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然先看了六个道德故事最后一部。 女主的美貌和魅力我几乎无法get,甚至在我的审美体系里觉得丑,但这和评价电影的艺术性没有关系,开始思考婚姻是否是一种反人类操作大概有两年历史了吧,美好的爱存在但也短暂,长久的爱和婚姻里面一般须加入些佐料,比如道德约束,比如契约精神,这全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 男主最后疯也似得跑回家急切地向妻子表白,这在我看来不算什么好兆头,因为他已经历数次挣扎,将他送回家的未必是爱情,克洛伊将这些看得透彻,但也未免活得太随便而无意义(导致她自杀念头强盛)。 理性非人本能当然具有很强的脆弱性,有些人将它培养得强大,还有些人有更浪漫的意志。一生反复地爱上同一个人而不是同样地爱很多个人据说是最浪漫的,其实也是最勇敢的。(穿插中国爱情)喜欢韩三明找到麻幺妹时两人的对话,坐在码头,穿世上所能有的最朴素衣物,无数春风夏雨吹打过的脸。问,你现在的老公对你好不好?你比以前黑多了,你现在好吗?我对你那么好你都要跑。这是最令我动情的地方,他们基本没有经历恋爱而直接进入婚姻,不知道romance是什么,也不会道白说十六年来我很想你。在三明的眼里,碰上了这个女人那就爱她一辈子,这有什么难的,流浪就流浪,走钢丝也在所不辞。 激情的力量比起理性更短暂也更强大,不然怎会有连续两次世界大战。在爱情这里,我更喜欢反复爱上同一个人,发自内心地。是燃烧或是深流静水哪一种形态都好。所以候麦的回答在爱情的框架里并不高明,无奈人就是拍的道德故事。。 另外提示大家我文字里的矛盾,如果我们说资产阶级的虚伪表现在这部男主在享有与情人蠢蠢欲动的午后时光时一再强调他爱妻子,那么韩三明寻找幺妹为什么是在十六年后?中间这些年他去了哪里。(最好的猜想是幺妹当年是被收买而后被警方解救走的,出于这个,三明才在多年后摆脱包袱走上寻妻路。是这样吧?)
中产阶级文化分子的尴尬社会处境(姑且说是道德与人性的博弈),丈夫和妻子都有啊,暂且不说妻子有没有出轨,单就两个人见到女主送给宝宝衣服的态度(直觉这很贵吧,所以她用心了),就可以看出点端倪,包括对办公室女秘的细苛挑选,既要满足想象的脸又要引人折服的脑(因此女主只配被其推荐成为服装管理员),对待女主的态度如同对待一件街头水晶塑料花,拿过来轻佻的抚摸抚摸还不错,带回家就有点难登大雅之堂,电影里镶嵌了很多镜子,一直到最后,男主对着镜子才幡然醒悟似的,不过哪有什么醒悟啊,回家之后夫妻二人和解的理由是从前缺少沟通,不过依我之看,你们不过也是层级属性的镜子,前后映照的依然是自己的狭隘,最后,女主是关于人欲望原始的坦荡,男主是高级包装之后的下流,未被规训者总对规训者有涎水之诱,然而牺牲的往往是不符合高级文明的前者,而夫妻热吻前嫌权当圆满结局,管你女主出现的最后一幕是否是种悬而未决的暴露。
(只是想写个短评……怎么就超了点字数
看了第一部侯麦《午后之爱》,非常好看,大师果然名不虚传,同时也发现洪尚秀简直是在赤裸裸抄袭,不过还好不是拙劣的模仿。这类平淡如水的聊天电影,法国导演拍的特别壕,算是一种文化特权。这本来是一个中产中年男的白日梦,却弄的像哲学家一样深沉.
经历了几段戏剧性的恋情后,Federek认为自己找到归宿,和海琳结婚过上了稳定的生活:早上坐车进城(巴黎)上班,由于他是半个老板,下午他还会出去溜达一下看看街上的人散散心,太太海林是老师,并在攻读博士学位,她优雅大方,性格温和。Federek觉得自己深爱他的妻子,并对这平淡如水的生活感到满意,但其实他还是不甘心的,像大部分婚后男人一样他发现,结婚前觉得谁都不合适,结婚后觉得谁都合适。同时,作为一个体面的中产阶级,家庭是生活的核心,他禁止自己这么想,并自我解释到:啊,我失去了爱的能力,我发现车上的美女很多,路上的美女很多,我喜欢的知识型美女很多,性感美女也很多,但我没法开展一段关系,不想和她们搭讪了。而且,他把这种感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我拥抱了所有女人。
写出这样的独白,不得不说侯麦的中年危机比李安的高级多了(李安的中年危机是拍了部《色戒》设计了个曲别针儿体位)。Federek和他的合伙人毫不讳言对美女的热爱,请了两个貌美大方的女秘书在办公室,他自己则每天中午溜出去逛街,幻想着街上的美女都不顾一切的跟他走,这种幻想是美好的,他不喜欢乡间生活,“我热爱城市,我走向拥挤的人群就像走向大海,乡下的午后寂静的让我发疯”,“我喜欢在火车上看书,从头看到尾,我不喜欢看报纸,因为看书可以把我抽离身边的世界”,接下来他晃悠到时装店,在风情万种的店员推销下,突破常规,没看高领羊毛衫,而是买了件格子衬衫。下班回去后拿给老婆看,老婆称赞他的眼光,他感到无限满足,这里的形与意完美的切换:Chloe就是他生命中的格子衬衫。他没有拒绝新的尝试(和店员的几句对白,试衣服时的身体接触都充满了暧昧的暗示意味)。并且,这尝试被老婆高度接受。
接着Chloe出现在他办公室,她是他朋友的前女友,一个奔放大胆自由自在的模特,他的(富二代)朋友被Chloe折磨的要生要死,Chloe还是离他而去了美国,他从美国回到巴黎,去办公室找他,希望他能给介绍个工作,Chloe暗示他曾经背着朋友和她调情,他大方的承认自己结了婚,很幸福,并且没有给Chloe介绍工作,Chloe的出现把他的哲学思考具象化了,这样一个捉摸不定的尤物站在眼前,他乐得和她暧昧一下,喜欢和她一起走在街上(接受别人的误解),同时他也一再的暗示:我们是清白的,男女友谊。Chloe又经历了两次恋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介绍了工作给Chloe,他们见面更多了,他开始感到危险,他身不由己的说,我们不要上床,这样会破坏了交往。
Chloe则大胆挑衅他:我发现我爱上你了。
他:可我已经结婚了,你接下来是不是让我离开我老婆?
Chloe:不会的,这跟结婚没关系,我只是告诉你一下,我打算生个你的孩子,我喜欢孩子,而且你满足我对孩子他爹的所有要求(高大英俊,蓝眼睛,人也不傻)。
他:这太可怕了。
Chloe:假装爱自己的身边人才可怕。
他:我真的爱我太太,我也爱你,但我不能两个都爱,社会不允许。
Chloe:当然可以两个都爱啊,为什么不能呢?
他:如果这社会接受一夫多妻就好了,我就会觉得正常,但现在这样不正常。
Chloe:如果我告诉你,我看到你妻子和别的男的一起,你是不是会稍微平衡一些呢?
他:可能只是她同事,他不乏追求者。
Chloe笑了。
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发生在Chloe小卧室里的对话。侯麦把男人的心思写到家了。
接下来Chloe继续不管不顾的展开她的计划,而他也明白自己心理防线就要崩塌,毕竟面对Chloe这种火辣挑衅的眼神,没几个男人能抵抗到底。终于在另一个约定的午后,他买了植物去Chloe的住处,Chloe正在洗澡,给他打开门,Chloe让他为她擦干身体,他局促不安的看着他意念里抚摸过多次的玉体展现在她面前,就在他终于抵挡不住脱去西装,脱高领羊毛衫时,他想到自己在家把高领提到头上扮演怪兽逗孩子的情景,迅速穿回衣服落荒而逃了。他匆忙逃回办公室,打给太太,确定太太在家匆忙赶回家,他们互相诉说情话,他仍在为险些失去的平凡生活而心跳加速有些失态,他太太显然也感受到他内心的风暴。接下来,一切都将恢复正常,一场酣畅的性爱在等待他们。
也许这部电影的优雅之处就在于Federeck直面了自己的欲念和软弱,并在最后一刻做了一个艰难但果断的抉择,终于一场略微尴尬的风流韵事而不是小男人内心的猥琐。这一点,洪尚秀学到了,洪尚秀的电影往往也会回归风流而不是流于猥琐(即便在《这时对,那时错》里出现短暂的不雅场面)。
作者电影观照出作者内心,而这类电影让人继续看下去靠的是强大的独白对白能力,这一点没几个能做好的导演,那意味深长的独白或者对白,每每让人会心一笑,并强烈的吸引人看下去,侯麦的构图也极其吸引人,哪怕是火车上的路人,逼仄老旧的亭子间,他都拍的那么美。同时,已婚男女可能看到更多,想到更多。这是我的第一部侯麦,尽管十几年前就已经买了碟但一直没看,很难想象二十年前的我能欣赏这样的电影。
如巴赫平均律,明线上的复调叙事将男主面对妻子与情人的时刻并置,并隐藏了一条暗线——他理想中的暧昧出轨与现实中的尴尬偷情,一面是小布尔乔亚式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式的。圆融的叙事结构少有节奏的错拍,保持冷静的旁观视角,却也令人物少了某种活力。片尾的警醒时刻是寻找出口的必然,但如果没有出口直接跌入洞中呢?洪尚秀接过了这一棒。
“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我拥抱了所有女人。”侯麦台词最好的一部。
道德故事系列集大成之终篇:人到中年难免危机,已经不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问题了,这问题就好比男主的高领紧身开司米,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玫瑰呀。“女人如衣服”,侯麦把这句话展现得太好了!
道德故事系列里我最喜欢这部。不论开头部分的抒情化表达还是后来的热情与理性间的挣扎,都表现得很到位。人心的幽深易变与生活的杂乱失序,在日常秩序的运转之中一览无余。
我们在与婚姻形式相悖的《午后之爱》里并没发现所谓的自由意志,而是看到了一种存在于想象世界里的柏拉图式恋爱。侯麦的道德故事表面上都是关于选择的冲突:选择道德不快乐,选择快乐不道德。道德与幸福之间的矛盾不仅困扰着爱情当中的男男女女,同样也让资产阶级焦虑得不知所措。然而作为一个极富审慎魅力的资产阶级代表,男主角的“选择”却具有强烈的宿命论调。因为在他看来,消除危机获取安全感的前提只有一个:将具体的人抽象化或把欲望概念化。于是他在序言里那些自欺欺人的白日梦便赤裸裸地揭示了自身与无产阶级的关系:可以心甘情愿陪你逛街吃饭买买买,就是不能跟你上床睡觉嘿嘿嘿。究其原因在于男主只想巩固自己作为主人的道德,根本不想因改变而成为奴隶。形而上(资产阶级)的爱情与下半身无缘,这才能保证婚姻秩序(自身地位)的稳定性。
一个已婚男人,家庭美满,但无聊的午后总让他想入非非。老朋友的前女友找上门来,于是,他的午后变得多姿多彩。他相信他深爱他的妻子,他相信他能够抵制诱惑。你一定认为他最后出轨了,但是,侯麦却让他逃走了。不过,正如克洛伊所言,她的诱惑也许会让别的女人享受成果——谁知道呢。
Frederic他老婆也够厉害的,生孩子,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写论文,还时不时会情人 lol Rohmer is so subtle.
真相就是男人抵挡住诱惑没有出轨却只能面对妻子已经出轨的事实,在结尾狠狠地摆了一笔。注意两点细节:1.外遇发生在妻子怀孕期间,2.情人的每一次出现都改变着装束(发型、衣着),与呆滞的妻子(狐狸样)形成对照。而诱惑的不断变奏无不诠释着普鲁斯特在《女囚》中点出的命题:越难得到越会激发欲望
午后处在一种饱暖的状态,好似对妻子的爱无法更近一步(怀孕象征夫妻新的障碍),因此思起淫欲。从序曲开始就可以注意“衣服”这个时刻高亮在场的客体:买衣服体现男主性格;幻想与不同衣服女性约会;保姆和克洛伊都曾脱下衣服;花色和样式各异的衣服(能指)也承载着留恋花丛的所指。套头衫用得好。
3.5. 第六个没有得逞的感情因所谓的道德挑战而搁置。Maud、Françoise、Haydée、Aurora、Laura、Claire 都登场了。2020.12.13 午后三点大银幕看午后之爱。咦原来Bernard Verley和Françoise Verley现实中也是夫妻呀。最后的道德挑战,也在城市人潮中沦为笑话,没有一件衣服不好看,没有一个女人不好看。
重新想了一下这部电影,有趣的地方是,男主角乐于与克洛伊相处、说爱她,可是一直不愿意改变她贫困的生存处境,而我在看的过程中竟然代入了男主角的心理,认为他的行为很正确。侯麦用同情的方式,揭露了爱本身的懦弱与残酷。
“一种新的婚姻哲学,在婚姻与奇遇之间的选择,暧昧的道德。”很多人说洪尚秀像侯麦,探讨一些中年男子在婚姻中的道德困境。在这一点上,洪倒像一个东方人,而侯麦则严肃克制的多。伍迪艾伦则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美式风格。(高领毛衣像神偷奶爸)
2017.09.23 「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我拥抱了所有女人。」最后这一句,我老公也曾对我说过几乎一样的话,然而事实已经证明这是一句谎言。
三位主演的长相气质并不讨喜,但依然是个精彩的故事。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因为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忠贞的约束,它是一种感性的坚持,信者得救。
#bjiff2020#北影节最后一场,午后欣赏一场法式午后之爱,把“出轨”上升到人文哲学的高度也真没谁了,候麦再次以冷静疏离的眼光审视中产阶级寡味的婚姻生活,略带讽刺又异常可爱。午后人容易感到孤独空虚,异想天开的已婚男人却幻想着另外一种生活,比如借助神奇液体(丘比特之箭or费洛蒙?)让自己人见人爱,与无数巴黎美女邂逅陷入爱河。可等到真有那么一个完美“小三”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却犹豫不决且退缩了,最后在“小三”刺激之下,他反而鼓起勇气忏悔表白,从而加深了与妻子的情感……爱让现代人迷惑,而男人真是让人费解的矛盾生物呢。ps,不妨追问下,夫妻之间精神出轨而肉体未出轨究竟算不算“出轨”呢?
最后一部。与慕德家一夜 女收藏家 克莱尔之膝同样讲了中年男人在道德与情欲间摇摆不定的故事。电影感的削弱以及生活况味的自然展现无疑是侯麦特色 亦是我最爱他之处 本片依然如此。至此六个道德故事系列刷完 最爱克莱尔之膝。
《克莱尔的膝盖》之后,侯麦还能拍出什么呢?他的道德悬疑曾经只是女人柳暗花明的陷阱,这如今在他炉火纯青、如入化境的隐身术中渺无影踪。他还能给我们惊喜吗?侯麦的选择是始料未及的,我们从未在之前的故事里这样不带防备地直视阴谋:主角在序幕中就毫不避讳地幻想与陌生女人的幽会。我们与阴谋捉迷藏,这是希区柯克电影;而当我们在阴谋面前无处躲藏时,这便是库布里克。侯麦拍摄了一部《大开眼戒》的预告片,道德故事的终点、这在道德两级滑动得最为剧烈的电影,却恰恰瓦解了道德,走向了它的反面:欲望。这正是最好的结局,电影违背自己赖以生存的语法,让精巧阁楼轰然倒塌。侯麦一路艰难跋涉到达的终点便是这里:他不再让自己的人物看上去像个衣冠楚楚的罪人,而像个衣冠楚楚、却满怀悲伤的怪物,他竭尽全力守住人的底线,却不可能如愿。
喜欢男人的一点点克制,和女人的一点点放荡。
侯麦的片色调都特别好看。青色,棕色,乳白,朱红搭配在一起非常舒服和谐。还有喜欢男主一开始的格子衬衫。
独白如诗。猥琐又真实的白日梦,妄图占有所有女人的天然梦想VS.必须忠于婚姻伴侣的道德现实。无法平衡的摇摆,可怜又可悲的止步/逃离,怀中哭泣的妻子……对中产阶级空虚精神状态和婚姻道德的入骨讽刺,Cholé起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爱逛街爱购物的男主,最讨厌男人穿高领紧身线衫(福柯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