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拍过同类型片子的导演,我真是想说几句。导演帮记者采访我的时候问我,为什么喜欢拍犯罪悬疑片,我思考了好一会后回答说:我不是钟情于犯罪电影,也想拍情感类或者别的类型,只不过以我现在的能力犯罪悬疑类电影更容易上手。这部片子有几个大公司的资金,所以被炒成又一部《疯狂的石头》,我就是被这个吸引的。这部片子真的从头到尾学石头,可惜只学了皮毛,没学到精髓,学的有点四不像,抄袭了宁浩的好几部电影。杀手这个角色,和石头的大盗一样来自香港,但是却一点香港味都没有,除了那句学“顶你个肺”的“扑街”,这个角色的后期动机是什么?全程就是被写出来出洋相的,这么多的人物被刻意的写进去,所有人都为了点蝇头小利而变成坏人了,感觉全世界的笨蛋都被写进这部电影。《无人区》里面为一口痰引发的斗争都让我觉得人性真实,可是这里的50万都让我觉得这伙人无聊,无聊到黄良这个角色在看到杀手被抢了一次后又跑去骗他一次。王大治作为主角没有一点弧光,其实除了片尾字幕把他打头之外,我都不确定这个片子他是不是主角。我记得宁浩在石头给郭涛演的角色设置的是电影开始尿不出来,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以后,到最后的酣畅淋漓,这才是电影的人物塑造!作为一部低成本犯罪电影,我买票前就不对他的美术、摄影有期待。不过你音乐的品味能好一点吗?看完之后,我甚至觉得给我10万,我也能拍一部比他更好的电影。豆瓣真的很给这种片子面子,6.5分,邓超三年级作品也才6.2,虽然我看《银河》也一直在吐槽,但是真的觉得比这电影好,各位,不是土的东西就是文艺片!说来惭愧,这部片子和我上一部片子有好多相似得地方,相似的我都想把这些删掉!车戏,撞人,床戏,偷情,甚至尸体旁的那副眼镜都一摸一样。不过我真的想请问导演,那个尸体旁的眼睛你解释了吗?你是不是忘了剪进这样一个情节?记得《过春天》上映的时候,有人说,终于有导演处女作不是方言,不是在农村。我想说《过春天》也是方言,粤语难道不是方言吗?有的方言片子确实土,可是《路边野餐》《江湖儿女》呢?片子的洋与土,是整个电影的审美,和语言无关,不过《灰猴》是真的土!我老婆看完这部电影说,浪费了2小时带小孩的时间,我不那么认为,我看完之后得到了启示:第一,新导演要想出来,不能借鉴国内导演,至少也要抄个外国导演。第二,不要成这下一个谁谁谁,现在很多电影节都在表彰新类型片,哪怕工业上很不好。第三,这样的电影可以上映,就证明中国电影还有还有空间,还需要新导演,大家努力!
我是大同人,江湖儿女,天注定都看过很多遍。确实好看,有新意,无抄袭。但很多地方意境太大,太深。灰猴不一样,就像唱戏,有京剧,有二人台,也有地方死人唱的土戏。全是情色,低俗,但也有很多人看。贾樟柯的山西人,还是不真实,动不动就杀人,动不动就煤老板,动不动就黑老大。灰猴里的大同人,才是最简单的地痞流氓,最简单捏脚妹。就是这么简单,吃个糕,打个架,没有张译那样的大老板,更何况那样的大老板不会和普通人在一起。我身边认识几个开矿的,十几岁就早早的去一线城市或者出国了,没贾樟柯那么玄乎。他拍的好,但还是不真,因为他的思想深,路子多,灰猴这部剧上不了台面,确实,但让人茶余饭后图一乐看看这电影,本地人肯定没人觉得差。
那些大编剧们,还是站在高贵的人群,等你们什么时候能看的了鼓匠的时候再谈对灰猴的看法。要不然你们永远不可能真正的懂这部戏的精髓。
这是东施效颦的典范吧,弱智的剧情,弱智的人物。如果不是有点地方特色,也就是1星。黄土高原的景色加了分。说是闭环,其实扯淡,话都编不圆。不想再浪费时间写了。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
影片《灰猴》布满玄机的情节设置、各怀鬼胎的人物形象、真实幽默的人性揭示和全程高能的意外反转,一反套路的观影体验让观众拍手称赞,导演张璞更是用电影故事向世界描绘出一幅现代山西风情画。章回体的叙事结构,打乱时间和空间,重叠交错时间线索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关系彼此牵连、周旋。片中故事一波三折,将每段剧情的关键信息抽丝剥茧,如同设计精巧的智力拼图游戏,拼接起来发现原来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紧张刺激,烧脑幽默。结合真实人性与悬念犯罪的元素,内心深处的原罪和黑暗血淋淋地放大。在嬉笑怒骂之余,观众会不自觉地思考浮华现世无休止的欲望沟壑,人性在欲望前何等复杂,小人物最真实无奈的宿命般追逃.... 影片《灰猴》将真实人性与悬念犯罪的元素相互结合,并用抽丝剥茧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的影片,仿佛一个设计精巧的智力拼图游戏一样,全程高能,吸引观者的注意力不容半点忽视。同时加入的黑色幽默,结合充满特色的山西土味方言,丰满人物性格的同时,令影片观赏性在紧张刺激之余充满幽默,全程无尿点。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北青艺评(bqyiping),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在我们谈《灰猴》之前,我们需要先聊一聊别的东西。
如果时间向后推至2018年的秋天,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电影人来到山西晋中的一座古城。这座古城四四方方,横纵两条大道。南大街最为繁华,旅行旺季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城西的平遥电影宫却在今日成为了某种坐标。
非常有意思的是,由贾樟柯所创办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因其社区性极强的放映场地与高度亲近媒体的运作方式,无法不使我们想到戛纳电影节。而作为全球电影节中最重要的一支,戛纳的主题策划、竞赛质量甚至城市风格都显得“洋气”非常。就像我们曾经听说在戛纳的海滩遇见某个明星在清晨慢跑,在平遥电影宫也能常常转头发现赵涛从你身边走过,优雅而利落的形象。落在中国内陆的一个小小古城,平遥与戛纳的对标则充满了别样的意味。
从《小武》到《江湖儿女》,贾樟柯的故事从未离开过他的家乡汾阳。在平遥国际电影展即将迎来第三年时,他又发起了吕梁文学季,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个村庄的文学》杀青的消息。我们对中国乡土的想像,或许来自于贾平凹、赵树理、刘亮程。不论是电影或是文学,贾樟柯试图将大家的目光重新带回乡村。
因此在平遥国际电影节,值得拿来一谈的则是“从山西出发”这个单元。《灰猴》即处在其中,它在山西雁北地区方言中意指“行为不端者、坏家伙”或“亲切的人说,有昵称、戏谑之意”。
和国内诸多电影节不同,如同《雅马哈鱼档》在广州放映,《海上花》在上海放映,《城南旧事》《本命年》《独自等待》在北京放映,平遥国际电影展的“从山西出发”或许真正做到了“出发”,即关注本地原生态的青年创作力量。当然,这一批作品离贾樟柯一般的“星途”还遥遥无期,在“华语新生代”露面的《恋恋不舍》同样出自太原导演之手,被网友揶揄为“山西新烂潮”。“从山西出发”,似乎成为了它们唯一的面孔。
与此向对应的,则是民间所称的“藏地新浪潮”和“贵州新浪潮”。前者以万玛才旦、松太加、拉华加为主体,呈现为一批以藏地为背景、普世叙事的创作模式;后者则以《地球最后的夜晚》《四个春天》为主体,呈现为一批现实与诗意交织的作品。电影作为一种主观性的影像表达,在构建地域风貌以及文化的过程之中,选用象征性的符号则是在转制剧本之初即首要考虑的问题。有趣的山西方言,和刀削面、羊杂、凉粉、烂腌菜、兔头等等特色食物,成为了《灰猴》之中最具吸引力的视觉元素。
中国的乡土影像必定需要在某种类型语境之中架构起来。在剧作上和《灰猴》如出一辙的《无名之辈》则是在大量方言所营造的环境冲击之中以多角度叙事讲述了一个警匪博弈的荒诞故事,而导演饶晓志则在今年监制了FIRST展映“惊人首作”中口碑不错的一部《平原上的夏洛克》,以平实的影像质感和富有节奏的黑色幽默,扩充了侦探片的变体维度。
那么说回到《灰猴》,或许更令我们感到分外熟悉的是《提着心吊着胆》。如果说《提着心吊着胆》是东北版的《两杆大烟枪》,那么《灰猴》就好像是山西版的《疯狂的石头》。这两部影片在“章回体”的文本层面更加清晰于不同叙事主体的所见范围——其实这不过是影像所玩的一些小把戏,电影的景框作为它的第一属性,它呈现了一些东西的同时也遮蔽了一些东西,造成叙事的某种断裂。因此在多视角叙事模式的巧合和矛盾之中,必然带有着大量的因果关系的连接,呈现为极强的类型特质。
为了达成更加亲近观众的目的,除利用地域文化以及完成对于故事的期待之外,警匪的题材或者说揭秘的过程,完成了情绪的层层递进。个中喜剧式的反转设置也使得观看的过程趣味横生。《灰猴》的七条不同的叙事线,基本上以主体的不同视角展开,以人物的行动轨迹作为故事生发的推动力,在不同事件的交叉点中慢慢描摹故事全貌。
当然,电影终究还是以“人”为核心展开,而所谓的乡村题材则更是如此,只有建立起每一种不同形态而能令观众动情及共情的人物形象,电影才具备“意义”。在《灰猴》中,构建了几种不同的形象,老实巴交的饭店老板、利欲熏心的不良商人、见钱眼开的黑道混混等等。他们的组合使得影片的内核更加地向探索人性的深处去走。而各色人物阴差阳错地通过一个比老宋刀削面的秘制浇头配方更值钱的古董坛子和那一箱现金联系在了一起,几路人马为了争夺利益互相算计,将县城闹得鸡飞狗跳,最终却都悲惨收场。到了故事的收尾,我们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一个设好的局。在非常需要依托于剪辑的多视角叙事电影的维度上来说,它呈现出“蒙太奇”的重要使命,即是使人物与他周遭的人、环境、时间产生关系。
在人物设计之中,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位则是来自香港的杀手小黄毛,由香港演员骆达华饰演。在角色都从本土语境之中生发开来,尤其演员都选自本地的前提之下,加入这样一个自言“也许我是水土不服”的异域文化象征人物,承担起了更多由于反差和冲突所带来的幽默功能。
从中国青年导演尤其是新导演的创作维度上来看,处女作即选择多角度叙事电影的模式似乎需要冒一些风险,它稍一不慎即会暴露导演对于叙事不够圆融的把控能力。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投机而取巧的方式,即展现出与顺叙剪辑不同的形态。必须要提出的是,这种看似新鲜的模式在如今中国的电影市场之中越来越集中地出现,而他们能够回溯至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以及昆汀的《低俗小说》,甚至可以更远地寻找到黑泽明《罗生门》的源头,《灰猴》似乎依旧落入了当下“强迫性结构”的窠臼之中。在《无名之辈》《命运速递》《云雾笼罩的山峰》等等中国青年新导演作品之后,不停地戏仿与平庸的致敬还有无价值,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喜马拉雅余秋雨的《中国文化必修课》学到了这样一些知识:曾经流行过一个有关人际交往的结论,当代世界只要通过七层的转换关系,就能够找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任何一个人。后来有人经过大量的实验以后,又减了一层,说通过六层就能找到这个地球上的任何角落的任何一个人。大千世界,只要划几条线,就能够全盘贯通。因为世界本是一体的,凶吉祸福也是如此的。
所以影片分段落演绎,每个段落之间又阴差阳错的关联着,故事里每个人的喜怒哀乐凶吉祸福都巧妙的联系到了一起。这是很吸引人的地方。作品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一切因缘巧合是存在的。
有些人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说踏实本分的创业做事,给自己和自己的女人带来好的生活,却往往难以如愿。杜子腾有一手好的做羊杂汤的手艺,自己开个小饭店,却生意冷清,也许在范花花看来,这种循规蹈矩踏踏实实就是不长进,所以选择劈腿有钱的秦寿生。
有些阔气的有钱人,又偏偏是通过倒卖文物,私下里使用“有的是的方法”,或者其他的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获得财富和事业。秦寿生虽然有钱,但是因为倒卖文物已经被公安部门盯上,而且为了想要“扩大”自己的产业,不惜要用计谋坑害宋家。
有些人平庸、碌碌无为,但却只想着一夜暴富。殷查和杨厝为了钱,为了女人,铤而走险偷(假)文物。
有些人为了更快的得到理想的生活,不惜背叛老公、老板,通过出轨、偷窃,来让自己更快的达到目标,结果只能是黄粱一梦,一场空。伊梦随便的就被租来的大衣、汽车还有给你买辆车的信口雌黄给蒙蔽,范花花和秦寿生的私情,都有被对金钱的欲望蒙蔽了内心的因素。黄良只是叫良,谐音黄粱,只不过是想泡妞;还有就是到最后秦寿生也没有表明要给范花花一个名分。
有的人就很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坚定的追求,不在乎周围人的看法。
他只想做给她得口的羊杂汤,她喜欢他做的那一碗羊杂汤。
她和她只是想更快的过上比现状更好的生活。
他们不择手单也只是想过上有里有面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周围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所在的世界。
奋斗着,打拼着,谋算着,欺骗着。
有的人已找到幸福,有的人在追求幸福的路上。
有些人已经被法律制裁,还有一些在被法律制裁的路上。
摆正自己的位置,找自己喜欢的人,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无怨无悔。
这不,影片最后,小宋很认真的在学习和面了。
片尾歌曲里面唱的:最后的秘密,只是个秘密,谁都不容易。
人生就是场游戏,别太当真,也别不当真。才是生活。
PYIFF02nd 17#好看!完成度很高的小成本作品,典型的黑色幽默犯罪片!本届影展的个人收尾片,有个好结束。感觉不少朋友应该都想起了《疯狂的石头》,多线叙事后汇集到一起,发现是一个大局,结尾的力度略差,感觉可以更疯狂,更脱离轨道,然而略有收束。演员大多都是山西籍,极具西北特色。ps.导演是《士兵突击》狂热粉,请不来许三多,就把许三多的哥哥和爸爸找来了(还有团长)
低配版《疯狂的石头》
20190714@广州维思家奇遇观影团,电影挺欢乐,对这种剪辑手法倦了,搞得章节有点过多,坐在右手边眼浅又胆小的可爱动人女生笑声好好听,给加一星。
很惊喜可以看到这样用心的影片
这种结构挺好
就是山西版本的《两杆大烟枪》或者说《疯狂的石头》,将山西风光和特色与影片融合的很好,虽然还是有所瑕疵,也难逃一些俗套烂大街的剧情和段子,但是还可以。
一直很喜欢这种结构的电影,一圈圈地放出线团,再一段段收回,圆融又宿命。以山西籍为主的演员都挺走心的,生活的鸡飞狗走很是活灵活现,而且骆达华的出场太惊喜。导演说是改编太贵,索性自己写。但要是看过《提着心吊着胆》,会发现许多元素重合度很高,比如生意惨淡的饭店、存在问题的夫妇、警察、笨贼、拜金女、装大款……就连意外之财也是丢在饭店里。电影结尾顾虑较多,但整体完成度与幽默感不差。@平遥,特意买票支持,却来到观众素质最差的一场,各种电话、聊天、嗑瓜子(WHAT??!!)、踢椅背……
#PYIFF #低配版《追凶者也》《疯狂的石头》,依旧延续着玩结构凑巧合,外加土味黑色幽默,片子中的一切都太过熟悉,方言、黑帮、笨贼、仿制品……导致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收获不到任何新的体验,有些遗憾……可以概括来说本片算是一部完成度还算不错的仿制品,若放在十多年前,估计还算有些惊喜,但在今天来看略显平庸寡淡了……其实,还是很希望新人导演在首作中能有一些惊喜的东西,不单只才气,还有对电影本身的思考,而不是单纯的复制与重复……因为是山西籍导演作品,多一星算作支持……
想到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王大治的电影,还是2016年的事情了,当时《我不是王毛》其实还蛮不错的,我也记住了王大治这个演员。感觉吧,他真的不是个很能让观众喜欢的演员,长相不说,演技也不属于让人印象深刻的那种,挺可惜的。《灰猴》这部电影其实还超出了我的预期,电影的结构的确设计的挺新颖的,看的出来导演用了大功夫让剧情变得一波三折,但缺点也暴露的明显,就是结构设定的有点刻意,而且是不是导演特别担心观众看不懂,所以很多情节重复的有些用力了。
层次太低,玩不好多线叙事咱就减少人物,规规矩矩的讲故事,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屁大点事瞎几把折腾,演员的表现还那么差劲,一个字:蠢。
勉勉强强把故事讲圆了,但实在是没什么天赋。
多线叙事还是很吸引人的,方言给本片加分不少,更显荒诞和黑色幽默,观影过程中至少哄堂大笑了五次。缺点也很明显:1.剪辑有点重复,其实可以更精炼一点。2.因为是群像,所以人物很多,但都不够立体,比如白富美玉娇到底怎么看上杜子腾的?他除了是一个被媳妇戴了绿帽子的懦弱的丑男人之外,看不到他任何人格魅力,为什么说他懦弱呢,亲眼目睹媳妇出轨,小三还那么嚣张,正常人肯定早都把小三暴揍一顿了吧,他倒好,除了不同意跟他媳妇离婚,骂人家几句之外,他什么也没干。3.还有最后的结尾略显平淡。
算是一部跟期待打平的作品吧,中规中矩,没有惊艳,王大治倒是真有那么几分长相之外的亮点。故事一圈圈闪回,重复的部分有点多,生怕观众跟不上这个倒叙+插叙的节奏似的。四川话河南话陕西话山西话一锅烩,泱泱大中华式的热闹。想要揭示人心叵测,但终归是浅了一点。【平遥电影节2018.10.19
电影中每个男人都好丑,然后每个丑男都还有女人……这才是最无解的。
去年平遥看的,多线叙事多角度不是“多”就好,地域风也不是“土”就有趣。扁平的人物愣是要做成群像展现。
所有人都惦记着老宋的秘方,然而面对再高的开价,他也不为所动。他不在乎金钱,不在乎财富,唯一在乎的是他的女儿。秘方和金钱只是身外之物,他只想给女儿找一个好的归宿。杜子腾尝了一口刀削面,误以为是老宋做的,没想到却出自玉娇之手。他这才恍然大悟:老宋早已将秘方传给了女儿。看到最后你才发现,玉娇就是秘方。老宋并非不在乎秘方,恰恰相反,秘方是他最珍贵的东西。最珍贵的东西,自然就要传给最珍贵的人,也就是玉娇。想要得到秘方,不需要处心积虑翻土动锄、明偷暗抢。谁真心对玉娇好,谁就能得到秘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越想得到,就越得不到;不想得到,反而能得到。荒谬,却又真实无比。
惊觉这部原来我看过,都忘了标记。根本不是什么低配版《疯狂的石头》,是拙劣,不要出来一个玩弄叙事结构的电影都往《疯狂的石头》上扯,宁浩的黑色幽默和小人物命运的描写学到了一丝一毫了吗?把几组人物放在一起交叉剪辑一下强行多线叙事,巧合刻意而为之,另外建议换个剪辑师,有几段都乱成筛子了。
剪辑问题太大。
剧情和设定有点像《提着心吊着胆》,但电影故事线的处理要比《提心吊胆》好太多,尤其是在节奏问题上,《灰猴》每条故事线都不废话,相反《提心吊胆》就有点拖沓了!
用简单的剪辑方式试图制造多线叙事的形式,但所有章节都有前后逻辑关系,时间线和人物线并没有平行或重合,并不能做到疯狂的石头那样的节奏!巧合甚至是宿命感生硬,丧失基本逻辑和人物性格,反派弱智化,作为剧情片过于荒诞!方言能体现影片背景,配乐值得一赞,秦寿生的演员很出色,不太行!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