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
大多数人已经有着一眼可以望得到底的人生了。
对于静仁和志浩来说,也是一样。
静仁,事业上,有着十分稳定的工作,也许一辈子就这么做图书馆管理员,现在还是「小姐姐」,10年20年以后,就是「阿姨」了;感情上,被周围人认定的另一半,结婚只是时间的问题。婚后的人生大概就和母亲一样,围着丈夫和孩子转吧。
而志浩,带着儿子,仿佛人生已被什么禁锢,年轻的眼睛里只有秋冬。
第一集的时候,听到静仁说话带着降调的语气,志浩完全淡然的为人处世态度,我突然有些提不起劲儿。这两个主角现在的状态,没有一个可以说是开朗活泼,霸气外露,怎么撑得起这部剧呢?但是转念一想,这和我、和我身边的人又有什么区别?有谁平时一直像打了鸡血似的过生活?大家都是浑浑噩噩的样子,上班摸鱼玩个手机,下班回家吃着外卖看着综艺笑笑。只是偶尔的偶尔,惊觉这不是自己要的,愤愤地感慨一下,然后继续过最最平淡的生活。
无力改变。
逃避。
然后接受现实。
大家不都是这样活着的吗?
直到生活中的拐点出现,逼迫你一定要做出选择时,你才会正视自己的内心。
回过头来一看,人生怎么过成了这样?要知道,这一步一步都是自己做的选择的结果。
静仁,6年的感情,算是漫长。
但是,真心喜欢吗?
恐怕3年前,甚至5年前就已经谈不上喜欢了。
那为什么拖了这么久,拖到要结婚的时候才发现?
不是没有发现,而是发现了,也没有改变。可能想着,自己静止不动,大概环境会变化吧?没有更好的选择,闲着也是闲着吧?对方会变好或者劈腿从而推动感情的变化吧?
可是,没有。
想一想,静仁男友是个怎么样的男人。
有一点和姐夫是一样的,一辈子大概只会结一次婚。人生中有着美丽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孩子是标配,再加上不错的家世和工作能力,未来的事业也可保障。他就是这么过一辈子的男人。
如果静仁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择偶条件,那么他根本不会跟她交往,更不要说交往6年了。
他就是这样的「现实派」,不懂静仁想要的风花雪月,只想抓住她而已。
如果静仁继续和他走下去,人生不就是这么个结果吗?符合社会大众价值观的家庭,过得算是富裕无忧的一生。
没想到,她不想要。
于是,天上掉下个刘志浩,在街转角的药店遇到。
莫名其妙地,心动了。
我相信,这种让人一瞬间陷入的,强烈的情感,就是爱情。
面对6年,结局注定是在一起的感情,静仁「出轨」了。我不想为她辩解,如果你是静仁的朋友,即使他们还没有结婚,应该就是这么想的。
但我不想责备静仁。因为她做出了选择。
越看到后面,我越能感受到静仁是一个勇敢的人。与沉静的她判若两人,原来,遇到爱情的静仁是这样的任性和用力。在志浩好不容易控制住自己,甚至想到要结束的时候,静仁义无反顾地追了过去。
「烦人。」志浩说,「现在追过来到底是想怎样?」
静仁堵住了志浩的嘴,眼里强忍着快要溢出的泪水。
志浩的惊讶完全表现在了眼神里。
这个要闯祸的女人。
做了的事就是做了,选择了就不能再回头。
静仁选择了跟着内心走。不管现实中会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阻碍。
幸好,有志浩和她一起。
《春夜》很现实。
我们很容易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但现实里没有刘志浩,只有一条条我们可以选择的路。
现实中的「静仁」们,大多和男友结了婚;有的和男友分了手,但并没有遇到「志浩」,孑然一身却内心自由;但也有人,只是静止不动,幻想着变化的出现。
选择没有对错。
能够做出选择,并且自己承担后果的人都是勇敢的。
追完最新的两集,我关上了电脑。
生活不只能用想的。
我们不是李静仁。天上不会掉下刘志浩,也不会掉下多金的男友来负担你的人生。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的选择面似乎越来越窄了。刷微博、刷抖音、看剧、做白日梦,能改变我们的人生吗?
不能。
你的人生,不管现在是春夜还是寒冬,是清晨还是傍晚,看清现实,然后选择一条路,走下去。
就像药房前辈对志浩说的:
「虽说是你养着恩宇,但他也让你更加成熟。让我看看以前的那个刘志浩吧。」
也许,这就是《春夜》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不是道德制高点的批判,而是感同身后的勇敢选择。
何时都不晚,但不能再 No Direction 了。
愿我们都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到底是因为想过简单的日子,才陷入了困境。还是因为想逃出简单的日子,而陷入了困境呢?
三姐妹的妈妈去大女儿家。 煦仁说,别让正仁结婚了。 妈妈说,完全不让了吗?……比起不结婚,结婚更简单啊。
到底有多少次,做了更“简单”的选择了呢?
十九岁时报考大学。不知道想学什么,不知道要做什么,读商科啊,读商科好就业啊。好啊。 二十三岁时大学毕业。不知道该干什么,考研啊,大家都在考啊。好啊。 考试落榜。那就工作吧。国企啊,体制啊,挺好的啊。好啊。 二十七岁时开始相亲。都这个年纪了,再不找,就是别人挑你了啊。好啊。 一直被告知,也告知自己,“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儿”,毕竟大家都是这样过的啊。
和大家一样,就会活的更轻松一点吗?
读了商科。但从来没喜欢过。没有天分,也不想努力。 进了体制。但越来越讨厌。既不想拍马屁,也不想被人吹捧。不想阿谀奉承,也不想唯唯诺诺。 开始相亲。但是连我都不喜欢的我自己。相亲真的不是在害人吗。
所以是,因为这一个又一个“想过简单日子”的想法和选择,才陷入这样的困境吗?
李正仁谈了很久的恋爱,还没有结婚。 听说恋爱不能谈太久的,要还有新鲜劲儿的时候赶紧结婚,陷入疲惫时再生两个孩子。用所有外部的事件填满空余的时间,不让大脑有机会胡思乱想。 但那种机会,不是人人都能遇见吧?
遇见一个有冲动结婚的人。 来到了想生孩子的时点。 逃开胡思乱想的空档。 ……这种机会,不是人人都能遇见的吧?
刘志浩英俊有魅力。 但是成了未婚已育带娃男。 在开始飞扬的生活以前。先开始了谨慎的“成为父亲的儿子”,和“成为儿子的父亲”的生活。
“简单的日子”应该是,李正仁去和恋爱多年、门当户对的奇石结婚;刘志浩不要介入这么复杂的情感事件吧?
多想对他们说。收手吧。放着简单的日子不过了吗。 就算是电视剧中“唯美浪漫的暧昧”,“芝兰玉树的相遇”。也得苦苦挣扎十六集吧。
没有花费力气。生活就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烂摊子。 收拾这些烂摊子。总要花费力气。不然就得这样烂下去。
大姐不是要离婚吗? 正仁不是不甘心这样走入婚姻吗? 刘志浩不是想回到父母身边照顾孩子,被前辈姐姐告知,你也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吗? ……都会是,新的困境吧?
人和人的生活好像没有内容的差异,只是顺序的区别。 要做的事、要经历的体验,有过的幸福、该遭的罪,一样不落。
为了逃出某一个困境,还得面临更大的困境吧?
所以,到了三十三岁。 辞了职。单了身。没有娃。转了行。重新拿起书本。 身边的朋友开始在不同的朋友圈。父母的担忧即使没有说出口也写在脸上。 究竟这是什么样的选择啊。
收手吗?放着简单的日子不过了吗? 幸好。 做了选择,就是回不了头的。
在上一集的预告中,就已经知道志浩和静仁会在这集光明正大地在一起。压抑了八集的粉丝们都非常期待他们更亲密的身体接触,静仁调皮一样突然跳起来去摸志浩的脸,志浩微笑着又充满深情地轻吻了下静仁。相比画面终于遭遇内心的充盈满足感,我其实更期待这一切发生背后的起承转合,所以一直在昨夜10点更新中字第9集之前忍住没去看微博已上线的高能片段。等待是值得的,这是个由高能组成的第九集。
首先出现的是志浩与静仁半现半前的男友基硕的正面交锋,两个成熟而理智的男人因为一个共同爱着的女人会讨论些什么呢。基硕的愤怒出现在上一集的见志浩之前,坐在车里等待着手机里志浩朋友发过来的志浩家地址,目光盯着志浩工作的已经关门的药店,怅然若失的恍惚中夹杂着对似乎早已猜透的真相的愤恨和震惊。志浩同样对这次会面感到紧张和害怕,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举动都是越界的。面对基硕,他当然有所抱歉和惭愧,也对接下来发生的未知有些惶恐。志浩在下车之前,紧握了下手,下车后关车门也是轻叩而没有锁住,他很清楚他们即将去往的是个漫长的夜晚。我非常欣赏编剧的是,安排所有这些情绪都在会面之前发生,成熟男人应有的克制让两人的交谈完全超越了纠缠于情绪和琐碎事实的无用功。基硕说,所有一切都不会改变,我们都会让这件事情过去然后一切回归正轨。他始终是个自大又无知的男人。他认为这件事情完全是个滑稽的笑话——自己的女人看上了一个比自己经济条件差还有个孩子的男人,他的逻辑也理所应当地认为这个意外终究会过去,女人恢复理智后就会回来。面对“没有任何实力”的志浩,他不恐吓,不警告,不痛斥甚至不劝阻。相比之下,志浩的回应却更像是挑衅,“我知道让李静仁更不幸的人不会是我”。志浩对基硕的愧疚以及对静仁充满卑微的爱是非常短暂的,因为志浩发现,更配不上静仁的不是自己。志浩对基硕说,我要想不让你知道你一定会一点都看不出来的。但是我决定还是让你看出来,因为你打心眼里就看不起我。这句话是整集的第一个高能。这无关于李静仁这个女人,而揭示了整部剧一个重要的观念讨论点:一个35岁的未婚爸爸是否就那么可怜不堪,是否就能只配得到同情而非尊重和爱。静仁的妹妹曾经和基硕有过类似争吵的讨论,基硕和志浩,静仁和姐姐,志浩的两个同事也都有,有人迟疑着,有人坚定着。看过太多脸色的志浩终于借此说出了自己压抑多年的愤恨,也同时震撼着所有犹豫的人,对于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刘志浩,一个备受争议的人,可以活的非常好,也可以拥有非常多,这是我的权利。不这么想的人,我才是打心眼里看不上你。
见面结束后,基硕去找静仁,他带着从莫名自信的志浩那得到的一丝打击和疑问,把同样的结论抛给静仁---你和志浩的意外会过去的对吗,非常棒的是,静仁这一次终于没有拖沓的表现。“我唯一对不起你的地方,就是我已经不爱你了但是我还在假装爱你。” 她头脑和言语异常清晰地准确传达着,我们真的结束了。之后静仁和志浩通话,两个人都没有过多的关心分别与基硕的见面情况,更没有担心,因为都很确定彼此的心紧紧的在一起这件事,一切的言语都微不足道。就连志浩承诺静仁自己结束后会给打的电话都微不足道,志浩说:“我知道基硕会去找你,你结束后自然会给我打电话的。”像之前所有的温暖和体贴一样的:在聚会的餐桌上静仁的筷子掉地上,志浩第一时间从桌上拿了双干净的筷子把筷子纸套脱掉然后笑着看着别人但眼光闪躲着看静仁,把筷子放在静仁的碗上,没有任何人注意;静仁在药店里和基硕通话就是否马上见面发生争吵,志浩写了张小纸条贴在桌上让静仁看,意思是你们别吵了,我送你过去。志浩的这些行为都不是小年轻儿谈恋爱耍的那些小心机,也不是社会认知里对”暖男“这个简单又苍白定义的诠释。志浩当然是极度温暖的男人,他知道想去关心“属于别人的”静仁时应有的尺度,他知道自己绝不应该破坏自己爱的人和情敌的感情甚至还会保护,他知道爱的人一定在忙心一定很累所以不会打扰静静等待就好。没有任何刻意,种种体贴都源于志浩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虑周全又全心全意的爱。
下一个经典的两人场景是,静仁在咖啡店对志浩表白,志浩没有任何回应却默默站起来走出咖啡店,感到诧异的静仁也赶紧起身追随,围绕着低着头身体还一直躲闪的志浩,终于发现志浩竟然流泪了。我相信无数人也是跟着流泪了。因为这一刻来的太迟了。志浩无数次的表白言语甚至行为都没有“光明正大”,静仁就更没有直白的表示过。当志浩梦中期待的事情终于变为现实后,自然是喜过了头而“失态”。这一幕是本剧的重大转折,两个人终于可以敞开心扉地诉说着自己的衷情,志浩开心地发现,竟然,竟然,我和静仁真的可以(在一起)了吗,他的内心澎湃着,也终于确定并随后坚定:静仁可以很放心地走向我了。
接下来的展开就是两人分别和各方面的会面谈话来体现,志浩和静仁要很认真地在一起。
静仁要去和父母开诚布公,去之前基硕打电话表示日常关心却得到了静仁冷冷地回复“我会和爸妈说我俩(完蛋)的事。” 基硕真的慌了,他没想到静仁如此认真。基硕看起来骄傲和自信,但实际内里却完全崩塌,这只有在每次和爸爸见面的时候才体现出来。爸爸位高权重惯于指手画脚,从小对基硕的各方面打压和否定。基硕喜欢的事,爸爸不喜欢就不可以;爸爸喜欢的事,基硕做不好爸爸也很失望。但必须承认的是,爸爸的头脑比基硕清醒的多,基硕在知道女朋友得到爸爸意外赞赏后,明明已经被分手还跑去和爸爸说一定会结婚(让您满意 不会让您失望)这种话时,他的爸爸直接又准确地给了一棒子,“人家同意了吗,在这个年代,你以为逼着人结婚行的通吗?”他爸在和静仁爸爸见面时就明确表达了对静仁和自己儿子的认知,“你女儿比我儿子好太多了,她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软弱无能的基硕配不上精明干练的静仁,基硕爸爸,可能是除了志浩,唯一一个看破的明白人。静仁爸爸指责静仁不知好歹,看不清这么好的一门亲事,于公自己和上司的关系能更好,于私家里情况会显得更加体面和风光。但紧接着就被静仁所深深打击,“我和基硕不会结婚的,因为我喜欢的人,是温暖的人。”静仁爸爸震惊着痛斥说听不懂这是什么狗屁逻辑。但看懂的人都明白,这是爱情里最不狗屁的逻辑。谈恋爱不就应该这样吗??再次为静仁鼓掌。
另一方面,志浩也和药店姐姐在去父母家开车的路上聊着他和静仁的事。药店姐姐问,你想和静仁就这么谈谈恋爱,到这一步吗?志浩淡定地说,我想到了最后一步。姐姐忙说,这个现在看谁也说不准。志浩说,不信就看看,李静仁会是我生命中最后一个女人。看到这,我简直想大喊。刘志浩在和李静仁被迫暧昧的各种“地下”交往中,他一点点的发现,李静仁就是自己想要的女人。李静仁在刚认识志浩不久知道志浩是个单亲爸爸时没有一丝的嫌弃和迟疑,和志浩儿子恩宇在图书馆见面还贴心送给他喜欢的恐龙书,电话聊天说晚安等表现让志浩感动不已甚至留下欣慰的泪水。恩宇对静仁非常高的认可和喜爱,志浩朋友对静仁的评价都让志浩早已深信:静仁是个值得娶回家的好女人。但那个时候,志浩找不到和静仁在一起的可能性。然而现在,很多事情日渐明朗,很多问题正在被克服和解决以及俩人确定心意之后,志浩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己积累沉淀很久的思考,他和静仁正在认真地走在通往最终幸福美好未来的路上。志浩回家和父母的谈话也是明确的表达结婚的愿望。后面有个非常感动又很必要的补充场景是,志浩和爸爸单独在洗衣店喝酒时,爸爸说,能让一直以来小心翼翼的你这么坚定地勇敢地做这个决定,你一定是有理由的,所以你喜欢的这个女人是什么样的女人。志浩说,她是唯一一个把我只当作刘志浩来看待的人。爸爸放心地舒了口气然后似乎用力地拍了下志浩的腿,说谢谢!(这个答案我很满意,我全懂了)这个部分我又很想哭。之前一个引起大家热烈讨论的点是,没有过多接触时为什么刘志浩会这么喜欢李静仁,可能的答案是一见钟情气场相投。但志浩这一块终于给了所有困惑者一个答案:只因为爱情而被吸引,然后去理解,包容,融入彼此的生活和拥有,没有任何偏见和傲慢的一段简单纯粹的关系。
志浩从有了恩宇之后过的是怎样艰难的人生是不难想象的。原来的他,在药店姐姐的眼里是,愉快,伶俐,善战的(发自内心的喜欢这几个形容词),之后,前女友给他生下了孩子,然后前女友还失踪了。我不知道他对前女友的爱有多少,但责任和挣扎一定是非常多的。而且,自从背上恩宇这个责任后,志浩身上这个新标签——单身爸爸让他婚恋市场上几乎变得廉价。他本是个头脑聪明,学业优异,工作顺利的有为青年,却一下成为了别人的谈资,拥有强自尊又骄傲的志浩怎么受的了。至于爱情,志浩早已死心,并且下决心为了回馈补偿父母的付出自己宁愿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去选择一个他们希望的人生。但志浩万万也没想到,静仁的出现打破了一切。静仁超越了他的渴望,也让志浩勇于面对自己,重拾信心。我对志浩这种男人有着命运般的好感。这种好感可以总结为“持重感”。持重感不是天生的,是因为有着挫折到影响人生的经历,之后让人产生强烈的自卑紧接着自我反省,比如“什么是想要的”“什么是我最该珍惜的”“我能做什么”“我怎么活才是开心的”等一系列哲学性命题轮番来轰炸,之后这个人就很可能拥有这样的气质---成熟的“持重感“,里面有稳重,妥帖,小心,自卑,警惕,但还拥有对美好未来,理想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的单纯的心。一个阳光的,自信的没有太多挫败经历的男人是被喜爱的,但他可能不会懂一个复杂的女人,所以像刘志浩这样的有经历后并有理性思考的试图展示阳光自信幽默的温暖男人更让我心动和珍惜。
在两个人经历了些许和亲人分享时的内心波动后,迫不及待地见面相拥让这一集完美升华。拥抱没那么热烈,也不亲密,更像是轻靠。勇气和决心的消耗中,这种依存是最后可以信赖的舒适港湾,用来进行能量补给,在那一刻,一切之前以及之后可能面对的挣扎痛苦都将被消解。这集的最后,志浩和静仁得所有人所愿的甜甜地在一起玩耍了。相比整个过程,亲密戏就显得不那么令人激动。
我特别感谢这部剧的出现,因为从来没有哪部剧能够如此清晰又准确地呈现给男女一套成熟的感情观和理想爱情的模样。世界上当然不存在适用每个人的理想爱情模式,也不存在理想型恋人。但我从李静仁身上看到,被志浩和志浩儿子恩宇描述为“善良”的,从志浩身上看到,被李静仁描述为“温暖”的这些特性,都可以总结为只是始于爱情而生长的包容,理解的力量。这部剧提供了在一个相对矛盾和争议的情境下(其实什么情景一点都不重要,说这部剧三观不正的就可以歇歇因为不配看这部剧),作为成熟的成年人面对情感时应该如何有分寸地拿捏,果断地选择,没有套路的,只追随自己内心的去享受爱情,更要尊重爱情本身。什么是一个好男人和一个好女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考的模板。
剧集追到这,终于看到了逻辑,节奏,人设都在线的一集。很多人都在讨论编剧会留给俩人怎样的一个结局,有人说取名《春夜》,意味销魂却短暂。看完这集俩人的推进,春夜,也可能意味着良好意外的开端,然后he最好是个必然。
最后说个外线,静仁姐姐和姐夫吃饭谈离婚这段也非常好。静仁姐姐因为老公婚内强奸怀孕,看到俩人语气和缓其乐融融的坐一起吃饭时(之前姐姐自己做了很多饭,一个人好好吃),我以为静仁姐姐要放弃离婚了。结果她非常平静甚至有些哀求地和老公说,我把房子钱所有给你,只要你同意离婚。那一刻,我真的想鼓爆掌。孩子永远不是阻碍追求有尊严的幸福人生的理由,更与家庭要完整,将就着过就合理一点都不沾边。编剧非常犀利地指出这一点。并且,作为受害方的怀孕女性,主动要求离婚,脱离这个把自己视为玩物和所有物的控制狂丈夫,这本身更让我看到了女性应该在该有时刻表现的强悍。我相信,这么好的编剧一定会给女性好结局的,婚是肯定会离的,该有的惩罚也是会降临的,应该幸福的人终究会收获幸福,爱情值得被赞美也更应该被尊重。
看完前几集,再看这个春夜这个剧名起的还真是契合主题,静仁和志浩之间的怦然心动就像是春夜来临那样无声无息,但却成为撼动剧中每一层人物关系的种子,在黑暗中被滋养,带着破土而出的欲望。我不认为心动和爱情可以划上完全的等号,它只是爱情的引子。心动,英文里面有个很好的词叫crush,刘瑜曾经在书中深度解读过这个词,是“短暂的,热烈的但又羞涩的爱恋”,“爱情是一场肺结核,crush是一场感冒。”志浩和静仁的互生好感并没有发展到要死要活的程度,目前为止双方都是理智而坦然的。
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诱惑,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会经过道德过滤,内心反省,反复衡量的理性的过程。对于静仁来说这样的一场“感冒”让她好好的审视了一下自己的内心和周边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关系交织成了一个人存在外部条件,同时人也是独立的个体,年纪越大越自己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不管刘志浩出不出现,静仁和男朋友基硕的关系她自己是不满意的。基硕在这段关系里带着强烈的自我主张,表面上他该做的都做了,但没有一件是静仁喜欢的。他没有切身实地的考虑过静仁到底要什么,也没有想要去了解她想法愿望。他的逻辑是:结婚也该结了吧,没理由不结吧。你生气了,为什么生气啊?你到底怎么了,怎么闹脾气?你不是一直很明确的,为什么犹豫了。他用他的想法去判定静仁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无形间把她推到一个无理取闹的位置,他是没有错的,出了问题都是静仁的作的结果。
三姐妹中老二的位置往往是最独立也最忠于自己的想法的。之所以和基硕平淡如水,就是这些相处的小细节是她不喜欢的,但也没有大到谈分手的地步。外部条件绝对不会成为她结婚的理由,看姐姐就是最好的例子,她也不会因为爸爸的逼迫做出某种程度的妥协。而刘志浩吸引她地方就是他的细腻体贴,第一次药店里面对忘带钱的她,本来直接让她走就已经很好了,他还追出来借给了她出租车费。饭局上静仁筷子掉了,全场只有他若无其事的给了她放一把新的。他会想自己的言行会不会对静仁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他会直接坦白他是单亲爸爸,他会直接表达他对静仁的感觉,他在考虑自己面前先思考了静仁的处境。这种被爱被尊重的感觉是静仁喜欢的。
关于结婚,基硕终于get到一点静仁的想法,就是她的犹疑不是结不结婚这件事,而是要不要和这个人结婚。静仁希望的结婚是带有强烈想拥有对方的愿望,而不是不得已,就这样了,不然你还能怎样,都这个年纪了,找到这样条件的不容易,不要那么挑剔了,反正是要结婚的,类似是这样的将就和顺应。爸爸不可能理解女儿这样的感受,他只是用外在条件轻易的和幸福划上了等号,结婚就是人生的目的,他甚至会认为他在理事长(基硕爸爸)面前的低三下四,都是为了女儿做出的某种牺牲。但是人生又何止结婚这区区一件小事,矛盾会因为结婚而放大,自我会因为结婚而减少,直到爱情变成了牺牲,坚持变成了妥协,才明白幸福并不会因为结婚而到来,而是你选择的那个人是否能够给你足够的信心。
基硕对静仁是需要,志浩对静仁是想要,前者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选择,后者没有那么多顾虑,源起一份只想对你好的真心。人生在世,我们经常会为某个人而“感冒”,因为ta让我们看到了这世界某一部分的美好,ta可能是一个偶像,也可能是某个突然闯进自己生活的人。也不是所有的“感冒”都会变成“肺结核”,到目前为止他们两个还是守住道德的边界。春夜听到了爱情的脚步,一向遵从自己内心静仁,会不会有勇气打破表面的平静,带着翻天覆地的决心,黎明过后,变了天。
看到这部剧的时候,它直接击中我最深的记忆,因为它和我的经历太相似了。十多年前的一个周末我和几个要好的同事一起去逛街,看到他牵着他的儿子也在逛马路。当时觉得这样的画面好温暖,觉得这个人似曾相识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后来同事告诉我,他是公司其他部门的,哦,原来如此,我因为刚进公司不久不太熟悉。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没过多久,我就被安排进了他所在的部门,成了他的下属。他很有担当工作能力也强,我跟着他学,越来越仰慕他。偶尔他也会说起他的家庭,他的妻子和他已经形同陌路,婚姻名存实亡。我感慨于他的不易,经常帮他辅导他儿子的功课。彼时家里人给我介绍了一个男生,相隔两地,平时仅仅只是通信往来,后来受邀去见了男生的家人,他们对我非常认可,想要立马就定下婚事,男生也苦苦追求,加上我妈极力支持,说他家条件好有前途,然而我并不心动,喜欢不上来。因为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的心里已经装下了另一个人,再也没有其他人的位置了,我不想欺骗这个男生,让他白白浪费时间,于是选择了分手。我认真地正视自己的内心,觉得该去追寻自己想要的,尽管道路艰难。后来他离了婚,我想他表白了心迹,我们开始正式交往。我的家人得知他离异还带着孩子,并且年龄大我十几岁,开始各种各样的劝阻和威逼利诱,周围的同事私下流言蜚语,连最要的朋友也开始疏远,那段时间我的眼泪流成了河。他帮不了我,我一个人孤军奋战抵抗所有的压力和伤痛。也想过放弃,但是内心始终放不下。再后来我们结了婚,现在十一年过去了,经过时间的磨练,我们依然相爱如初。在生活上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对我的家人也很好,我的父母早就接纳了他并且越来越喜欢他。自从结了婚,他的儿子就叫我妈妈,现在长成了大小伙了。我们就是普通而平凡的人,但是我们走的这条路却又是不平常的。我没有过多的描述当时的心理历程,是因为现在回想起来一切已风淡云轻。不知道《春夜》的结尾会是怎样,很多人说那毕竟是电视剧,现实中哪有那么巧的事情呢?有的!只要你勇敢的去追寻爱情,它就会发生!
《春夜》的好看程度跟《夏夜晚风》的好听程度差不多,只有进入那样一种缓慢流淌的生动的暧昧的情愫的发展过程中,你才能恰如其分地感知到它的魅力。
如果你想问那是什么样的情境,那我大概只能这么说,『虽然不应该这么说,但我觉得那些春夜里来回曲折,蜿蜒在各自内心制造出各种起伏和涟漪的场景,是比心动还要耀眼的瞬间。 』
导演想要构建的氛围和表达的目的十分一致,就是想将观众带入其中,与此同时,正因为这一过程构建的缓慢,剧情也就难以推动,或者说不得不放慢去推动,甚至于让剧中人物自然地慢慢地去推动。
女主其实是不太容易留下印象的长相,男主笑起来,跟旧版《东京爱情故事》里的莉香有的一拼,都是有自己个人风格的极具感染力的笑容,让人很难招架。
老实说,看到第十集之后有点疲累,但为了维持整体性的表达,导演不得不放弃剧情的强力发展也情有可原。
看的过程中有想到如果把这部电视剧改编成电影会怎么样,结论是一旦构建起这一情境的缓慢过程被压缩,其中的状态也会不可避免地扭曲和变形。
总之,成也是它,不成也是它,它还是它,这就够了。
我真的不知道丁海寅是这么厉害的演员 和所有以往阳光的角色都不一样 有一点悲伤 怯懦 又有特有的刚毅 真是有魅力的角色 眼神那种 犹豫和悲伤 还有在台词的处理 或许安导演确实厉害 我总觉得有刘亚仁演的那个角色的影子 好好看 值得回味的角色 就是每一个眼神 话 都会有很长的余韵 真好
这才是成年人的恋爱啊,虽然很心动,但对于走出舒适圈非常的犹豫,也不会像愣头青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有了明确的判断,权衡利弊,计较得失,却也在最后服从内心。
分数好高,基硕做错了什么
风格太强烈,安畔锡可以说是电视剧界的洪尚秀了。长相清浅的选角、油油的镜头打光、吃吃喝喝的日常生活、暗藏机锋的台词,以及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爱可以不问对错至少要喜悦感动”的主题。
个人风格这件事真的难以言喻,汽车的声音、巴士的声音,脚步声,人行道红绿灯的滴滴声,药店自动门打开的滑动声音,这其中的节奏深深印上了安畔锡导演的印记。太过相似,以至于即使对着韩志旼的脸,我都差点认成孙艺珍。那个被突然问到问题的停顿都与之前的停顿一模一样。韩志旼在出租车上跟朋友说“钱包......药......”又说“算了,算了,没什么”。和孙艺珍在《请吃饭的姐姐》里与京善讲话时的遮遮掩掩如出一辙。这些语句按照一个相同的鼓点,哒哒地蹦了出来。提醒了我,在背后讲话的,其实是导演和编剧。#春夜#今日首播我只是来花痴我的丁海寅정해인정해인정해인
这才像成年人的爱情,无法紧跟着自己的心意走,随时停下来计算利弊得失,跳出舒适圈前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瞻前顾后,反复衡量。遇见的那个人也不具有让你的世界天崩地裂的力量,而只是在你渐渐麻木的心上撬出一个小缝隙,淅淅沥沥的雨下进来,和煦的风吹进来,温暖的阳光照进来,让你有一种,从长久的、循规蹈矩的生活中,大梦初醒的感觉。
这部剧应该叫《春药》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丁海寅在家吃完饭收拾好,坐在沙发上寂寥的样子,镜头拉远,脸若隐若现,就是这里突然毫无征兆的就哭了。这种孤独感拿捏的太好了。氛围,音乐,演员的情绪,都很喜欢。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终不过是遇气味相投的人吧。
心动感大概可以持续到12集,这种日常系的故事拍电影是刚好,作为电视剧,就那么些情侣打电话、散步、吃饭的情节,还是很容易让人疲劳的,要增加戏剧性就只能把这样一段稍稍偏离正轨的感情搞得天地不容了。丁海寅好像有点温柔过头,已经慢慢散发出那种本来只有日本男演员才会有的无性气质了……
这个分数是怎么出来的……都是小朋友在看吗
韩国没有支付宝微信而引起的劈腿事件
很喜欢的一句影评“电影呈现给观众的不应是道德的是非,而应是道德的困境,如此生活才能进步。高级的叙事艺术是混淆是非的。”
别轻易说三观。爱,就是那种无法抑制的想要见到你,仅仅是见到你。
比轻喜剧范儿的《饭姐》好太多,更大胆、更写实。安导越拍越轻盈、越动人了。他太懂得怎么去呈现人在情感中的悸动,那忽明忽暗的手机屏幕,篮球场动静两端的四目相对,不就是心跳。道具的运用(筷子、纸杯)也更加纯熟,融入到生活里没有痕迹。“春夜”是个好名字,时间短暂,欲望绵长。
狼狈是你,心思是你,纠结是你,为难是你,冲动是你,犹豫是你,第一场雪是你,最后一场雪也是你。我该如何是好。
“要不我用支付宝吧?”“好的,请扫码付款。”全剧终。
就没人觉得女主很渣吗?!和现任男友拖泥带水,和备胎暧昧不清,这样也可以?!什么时候大家都变得这么宽容了?
「春夜知道,你正在陷进去…」别轻易说三观,我只觉得心空又带感。那个邻家男人实实在在扎根在俗世烟火里,身上有历经故事的沉郁持重,又难掩易碎的少年气。疏离又牵扯,孤独又热烈。你好奇,你心动,你沦陷。你们会在街对面的那家店不时遇见,你抬头看着青灰色的天又飘起雪,想着故事下一秒会怎么写。
男女主交流中相互试探,小心翼翼又满是攻击性,偏偏又都能把被攻击的部分当作自省的起点,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这确实是促进两性关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所以男女主的关系赢在“保持尊重又促进成长的流动性”,与之对应的,男二深层的自卑与表层无处不在的优越感,因太关注自身所以总是看不见给对方伤害。像男二那种将感情趋于平淡视为理所当然的态度,很多婚姻中的人或恋爱长跑过的人,都能明白这其中的苦闷。至于缺点,支线过于平淡,以及在角色塑造上,男女主的性格简直到了一模一样的程度,乏味了些。
丁海寅太适合这种看似寻常实际生活中不会出现的人物了,太心动了!!!ps.为避免烂尾保留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