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不要再洗白了!五元文化的本质就是抄袭融梗。没什么可说的,看看隔壁迷雾剧场同样烂尾的《在劫难逃》就说明一切了。
还有那些所谓的演员粉丝或者路人,也不要再给我发信息骂我,我就是一个普通观众,有问题说问题,不是什么黑水军。也不针对任何组织和个人。
———————————————————————
之前发的评论不知为什么不显示了,一共就这么几条长评,还在控屏吗?
看了此片,恶心得快要吐了!不知道《大小谎言》和《福斯特医生》的制作团队看到此片后有何感想。 这个叫五百的家伙吃相真难看,在不遗余力地高效产出着低廉的产品。前年上映的《大人物》买韩国电影《老手》的翻拍版权,挣得了票房却欺骗观众,本来以为是原创剧本,但是等到电影上映完才被网友扒出是版权翻拍。这回又是赤裸裸的抄袭美剧和英剧,有人不服,非要说是借鉴。 可是,只要看过原版美剧英剧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从画面到配乐到人设到剧情走向到故事核心,从五元文化到优酷到这个导演和编剧,大家如此轻松的就把别人辛苦工作很多年的创意和作品剽窃成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种行为真的太可耻了。你们轻松就把钱赚到兜里了,却留下一个垃圾,留下了中国电视剧行业的耻辱。 中国的电视行业都被这些没有良知的破玩意儿弄得乌烟瘴气,还谈什么什么知识产权,更别说什么原创意识?所有参演的演员们,难道你们看不出这剧本是在剽窃别人,是在融梗么?你们在揣摩人物内心的时候又是否学习了原版英美剧里的表演呢?这些只有你们自己知道吧。 优酷作为这么大的平台,竟然给抄袭提供土壤,平台负责人不知道这是在抄吗?当观众都不看英美剧吗?不怕被网友骂吗?或者又是一个杨XX,等着被处理? 这帮人,看见别人拍的题材火了,然后就眼红了,这就叫利欲熏心。资本过后寸草不生,被他们动过的题材必将变烂!什么探讨两性问题,社会伦理?其实都是皇帝的新装。
凌晨3点,全部看完了这部12集的剧。有点压抑。 钱钟书说:婚姻像一座围城 ,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里的人想出去。 张一说:就算我们俩个人的婚姻死了,凶手也是我们两个人。 邹野问张鑫:你还爱她吗? 爱!爱到可以离婚。 ........ 这部剧更多是从婚姻的角度来映射女性在社会中的种种尴尬。感觉有点剑走偏锋了 扒开所有不幸婚姻的那层外皮, 谁的家庭不是一地鸡毛蒜皮。 不只女性,男性也同样,婚姻更像是两个人的一场修行,剧中男主出轨导致婚姻破裂,现实中婚姻破裂的原因又何止是男性出轨一种。 或者导演和编剧的立意是好的,意在为女性发声。但就披着高级的外衣,打着悬疑的幌子,用全篇沉重的基调演了婚姻中的狗血小三剧。这并不能反映女性在除了婚姻之外现实中的尴尬,工作歧视,工种歧视,年龄歧视,孕产妇在工作中的待遇歧视,女性在家庭中即主外也要主内的两难处境,。。。这个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需要对女性发声的指向上,绝对不是婚姻一个维度 。 我很不喜欢这部剧的剪辑和配乐,充满了悬疑和阴谋的气息。可这部剧里是有爱的, 张鑫对张一是爱情,杨雁对儿子是母爱, 笑笑对父母那是依赖和爱,还有佳琪的友情,邹野为了不连累张一对爱情的割舍。。。。 生活原本是由很多点滴的快乐和幸福感存在的,当悲伤来袭, 这些小快乐和小幸福便是对抗大悲伤的武器。 或者阴暗点,我能理解为这完全是一部男权视角下的作品。经常在知乎看到类似的问题: 女人35岁不结婚还有人要么? 那些大龄未婚的女性后来都过得怎么样了? 。。。。 在这部剧的剧末影展上我看到类似的: 丈夫出轨了怎么办? 生做女人,是赚还是亏? 生,还是不生? 家庭女性和职业女性可以兼容吗? 剩女还是胜女? 失去卵巢的女人还是女人吗? 。。。。。 我不知道看到这些问题的广大男性什么感受, 但作为我, 这些问题一点也没触碰到我。 这都是人生选择, 也是自由的选择。 自己的人生 自己说了算。 这剧依然给两星, 作为女性我或者能看得懂导演和编剧的立意, 但婚姻问题不足以表达这种立意。 因为婚姻原本就是两个人的修行。 (更于2020.8.27凌晨3点50)
以下篇是未看完全剧的片面理解,就不删了,留存。 目前看到第4集,说说观感。 1,人物关系交待不清楚,所有人物好像都是突然出现 , 孙雯雯和张鑫 , 杨雁和张一,目前看来都很突兀。 2,女主人设。 女主张一建筑行业翘楚,公司雷厉风行的女总, 办事果断干脆对细节要求严苛财务完全自由 , 为何对丈夫的疑似出轨不验证就认定,然后整个角色就失魂落魂失智, 影响工作,在孩子面前发疯大哭大叫, 这是女强人还是怨妇?!编剧对成功女强人的理解是这样的么?! 换作正常人思维 , 疑似就查清楚,清楚就摊牌我又不靠你活着。 手机密码不知道, 微信短信信息全显示 ,这不BUg么, 但凡男出有主轨之心 手机都不会乱丢, 信息也不会透明化 , 凭这女主就怀疑老公了, 还真不愧是夫妻恩爱十年。 3,背景音乐惊悚,剪辑故弄悬虚。这本也是个幸福的家庭好嘛, 夫妻恩爱 ,女儿漂亮可爱 ,事业顺心,财务无忧, 为什么全剧的音乐 都让我感觉 ,死人了, 这个女的可能要死了, 这人要害死谁。 =-= 不是挂个悬疑的title就强行悬疑啊 真是看得极度压抑 4,全剧12集, 前4集围绕女主家庭 男主疑似出轨, 女主怀疑甚至确定小三,女主报复小三, 莫名出现的女闺蜜 ,合伙人澳门赌场欠钱向女主施压,女主为了拿到项目签定对赌协议 。 剧情推测: 男主张鑫没出轨, 孙雯雯有目的的去了张笑笑所在的学校, 并设小三局,导致张一张鑫夫妻问题,但男主目前不知情。 杨雁的突然出现是个迷, 没有人物关系交待,编剧故弄悬虚。 我甚至怀疑, 杨雁的老公是周睿,不过出轨了。 杨雁通过张一报复周睿。 幕后大拿其实是杨雁。/ 不过打算弃剧了 ,逻辑不严谨 , 剧情bug , 白瞎了那么多好演员了。 夸一下剪辑和拍摄手法, 片头片尾都喜欢 / 配乐 。。。就算了。
————————————————
看完5 6集来更新了
张鑫没出轨 假小三设局从张一那骗了50万消失 张鑫张一和好。
新角色张一闺蜜赵佳琪回国。并没其它支线剧情
12集的剧 6集了 女主自己从怀疑到确定老公出轨到决定离婚最后小三是假的 男女主和好了 所以剧情过半我大概看了个寂寞。
ps 真的不喜欢连小女孩过生日的场景音乐都是惊悚式😔😔
关于剧情暗示
E03孙雯雯有句台词:我根本不在意这个杯子有什么 我在意的是这个杯子能给我带来什么! 暗示她从来没爱过张鑫 她只是想通过张鑫弄钱。
E06 张一闺蜜赵佳琪回国 弄清楚小三的骗局之后跟张一说了句:我以为是爱情片 结果是个商战片
———————我说了弃剧 没忍住
《白色月光》这样的国产剧,生来就是要让人如坐针毡的。
但能真正让人如坐针毡的国产剧,还真不多。
(注:以下涉及前六集剧透。)
说到“如坐针毡”,那就要看到“针”的存在。《白色月光》是不缺“针”的,尤其是在女主角张一(宋佳饰)身上。
作为一个职场精英,旁人口中的“张总”,业务能力过硬,品性气度俱佳,家里还有个恩爱有加的家庭煮夫张鑫(喻恩泰饰),精乖可人的女儿笑笑,其乐融融。
但她有多羡煞旁人,就有多不堪回首。
丈夫出轨,对象是女儿幼儿园的老师孙雯雯,偏偏女儿对他俩的感情,比对自己的还深。事业上一受情绪波及,所谓搭档就立马换了一张脸面。几重夹击,还要惹上一个急性肾炎。短短数日,那么多针,全都扎到她身上。
曾经完美而平衡的世界瞬息间坍塌了,张一从失神,到愁怨,再到泪崩,几次进阶已然把人头死命往水里摁。一下,一下,再一下,任谁都听得见水流杀入耳道、脑壳与命门的轰鸣。
落水的是她,还有一个大写的她们。张一偶然结识到的新至交杨雁(刘敏涛饰),有着家庭破碎的前车之鉴。而公司里的下属刘雪晴(王禛饰)总是自怯半分,领导一个不正当的使唤,也不得不惟命是从。
哪怕是在一个女性光环突出的电视剧里,各个位置上的女性都在面对性别带来的潜在束缚,比如女不如男的偏见、女性家庭地位的刻板印象与传统要求等等。
有的女性熬过来了,就成为推广这些准则的践行者,比如张一的婆婆。有的女性在起步时想扭转这些劣势,就反过来成为一个操纵他人的玩家,比如孙雯雯。经历过种种不公后的杨雁被磨得没有棱角似的,但口口声声为了孩子,也许内心藏了个终究压制不下的恶念。
我们也活在这般现实的世界当中,带着伤,也带来伤。各自疤痕交织成一个网络,谁都逃不过被别人悲伤触发的可能。
不同年龄与性别的人,从《白色月光》里也许能够看到不同的痛点。
年长的人可以叹息婚姻经营的不易,激情流逝的迅疾,年轻的人也可以在空间被挤压的外界里,读懂每一个刺头的挣扎。女人可以感慨职场与家庭兼顾的困难,男人会在婚姻前后的区别中思索月光与月亮的区别。
当然,这些不过是从刻板标签中寻找追剧的落脚点,反过来,又看得见这部剧试图在这些定性里找到突破口。
男女在寻常家庭关系中位置的对调,有没有给女性更大的满足感与安全感?狂秀恩爱是惯性还是表演,是想表达情浓还是掩盖情淡?双方彼此坦诚与独自误会,哪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婚姻保卫战是一个可笑还是可悲的概括?当用旁门左道报复破坏家庭的人,那种快慰还在吗?
《白色月光》说的还是这些千古话题,但隐隐约约地,有许多不同的触角伸向了更广博、更幽深的层面。
在这个群像里,各人有重叠的遭遇,有迥异的应对,也就有各种淡化了二元对错的思考,于是角色的取舍,成了观众对照自身的实验。尤其是,抉择并不是那么轻松愉悦,动辄连皮带肉的疼,是有传染性的。
宋佳的戏感太好,眼角烟云,都是感情被锉后的遗迹。由她扮演张一,那自身应对手段与态度的变化,就成了一部女性成长与独立的私密史诗。
而以她为核心,整个意图“复仇”的女性团体有了千差万别的感觉。这复仇,正面的有,反面的也有,相互的有,单向的也有,错综复杂之间,棉中针无处不在。女性的机敏被用到最小的心眼上,她们笑谈过“宫斗”,其实惊心处,真有相似之处。
成长也好,复仇也罢,说白了,都是在拔刺,然后与自己对抗与相处。
在打破第四面墙的“访谈”里,张一谈论爱情与关系的定义,那一分但见秋色的冷静,有着难以名状的坚定力量。
困局在《白色月光》前六集当中,时而是俄罗斯套娃,时而是贪吃蛇,交互出的,是一个悬疑大阵。
每个角色在所给予的反馈背面藏了多少秘密,不得而知。每个角色想要咬住自己多少心机,难以判断。出场的人物展现得越多,那个人物就越模糊,那种暧昧性一直在蚕食每个信誓旦旦的许诺,让人在人群里,感觉到越发浓烈的陌生,还有不信任。
质疑之下,秘密开始浮出水面,可见到了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人物失去准绳,观众也对这些绝不完美的人物产生忧惧。
张一最初对张鑫的各方猜测,就这般很有鬼片的模样。她的心神永远不宁,手机、账单要解读,言谈、笑声在反证,情绪绷得越来越紧,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竟然成了一个婚姻题材故事的强烈调性,而悬在半空中的那只鞋子,始终掉不下来。
这些拍摄技巧,又成了心理技法,于是焦虑、恐惧与恼恨的情绪一股脑渗透进来,也为那些心惊肉跳添了许多感同身受。
渐渐地,似乎这故事的游戏感越来越强,可每个戏里戏外的玩家,都在当真。
从如坐针毡,到芒刺在背,不舒服的感觉不断扩大。等到此时此刻,旅途过半,想等最后真相大白,又怕世情惨淡。
就这样,观众被剧情裹挟着完成一个不得已的成长——要去接纳人无完人,甚至花无百日红的现实,要去拾起面对生活中大小问题的勇气,要去理解与尊重每个人的抉择,包括自己的,要在情感废墟里不忘琼楼玉宇的可能,要在反鸡汤的世道里走好自己该走的路,哪怕自己是唯一的将与兵,哪怕自己是这刹那天地间唯一的白色月光。
如今已经进入“她经济”时代。这一两年,女性剧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多了。比如今年已经接连推出了《谁说我结不了婚》、《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等女性群像剧。
女性剧集多了自然是好事。但细心的观众也会发现一个不足:如今市面上几乎100%的女性题材影视剧,导演都是男性。
女性虽然获得了更多呈现自己的机会,但执掌镜头的仍然是男性。
虽然导演的性别与作品的质量并无直接关系,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女性在影视创作中话语权的相对匮乏。
在这一背景下,刘紫微执导,宋佳、喻恩泰、刘敏涛主演的《白色月光》成了特别的存在——它是一部由女性执导的女性剧集。
女性执导、女性主演、讲述女性故事的“女性主义剧集”为什么重要?
女性主义剧集具有双重意义。
第一重是美学上的,女性导演赋予剧集不一样的特质。
第二重是思想上的。女性主义剧集从女性生命本质出发,表达女性的生存经验和情感世界,唤醒女性的性别意识。它既是女性主义重要的文化成果,也是女性主义的思想资源。
而这一切,在《白色月光》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悬疑是影视剧中常见的元素。悬疑+刑侦,悬疑+冒险,悬疑+犯罪,悬疑+惊悚等,是观众能够联想到的悬疑剧最主要的呈现形式。
这类悬疑剧普遍带有强情节、强冲突、强悬念等特征,同时也充斥着暴力、血腥、死亡等桥段。
总的来说,市面上悬疑剧的整体风格偏男性向。
《白色月光》则为我们示范了女性导演拍悬疑剧的新可能。
一方面是题材上拓宽了。
《白色月光》的落脚点不在于暴力事件或凶杀案,而是发生于一个家庭内部的情感危机——丈夫出轨了,妻子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妻子是如何找出“小三”的?妻子是如何在风波中成长的?
剧集中,张一寻找张鑫出轨证据的过程,反转不断、一波三折,如同福尔摩斯探案。
另一方面,悬疑的美学形式极大丰富了。
以前的悬疑剧更多地以强情节以及恐怖惊悚元素来制造悬疑,但文艺片导演出身的刘紫微这一回在《白色月光》中,则通过人的“情绪”来表达悬疑。
人心才是最复杂的迷宫。就像冰山理论说的,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的20%,但他真实的内心和情绪,则藏在水面下的那80%里。
《白色月光》关注的就是那80%。
令人击节的是,《白色月光》利用丰富的镜头语言(特写、手持、主观镜头)和大量细腻玄妙的意象,把张一丰富的内心世界给还原出来了,她的惊恐、害怕、伤心、无助、决绝,观众都能感同身受。
就比如剧集中一再出现的波澜起伏的海浪的空镜头,是人物动荡内心的外化;花瓶里晕开的血迹,是张一已被刺破的内心;暗夜里将张一牢牢束缚住的藤蔓,是张一无处挣脱的压抑……
女性导演赋予《白色月光》独特的美学气质,也让我们看到悬疑剧美学上的新的可能。
男性执导的女性剧集,其中虽然也不乏精品,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会发现导演不自觉地将男性视角、男性立场代入到剧集中。
导演作为整个生产链条的第一负责人,他的立场和把控能力,关系着女性剧集的最终水准。让更多有才华的女性导演参与到创作中来,提升女性导演的地位,是很紧迫的任务。
虽然编剧群体中,女性占据着半壁江山,尤其是女性剧集创作中,女性编剧常常位居主导地位,但从文字剧本到最后的影像成品,中间经过太多环节,难免有改动或缩水。因此,在影视生产的技术环节,比如摄影、剪辑等,也应该多多让女性参与其中。
在这一方面,《白色月光》也堪称行业标杆,它是“女导演+女制片+女剪辑”,创作编码中自带女性视角。
同为生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上的女人,很多时候,只有女人才能深刻感受到同为女人所遭遇的歧视、困境和疼痛。就比如男人永远不知道一个女人月经的感受,但另一个女人知道;男人不知道怀孕的感受、生育的感受,但另一个妈妈知道;男人也不一定能体会到女性在社会中遭遇的种种隐形歧视,但另一个职业女性知道……
《白色月光》为我们呈现了女性视角的独特感受。
剧中张一与张鑫这对夫妻的组合模式是,女主外、男主内,张一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张鑫负责育娃以及家内外的大小事。在得知张鑫出轨后,张一的世界曾短暂地坍塌了。一些观众或许有不解:张一会赚钱,张一有工作,老公不忠踢掉不就完事了?
但作为一名主外的女性,张一身上负荷着不为男性所知的压力。一方面,当张一艰难地平衡家庭和事业,却又疏于对女儿的照顾时,我们看到她深深的愧疚与自责。要放在男性身上,可能就认为主外而忽略家庭是理所当然的。
另一方面,“女强男弱”的组合虽然愈发普遍,但因为根深蒂固的角色分工模式的影响,女性身上背负着外人的许多非议,比如女人养家代表女的“嫁不好”。骄傲又要强的张一其实憋着一口气,与其说是要证明给谁看,毋宁说她是想为女性、为女主外的家庭模式“正名”:女主外的家庭也可以很幸福。
张一的世界短暂坍塌,不是她脆弱,而是她试图想要正名的东西夭折了。但女性其实不必向谁证明什么,也不必去正名什么。张一最后明白了这一点,她的放手,也是放过自我。
女性剧集走极端或许更容易给观众“爽感”,但《白色月光》放弃了这一条捷径。《白色月光》有一个开放性结局:不会因为遭到男人背叛,就不相信男人;不会因为爱错人,就认为爱是错的;不会因为受到伤害,就怀疑爱情和婚姻。
这体现出了女性创作者对于人性、对于婚姻、以及女性选择更开阔、更笃定、也更从容的看法。
福尔摩斯的推理方式适用于一切谜题,如果张鑫的出轨对象是前半程已经上线的角色,便可以用排除法来找到答案。
前半程剧情中被张一怀疑是丈夫出轨对象的女性角色有三个,张鑫的网友小田、舞蹈老师林俏、幼师孙雯雯。
小田是张鑫的客户,正在备孕且很大方的早晨上门取货,她首先被排除嫌疑;
漂亮的林俏与摄影师男友很亲密,对张鑫的态度则很高傲,第二个被排除;
孙雯雯原本是“林有有二号”,但她只是想玩仙人跳勒索张一,最终也被排除嫌疑。
余下未进入张一怀疑范围的女性角色还有四个,张鑫好友李景峰的妻子甘露,张一的下属刘雪晴、闺蜜赵佳琪、朋友杨雁。
赵佳琪在国外多年未回,可率先排除。
甘露戏份不多且已经怀孕,无法支撑小三与原配持续对战的剧情走向。
刘雪晴有很多特写镜头,但她的工作时间与张一吻合,而张一除了工作就是家庭,所以,她与张鑫没有空白时间交集。
排除了这三位后,剧中的女性角色只余下一个杨雁。
从外观来看刘敏涛饰演的杨雁是全剧中最不符合小三形象的一个角色,但这个不可思议的答案,却有很多证据支撑。
杨雁与张一相识后,一直在引导对方。
两人刚认识,杨雁便主动提及丈夫出轨,她对陌生人的“坦诚”与持续提及婚姻话题,是张一愿意与她倾述内心的基础。
原本张一并没有想过查小三身份,是杨雁以过来人身份引导张一,最终帮助她将小三嫌疑锁定到了幼师孙雯雯身上。
得知张一苦恼女儿太喜欢“小三”孙雯雯,也是杨雁出了一个离间计,让张一女儿对老师信任崩塌,也毁了孙雯雯的名誉和事业。
杨雁的方法看起来很爽快,却是以伤害儿童心理为代价,待张一发现这个方法的危害时,她仍旧坚持洗脑是“为了孩子”。
而真正为了孩子的母亲,会以伤害孩子为代价来解决问题吗?相信大多数正常的母亲都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从杨雁的语言来看,她与张一接触很可能是有预谋的,她的每一句话都在引导张一向自己倾诉婚姻问题,并且让张一把矛头对准孙雯雯。
而孙雯雯成为“小三”嫌疑人,也是由杨雁发现并盖章。
张一委托杨雁跟踪自己的丈夫,过程中杨雁因为要接女儿提前离开,当时镜头中孙雯雯并未出现,后到的张一也只看到了孙雯雯的背影。
而没有看到孙雯雯的杨雁,却很快查出孙雯雯详细信息,并且通过对方的社交平台判断出她与张鑫交往的时间线,促使张一与孙雯雯的正面交锋。
后续剧情显示这一时期孙雯雯只是试图引诱张鑫,两人并没有交往,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真小三杨雁在借原配之手除掉可能会成为小四的年轻情敌。
而且,她也一直向张一传递找到丈夫的小三后便离婚的想法,既借原配除掉情敌,又在怂恿原配主动离婚。
除此之外,杨雁从未向张一分享自己丈夫的信息、与张家前后脚进入社区工作,几乎都能与张鑫出轨对象契合上。
如果她不是小三,那么已出现的人名里,最有可能的便是杨雁那个一直未露面的女儿,她也可能是一个为让女儿幸福而不择手段的妈妈。
但,七话还是更倾向杨雁本身便是张鑫的出轨对象,因为刘敏涛老师在剧中的肢体语言透露了一些信息。
杨雁的肢体语言,很倾向展现女人味。
拥有不同身份的角色,演员的肢体语言表演上是有微妙区别的,像刘敏涛这样的实力派,对肢体语言的利用更加纯熟。
《欢乐颂》里她饰演的妈妈角色仪态相对松散,给观众的印象与现实里的中年妇女形象非常契合,看起来很朴实。
《精英律师》里她饰演的律师仪态则讲究板正挺拔,一举一动都透着强势干练,人物一出场,她的职业女性形象便立住了。
而《白色月光》杨雁的肢体语言完全不同于刘敏涛以往的角色。
尤其是张一准备彻底了断丈夫出轨问题时与杨雁的那次碰面,在张一身后的杨雁交叉双足、腰部微微倾斜,站姿非常妩媚。
这样的肢体语言,与刘敏涛曾经塑造的贤妻良母形象区别很大,说明角色设定应该有风情诉求,这样一来,杨雁是小三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老戏骨就是老戏骨,即使杨雁不是张鑫的出轨对象,刘敏涛的表演也说明这个角色也绝对不是普通的慈爱妈妈,她形象一定会有180度的反转。
而张鑫的出轨对象如果不是杨雁的话,只可能是尚未出场的角色,因为已出场的角色里,已经没有比杨雁嫌疑更大的了。
就是为了给这部剧打分才下载的豆瓣,强压住心头恶心才看完全剧。剧情毫无逻辑,演员毫无演技,包括男主和女主,抄袭韩剧夫妻的世界,编写的肆无忌惮,却又少了灵魂。真不知道这样的烂剧怎么还能在6分以上?以后,宋佳就是票房毒药,有她的剧概不打开,有她我就弃剧!头发乱蓬蓬,说话有气无力,想想就无力……喻恩泰外形一点都不帅,怎么吸引了三?说不过去!宋佳整个表情太明显的暴露内心,演技不行哦!
你的婚姻重几何?把婚姻这座「命运共同体」比作建筑的《白色月光》似乎对中产阶级的婚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拥有一个夯实的地基和一个漂亮的外立面,而且还要拥有一个经得住风吹雨打不容易散架的内部结构。身为出色的建筑设计师,男女主人公自身的局限性恰恰在于,他们只负责建筑设计,而不负责建筑本身。更令这对夫妻感到惊恐不安的是,他们极有可能住在一个由《大小谎言》筑建的《摩天大楼》里抑或是完全由他人设计的陷阱当中。等到发现建筑质量出现问题,绝大多数父母都会选择以爱的名义去忍耐——被「孩子」这一巨大的沉没成本所拖累。
秀才演戏有点尴尬
宋佳演得有点过了,这么神经病似的,身边人都得觉得有问题吧
把婚姻危机生生拍成一出悬疑片,完美老公变海王,妇仇者联盟撕小三,剧情张力把控得很妙。宋佳在剧里太适合了,张一这种美强惨角色像是为宋佳量身定制,精明干练和慌张无助的一体两面,诠释得严丝合缝。真是为镜头而生的女人,就连眼泛泪光的样子都美得不可方物。
就一个词,高级!
一个霸道女总裁抓老公出轨的故事,大概是为了凸显出和八点黄金档播的剧质感不同,叙事技巧塞的太满,插叙倒叙太多,把悬疑感和观赏性都冲淡了,都是生活在婚姻谎言中的女性视角,本剧第一集和夫妻的世界在可看性上比起来差距明显
婚姻悬疑剧最有看点了,枕边人的背叛是最可怕的,信任会一点点消失。婚姻中的女人被背叛往往会受到社会强加的规则洗脑,是你的问题是你太强势是你太封闭….希望这部剧不一样,姐姐一定要虐死渣男啊!
开头卷起的海浪,同是四人领衔的主演名单,如同首季邻居接受警询一样的采访环节,和最末两集由杨雁与儿子的寻找;很像是对《大小谎言》+《婚外情事》+《找到你》等种种影视成熟的擅用。很喜欢全剧始终洋溢着地对女性角色的关怀与情绪的捕捉,张一在职场中用各种方式让助手正视自己、“她不再只是吸烟而是抽烟”以及最后的展出…在“开奸捉奸治奸”的主线之外,有了它更为宝贵的价值。很难不承认剧集因为角色职业背景设置、抑或几乎没有任何市景(或者是植入)入镜和关于婚恋心理战完全作为剧情主题,让全剧有些“失真”和莫名的“精英化”;但是这刻的挑剔不是因为它真的有多差,而是可以更好。
故作高级
质感不是加个灰蒙蒙的滤镜就能出来的
三星观望 故事线一般 工作也不好看 宋佳和刘敏涛认识突然
主角们演技当然是好的,但我押这部剧不会爆。你可以说它女性视角细腻,也可以说质感高级,但一部好剧要求的不仅如此。这两年出轨话题可以说是拍到极致、乏味了,有霸气手撕渣男的,有离婚后重新风生水起的,当然也有忍气吞声的参照面,但如果说一开始观众还会觉得好真实,就应该让更多人看看渣男的真面目,那拍到现在,疲乏的同时是更深的绝望。观众开始发现,出轨,原来如此普遍。那么然后呢?女人其实根本无法阻止想出轨的男人。把女性受到伤害后的心理说透,又有什么用?无非多一个恐婚恐育素材。现在这个阶段,讨论出轨就没有新的视角了吗?就像之前《三十而已》讨论度高,其实并不仅仅因为许幻山太渣了,更多是顾佳自始至终太强了,所以在伤害之上,我们看到了一点点希望的东西,哪怕只是短暂的鸡血,轻松一点总比沉重的底色要容易接受得多。
比想象得好 但抄袭太严重 直接扒剧作结构和视听风格 但其实问题还是没拍到人物逻辑里头去
节奏拖沓 两集还没进展,剧情老旧俗套
和《大小谎言》也太像了吧!
福斯特医生……好像还第一次正经看秀才以外的戏,居然完全copy秀才范儿,但脱离了情境喜剧就真的浮夸到溢出屏幕……
片头真的《大小谎言》,台词模式化,演得都很尬......节奏慢得啊,有什么好悬疑的吗?发现出轨的悬疑铺展毫无任何波动,人物不像人物,一个个的空架子,看着很难受。
跑龙套专业户黄觉又开工了
拍的理所当然、故作玄虚…为什么所有角色在进入故事的时候都自带一副有事要发生的状态,能不能正常点
类型结合在国产剧里是新颖的。不过,五元文化在《隐秘的角落》面前接连两部,越显花拳绣腿。最大的败笔——自嗨锅每次出现都是在消耗该剧仅剩的气质。宋佳演得稳当,刘敏涛每逢撒娇、乞求的时候处理得流于表面。最后一集的结尾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