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不适合的工作,绝对是一种精神折磨。
大厂996福报,是因为你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回报基本平衡。中小公司搞996 ,就是赤裸裸的剥削员工啊。
个人的选择问题,就算是上班,绝对有清闲无压力的岗位。也有不加班的工作。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每个人可选择的余地也不一样。
当你没的选的时候,是咬牙承受还是另谋出路,这实在是个比较私人化的问题。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每个工作日上班的打工人的工作方式。
自己创业当老板,搞自媒体,或者做投资,或者搞艺术,也是工作。
做项目型工作,即,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工作也是一种工作。比如盖一幢楼,搞一部电影。
认清自己需要什么工作,能选什么工作,能干什么工作。选了,干了,就算是哭,也得默默承受。
观影感觉有点奇怪。为什么Peter每天摸鱼就能升职?一场大火解决问题了?电脑备份啥的都没有用?眠明明没有全部数完就成功了?peter一辈子都是在催眠中渡过?反正有好多这种没解释完的点。
不过有些镜头挺真实的,比如周五躲开老板,结果被老板碰上。比如,老板很拽的样子,拿着咖啡兜各个办公室。
还有一场戏我影响挺深的。就是三个人砸传真机,一幅打架意犹未尽的样子。对于公司的人来说,砸打印机、复印机。那是不是出租车司机就要砸车子了?那是不是老师要去砸希沃?
“迟早我要把这地方一把火烧掉”——来自遭受老板职场冷暴力,同事忽视,絮絮叨叨的老实小职员。很适合行尸走肉的上班族观看。
挺好玩的,办公室电影中的精品
7分,只用90分钟就道出了比杜拉拉有价值多的职场文化引人思考,而且这片是14年前拍的。【该片分数范围7-8分】
炸公司偷公司钱,这才是‘福报’。下班前看到老板拿着马克杯走出办公室后马上慌慌张张收拾下班的样子过于真实了!
看来人们真是很讨厌上班,这类电影层出不穷啊,有趣的是本片里也有《恶老板》演员——珍妮弗·安妮斯顿,施展老本行在餐厅端盘子。影片主要讲的是三个程序员在公司裁员重压下决定用程序盗取公司资金,最爽的段落是仨人狂摔公司不好使的复印机!
居然是在Austin拍的oh yeah
i hate this damn office. 在等老板一下午也没等到的时候看这电影简直太合适了。
办公室必看电影,略有点黑色幽默吧,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做久了的工作感到或多或少的厌倦、
还是哈佛商学院推荐的电影呢= = 是因为在秘书学课上看的么?除了三个人正儿八经的虐待了一个打印机以外,我既看不出有什么笑点也看不出为什么推荐。我果然上不了哈佛商学院啊!!!
funny, real american office life
不知道为啥IMDB上评分那么高……看了一个小时 一点重点都没有……
没什么情节起伏,但为什么DVD可以卖那么好?除了砸复印机的时候很爽。。。其余都是在呆滞状况下看完的
哈佛20部之11。职场中人。经典场面:被炒之前效率专家与员工谈话;经典人物:一直被调位子的米尔顿,职场恶意报复,心态。 别惹程序员^_^
是的,大多数都不喜欢他们的工作。 我也有这种感觉,即使我还没有开始工作。 但解决的方法或许是努力适应调节,实在不行炒了你的老板顺便给他一个中指。 但烧了整栋公司楼,oh, man you are an animal.
不用上班却没有时间看电影的人,每周都被不自由地看关于上班的人的电影,再想这个行为到底是自由还是不自由
合格的轻喜剧。没有大失误也没有大亮点。看过笑过就过了
超有个性的角色,超有个性的音乐。
傻逼上司,怂蛋同事,猥琐室友,万恶的打印机,上班摸到办公室的门把手就开始烦躁,“上班后我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糟糕”!讲的是格子间每个不得不佛系的白领,实现了我能想到最快乐的事——偷走公司的钱,还把公司烧了,太爽了!!
不为别的,就为里面的boss,一手拿咖啡,用”yeah。。。“开头,然后用"that would be great"结尾,跟我的boss一模一样。。。
对公司的价值。自己的价值。们本来对办公室工作就没有感觉,于是,对于裁员特别轻松,满不在乎,公司高层偏偏就欣赏这样的态度,他居然被留下了。 办公室政治课实战教材。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司遇到危机时,裁员的本质动机,员工对公司的作用的核心意义都是必须要学习的商业社会的基本规则。---公司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