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沈阳,呐喊书店。
三个小时的来回路程,一个人坐着公交车就去了。早晨十点出门的时候天空并不晴朗,阴沉沉的,但这也没影响我出行的心情,一路上听着马頔的《切尔西旅馆没有8310》前进。因为自己喜欢马頔和宋冬野,所以当初决定去的时候完全是奔着他俩去的,但当我知道有个主创见面会的时候,我很尴尬我之前并不知道有郭思遥这个人,很纠结在见面会上能谈论些什么。
在电影放映前看到郭思遥的身影,当然认出他的缘由完全是因为前一个晚上看了他的微博。然后在放映结束后的交流中,我很没有内涵的问了“在拍摄过程中你和马頔宋冬野他们有什么特有意思的事吗”这种问题,而旁边两位姑娘很专业的问了一些问题,让我不好意思再问下去了。听郭思遥回答说,这部片儿的资金是自己和张内咸导演筹集的,就算收不回成本也是完成了一个梦想,不会后悔,这冲动的梦想。本想着看电影就看一乐呵,听到这话觉得有点感触了。
《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有很多地方让我旁边的哥们儿笑得要喷出来,这部电影还是很能逗大家一乐的,我虽然看到很多次马老板那顶显得发际线过低的假发,但我看到电影还是让我觉得好别扭,尤其马老板撩头发的样子更是让人觉得好笑,同时他和宋冬野的裸体出境更是让我受到了惊吓。
开头出现了枪,结尾出现了枪。回学校的路上我在想这把枪是什么,象征着什么。是青春的叛逆和愤怒,是不想因为现实而妥协的坚持,或者是想杀了生活的谎言,杀了那些虚伪的真理。叶子在片头的时候喝得酩酊大醉,坐在张小师的单车后座肆无忌惮的耍着酒疯,叶子最后穿着中学生的校服坐在轮椅上变成一个“有证的神经病”那一幕其实挺凄凉的,他的手臂是被束缚住的,似乎再也不能用力挣脱现实的枷锁,被捆绑的理想已经粉碎,就像《孤鸟的歌》里那句歌词“总有一天我会变成一只不再垂涎自由的鸟。”
我说这部电影真实,因为我爱的他有一点点像影片里的叶子。他是吉他手,在北京,总在梦想与现实间徘徊,操着一口京片子吐露着不满,然后在颓废的日子里过着五脊六兽的日子。所以我说片子不做作还挺真实还挺能打动我。
梦想因为现实妥协的事情已经多得让人觉得这不是个事儿,我是没什么伟大的梦想的人,所以我很羡慕那些有梦想的人,不论那些梦是不是靠谱是不是能实现。那个叫梦想的玩意儿是一个人的青春。《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我看到的不仅是叶子、申夜、大钊的梦想,也看到他们着整个团队的梦想,我因感受到美好的梦想而感动。
影片有很多熟悉的场景,比如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大喊古伦木的场景,郭思遥说那是为了向姜文致敬。其实我在刚开始看的时候有种错觉,这是一部八十年代的影片,像是那个白衣飘飘年代里的影片。很多八零后放肆的青春已经结束或者即将结束或者不会结束,但人们都会记得自己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和那些不着边际的梦想。
我知道那些夏天 / 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 代替梦想的也只是勉为其难
从微薄上看到了这个电影的链接,然后翻山越岭的找到下载链接,抓着中午吃饭的功夫把它给看完了,从头到尾,总感觉被一种无奈和现实皱巴巴的牵着,说叛逆吧,可叛逆总得被批判,可是话又说回来似乎又有那几份叛逆的道理,说它现实吧,整个一个疯子,跟一个疯子讲什么现实。总之,电影里的那些另类的想法或许我们在不同时期都有经历过,在你人生的不同阶段,如果你经历的时代恰巧这样的青春似乎比赵薇拍的那版被美图秀秀过的,更加血淋淋的真实。如果你都到了中年,还敢这样的装疯卖傻,我倒是觉得这人可能是真的活明白了,说他活明白了吧,可是却因为浮躁的举止,还是让人觉得他行为的不可思议。但总比那些稀里糊涂的苟且过活的人不同,说不上谁对谁错,可这世道如果都不这样,都用秀秀来看自己,看世界,愚弄自己和愚弄世界的后果,就是被生活也给愚弄了。如果都是神神叨叨的,那会被真实的世界击得支离破碎。总之作为一个小众的文艺片,肯定不会被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包括我一个俗人,只能用皱巴巴的词来形容,因为,我是想理解他们的,可是理解他们了还是觉得皱巴巴的。
无意点开了好友推荐的链接,连这电影的名字都没明白,就匆匆的看完了。它到底讲了什么一时还真没明白,脑海里就闪过几个片段,突然觉得心里特别的难过。耳朵里回荡着片尾宋冬野的《安和桥》,蜷在沙发上放空了自己,突然觉得有那么点意思了。一帮北京的地痞流氓,爱抽烟喝酒也爱姑娘,唱摇滚还带脏话!不过我竟然不讨厌他们,虽然日子过得很浑,可他们接地气,他们这种颓废只不过是受了青春燥热带来的伤痛,谁都没他们活的真。
主角叶子,我觉得他比那些个衣冠楚楚,害了姑娘还废话连篇的人好太多了!他和王紫菲睡了后坦白的跟她说自己不靠谱,给不了她的安定,不想害了这姑娘。他拿到枪的时候估计也没想过要怎样,他是爱这个世界的,只是憎恶这个时代,他在小师拍记录的时候也说了,他想改变这个时代,但他改变不了啊,他无可奈何啊,最后只能像个神经病一样活着,不是叶子有病,是这个时代病了。我记得他拿枪指着那谁谁的时候好像这样说,你们已经害了一代人了,连下一代都不放过么。不记得了,可见他骨子里真不坏。
这电影比那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文艺片实在多了,有空再看看吧。
记不清那是小学几年级了,一个周末的下午我翻开被我误当做作文指导书的《第四届新概念论文大赛》,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改变我人生道路的一个下午。我像是第一次知道白菜可以生吃的南方人,吃起来居然还是甜的!原来作文还可以这样写!其实不光作文可以这样写,生活还可以这样活!生活中原来有那么那么多的忧伤,其实我原来也不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天真烂漫好少年,我内向又敏感,但此刻才知道应如何表达这种情绪。
忧伤真的是件很具体的事,看着蓝天会忧伤,想着转学了的朋友也会忧伤,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会忧伤,走在斑斓树影下也会忧伤。而且我已经开始衰老,因为杜拉斯说,当人开始回忆就已经开始衰老了。后来我成为萌芽忠实读者,又迫不及待如饥似渴的阅读张悦然,郭敬明,安妮宝贝之流的作品。青春是场明媚的忧伤,有那么多决绝的遗忘,笑容可以那样心酸,瞬间就会恍如隔世。我是如此怀才不遇,那么孤独那样不被理解,只有沉默和伪装才能抗衡这个世界,甚至上课睡觉,上课途中突然跑出教室,逃学去看日落都是叛逆的浪漫。看到这些我就感觉自己好像一缕仙尘,脱离世俗的世界,飘到无边的蓝天上。看了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我就励志当个白领,白天在人情冷漠的高楼大厦的小格子里上班,晚上就去酒吧点杯芝华士,然后迷蒙着牵着一个陌生男人的手离开,或者和一个不着调的男人同居,就算他打我扔掉我的闹钟,花我的钱我也无法和他分开。周末的时候我会穿着纯棉衬衫和牛仔裤,坐在星巴克里喝着咖啡,观赏橱窗边的行人来来回回。
在整个青春期,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只不被人理解的刺猬。与其说是一场无休止的忧伤,不如说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骄傲。众人皆醉我独醒,或是众人皆醒我独醉都是一个道理,都是说,你们这些煞笔,老子看透了你们看不透的东西。
后来的结局和大部分的同龄人一样,今天的我讽刺郭敬明,批判小时代,指责他是个利益熏心的商人。讥讽早期的安妮宝贝就是一个内容空洞的装逼流,对当年热爱的一切都难以启齿。
但是我仍然感谢那本装逼流新概念作文大赛,感谢骗了无数中国少年的忧伤的郭敬明。至少是我,如果,那天下午没有翻开这本书,以后也不会翻开王小波,也不会看余华,也不会看到娄烨拍得颐和园,也不会听到地下丝绒那么多奇奇怪怪又无比可爱无比精典的歌。我不知道万青,不知道野孩子,不知道李志,不知道麻油叶。不知道要时时刻刻与流行保持着距离,不知道在庸庸碌碌的人生中是不是也要时不时的思考些什么。当然也不会看这一场,叫做’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的电影。
也许不成熟,也许太浮夸,也许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慢慢来,因为人总要学着慢慢长大的,总有一天会了解什么是深刻的永恒。
-----------------画蛇添足----------------------------------------------------------
曾经和李志先生一样,坚持科学民主自由,坚持文艺才是第一生产力,愤青最光荣的方针。 感觉人生就是虚空,公共道德不存在,怀疑一切,不断完善改变,有坚持遵守自己制定的准则。不那么爱自己,凡事又极度自我。
然后有一天认识了主,认识了虚空之中唯一真实的主宰。当世界全部崩塌,唯有主会拉着你的手。在他面前自己什么都不是,却又白白的得到他无私的爱。
----------------------------------多此一举--------------------------------------
我是想说啊,那个男猪脚太年轻啊,这个电影太浮躁啊,大家年轻的时候总想抓点自我感觉主宰世界主宰认识的东西,都热血啊,都想暴力大boss的头啊。其实都是虚幻啊虚幻,不是真实的东西啊。
婶婶的讽刺啊。
每个人有自己的活法,想怎么评论别人也随你便。你要真觉得这社会太傻比,那就自己去做点牛比的事儿,但是你又没那本事。天天喷来喷去看着就烦
其实吧,这帮人还得感谢广电总局,要不是有广电的存在,这部北京流氓纪录片也不会因此显得如此牛逼闪闪。
可喜的是这部片子终于不那么像学生作品而有那么点电影的意思了,可惜的是导演仍然在镜头后面喋喋不休。一部电影只需要讲好一个故事就行了,说得太多,还不如什么都不说。
拍了一个精神病人的故事,却比日和附体的前作正常的多。还是能明显看到进步的地方,包括每次断片后不连续场景带来的虚幻感,之前访问穿插叙事的风格也被弱化。不过他的片也就那么回事吧,不如意的青年,操蛋的生活,傻逼的光锭总菊,一股脑泄愤的喊出来也只能煽动煽动热血小青年,缺乏更深的力量。
就好这一口我草
整体就像那戏谑的开头:戏谑调侃,嬉笑怒骂。广电总局,阳光灿烂的日子、五毛、民谣、强拆、烂片剧组、89等纷纷中枪。有点想法,但成果非常稚嫩、装逼和矫情。剧本差演技也差。很多桥段极其扯淡。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豆瓣有人说得好:不是反动就一定动人,不是反党就一定高档。两星半
“你说 毛主席死了没?” “死了” “放屁 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就是内匹野马,还是没草原。
两个字:进化。从草莓百分百到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张内咸作为说故事者一如既往的下流跋扈,作为导演却真正是脱胎换骨。叙事到画面都足够成熟丰满且有自己的骨气,看来金主给张内咸投个几千万拍部进院线的电影是不用担心了。张内咸这一帮人,加油吧!!
“我们这代人已经完蛋操了,可是你们连下一代都不放过”
京骂教科书之:艹,他妈,你丫,傻逼用法案例详解
是我进步了,还是你退步了?
后半部分精彩
明明不是纪录片,也没有电影感,人家随便乱搞,咱也随便看看
拍个电影别老装逼
完全无共鸣
活jb该你过不了审╮(╯▽╰)╭【窝是不是不该这么说话。。
居然有宋冬野
没什么,就是烂片。
想看裸体的马頔和宋冬野么?那就来看此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