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泽清的《岸边之旅》(2015)的虚,与他的《东京奏鸣曲》(2008)的实,或者说其电影的反常态,构成了黑泽清电影的玄秘美学。《岸边之旅》中,失踪三年的老公优介(浅野忠信饰演)突然返回家,让做白团子的瑞希(深津绘里出演)大吃一惊,以为遇到了鬼魂。他也打趣地说“我已经死了,在富山的大海踏进去,就无法挽回了,多谢你的款待”。
影片的玄秘,不但体现于突兀于剧情,还在于光线的明暗运用之中。优介常常玩闪失,本来正跟她聊着天,却发现消失过后的他端坐于客厅的沙发上,不免让人恍惚。这是黑泽清惯于玩弄玄秘的一种。夫妻俩的彬彬有礼,体现了日本的家庭习气,至少在影片中给我们的感观是一致的,只是说他俩在随后的相处中,过于克制了,哪怕夫妻俩一起躺在床上也是相敬如宾,有点儿不可思议。
如此内敛的关系,穿插其中的,是瑞希对优介初恋情人朋子的耿耿于怀,这的确有点一反常态。她还专门找到了朋子,但温文的朋子已结婚,早跟他无涉了。影片开头,优介回家了,瑞希拿出自己手抄的“祈愿书”给他看,一笔一划用毛笔书写,祈愿他在外平安。但他刚回家,却执意要带她返回这三年间所经历的地方,让她明了自己所经历的人生。那些人事岂能重来,瑞希的不解符合常情。尽管瑞希请求他不要返回,但她还是跟他一起上路了。
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小镇邮递员岛影老先生,一个专注分发报刊的老头,哪怕在街上看到,他也是视而不见,那种对于工作的专注,让瑞希大感讶异。更让人诡异的是,老头不许她用他的厨房做“寿喜烧”。他痛诉地说对不起死去的太太,生前对妻子动辄打骂,因为那是老婆用过的物件。他说人生为何这么麻烦,真的对不起老婆。原来他的居室,墙上贴满了他思念妻子的手工贴花。但一阵风吹来,一切消失殆尽。似乎这只是瑞希多年前所经历的,这次回访变得物是人非,空空如也。
显然,影片着迷于这样的玄幻,虽然还未上升到玄秘的哲学高度,但也足够着力营造一种跨越想象的意境。“去做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如此,人生才能安定下来吧”。瑞希跟优介小心地探询。神内先生与富江小姐的饺子店,他们的到来正好可做帮手。小镇生活,袅袅炊烟,给二人的岸边之旅带来了一潭活水。可谁知道深藏现实之外的秘密呢。
之前身为家庭钢琴教师的瑞希,看到了富江屋里的钢琴,上面有一乐谱《天使的合唱》,想也没想就弹上了。这让急切的富江很是生气。她说30年了,从没人碰过这台钢琴,在她18岁时,10岁的妹妹喜欢弹钢琴,却常常挨她的骂,后来妹妹生病去世了,她懊悔不已,就像章鱼的触手一样,一直深深地缠绕着我,希望天国跟妹妹再相见,请求她的原谅。
这时,妹妹麻子却出现了,让喜不自禁地富江手无足措,瑞希带她坐在钢琴上,妹妹终于轻松演奏起《天使的合唱》,一曲终了,感激涕零,妹妹虽即刻消失,终让痛苦了30年的姐姐放下了沉重的负轭。影片这种生拉硬扯地引鬼走入现实,在他俩最后走入乡村的良太一家也有出现。良太的妈妈熏子原是从城里来到乡下,10年前老公去世后,变得郁郁寡欢。儿子良太喜欢来到村子的瀑布边,跟瑞希说瀑布后面的世界很精彩。人生还有更美的地方,但瑞希只想早点跟他返回家中。
人生总是在岸边。常在河边走,怎么不湿鞋。生命的来来去去,自然规律,不可避免。影片所弥漫的压抑情绪,难以复原。人生,死亡,岁月,让影片产生了玄幻的迷思色彩。有一点可以明证,身为牙医的优介时常向村民讲解宇宙的起源与大爆炸,说是137亿年前,宇宙经历了一次大爆炸,而28亿年后,地球将达到140度,已不适合人类居住,宇宙却不会因此而结束。
身心的疲惫的瑞希烧掉了“祈愿书”,她只希望优介早点跟她回家。但优介似乎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寻访的意思。影片时常有给人怪力乱神的奇特感。人生犹如一个混沌的生命体,一处沉默的远景,一片静谧的秋叶。的确相较于令人窒息的《岸边之旅》,现实表现手法的《东京奏鸣曲》,则喜感得多,虽然不乏沉顿、凛冽,但却让人踏实,至少不会让人喘息。
佐佐木小慧(小泉今日子饰)在海边破屋里说“如果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都是一场梦,突然间醒来,自己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人,那该多好啊”。一向贤淑的小慧,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后会走到这一遭。当一觉醒来时,发现绑架他的开锁匠(役所广司饰演),不见了,但见到车辙印一直伸向海边,随车葬身于大海,也许是这个男人最好的结局吧。
之前的平行时间里,老公佐佐木(香川照之)讳莫如深的在商场清洁厕所,被妻子意外碰到,羞愧难当的他扔下一切跑到马路狂奔,被货车撞倒在垃圾堆中,生死未卜。他根本不知此时妻子已被人绑架,且不想回家,宁愿跟着罪犯开着偷来的跑车一路向前。
大儿子健二服役于美军正在中东作战。小儿子贤治对钢琴情有独钟,却被佐佐木喝斥,一直怏怏不乐。这天,他为了保护哮喘病同学而逃亡,坐电车逃票被送到了派出所,关了一夜。这一夜多么不平静啊,原有的看起来井然有序的生活全被打破了。
身为家庭顶梁柱的佐佐木怎能心甘呢。好歹他以前也是大公司的总监理,失业后,只能排对找工作,再排对吃派饭,家人浑然不知,还以为他忙于公司工作呢。
可乐的是,落魄的佐佐木遇到了同遭失业的老友黑须。如何蒙混家人是二人常探讨的问题。黑须有次请他回家吃饭,气氛很是难堪,黑须妻子沉重无言。用餐后,黑须的小女儿递给他毛巾,说你跟我爸一样都是傻瓜。让他呆立半天,脸面无存。之后,再来,竟发现黑须夫妻双双自杀,一身黑衣的黑须女儿愣愣地看着,这深深刺激了他。他不再挑剔工作与报酬,哪怕商场清洁工扫厕所。
问题是,没有工作的他脾气变得粗暴不堪,阻止大儿子服役,与不让小儿子学钢琴一样,都找不出像样的理由,只能是适得其反。妻子小慧充当了贤妻良母的调和角色,她平静的送走了大儿子,给小儿子以安慰。
作为妻子,很是无奈直至绝望,因为她无意中看到了老公排队打饭,却不敢捅破。默默忍受的她,只能如常的生活。但窘困是不计报酬的,总是如期而至。当抢劫犯入室逼她就犯时,她说真的没钱,相信我,我家真的没钱。搞得他说我什么也不顺,就是抢劫也不成功。
太阳升起总是新的,同样适用于这一家。佐佐木被撞前曾说过“要怎样做才能重新来过,我想重新开始”。而失魂落魄的抢劫犯绝望地说“难道我还要继续堕落下去吗”,小慧安慰他道“这世界就只有一个我自己,我们不就是相信这一点才活着吗”。他对着她赞叹道“神啊”,却终究没能有勇气活下去。
小慧伤心不已地返回家中。但被撞于垃圾堆中的佐佐木倒是生命力很是顽强,竟然跌跌撞撞站立起来,把原先从商场捡来的一沓钱仍入了失物招领箱。小儿子也被警察放了,最先回到家中。妈妈一如往常微笑地说,我给你做早餐。当贤治看到脏兮兮的爸爸站在门口,他正跟妈妈吃早餐,他嘟嚷地说爸爸这一身真奇怪,逗死人。不发一言的早餐,电视里播出美军中138位外籍士兵被允许回国。
随后就收到大儿子的来信,说想留在美国好好了解这个国家,寻求真正的幸福之道。而佐佐木继续清扫厕所。当然,被亮丽女老师一直看好惊为钢琴天才的小儿子,为了报考音乐专科学校,参加了演奏考试。贤治静静演奏一曲德彪西的《月光》,可谓技惊四座。结束时人们还在沉浸其中,竟忘了掌声。理想化的艺术色彩,结合现实的不堪,倒也令人寸心如意。
相比《岸边之旅》,我当然更喜欢《东京奏鸣曲》。片中角色自有一种韵味。如贤治的钢琴女教师,离了婚,他竟然安慰老师。她抚摸他说你还不懂。贤治在学校被老师小林冤枉,他竟爆料说老师在地铁里看过黄色漫画,结果老师小林落下个“黄色小林”的荤号。有意味的是贤治学钢琴前,每次经过钢琴室,到底是被钢琴声吸引还是被女教师的漂亮所吸引,或者二者都有,确是一个有趣的回味。
大儿子健二很少归家,在街头散发广告,成效不大,他唯希望来场大地震,把有钱人都给震倒。这种邪门思维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比比皆是。佐佐木为面子为尊严,最终搞得家庭分崩离析,幸而黑泽清猛地拉了他一把,就来点心灵鸡汤吧。艺术可拯救一切于水火之中。
这也许是导演本人之前较少拍文艺片的迫切介入吧。正如片中抢劫犯感叹说的“神啊”。神,当然不是别人,是家中的主心骨佐佐木小慧。小泉饰演时42岁,香山出演的佐佐木也是42岁,与片中角色的46岁较为契合。如同黑泽清所说的,我一点儿也没指导过他们如何演绎,他们都是自然出演,没有一点做作的成分。正因此,《东京奏鸣曲》才如此动听、平实和触感。
2016、5、9
我有过梦见自己拼命的想跑又跑不动,就改变梦境让自己飞了起来。有过梦里被追杀,即将被追上时,就让梦境出现了字幕让这集连续剧先结束。还梦见过遇到强盗,我居然狠狠的用拳头打走了对方。这是人在潜意识里,也要保护自己的本能,哪怕是在梦里,也可以控制梦境。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瑞希的幻想,梦境,或者甚至是幻觉。丈夫三年前莫名其妙的离开了,瑞希因为无法忘怀。又认为自己是被抛弃了,为了走出阴影,所以幻想了这么一出。不是吗?因为看到汤圆,就买了汤圆,然后丈夫就出现了。在梦里本来和丈夫的灵魂很平静,突然因为明信片而唤起了丈夫曾经出轨的愤怒和恨意,所以跑着离开了丈夫,然后就惊醒了。后来因为和情敌见面,言辞上斗败了,回家后情绪激动,又幻想用汤圆召回了 梦境中的丈夫。最后在瀑布旁边,意识到自己不能被梦境诱惑得差点走进瀑布(也就是自杀),所以下意识用父亲的出现来挽救自己,并用差不多的故事(薰和她丈夫)来暗示自己,丈夫该离开自己的生活了。最后,为了让自己不遗憾,幻想了一出床戏。在此之前,瑞希也回忆起了大学的男友,表示她的生活中可以存在别的男人。最后,她烧掉了现实中自己写的祈愿书,拿起自己的行李,走了。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松隆子的连续剧四重奏。同样是被老公突然离开的女人,小松也选择让家里保持原样。一开始剧里也营造丈夫可能自杀或者被杀的气氛,不愿意相信一个男人会突然悄悄离开妻子。然而最终结局告诉大家,就是不爱了,就是想离开了。男人离开了,女人就幻想他死了,算是一种报复。然后又幻想他还是很爱自己,所以回来找自己,算是对自己的安慰。所以,这部电影,就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自我挽救的心理过程。瑞希可能曾经软弱,但她最后用本能,坚强的走出来了。
半夜三更胡言乱语,还请大家看过就忘。
最近作息坏掉了。
每天凌晨四五点,天蒙蒙亮,鸟儿突然醒来叽叽喳喳。
每天这个时候,我要么还没睡着,要么已经醒来再也回不去梦里。
所以要么不睡,要么早起,每天都过得混混缺觉。
从一开始的对抗,到后来干脆重新安排时间。
五点钟起床,做早饭,看电影。
·
这部片就是在这种,对我来讲并不算清白的时间里,
花了一个晚上,和一个早上看完了。
像一个梦中梦的拥抱,
有点吓人,又很暖。
·
深津绘里演的女主,十几岁失去爸爸,二十几岁失去妈妈,三十几岁又失去了丈夫,跟我妈几乎一样。
我妈也是个好演员,上次我问她,姥爷走之后,你是怎么活过来的?
忘了,她说。
·
从散步的侵略者开始,黑泽清让人类外星人、鬼怪以及思念和执念等等宇宙问题,全部实体具象到人形。这样更好理解,又更不易理解。
·
这种思念,我也亲历了:
那阵子我每天梦见他在身边生活,
沿着正常的时间轴,
我与他讲未了夙愿、当初的懊悔,
后来开始聊理想,日常的开心和失落,
是生前从未有过的沟通。
与真实无异甚至难以自拔。
有时他说要去开会,过几日再回,
那几日就没来梦里,也会按约定回归。
.
为了留住他,守护我,
我把他的星座文在左臂最近心处内侧,
疼痛指数最高的地方。
·
我倒多希望他像浅野忠信一样,向我发出邀约,去那个世界。哪怕他从未邀约过,我也几次三番差点要自己去。
可他从未发出这个邀约。
·
真实的我与梦中的他状况一起变差,
哪怕差到有一天我在白天遇到怪异事。
我也从未想过,我因此困住了他。
朋友打醒我说,你这样缠着他,对你们都不好啊。
连想都不能想他了吗?我驳斥。
·
但也明白的,确实要放手了。
现在这么讲出来,仍然觉得荒谬,
我疯了吗?
我没有。
我讲的,是我亲自经历的,甚至更多。
·
是的,真正的别离是放弃执念。
这更让人痛心,可直面,才是唯一的解决。
·
我在讲什么?这场似乎并不是影评的影评,是我看这部片,看不懂的片刻,所想起的事。想起了那些挂念、交流、挽留、对抗,最后放弃,短短几秒钟,好似顿悟。
·
跟情景格格不入的交响乐背景,几次三番让我误以为是我在别处误开了有音乐的网页,还真的去翻看了。没有,没有开那种有音乐的网页。再暂停、播放几次试试,真的是电影的bgm。
·
哦,是这样啊。
又一个恍然大悟。
每每我做梦,耳边开始有声音,
或吵杂,或有奏乐,
都是要被压了。
·
梦,
都是熟悉又偏差的记忆,
加上一点点遗憾,一点点心愿,
再有一点害怕佐味。
有时打不胜的仗,过不去的坎,
在梦里努努力,也就胜了。
一切都不合理,都能行。
·
对抗苍井优演的情人那场,温柔的骄傲、笃定的假示弱,火药味儿在氤氲的坚持里滋滋作响,一盘翻过一盘,一浪盖过一浪。
在争夺逝者的情战里,没有人赢,没有人输,全是伤痕累累。她们靠伤口拼命分泌一种叫做“必须坚强”的血小板和白细胞,止血、愈合。
双方双双愈合了。可是疤痕还在的,深深浅浅,带着那段必须的挣扎。
·
最后一次回到支教的山村,虚弱时解读宇宙与能量的戏份,消逝与新生的布道。
人们一排排亮起了灯,像一场送别。
是时候了,她知道。那是他最后的力气,把最珍贵的送给她,最后一次灵肉相合。
梦醒来他仍在,温柔地道别,也是导演最后的温柔了。
·
期间几次,我想起了路边野餐,
还有布米叔叔,
你说那是臆想也好,
做梦也罢,
外人听起来怪心酸的,
那都是假的啊。
但那些假象,
全是真的过程,
与自己言和的过程。
他们走了,完成了他们穿过瀑布的旅程。
而我们,只有真正在岸边反复徘徊,
才会将那场岸边之旅真正完结。
.
在北京持续桑拿天的日子里,
说温暖,未必是好,
大概像这样,
一个拍鬼片的,拍了爱给你,
就觉得好。
想起了《百年孤独》里,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一个眷恋人世,久久徘徊不去的死者。然而黑泽清拍的实在太扁平了,剧本和手法都没亮点,深泽绘理演得也是极度单薄。且不论生死这种大命题,生活自身的厚重都丢掉了。
#SIFF2015#带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浅爷橘色大衣好看,深津裙子和腿好看,小优五分钟戏份也满足了。
SIFF@影城,三星半入;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具体实际地解剖一部明显以写意手法书写灵魂与精神探索的影片呢,剥离本质;介于生死之间的临界状态,亡灵渡河之前的执念,几个段落设置不错,既有解自己心魔,又有普渡众生之意,黑泽清不是一直玩这套的嘛,这次还柔和了许多。
A / 一种与阿莫多瓦不同的“物候”。时间从光波的中心向两边无限延展,宇宙从点亮一个房间的灯光开始——那么是一个房间先存在?还是宇宙先存在?
苍井优啧啧啧 其他木有亮点。
你带着我 我带着你 你带着记忆 我带着爱 我们相敬如宾 我们若即若离 我们固若金汤 我们阴阳相隔。如果死亡只是你我岸边之旅的起点 就让我跟你一起扑朔迷离 四海为家。
本来还蛮期待的,看完很失望,似乎是这次电影节看的片子里最差的一部了。故事没有新意也就算了,节奏又慢到让人出戏。。。2015SIFF D6
手捧导演传记等待见面会,结果扑空,仍兴致昂扬。依旧延续前作中对生死议题的探讨,将死亡具象化,将阴阳界抽离并置。万物皆虚无,山川河流,善男信女,只诉温情不言殇。
中段的巴士戏我怎么就看出泪了…
其实归根结底,是想教会人们放下。死去的人们带着执念不愿离开,活着的人心里带着愧疚走不出去。只是这故事讲的实在太乱,一块一块的……而且这鬼回魂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啊?用芝麻汤圆召唤吗?
气氛很厉害。最后一堂课,灯次第亮起。车窗外无声的景致。不过仍有一些很僵化的人物行为。
遗忘,谅解,接受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转身离开,有可能也是一种真爱
爱戏加分
我。好。帅。
視覺和故事都好,深津繪里演得也好,但總像是黑澤清拿來練手拍出來的言情小說........
界限穿越。
叙事乖张逻辑诡异节奏缓慢很容易吓跑观众,但若静下心来会发现此乃上乘佳作,如同一场探讨生与死的漫长修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万物皆虚无。这是137亿年的沧海一粟后,你嵌入我灵与肉的离别钩。
在这边,在那边,都是一样的(浅野忠信长得越来越像范伟了
把临界生死之事神秘而诗意的呈现出来,岸边之旅也是一段放手之旅,结尾还是有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