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萝卜》的真正片名我一直没搞明白,之前的宣传叫《倔强的萝卜》,而电影票上写的片名是《倔强萝卜》,看海报和电影又像《倔强·萝卜》,虽然差别不大,但这种宣传上的混乱可见一斑。
这个片子,从内容上来说其实可以叫《疯狂的萝卜之倔强的石头》,基本上就是把《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还得是DVD而不是拷贝)以及一堆电影学院学生作业再加两盘高清DV带扔进搅拌器里搅拌一下出来的产物。
对于一部分观众来说,这种片子的确是可以让他们笑的。连贾君鹏都能让大家笑,萝卜为什么不能让大家笑?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片子也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只是,我十分不理解片子最后的结尾──在还没看到结尾之前,我本想给这个片子三星的;结果等我看完结尾之后,我就决定只给两星,其中一星还是鼓励国产电影新人新作。
这个结尾十分明显地是后来硬加上去的(根据看过导演剪辑版的赛人老师核实,他看的版本结尾和公映版是不同的),我估计是因为审查因素所导致的。如果我是从一个电影制作者的角度来看这事,我当然能够理解导演和片方的苦衷,并大致能够还原导演原本的叙事意图。不过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现在的这个结尾就只能是唯一的结尾了,它不仅仅是狗尾续貂,而且完全破坏了本片的整体结构和层次,把一部原本还有可能提升一下的电影,变成了一个心态彻底坏掉的片子。
作为一部在叙事结构和影像风格都彻底模仿《疯狂的石头》的片子,其实模仿并不可怕。《疯狂的石头》在多线叙事、黑色幽默的风格上也并没有做到极致,后来者只要在风格化上继续发挥自己的特点,形式上的模仿并不值得诟病──类型片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被模仿,只要观众还喜欢这种风格,只要市场还能容纳这种风格,只要有导演还想去做这种风格,模仿成功片子的形式和风格也不失为一种市场策略。
但现在《倔强萝卜》的问题是这种模仿有些心不甘情不愿,虽然形式上别别扭扭地做到了七八分像,但内在风格上还是在拧巴着、纠结着,在最关键的时候老是有一个小声音跳出来说:你看我还是讲点文艺的~~
娱乐片也要有情怀,这一点都不错。但情怀和文艺腔是不一样的。《倔强的萝卜》在文艺腔上表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将“底层生活”奇观化、景片化。和《疯狂的石头》相比,《倔强萝卜》对城市底层生活的表现完全是一种想象之中的奇观式景片,和故事主线以及人物完全没有任何联系。破败的大杂院只是一种起到奇观展示作用的景片,那种大杂院之中的生活和老萝卜、小萝卜以及片中任何一个人物的生活都毫无关联,也和故事的发展没有任何关系。
这种对“底层生活”的想象式奇观展示,就是中国文艺片所共有的通病。对比《疯狂的石头》(是的,我又拿它来对比了),《倔强的萝卜》其实是一个完全架空的故事,和当下生活完全隔离,但又不安于做纯粹的技巧性展示,非要在一个不可能的故事结构中去勾连当下生活,最后就造成了现在的公映版不得不安插上一个所谓的“和谐”结尾。
但这个不情不愿的结局估计也让编剧和导演很愤怒,于是他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一个疑似黑色幽默的奇观电影,彻底变成了一个类似《气喘吁吁》的愤青电影。在这个生硬强加的结尾中,导演和编剧愤怒地把一个故事走向本来就比较暧昧的故事,彻底拉下了悬崖,在一片貌似温暖的烟花中,好人坐了牢,出来了还得继续挖洞;而坏人则继续牛屄,甚至更牛屄;最悲剧的是小萝卜也因为金钱而背弃了父亲,彻底被招安。我作为观众不得不问,据说这是一个喜剧,那我前面看的那90分钟故事到底在讲什么?有这么自己抽自己嘴巴的吗?
在《疯狂的石头》中(是的是的,我又开始了),故事中所有人物都被安排了一个顺乎观众意愿但又出乎他们意料的结局:科长最后揭露了阴谋,抓获了坏人,当上了英雄,还误打误撞拿到了真翡翠,虽然以为是假货,却把它作为一个爱情信物交给了爱人;坏蛋开发商最后被自己请的杀手杀死;笨贼吃尽了苦头之后,还被面包师追杀。但在《倔强萝卜》中,故事的结局只能用拧巴和纠结来形容。作为一个喜剧,这种故事的结局完全是在糊弄和蔑视观众。
我知道这个结局不是导演的本意,但我作为一个观众我只能相信我在电影院里看的版本。我不管剧本是如何牛屄,我不管粗剪版本是如何牛屄,我只相信我在电影院里看到的东西。而现在的这个东西,就是一个本来智商就不高,临到结尾又在智商上忽然急转直下的怪胎。
关于本片的技术,已经有很多人说的非常好了,我推荐大家去看他们的影评文章。
http://www.douban.com/review/2599291/http://www.douban.com/review/2599984/就我个人感受来说,许多段落的对白都能听到明显的背景底噪,而且伴随对白的切换,中间还有明显的断点,感觉是本片的对白似乎后期时完全没有处理,这一点让我也很不理解。
小萝卜和富家女的线索完全是游离于故事主线的,而且表演矫揉造作,剧情拖泥带水,是全片最差的部分。特别是小萝卜在医院误以为富家女车祸身亡的段落,小萝卜的哭声只能用惨叫和嚎叫来形容。《水浒》里说过,有泪无声是泣,有声无泪就是嚎。扮演小萝卜的杜海涛在这里的表演只能用“不寒而栗”而来形容。
顺便说一句,《倔强萝卜》中老萝卜住的大杂院和《千钧一发》中出现的大杂院非常相似,由于两片都是在哈尔滨拍摄的,我都怀疑可能是同一个外景。
这是一部11年前公映的国产电影。该片的剧情并不复杂。老赵和老罗曾是一起当过兵的老战友。后来,退伍发财的老赵投资了房地产。他向老罗及其亲戚、邻居集资。结果房子没造好,成了烂尾楼。老赵欠了一大帮人的债,包括老罗的四十万。为了追债,老罗身无分文又离群索居。他决定去老赵的老巢,从那厮的保险箱里,拿回自己的四十万。为了实施这次报复,他几乎已自修锻练成了一个地下发明家(也就是一个盗窃专家)。而当他开始行动后,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一一也就是这部电影的故事。影片的整体风格可归属黑色幽默。令人捧腹的桥段不断,笑中带泪的片段不少。人固然可为财死,但别总靠踏着别人的伤口或尸体上位呀?!活得开心就好。你看如愿以偿的老罗仰望天空的神情:由真情实感支撑的人生总比只用钞票装点门面的日子,更像是人过的。
(2020-5-1黄昏于宁波)
导演对运镜、叙事节奏的运用几乎为零分。杜海涛负分,几乎靠黄渤在支撑。北影毕业的处女作也不见得都是横空出世啊。
整个影片前半小时都不知所云,做一些可有可无的铺垫,最可怕的是喜剧片的属性毫无体现出来,还有尴尬的旁白时而出现,搁这百家讲坛呢?最后一小时全是高潮,又太拖沓、乏力,一股劲总是憋在短时间内的,这个太长反而有种泄气的感觉。
三伙人想从老赵那拿走40w,分别是小萝卜假装绑架老赵女儿勒索,大发明家老萝卜用他的高科技钻保险柜,二兄弟直接持刀威胁拿2w…阴差阳错和连锁反应:老萝卜下蒙汗药后去实施计划,老赵喝药前接到小萝卜电话,急忙出去撞上二兄弟被碰瓷威胁去他家拿钱。然而被勒索钱的女儿被车撞了,小萝卜悲痛欲绝良心发现放弃勒索,老萝卜钻了半天的保险柜里只有三市斤,二兄弟因为太傻被反锁在屋子里,挂在窗户上只能报警。老赵的钱撒在了下水道,结冰的湖上正好是二舅约定拿钱的点……
老赵成了地产大亨,小萝卜成了老赵的女婿,老萝卜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40w,但是这么多年的利息、通胀都没有被算进去。无商不奸啊!执着的老萝卜也总算放弃了挖洞的生活。
整部电影在当时那个年代可能笑点还高点?以目前的审美标准,这部戏喜剧片的及格线都过不了,定性为黑色幽默比较合适,故事本身有戏剧性、冲突性,人物环环相扣也有看点,不过导演过于年轻,在各种方面都没有拿捏好,就连bgm都极其违和。
石头类的,挺好的
花心思在做
跳过开头20分钟,后面还是可以看看的
黄渤绝对是个演技不错喜感十足的小伙儿~~
杜海涛的演技真的是演啥啥尴尬,幸好还有黄渤
也就黄渤能看,得亏了有他,别人不提也罢。
包袱抖的不错,就是不好笑== 老罗是民间技师啊
除了印度神油那段还挺b的外,其他都在意料之中的笑料~~~
其实也还可以。
真的不好看
黄渤的演技真的超赞。。。
所谓的画虎不成反类犬。黄渤你再拍这种烂片就没救了,,,你把那电影票钱还给我!
傻儿子,原来你爸是特工啊~
混乱,拖沓,平淡。烟花效果忒假!
这是黄渤遭罪最不值当的一回,导演还是接茬拍广告吧
这片子开心网给过赞助?要不怎么连偷菜都有。
无新意,有喜感,越到后面越酥软。
黑色幽默吧,有几处确实挺逗的
跟随学石头潮流继续走,就是继续玩完玩死……杜海涛和黄奕俩人脸上就写了仨字:演技差……导演自己就没想好要整个什么出来,开头快节奏的剪辑和碎镜头一看就是华丽丽的广告片,功底老辣,镜头娴熟,但跟故事有啥关系呢。。冲着黄渤去的,黄渤,还是黄渤,越来越喜欢黄渤了!
再加点力可以赶上《气喘吁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