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过程中,最大的情绪就是愤怒,在他们喂她吃厕所制造的蛋糕的时候,愤怒值达到最大,真的咬牙切齿的。那一群人在学校,她不能不去上学,她只能沉默,因为事情的起因是视频,可能不太适合和老师,或者父母说。她一直不反抗,因为她反抗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她反抗的可能是一整个班级,这真的很难。并不是每一个高中生都能像弹幕里的那群人一样,那么大胆那么敢于付出行动。被欺负时以及欺负过后,女主的表情好像是无可奈何又好像是生无可恋,如果说她不反抗,但是在那个男生把她💍扔进裤裆的时候,她也敢去裤裆拿。但是再去旅游的这个事情上,她明明可以选择不去,她为什么要自己找虐呢?除非她真的有受虐倾向,不然我真的想不明白。无语。我的交友圈非常的简单单纯,然后在这场电影里面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是塑料情,真的是前面一套背后有一套女主抢了别人的男朋友吗?在我看来是没有的呀,那个男生和那个恶毒女生的行为并没表露出过来他们是男女朋友。然后还有那个男的,你是什么贱人呀?那群男的真的是应该好教育一顿,想把他们奸杀。女孩子真的要保护自己千万不要被拍视频。
一部电影看了令人气愤,直让人恶心,让人痛彻心扉,这种观影五味杂陈的感受,决非人生快事。2013年代表墨西哥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露西亚别后》,就是这样一部闹心的影片,由米歇尔·弗兰克执导。墨西哥电影这十几年来时常搅得世界影坛风生水起,如《巧克力情人》、《衰仔失落园》和《爱情是狗娘》,还有合拍片《弗里达》和《通天塔》等,都是响当当的名作。
电影非社会记录片,但多多少少还是透射出各现实社会的某种状态。《露西亚别后》直指中学生之间尖锐的矛盾所在。青春本来是美好的,无可指责的活力与新潮。恋爱也无可非议。可阿丽所遭遇的一切,只会让人惊骇。她身边的同学没一个好人,而他们的恶行,只会让人作呕。
以至于最后当阿丽的父亲愤然的绑架了其中一个恶行的哈维尔,并把他毫不犹豫地扔下茫茫大海,仍未让我完全释然,倒便宜了其它那些同样犯下恶行的同学。如此说,好像我变成了一法盲,其实乃影片当下的催化作用,毕竟我等也是有同情心的凡夫俗子,遇见不平与罪恶就会深恶痛绝。而单纯又善良的阿丽在同学周遭中所经历的噩梦,可谓数不胜数又罄竹难书。
阿丽本来生活墨西哥南部托纳拉,因母亲露西亚遇车祸去世,痛苦不堪的爸爸即携她来到遥远的首都。本想远离失去至爱的悲伤,未料从此的阿丽受尽人格的凌辱和折磨。起因很简单,就是她随几个男女同学到其中一个同学家度假,当晚,狂欢中,单纯的她与一个叫何塞的男同学发生了性关系。
当时,何塞用手机拍下了这段。后来他向同学显摆炫耀之际,被另一个叫哈维尔的同学上了视频,于是网上只要一打开就能看到。这引来所有同学的嘲笑,尤其是对于何塞有好感的女生。于是,这些同班同学就这样每天对阿丽尽侮辱之能事,非骂即打,逼她吃垃圾蛋糕,处处跟她过不去。后来一起去海边旅行,让阿丽更遭不幸,不让进屋,赶她进酒店卫生间,且外面用桌子拦住。而且哈维尔等男同学还偷溜进去轮奸了她。深夜在海滩边的篝火狂欢,他们冷落阿丽不说,还当众撒尿在她身上,并拖她入海。
当阿丽消失了,这些人才“阿丽阿丽”的喊起来,但他们没一个人真正的忏悔过,且继续编织谎言,以掩饰他们的种种恶行。平时,对阿丽在学校的遭遇,做厨师的爸爸一无所知,因为平时阿丽总是说自己过得开心。即使她被女同学剪短了头发,挨了打,身上有伤痕时,她也会敷衍过去。
最后,寻女未果的爸爸,才做出了前面所说的事。其实,被海浪冲上岸的阿丽不想再回到那些人渣面前,就搭上一班大巴回到老家。独自一人的她在空无一人的家里,好好的睡了一觉。这可是她几个月来第一次睡的一个安稳觉。看到这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还是庆幸阿丽在漫长的巨痛中并没有选择自杀,看似柔弱的身体,还是有着一颗强大的内心。想想,不要说特别脆弱的女孩,就是搁在一般的女孩身上,恐也会走上不归路。当然,这只是创作者给予阿丽经历惨境后还算美好的结局。
墨西哥的贩毒等罪案是世界上有名的,连国家政府的部长和扫毒机构首脑等,都常遭犯毒集团的报复和伤害,可见这个国家的某种乱象。具体到这部电影是否反映出墨西哥的某种社会现状,不得而知,但创作者竟然让阿丽周边的同学中没出现一个好同学,这才是让人极其匪夷所思的。想必恶行也有传染性。
在一个本来就道德失衡的社会,一旦恶的因子释放开来,就不可收拾。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缺乏判明是非的能力,自我的享乐往往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自私性带有普遍性,更大于同理心和同情心。而从这部电影跳开,环顾全球,我所希望的这部电影只是创作者的善意提醒而非真实。
2013、7、13
剧本是校园暴力,家庭父女之间关系常见的心灵不沟通。这个可以讲很多,如社会主流女性意识,同性之间的欺凌。技术上导演镜头固定,表现动态只有一招,在移动空间中展现外景如汽车和船上。人物脸部特写极少,角色情感变化潜伏涌动。校园同学之间不经意间的冷漠残酷其实就是你我。父亲有原则,性格脾气直爽而又细腻,最后驾船出海,将人类痛苦与正义的心理表现,导演在情绪起伏拿捏中找点很准。应该拿奖。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大奖,大景别长镜头高逼格,校园暴力题材,故事简单虐心,有些段落看得确实很难受。前面状态描写感觉太冗长了,“露西亚离开后”,父亲的寻仇段落简单粗暴,却直击人心。另外,墨西哥好像没那么脏乱差,学校看上去也和美国差不多嘛。
校園霸凌永遠都讓我覺得恐怖 真慶幸許多亞洲學生在高中畢業之前還是被管教的住的 而我正好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
一直在想Lucia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没有报复。然后想起自己小学时代教师暴力的事情,全班74个人在3年的时间里不也是没有任何反抗,甚至不会跟父母说,一直到出了人命一切才天下皆知,然后许多细节直到今天还是被隐藏着。lucia的报复是对自己和亲人的,父亲最后的举动成为影片的结尾隐示着一种悲剧。
灰蓝色的天空大海和游艇,轰隆隆响着的发动机,一场为女复仇冷静进行着。
3.6分。冷静,一种是强叙事的推动,让整部影片慢慢进入到哀伤的境地。校园霸凌的表层,家庭冷漠的硬核。
三星半。这里面有很多无法处理的感情,丧失亲人的伤痛,集体欺凌下的无助,社会的冷漠。它们都以荒谬的方式上演。《红字》的故事发生在任何时代。镜头客观、冷静,时而呈现出美丽,这美却于痛毫无帮助。这样的结局无疑是控诉,
底下神评有说女主吸毒抢别人男朋友活该自作自受,像这种就根本无法交流了……四星是觉得情节上有不尽合理的地方,但绝对是好电影。
人要先自爱,别人才会尊重你。如果不是女主先勾搭了别人的男朋友,一切悲剧就都没了。
超级大虐片,比《狩猎》虐多了。也可能是我自己上学时也有被Bully的经验,感同身受的原因吧。还好电影不算长,不然真不知道怎么看完。回想上学时那段经历,真是很大的阴影。这种说不出来的痛和讨不回来的公道,在地球上还是绝迹吧。
除了校园暴力之外,还有反复提到的青少年吸食大麻问题,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过度保护,父女之间的隔阂,内容还挺丰富。几乎都是固定机位长镜头,但还蛮有力的。
结尾简单粗暴。
为什么爱“Putain"?很简单 经历让我发现那些被人细语的女人往往更直接更善良更有力量更让人值得去爱去死
真不理解那些说女主活该的人什么心态,还有各种鸡贼猥琐的评论,完全没体会到导演编剧的点,智障和没有同理心的人还要看这么多长镜头,辛苦你们了
心疼
墨西哥新浪潮电影就是厚积薄发。以纯白描手法来叙述家庭悲剧和校园暴力,实在够残酷够震撼。看完后只想将这些小屁孩一个一个扔下海
Tim Roth一定有受虐倾向。
故事沒有一味將責任推向施虐者,反而描繪了女生為了進入圈子所作不合於己的行為,及父親的失蹤,家庭的愛之流於肢體表面之上,結果的悲觀性由此而來,為父者根本無法原諒自己於一連串意外上的責任。去年相像作品,影像上處理較好,但相對上男女生也較此作堅強得多,此作女主甘於返校,原因不明。
自尊和清白哪个更重要,每个人的看法或许不同,Luica选择了隐忍这么看来显然不好的办法。非常坚持的固定长镜头,通篇固定机位长镜头,一场一镜。刻意避让主观视角的校园霸凌,某种程度上没有更多的展现被欺凌的镜头,但是其震撼力却翻倍。没有批判的冷静克制令人心碎。
比《新秩序》好
一景一镜,没有任何镜头上的运动,极度冷静克制地描述暴力。被框在镜头里的人物之间在景深上前后错落有致,相互之间却没有任何感情上的真正交流和表达。荷尔蒙催生无因由的青春暴力,有理有据施错于人的成人暴力,哪个比较可怕?最虐的还是我们这些什么都知道的观众。最后快艇上的镜头感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