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刚刚开始学法语的时候看过l’auberge d’espagnol, 那大概是我第一次听到Barcelona, 其实看完后我完全不记得男主角Xavier到底是去了哪个城市,只记得他在西班牙某个看上去很色彩斑斓的城市度过了一年像万花筒一样多彩的时光。
在写着这些话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很多画面,关于西班牙、关于法国,关于我那段和现在生活完全不同的两年,现在想起来像是一场不真切的梦,梦醒过来什么都没抓住,只剩下越来越模糊的记忆。我不喜欢买纪念品,也不怎么喜欢拍游客照,觉得既然早晚都是要回到现实生活的,何必要留下什么凭证来证明自己曾经来过呢。现在我反而有些后悔没有留下点什么,起码可以证明一切都发生过。
西班牙公寓、俄罗斯玩偶、中国益智游戏是由法国青年Xavier串联起来的三部曲,从故事刚开始,Xavier是25岁的经济科学生,前往西班牙交换学习一年。他那时候还有正在热恋中的女朋友,两个人难舍难分。Xavier抱着红色电话,有点扭捏地在大伙面前和他的女朋友互诉衷肠时,那大概是我觉得他最可爱的阶段。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子里乱的像一团浆糊,Xavier的眼睛,他看人的深情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给我短暂温存的男人。他也是有着那样的一双眼睛,会温柔又无害地看着你,神情专注到我曾经有刹那是恍惚的,以为他是真的喜欢过我的。
三部曲看下来,Xavier并不是个坏人,我甚至不觉得他是个womanizer,他只是活得十分自我,又十分迷茫,于是什么都要试一试。自由散漫,浪漫至死,仿佛是电影或者我们这些异乡人给巴黎的滤镜,而真实的巴黎一切都是快速的,甚至被吐槽是最不浪漫的城市,一切都迅速开始又迅速结束。
一切好像从一开始就有征兆,Xavier从那时就和已婚女性搞在一切,我很怀疑他是真的喜欢那位女性,他的幻想里她穿着性感的内衣,搬弄着撩人的动作,在粉红色的绮丽灯光里允许他窥视。这三部影片的细节做的都很好,肢体语言很符合人物间的关系。
比如在最开始Xavier和医生妻子单独出去玩时,我疑惑两人间的肢体距离太近了,近的超过普通异性朋友的距离,而妻子的腿是向Xavier的身体倾斜的,离他的腿极近,只有在女性对一个人有好感且感觉到安全时才会不由自主地靠近,可那时两个人还是不太熟捻的关系,只是见过几次连朋友都算不上。后来果然在Xavier亲吻她,向她索求欢爱时她半推半就地继续了,插播一句我还是觉得sexual consent很重要,no is no,虽然电影里说她从欲拒还迎到欣然接受,但现实是如果对方拒绝,那就应该尊重她的决定。
Xavier在和Isabelle说下次要抓着她的头发,让她suck it,Isabelle严肃地说,不要。
这个细节安排地很好,所以我说Xavier并不是个坏人,但他只是个男人罢了,无论他有再好的女性朋友,无论Isabelle再怎么教他,他始终都只是个男人,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依旧是男性那套。哪怕他学会了Isabelle教他取悦女性的方法,那也只是技术,他不会去学女性是如何去思考,他也不想去了解。
Xavier是个很有趣的人物形象,文科生,艺术思维,对朋友真诚、能两肋插刀,但对收留他的医生,可以做出挖人墙角只为满足自己欲望,again,我不觉得他是真心喜欢医生妻子的,在Xavier的幻想里她被性符号化,只是个穿着性感内衣诱惑他的尤物。
他在有女朋友的情况下和医生妻子发生关系,在女朋友和他分手后却又沮丧很久,我实在不明白,作为真正出轨的一方,他有什么资格责备女朋友。
他对Isabelle是女同而感觉到失落,为Wendy和美国男生开始而失落,哪怕这些女人和他八竿子没一撇,可他还是会为她们和其他人在一起,unavailable而失落,真是真实到细节。
第二部里他单身但床伴换来换去,在前任邀约时清晰地拒绝了,“我不是不喜欢你,只是不能和你再睡了”。连着两部里都是Martine主动,在他拒绝的情况下主动,可讽刺地是明明主动索取性爱的人是Martina,在结束后想要more than sex的人依旧是她。不出所料Xavier拒绝。
我很讨厌为什么女性的身体被设置成在性爱满足后会分泌催产素,喜欢上和你发生性关系的人并不是我主观意愿的产物,完全全部是生理设置就是这么运作的。第一部里略显青涩的Xavier爱着Martina,可从他们分手后,第二部第三部里即便两人是很亲近的关系,但再也没见他说过我爱你,像年轻时那么炽热、义无反顾。甚至在第三部他追上Martina的时候,我并不觉得Martina应该留下,他的理由是我又感觉到sparkle了,多法式的理由,但这种sparkle能维持多久呢?如果有天消失了呢?Martina要怎么办?再带着一双儿女回巴黎吗。
他和Wendy那段我更觉得wendy不应该和他在一起,他一面和女模特睡,一面找理由离开wendy,在伤害她后又和她复合。有趣的是十年后抛弃他,走出这段感情的人是wendy。我很喜欢这个当年看上去腼腆文静的英国女孩,可惜后来她也珍珠变鱼目了,画着烟熏妆踩着高跟鞋,全然没有当初的痕迹了。
Xavier并不是个坏人,他甚至既具有女性气质,极少表现出攻击性和toxic masculine, 但他的行为方式依旧是十足的男性化。甚至到最后他四十岁的时候,他依旧是个没长大的小男孩。
青春的混沌,就是明知是错还是猝不及防甚至义无反顾的犯错;青春的混沌,非要在舔舐犯错带来的疼痛中才能散尽成长的迷茫。影片讲述就是一个有代价的成长故事。
影片跟随为了拿到父亲朋友安排的工作而前往西班牙做交流生的法国男孩,走进了英、法德、意、丹麦、西班牙留学生混住的公寓,也走进了各不相同但又相似的混沌青春。
留学生们各自投入在为出社会的知识储备与欲望下的情感迁移之中。生活在放纵中变得虚浮、失控、一团混乱,直到难以承受才意识到应该住手。
青春时犯过的错,不是为了说明无知愚蠢,更不是因为道德沦丧,那是在认清自我灵魂真相、摸索自我可控边界过程中的代价。
那些曾经荒唐的与放肆的,也同样是赤诚的与天真的。所以承认,那些错过的,曾经辜负过;所以承认,那些失去的,曾经轻视过;接受错过与失去,更珍惜伤痕与遗憾。
影片中最精彩的一场,就是室友们不约而同地、用尽全力地阻止英国女孩的男友突然降临带来的捉奸危机。那样的努力不光是为了朋友解围,仿佛可以看到他们在避免那份在各自情感过错中品尝到的悔意。
青春的迷途而返,就像冰箱开合、初吻与分手吻、旅程出发与归来一样,看似又回到同一个状态但一定发生了些变化。男主结束了西班牙交换生经历后终于回到了巴黎,回到了家,也回到了儿时梦想出发的地方。
L'auberge espanole 最煽情不过一句Pour arriver ici, aujourd'hui, sans elle. 然后分道扬镳。(PS:人人的翻译真的太棒了!) Radiohead的 No surprise 穿插于这部电影中,丰富了这部片子的感情色彩,又细化了男主的内心,不会太腻恰到好处。
也许被生活所逼我们都要选择父母所期望的那条路,但是男主在最后一幕抛却了公务员的工作,选择了写作。正映衬了他小时候的梦想:moi, je veux écrivez des livres.我想成为一名作家。梦想和现实往往间隔着决心和毅力...你可以说这部电影关于青春关于梦想,我想说影片的友情也是弥足珍贵。 片尾les copains et les copines为了Windy狂奔回去的一幕真的要笑死了
“这是我们之间最后一个吻,我想起了我们的初吻,在这两个吻之间发生了很多事,也经过了很多街道”
勾起了有关租房的无数回忆:房租高昂,房间拥挤,乱哄哄的室友,公共区域杂乱,语言不通⋯⋯但过后回想起来发现自己survive了。(英国男友探班那一段我真实爆笑,不愧是腐国好弟弟想的办法!)
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我要去巴萨!
还是有关青春,生活在别处。如同一开始就预定了男主要走向一个从混乱到清晰的过程,包括那个啰啰嗦嗦讨人厌的英国小弟弟,当然不仅仅是他们,也是你,也是我。每个人都在收获和成长。影片最终还是一个关于蜕变成功的圆满结局。(为演员多加一星,那个姑娘长的可真像km)
巴黎的街上,阳光正明媚,你奔跑着,以为那是个起飞的故事,而事实上自我回归终究只是奢望,没有人能摆脱继续无序混乱即生活。观影整体有种《午夜的巴塞罗那》+《寂寞芳心》+《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的神似混合感。文化差异方面的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
Audrey Tautou只是个噱头啊!文化差异太有趣儿了!音乐不错!还有传说中的伊拉斯谟。
我总觉得这片子是带着好深好深的情感拍的,所以好乱又好美好,好令我向往
Tout ce parcours compliqué, pour arriver ici, aujourd'hui, sans lui. Je suis une étrangère parmi les étrangers.
原来巴塞罗那不说西班牙语。。。(一看就知道我没去过西班牙~)
近期看的最好的电影,搞的我都想去西班牙。一切如此真实细腻又有趣,像纪录片一样真实深刻,很棒的经历。
感触共鸣颇多,非常喜欢。故事也足够吸引人,关于青春梦想的部分虽然有点老生常谈但却总是血淋淋的事实,关于不同文化碰撞相融的部分笑料和看点不少也都非常有趣。
真的是佩服法国人的性观念,看西班牙公寓,真的觉得很奇怪,明明是他先上别人老婆,为什么女朋友跟他说分手的时候他还能受这么大刺激一样,谁对不起谁呢。看这个片子,笑得都不行了,一边笑一边又觉得很迷茫……把自己多年前写的东西贴出来的感觉真好笑
欧盟梦正具号召力的时刻。但关于加泰罗尼亚语还是西班牙语的辩论,已经凸显了某种问题,分裂主义能否被文化多元主义消化是未来世界仍将面对的难题。
一般般 fac那个笑话,大一上课的时候自己也玩过。。。
Will's such a juicy blanket ~ XD 一堆人分镜奔跑为朋友插刀两肋的桥段真是亲切可爱.... This movie reminds me of the days @ hiker..... 韩先生推荐
一群年轻人在西班牙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录。离开法国时他因为不舍爱人与亲人,在飞机上独自哭泣,一年后回到法国时,他再次因为逝去的时光而哭泣,大概内心深处他也了解,那样的青春,那样的美好,只有一次,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不会再拥有。大家合力帮wendy打掩护那一段太有趣了,酒吧通宵后在巴塞罗那街头即兴唱的no woman no cry值得反复看,太喜欢了。还记得男主在俄罗斯玩偶里裸奔那一幕,这部开头又是他的裸体映入眼帘,我要慢慢把他的片子看完,看是不是每一部都要露一下。
3.5星。蛮搞笑的,除了宣传Erasmus世界计划,也戏谑了Catalan的独立性。不过,如果Erasmus的老师上课时说“Catalan是巴塞的官方语言,谁想上课用西班牙语就去马德里或南美”也有点过了。场景都好亲切,估计续集会更亲切哦。
超赞! 各种Stereotype和小细节超欢乐!冰箱/五种语的接电话提示纸/被纠正复数/工地圣家堂/意呆和路德住一起/苍蝇眉毛爆冷的幽默感,话痨还模仿德国口音英语/巴塞罗那可以坐着的港口木栈道/Wendy好眼熟居然是裘花生夫人/俺的论文题Erasmus/意外听见radiohead
1、长大了的猜火车;2、头尾诸多小技巧的运用堪称模板教程;3、“我就是一片混乱 一切从这里开始”。
巴塞罗那的公寓简直是欧盟小聚会,聚集了各国学生。教授上课时说这里是巴塞罗那,加泰语就是官方语言,要学西班牙语你们去马德里和南美啊。这段很加泰哈哈。男主刚到与刚离开巴塞罗那时说的那些话,恰好是我初到北京与离开时的想法,完全被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