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了场地变换或环节推进后“重新进入状态”的情绪调动的过程当中。
如果说,人员、场地的精简是“降本”,那么“对环节推进的关注”则是《闪亮的日子》中最为核心的“增效”。
或许这不是一个像“降本”一样可以被完全经验化、方法论的策略,但这是冷眼最想呼吁创作者们去花心思琢磨的,“内容与制片层面相互磨合”的创作趋势。
内容层面要“降本”但不降“真”
与在制片层面类似,“真实的诉求是什么?”这一问题在内容的考量上也同样重要。
敢于进行“降本增效”的前提是,节目一定要抓稳自身不依靠预算高低而变动的核心,对于真人秀而言,则是降本不降“真”。
冷眼一直有一个观点:二流的真人秀做台本,一流的真人秀画迷宫。
闪亮的团队属于后者。
1)减少在结果预设上的推导,把功夫用在抓手的设计上
作为一档日更综艺,《闪亮的日子》的创作任务是繁重的。
绿头鱼告诉冷眼,《闪亮的日子》可能是自己从业以来,做过的最累的一档节目。
从选题执行到粗剪、精剪、定剪,一周至少要审30多遍片子。
但也就在这样的“锻炼”下,导演组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论。
“我们找到了一块地,但一块地里有什么,需要靠他们自己去发掘。”
在录制过程中,导演组从不进行结果的预设,只是给出框架台本。
拿内蒙古特辑来说,绿头鱼团队只是事先进行了踩点,找到了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的广场、特色马车项目和内蒙古特色冰淇淋等能让导演组都立刻想玩、觉得好玩的地方。把它们作为抓手,剩下的就交给闪亮家族自由发挥。
自由到什么地步?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高端定制游。
闪亮家族不需要进行分房、抢夺资源等各种体脑力游戏,而只需要作为游客沉浸在旅游体验中。
“我相信,导演组觉得好玩的地方,他们到了那也会最真实的反应,这些反应会是足够好看的。”
这暗含了绿头鱼的一个创作理念,同样来自于罗导的《反正竞赛还很长》:“只要过程有趣、结果正确,是什么结果都无所谓。”
《闪亮的日子》既不通过台本预设结果、也不操控结果,甚至节目组不制定规则。绿头鱼完全将规则的定义权交给嘉宾。
在绿头鱼看来,如果将规则喂给嘉宾,那么嘉宾会习惯在规则下办事,给到节目组的东西只会是意料之内的东西,甚至可能消耗掉嘉宾的体力和情绪。
想要意料之外的精彩,节目组必须克制地将节目最终的目的传达给嘉宾,随后等待结果的自然发生。
当然,嘉宾也很争气,给了导演组足够有趣的过程。
例如在“厨艺争霸赛”一期中,怎么比拼、比什么完全来自于嘉宾自己的创意。于是,闪亮家族贡献了各种奇葩菜名,过程也意外百出,例如有人不会杀鱼、切到手、糕点没蒸熟。
试想,如果是流程清晰规则明确的厨艺争霸赛,这些意外绝对会被排除在镜头外。但恰恰是《闪亮的日子》选择保留了这些意外,才能让节目中流淌着真人秀的“真”的况味。
不会杀鱼就开启场外救助、王晨艺暖心送上创口贴、没蒸熟就改菜名。达到结果有很多方式,怎样达到的不重要,结果正确就好。最终闪亮家族评选出心中最爱的菜品,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完成了一次团建。
通过抓手去刺激嘉宾产生最真的反应,而不是通过台本去消耗嘉宾的情绪,让嘉宾演出预设的反应。
这是《闪亮的日子》能做出清新、独特、不作秀的真人秀观感,进而获得好评的关键原因。
2)要有做减法的勇气
冷眼追问道,如果嘉宾发挥出来的内容不好看怎么办?
绿头鱼很坦诚地表示,《闪亮的日子》每一次的放手录制的确不是100%成功。
例如内蒙古特辑的白桦林部分,就因为抓手设计得过散,没有让嘉宾形成有效的互动。
绿头鱼反思道,如果再来一次,会在录制阶段就把这部分拿掉。这样就可以减少嘉宾情绪的消耗,从而下个环节也能被呈现得更加精彩。
在剪辑阶段,《闪亮的日子》也拿掉了很多不够精彩的部分。
《闪亮的日子》要求剪辑节奏要快。
“要大胆做减法”,绿头鱼说道,“如果节奏太慢,快乐会很晚才会到。”特别是在分账模式下,观众如果觉得无聊就会流失掉,这将直接影响到节目收益。
《闪亮的日子》的素材与成片比要高于同类的绝大多数真人秀。
绿头鱼透露,节目在粗剪阶段就会出约1个小时的样片,从中精简到15分钟;有些片子甚至为了保证素材量跟拍了十天。
当然,如果成片不够精彩也会被直接放弃掉,第三季放弃了足足一周的内容量。如此才确保了《闪亮的日子》虽然短小但足够精悍。
冷眼想同样以罗导的一句话为对谈作结,“综艺节目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让人无法安心,随时会突变的怪物。”
真人秀对于导演来说就像一场未知的冒险,因为即使导演组进行了预演,但同样的刺激物是否能激起嘉宾的有效反应,这是不确定的。
剧本会给导演组确定的安全感。但为了追求真人秀的真,绿头鱼抛弃剧本,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路。
对于绿头鱼来说,安全感来源于嘉宾、导演组和剪辑老师们。即使没有剧本,一群真诚有趣的嘉宾、一群会策划、懂配合的导演组还有能从大量的素材中雕琢出金子的剪辑老师们,这样的组合能碰撞出比预设的剧本更精彩的东西。
做节目以真为发心,抓住了这个核心,降本不降真,才能收获观众的喜爱,达到“增效”的结果。
说实话刚开始是看到创和盟的秀人,来看一看。但是这节目真的请了一批很有性格特点的人,也因此从看一个人的节目变成看所有人节目,到喜欢上节目本身。
说两个亮点,一个是节目嘉宾的配置,在没有选秀的年代,很多人戏称这部综艺是给秀芬一个家,让很多扣脚的艺人有了通告,给粉丝一个交代,也展示生活的一部分。这就给他们奠定了一个很好的观众基础。但是在此之上,我个人感到惊喜的,是大千选取的嘉宾,基本上都是一个年龄段的艺人,他们的互动就少了很多因为咖位的客客气气和造作,也没有太多无由来的观察室自我感动和表演。更加真实也更加融洽的观察室氛围,让这群人更像是你班上的同学或者一群朋友在家里看一部电视剧,而不是陪着不大熟的亲戚看春晚。你可以吐槽,也可能打打闹闹。这种氛围也在团建的时候达到高潮,两次团建都像是和好朋友在一起的聚会,在疫情期间尤其是一种慰藉。对于我这样年纪偏大的人,最后一次团建俨然以前中学出去春游,一群人说说笑笑,很吵但是也很开心。而相比其他请大量秀人来做的综艺(除了团综这种),至少比 最好的舞台(找不到制作公司) 和 春日酱(大千是后期)都要有代入感和真实的多。是很有明4和创4的日常那种感觉。
第二个亮点是节目组的用心,很少见到一个节目制作组公司如此卖力和观众互动。这很可能和分账式和年番模式有关,没有了平台的买断,节目有了相当大的自由空间,编剧和导演能根据节目反馈修改策划。这一次节目组不再是躲在豆瓣和微博潜水的隐形号,而是平等和观众交流的伙伴。这就让观众对于节目更加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最后一点是一点建议,我觉得目前最大短板还是很多生活还是太浅尝辄止,有些EP会有点无聊(生活观察类综艺的通病)。因为是相对不知名的艺人,所以因为窥私欲来的普通观众肯定少,如何能让更多的观众在觉得别人的生活和我一样的有代入感的同时,也看到别人身上自己没有的体验感,是一个永恒的综艺课题。毕竟,明星自己也拍vlog,相信节目组也不止满足于做一档后期抖机灵的vlog。更好的挖掘生活的酸甜苦辣,比如利用姚弛和灵超那期,加上谢兴阳那期,深度挖掘工作和求职的不易,而不仅仅是蜻蜓点水的一笔带过,相信能吸引更多的非粉丝来观看这个节目。比如说李鑫一找厕所那期,其实可以通过剪辑和编剧,突出大城市公共设施不够,让平时也因为在公共场所找不到洗手间的人有极大的共情,而不仅仅停留在看李鑫一窘迫的阶段。当然了,挠人胳肢窝不一定是不好,就好像搞笑和讽刺都是喜剧的一部分,不一定讽刺就是高级的,但是一个日更节目更容易实验多角度和多层次。回到这个综艺,不得不说,拉郎配做得很成功。可能永强和赵让关系也很好,但是通过现场反应,节目正片和后期剪辑制作,都能让永强和晨艺的关系在观众心中不断强化,这就是成功的例子。希望在其他方面,节目组也能实验并观察反应。毕竟过犹不及,CP粉的可怕相信业内人士肯定是明白。更是有明日之子4这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节目。当然,动脑是最经济也是最困难的一条路。
总体来说,这个节目是非常合格的泡面综艺。在所有生活类综艺里能打3/4星,鉴于其体量和节目组用心程度,可以打五星鼓励一下。
有段时间老加我不认识也不出效果的新人导致我中间有段时间没看,今天剧荒又重新扒出来看真的太精彩了!! 最后几期真的封神,熟人局真的太有效果了,就是被常驻的嘉宾拿捏的死死的,我太爱他们了!我嘴角就没放下来过,笑到大半夜会让隔壁过来敲门骂我扰民的程度。cp也超香的!就算我能看出来节目组有在刻意炒cp,但我就是吃这套啊,谢兴阳高秋梓王晨艺闫永强你们四个给我锁死吧谢谢(交换伴侣什么的也完全ok的hhhhh乱炖我可太喜欢了) 而且我之前一直对主持人和中途加入的常驻无感,这几期狠狠地get到了! 他们的朋友也真的很有梗,长得帅有才华的搞笑男真的迷死我了,油伦那个劲儿一上来我就受不了了,狠狠地爱了!帅而自知的搞笑男就是我的心头好! 球球节目组一定要有下一季!一定要原版人马噢,少了哪个老嘉宾我都会伤心的ok?
今天看了内蒙古的番外,真实地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和快乐再出发相似却又不同的感觉。
一边是认识了十五年从少年出道到中年的感情,一边是认识了一年不到到大家互相真诚相处,拥有相似经历的感情。
一边是经历风雨之后仍旧对彼此真诚热烈,一边是初出茅庐还对世界抱有的赤诚,都是人性的可贵之处。
冲着最后他们这样的感情,我愿意加一颗星,给五星。
也希望大千以后做这种一群人的团综,能够抓住真诚这个点,以此为基石,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
最后,第一期下兴高采烈好好磕哈哈哈!
看之前一半的嘉宾不认识,认识的几个也都是“知道这个人”的程度,但是看了之后整个停不下来,三天时间一口气把前面二十几期刷完!后期剪辑太有趣了,好几次都大笑出声!每个嘉宾都是认真工作、努力生活,这些平凡又闪亮的日子让人觉得温暖又感动。看完对每个嘉宾好感度都upup!疯狂夸奖节目组后期,有趣又不失深度!怎么才能让很多人看到这个节目!怎么才能让国内有更多这样闪亮的节目!
好喜欢这里面的谢兴阳哦。
到快结束连评分都还没有攒到,但是我好喜欢哦,好有梗!
看多了幸存者偏差 然而生活99.99%都是糊咖
绝对的下饭综艺,虽然嘉宾都不太火,但大家都十分可爱,嘉宾之间的化学反应还不错👍🏻 我很久没有看过这么真诚不做作的综艺了,希望可以拍久一点啊!
很不错了 回归本质 看糊糊们的日常 如此的接地气 看到很多普通人身上的影子 又被他们的某些特质和努力和坚持 吸引到 后期也很可爱 虽然有点《我独》那个味道 但是确实好看 大千影业确实有点东西 蘑菇屋也好看
真好看哇!高浓度高笑点高温度的小综艺第一次见 又不会太长觉得浪费时间 十几分钟的小快乐轻松获得 每一个嘉宾都温暖又可爱 路转粉太容易了
超搞笑的下饭宝藏综艺!!不做内娱假人!这几个爱豆请的真好超有梗!快来第二季!我的兴高采烈!我的闫王!第二季还来好吗
这个综艺真的是我看得最开心的一个综艺。可能是因为他们都不是顶流啊一线明星之类的名气很大的艺人,所以他们很真实,很放得开,所以我们作为观众也看得特别开心。真的希望这个综艺可以一直录下去,就是不停更的那种。虽然现在不是这种模式了,但我也希望往后的第二季第三季都可以保持这种最初的状态,不要太商业化了。这个综艺真的强推!
被陆虎安利了这个综艺,一开始看到节目里这么多爱豆是真的不想看,毕竟除了陆虎我谁都不认识,先入为主以为他们又装又无聊。结果这周居家,无聊的日子让我打开了这个综艺。我现在已经二刷了,我觉得他们都好可爱,放得开又有梗,一起玩得很好。后期非常有戏,主持人幽默机灵,能镇得住现场又能造梗,整个第一季六十多集我觉得就没有冷过场的时候。有种高中追韩综的感觉了,就是基本上人都不认识但不耽误我乐得哈哈的
太真实了真的太真实了!!!原来糊咖的生活和烦恼跟当代年轻人没有什么不一致!!!行李寄存地下室,vlog自己剪辑,宜家买柜子,为几千块的房租烦恼,在通一片海域冲浪看同一篇紫薇星的预测八卦……流泪了!这节目什么时候拍第二季!!!!搞快点!!! 🗓4/21 等更新的日子又刷了一遍,爱上一些乱凑cp的节目组🥰搞bg的搞bl的都找到了快乐老家,谢谢谢谢🙏🏻 🗓第二季也延续了前一季的离谱,喜欢喜欢喜欢!!!
国内多出点这种综艺吧
超乎预期,低调地好看得渐渐上瘾。每个嘉宾都很真诚,可爱。做后期的是之前就特别出挑的大千影业,这个团队真的好聪明好机灵好赞。
这些小糊咖挺不错的~平凡的日子,就是闪亮的日子~
借用金世佳在《狂飙》中的一句话,一诚可以抵万恶真诚永远动人
mini版“我独”,日更、每集20分钟当下饭视频看看还蛮好的,嘉宾的选择也一定程度上比较真实地呈现了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就是看同龄人怎样生活的感觉,很亲切。还可以学习到一些生活小技巧/常识,比如现在已经有了行李长期寄存服务(可太需要了)、如何换墙纸…PS:给孩子来点赞助吧,做得持久一点,生活观察类综艺永不过气,国内嘉宾人选可太多了(雪碧在干嘛!
非常好的一个泡面综,只希望第二季不要来太多硬塞的人。一旦有了非常假的人设,这部综艺就变味了
太好笑了家人们 告别会太感人了 国内还有哪个综艺能做到这么real啊
看完63期怒改五星,闪亮的朋友们越来越有老友记那味儿了
团建真的绝.真真一家人的感觉 你低落的时候会有人托着你 你的烂梗也总有人能懂.大家从初见的拘谨到融入彼此的日常.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但是又总能在别人的生活里找到共鸣和不同.家人就是让你最放心的存在 有这样一群朋友 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