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城堡是由环球影业公司于2001年10月19日的一部动作剧情类电影,该片该片由罗德·拉里执导,格雷厄姆·约斯特担任编剧,罗伯特·雷德福、詹姆斯·甘多菲尼、马克·鲁法洛等主演。该片主要讲述了陆军上将埃尔文因一次行动导致八人牺牲被判入了军事监狱,本想要安心服刑,但由于典狱长的残酷统治,决定同多为战犯一起发生暴乱来推翻典狱长的统治,而埃尔文上将最后也用自己的生命来升起国旗并推翻了典狱长的统治。该电影也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电影中典狱长与上将的性格形成了鲜明对比电影中的典狱长是一个小肚鸡肠且总认为上将是在挑战自己权威的小人,而上将是一个大肚且爱国,并且一次次与典狱长做对不是显示自己的声望,而是帮助战犯们找到自己属于军人的自尊,这让我明白了何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以前看过,但那时还没习惯看完电影就写个影评写点短评什么的,看过就看过,然后忘掉了。前两天重新看了一遍,心想,这么好的影片,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若是有感怎么没写点什么?
电影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介绍背景酝酿情绪,后半部分则是实施战术攻占监狱。
关于监狱的电影,一般讲的都是越狱。挖地道,做钥匙,翻墙跳海,假扮警卫,制造混乱调虎离山等等。这部电影不一样。其一,这是座专门关押犯罪军人的监狱;其二,囚犯们占领监狱的目的不是为了越狱。
哪怕是扯下了军服,剥夺了头衔,军人身份也被取消了,但是有以往的军事训练,作战素养,经验经历等等,犯人们依然还保持着作为一名军人所具备的精神和礼仪。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服从监狱的管理?军人不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么?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典狱长专横跋扈,阴险伪善,还指使放任虐待犯人,这些却反而成了他在管理监狱方面优秀的履历表:没有出现过一例越狱,没有出现过袭击狱警,没有出现过暴动。
压抑的怨恨总有一天会爆发,积累起来的愤怒总有一天会找到一个释放点。囚犯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虐待一天天累积,终于在厄温将军服刑期间被激怒了。电影主要描述了一件事:下士阿奎拉行军礼被惩罚,后来又因阻挡铲车被橡皮子弹射中头部身亡。
整座监狱,不论是囚犯还是狱警,连典狱长也都是军人出身,所以哪怕不能以军队中的上下级关系来维持,但仍然应当尊重对方的军人精神,其中一点便是行军礼。可典狱长为了维护自身和警卫的威望,不允许囚犯行军礼,还额外加重惩罚了行军礼的阿奎拉。这非常打压军人自尊心,让厄温和其它士兵非常受挫恼怒。不过在厄温来之前,囚犯们一直默默忍受着。厄温来到后,并非一开始要反抗,他想着老老实实服完刑然后回家养老,不准备在监狱里搞什么暴动。他的想法我认为从来没变过,他只想让自己和囚犯们在监狱里有尊严,保持军人的自尊。行军礼便是保持自尊之一。后来,典狱长又惩罚厄温,罚他不停地搬运石块。不过完了,厄温也没想着要做些什么来反抗。在与厄温交流过程中,阿奎拉不仅懂得作为军人必须要有自尊,还让他获得了囚犯同僚的尊重。因为他父亲是石匠,监狱里砌墙时阿奎拉凭借这方面的知识,让他迅速收获了信心。此后逻辑就十分通顺了,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阿奎拉会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也要站在砌好的围墙前阻挡铲车,甚至瞭望塔上向他举枪射击的警卫都不能叫他移动半步。这个时刻不仅时阿奎拉自己的转折点,也是所有囚犯们情绪的转折点。电影里厄温将军让囚犯们用投石机朝典狱长办公室扔了块石头,说:“这就是那一块了!”典狱长看了看这块烧着火的石头,上面刻着两行字:“阿奎拉/美国海军陆战队”。从此刻开始,典狱长温特就一改之前冷静沉稳的心态,放水坦克,出直升机,最后情绪失控亲自拔枪射杀了厄温。
监狱长温特是一个笑里藏刀十分暴戾的人。他的房间有许多战争时期的收藏品,厄温第一次看到后便说:只有没上过战场的人才会收集这些东西。无意的嘲讽瞬间让温特觉得热脸贴了冷屁股,前一秒还毕恭毕敬,后一秒就随手扔了想要找厄温签名的书,胡诌了句没找到。温特心胸狭窄可见一斑。然而,温特还是个品味高端的艺术品欣赏家。电影开头,得知厄温将军即将被送往监狱前,典狱长温特听着萨列里的音乐(唱片盒上写着萨列里)。前一阵子刚看了《莫扎特传》,初初了解了一些萨列里。萨列里本是位宫廷乐师,成就非凡,与之交往的都是达官显贵,而他的学生有贝多芬舒伯特等等。《莫扎特传》里的萨列里是个乐理一流但创作平庸心胸狭窄的人,电影里莫扎特就是间接被萨列里的妒嫉害死的。不过这只是电影剧情创作,并不是历史真相。可能《最后的城堡》导演想表达的也是说,监狱长温特假清高真小人,还小小预示了最后厄温将军最后的命运,如同《莫传》里的莫扎特。
看到电影最后,我在想,有没有可能设计另外一个结局,让厄温不死呢?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总觉得不把他拍死,对整部电影的评价并不会有太多影响。厄温想要表达的东西都告诉了观众,最后这一死是有什么其它解读呢?让典狱长温特更显得小人一些?让厄温的形象更加高大?也许是悲剧的本质问题,我还需要时间启发。
另外,关于“主旋律”一词。我就呵呵了。如果真有什么主旋律,中国的主旋律就是不能让军人警察抹黑,监狱长可以做错决定,但绝不能拍成一个坏人。而且,哪些人嘴边常常挂着“主旋律”一词?对我来说,什么旋律都可以,不在乎主不主旋律,而在于旋律好不好听,结合作曲者有没有什么深刻含义,想表达什么。
温特对埃尔文的态度,从一开始因为级别上或战功上的差距产生敬畏想,接着因为艾尔文说子弹是没上过战场的人才会保留做纪念的这话后开始厌恶,再到艾尔文逐渐在监狱建立个人崇拜、团结囚犯挑动反抗意识的深度厌恶,最后占领监狱时的丧心病狂。
作为一个有虚荣心,有个人尊严,稍微欠缺军人团体、归属意识的人来讲,换作一个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形,这种表现是值得理解的。你到我管辖范围,说我这不好那不好,还挑拨我辖下人的反抗意识,最后还要推翻我,换作谁也不喜欢。
即便有战功值得尊重、即便我治下有瑕疵(挑动服刑犯之间的斗争、过度惩治服刑犯),作为监狱这么一个特殊地方的首要责任人,方式过一些能够理解。他是执行规则的,而且他在规则的边缘玩耍只要没有触碰底线都应当是正当的,因为监狱本来就是限制人权的地方。
电影拿个人英雄主义、公民对自由和权利的向往这两样大杀器,对抗这么一个不太具备领导才能、有点小心眼的监狱长,你怎么看?
《最后的城堡》。9分。
罗德·拉里导演,罗伯特·雷德福主演。
22年前的老片,看仍是经典。
它不是越狱片,也不是暴力犯罪片,它关乎军人的天性、男人的自尊以及人性的探讨,甚至它还是一部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片。
罗伯特·雷德福饰演的前陆军将军欧文被关进了一座由城堡改建的军事监狱,作为战功赫赫且备受士兵尊敬的将军,欧文在监狱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依然是所有人的领袖。
这令监狱长温特极其不安并且不爽,于是他决意打垮欧文的尊严。
冲突一点即燃。
故事不仅精彩,而且非常富有感染力。
将军之所以成为将军,并不是因为战功或杀了多少敌,而是因为他对战争的理解和反思,对士兵亲如手足的爱,对军队制度的维护,对尊严的要求,以及对国家的爱!
不论国籍,单论军人而言,这是一种荣耀,作为三星将军给大家带来的不是越狱,不是杀戮,而是用军人的方式争取军人的尊严和使命。其实就是一句话:“任何有这样搜藏的人,都是从未上过战场的人,就拿这个沙罗来说,看见这个就会令人回忆起痛苦的战争”。同样作为军人的监狱长,内心感到被深深地打击和侮辱,才有之后的种种事端,也许就是一句话的误会,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和报复。结果是用将军的生命和监狱长一辈子的牢狱作为代价。最后的国旗正常升起,这才是电影最后的高潮。
情节不够严密,逻辑性不强是硬伤,Robert Redford这老男人还真不错
本片有意思之处在于,正义与非正义的逆转,一群罪犯成了正义之师,而狱警头领倒成了罪恶代言。凭什么淡化囚犯的罪恶?强调囚犯的人性与自由?为什么狱内暴动的严重行为,居然能用悬挂国旗这个简单动作轻松化解?给国旗敬礼可以抵消罪恶吗?另外,米国监狱的申诉制度与监督制度呢?有点毁三观啊,但不失为好电影!
这片好多年前看得一直都不知道叫啥~直到我晓得马克鲁法格这位小娃娃~结尾相当相当感人,不,是整个片儿就相当的感动我~怎么说我难得看这些军统片,这部是一只记着并且在寻找的~
2002年就买了这个VCD,结果被朋友拿走,一直拖了18年,直到2019年才看。果然很好看,当年的绿巨人非常年轻,才33岁。65岁的罗伯特雷德福也是老当益壮。题材非常好,很好看,只是……看过就会忘,没有回味。
想起教员那句名人名言: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爱国主义情绪居然能通过这样的暴动反抗的故事传达的如此真挚动人!霉果人民现在很需要这部电影的精神啊!doge
唉,日了人了,豆瓣评分信不得,这主旋律肉麻的。就后三十分钟攻城战能看看,军迷直接往后拖,非军迷还是别浪费时间了。
想起来了曾经听力课上看过,剧情紧扣人心,最后还激动内牛了一把
每当读完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听完一张好听的专辑、或是通关一部游戏之后来豆瓣标记的时候,就会想起豆瓣之前的那个slogan:我们的精神角落。多好啊,然后转念一想,精神只能放在角落了啊·……多可惜。离开北京后,在佛山住了快4个月,是这辈子目前为止休息最久的一段日子了。新生活定在了深圳,一个搞钱但没历史的城市。忐忑地期待一下,成为一个广东仔的日子。
知乎上看到过两次,就看了。「A good if predictable, highly unlikely, but entertaining nonetheless movie」主旋律片,还不错,值得国内的主旋律片学习。冲突在于“膨胀的控制欲,绝对的权力,精神的易屈折性”和“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除非主动放弃,他人无法夺取我的骄傲与尊严的信念”。缺点有二:第一,军事监狱和一般监狱一样,充满着小偷、强盗、杀人犯、强奸犯、反社会者等各种各样的犯罪者。然而在这部片子里,我感觉不到服刑者的危险性,似乎将军带领着一群俘虏,而非罪犯。第二,最后的暴动部分比较surreal
嗨呀,没觉得此片有啥意思,导演编剧都在装b,从商业片模式来看,也就是最后一场暴动稍微有点看头,其他是不知所云,在监狱里面的军人们维护自己作为士兵的尊严,对祖国的忠诚,米国人就这么河蟹???没的看头...
完全不记得剧情了,可见不怎么样
leadship 敬礼 。
5-。看过最好的监狱片(前段略拖沓)。马克同学终于特么的扬眉吐气了!
军人的傲骨,哪里都垮不了!
值得一看的电影,最后的尊严,用死去捍卫,没啥好说的了
主流,但挺好看只是可惜了,如果拍得更好些,完全可以比肩《肖申克的救赎》
一部好电影就是,尽管明摆着有很多缺憾,但你依然买单。观赏性非常强,正邪非常直白,高潮非常带劲,可惜结尾真的有点硬拗了,但还是感觉肾上腺素飙升。不过,怎么看的人这么少呢?ps,直男就应该是这个样子(gay就不做要求了吧😂),在上海真是见了太多唧唧歪歪毫无男人味的直男了。。。
真的是一部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片!
不一样的监狱题材电影,美国旗飘扬下与其说是美式主旋律不如说是普世的情感(实在找不词代替普世了)。上不了战场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战争中的种种,即使再怎么吹嘘自己也是一样。监狱反抗战有越狱的赶脚,昔日军人各显神通,值得一看。
很好的监狱暴动教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