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4:10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冲着袁洁莹去的 我的女神 却被配角却又是主角的刀疤哥所吸引。全片充斥着黑暗 暴力 现实 友情和爱情。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黑社会。张耀扬的演技我是服气的,从头很到位最后被刘松仁所饰演的老师一网打尽霸气的砍掉了一只胳膊。也见证了袁洁莹所饰演的女主从乖乖女到最好的朋友死去世界分崩离析变成不良少女的一个过程。影片太过于沉重看的我现在都不睡不着。刀疤哥真的爱他,老大睡了刀疤哥老婆最后反目成仇死的很惨。结局还算可以,起码坏人都罪有应得,看到女主的闺蜜车祸死的时候,我的心情压抑到了极点,仿佛置身其中,很现实的电影又很有血性,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暗暗明明的一直表现着。非常完美的电影。也看到了一家又一家的悲剧,我是一个港片迷电影迷,非常值得我牺牲睡眠时间去看它,再去思考 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了那个时代香港的很多现状也看到了从那时到现在都有的权利和势力带给人的恶性循环。非常非常非常完美的电影。以为是三级片结果处理的恰到好处,袁洁莹为这部戏也真的很有奉献精神嗯。里面的每一个演员都很敬业很用心,比现在的电影圈不知道敬业、质量高多少。希望大家都能看到 很值得去看的电影。晚安
回看97前的港片,我们无不热衷于寻找其中的民族寓言,而由林岭东摄于1988年的《学校风云》,其架空世界在这一视角下更像一种近未来设定。
架空不来自背景,而是在夸张的人物反应与高动能行为填充下,呈现出由内而外的暴戾无望的氛围。第一个镜头(在后面亦有重复)已经表明,东南中学,以及它指向的这片土地是被抛弃的,它们已乘飞机前往新世界,它们或是有志之士们,或是一个制度/时代。剩下的这些主角只有声色犬马的黑社会,等着97够钟散band的警队,偷渡来的社会底层,对世界仍有希望和期待一段真诚关系的理想主义者们。
曾经相信道义公理的理想主义者,温先生和朱婉芳,在片中要一次次承受着羞辱,一次次落入窘迫境地。而台词中反复提及的投诉和控告,其与经济权力的绑定及自保性,经已无济于减轻她们受到的伤害,甚至反过来将其推入更窘迫的境遇。彼时之不公义与今时之不公义是异曲同工的,正如从反派口中讽刺地说出的「这个世界,有强权就冇公理」。
试图依附强权以求得一方净土的代表则是小珍和刀疤,不是走向惨烈地毁灭,如同不忍杀对方而宁愿自杀的鉏魏;就是在退无可退的地步下奋起反抗,以暴制暴。这是建制派被步步侵蚀的过程,与温先生和海sir所代表的改良派的失败,都是它们在这个暴戾炼狱中的必然发展,或许那个理想世界经已随飞机远去了。而在临近结局的舞厅,歌女与关公在空间的两端,两派与强权彻底反目,在中间大战,这样的设置似乎暗示着以暴制暴的往复无间,无论哪种结局,这个世界既不通往极乐,也不通往道义。
另外被低估的一点,是林岭东为影片中繁复快速的动作做的动向设计,最精彩的一场戏来自于茶楼潇洒哥和胜哥的嗌交,从悬挂茶楼的笼中雀特写入场,随后潇洒哥插入朱父与胜哥的谈判,发展到打架的动作戏,其中一画是胜哥站在画面中央,前景后景都是混乱的打斗,这一幕让我想起了黑泽明的某个电影画面;而且在清晰展现打斗的同时,对笼中雀被打飞仍有静态特写的铺垫交代,这场戏最后一个镜头结束在群鸟飞出窗外的外部镜头。不论是影像的动静结合,亦或视听表达,不可不谓学到动作-影像的精髓同时又能化为己用。 结尾的温先生对着潇洒哥捅出那一刀前的台词太好了——「你讲过,在外面你是大佬,在学校我是大佬。你现在踩我的地盘,我就要劈死你。」它让观众在狂怒的社会情绪宣泄后,顿时感到理想主义破灭的无奈。今时今日,它又是一句遥远的对"one country,two systems"的寄语,想象把刀子捅向背叛历史承诺的强权。
难得的风云三部曲中感觉最真实接地气的香港黑社会题材电影,对于正邪善恶无需刻意说道,你的行为已经给你最好的定性。对别人产生影响的,凡事不要过份,尤其是伤天害理的事情。 袁洁莹的人物设定恰到好处,逼良为娼不只有金钱的驱使,亲情与爱情的杂糅让一切顺理成章,同时也赤裸裸地揭示了黑社会的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严重扰乱法制,给许多人造成家破人亡。另外,刘松仁一直以温文尔雅的形象出现在荧屏,难得见到最后热血的场景,一句“在学校我是老大,你敢踏进我的地盘,我就敢砍你”,是多少心酸屈辱沉淀之后的爆发。 看完之后,首先觉得在大陆这样题材和拍摄定然不会过审;其次酣畅淋漓的打斗让人胆战心惊,打不死就往死里打不是说说而已;最后,整个电影都被暴力与黑暗笼罩,看了让人热血沸腾,却不是为了让你去做热血的事情,而是希望我们能冷静对待,每个人都不应该刻意地严重违法乱纪,对别人不应太过分,尤其是对于别人的人身、尊严和权利过度侵害,否则兔子逼急了也是要咬人的。
谁是凶手?
-——浅析影片《学校风云》
到底谁是杀人凶手?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系列的杀人事件?谁要为这一起又一起的伤人,杀人事件负责?
影片一开始,由一个拉镜头交代了这所学校建在了一座机场前头,如果说在一所建在街边的学校里上课早已被汽车的鸣笛声,人群的嘈杂声,商店外的广告声所扰乱,而一所建在机场前面的学校更是要忍受飞机起飞 降落得极大轰鸣声,这样看来,这是一所被遗忘的学校。
校园铃声响起,等待老师的却是秽语,被书包砸头,黑板上画出的避孕套,也许是青春应有的叛逆,又也许是没有人让她们真切的感受到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久而久之,成了习惯,成了不能再平常的做法。
小珍与婉芳是一对好朋友,影片在一开始给予两个角色的定位明显不同。甜美,纯真,大概是观众看到婉芳所能联想到的词,穿着白色的校服裙,有着标准的学生头,手中抱着几本课本,可以说,她满足了人们对于一个中学女学生的幻想,它有着青春本该有的样子,她本该拥有着青春的美好。当那名男同学死亡,白色的校服沾染上了血迹,纯洁上有了血迹,这样的青春便发生了改变,而这件事情发生的的源头是婉芳,一名最不知情的事件引发者,自此之后,婉芳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婉芳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也发生了改变。
婉芳相信老师,相信警察,所以她忘记了爸爸说的话,抛下了黑势力的威胁,最后指认了人,在放学后,黑社会截走了婉芳,身旁的温老师只能看着自己的学生被带走,正义感无法抵抗武力,当婉芳被迫脱下那一身学生装时,她也就开始少了些许的东西,她不再相信无所谓的正义。直至好友小珍的离开,她辛苦建立起来的自我的观念一下子全部分离崩析,他剪短了头发,她做了应召女,她仿佛成了小珍。
与婉芳不同的是,小珍似乎一直都是一个偏离学生轨道的女学生,她交混入黑社会的男友,泡吧,做应召女,这一切都与她的年龄不相吻合,尽管是这样,她依旧保存着内心那份对于友情,爱情的真诚,可以说她偏离学生轨道做的很多事情,为友情,为爱情。而这份爱情,终是幻灭。可以说造成小珍的死忙导火索是男友的背叛,但最终让她确实放弃生命的是来自学校的压力,母亲的不理解,外界给予她的种种挫折,影片在塑造这一段故事时,几乎是爆发式的,压抑内心的怨气在她骑上摩托车的一刻终于全部爆发出来。寂静的夜晚中,摩托车的声音尤为刺耳,刺啦声音正是沉默后的爆发,他发疯一样的驰骋在大街上,她拼劲全力的与婉芳对话,刺啦的摩托声止于那一声爆炸声中。她还没看清楚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就走了。
婉芳选择相信温老师,而在快要被耀哥带走时温老师却没有办法拯救她,在一定意义上,婉芳的转变,温老师有一定的责任,在我看来,这场“风云”其实是一场黑社会与正义,与法理的对立,熟赢熟败都不应涉及到学校这一教育领地,而导演偏偏在此问题的探讨中加入了学生这一角色。学生,还在成长的群体,在影片中也是一群正在选择的群体。想让大家选择法治,那么法理必须要战胜黑暗势力,显然,这部影片中,法治,大多是无力的。也是社会,让婉芳一次又一次的改变。让学生这一纯洁的群体加入法理群体与黑社会群体孰胜孰败的问题中,增强了影片的张力,也切实的反映了当时香港法治社会的混乱,很多学生,成为了混乱法治中的牺牲品。
影片中也不乏温和的语调,在婉芳,小珍,刀疤哥三人开始因为每个月还五千而开始各种兼职工作时,那时他们的生活是温和且有趣的,尽管是为了还律师费,却也算是风平浪静,音乐也变得欢快起来,友情之间的打打闹闹,懵懂爱情中的互诉情谊这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的纯洁美好。而这与影片中大篇幅低沉节奏形成鲜明对比,青春不应该在黑暗中度过。
在影片结尾似乎对于法理和黑社会熟赢熟败的斗争给出了结果,而温老师所代表的正义知识分子依旧在法理的行列中,故事起于学校,故事也终于学校,如果说校外黑社会组织有黑社会的老大,那么校内的老师便是学生们的老大,面对校外的黑恶势力,老师也许力量弱小,但却依旧不忘保护好自己的学生。(此处我没有把校长罗列进去,在我看来这位校长谈不上不正义,但一定是个能少一事就少一事的人,有着些许软弱),法理希望学生这一正在成长,代表未来的群体选择的是他们,不是恶势力,影片最后的爆发充满血腥,带来视觉刺激的同时也揪着观众的内心。法理赢了,只不过赢得也不是那样的大快人心
所以,凶手是谁?我只能说每个人即是凶手也是被害者,而造成这一次又一次的杀人悲剧的不是那些着刀杀人的人,而是当时的社会。
林岭东的风云三部曲,逐渐树立了自己的黑道风格,张耀扬、何家驹、黄光亮、吴志雄类似人物都鲜明了特色,本片将黑道引入学校,糟蹋了未成年少女,逼急了温雅的老师,搞得一方净土乌漆麻黑!
全片演员都非常敬业甚至卓越,故事充满张力和写实风格,太过现实和暴力以致应归类为三级片范畴,哪里都是战场,甚至是学校。两位女主太拼了吧~
最后字幕出现时的结束曲,朋友,世界在你手,听得我产生幻觉!~
惨烈
学校风云可以说是风云三部曲里最黑暗的一部,没有了前两部周润发饰演的英雄的角色,只有血淋淋的现实,就是讲小人物如何被一步步逼上绝路,乃至最后的大爆发,三部中最喜欢,也是最震撼的一部PS配乐同志世界在你手很好听,和电影气质也很搭
林岭东80年代风云三部曲的异色之作,通篇带有绝望色彩以及极度剖析社会现实的写实风格。这该是香港最早讲述黑社会入侵校园的主题电影了,暴力血腥渲染下的残酷青春,最后在刘松仁的一刀、林正英的数枪之下,极度的愤怒才得到释放。张耀扬这部片的表现不错,把潇洒哥的狡猾狠毒与奸恶演绎得令人心寒。
这才是港片。25年前的香港电影不知道甩当下的中国电影多少条街。耀阳哥说,有强权,就没有公平。导演也在回答,靠法律?那是约束弱者,要报仇要尊严,还是一把刀,几发子弹。
过火,癫狂,压抑。
温sir离职后影片情绪整体爆发。“如果不是因为你是我学生,比我年轻,我早就打你了!”林岭东的确是个特别会煽动氛围的导演,当然“暴力”是其必不可少的元素。
上学那会,学校门口总有一帮小流氓在那晃悠,可能他们前几天还是我的同学或校友
那时候的香港演员都是拿命去拍戏啊,各种血性大爆棚,看得我瞠目结舌!在这所学校里发生的群殴、胁迫女生、拉帮结派等极端事件也曾真实的发生在我的初中时代,当年我也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袁洁莹从柔弱学生转变成不良少女的心路历程简直是把活生生的美丽一点一点地撕碎给你看。
重温。林岭东最出色的群戏。袁洁莹固然是故事主线,但李丽蕊(作为袁洁莹的对立面和催化剂存在),刘松仁(从相信警察公义到拿起大刀),甚至是刀疤仔(身处黑社会却无法保护女友)的视角也别有风味,这点是另外两部双雄戏为主的风云戏不能比的。
袁洁莹我爱你,从《太极张三丰》那年就开始了
群像出彩,气势过人。各种群K血拼,打不死地打,暴力得很过瘾啊。没有人绝对黑或白,人性的泯灭,抗争的觉醒,人格转变有说服力,也有社会讽刺性。镜头和调度也用心,比如阿芳父亲去求人引内斗那场,一只只鸟唰下从笼中飞走,还有标志着阿芳走上反抗道路、烧图书馆那铿锵的配乐,还有最后漫长的大乱斗
本片无疑是[风云三部曲]中最为突出的,也是林岭东导演生涯中最特别的,不同于其余那些走商业路线的片子,它在社会反映以及人性的挖掘中都很具深度,而这些是林导影片中极为少有的。可能故事如今看来就有些普通了,但里面的人物却永远不会是普通的。片中的每个人物及其行径,都有值得深思的理由,他们所引出的社会现象直指每一个身处于社会的人,而各种身份的人在碰撞后也各自受伤,没有一个能身处事外。如果有人回过头去反思这些事物发生的根本理由,往往都因找不到理由而不了了之,只能说或者在一个时代的更替点中,总少不了那重生前的牺牲,就正如黎明前得度过黑暗一样,只是有时你得自己挣扎一下,才可能抵达那所谓的黎明
8/10。朱婉芳性情大变的段落处理极佳,公理难寻愤而逃课的她孤身经过隧道,严重的暗光形成一个剪影似的轮廓,稍后以长发弄短的形象出现在男友刀疤家里。林岭东的作品母题是角色在友情、爱情的羁绊下陷入悲剧处境,无法逃避只好舍命抗争,结局一场众人与潇洒帮派的殊死斗残酷逼真又大快人心,煽动性强。
太惨了,每个人都好惨,说到底其实好像也没做错什么,很多事情都是年轻人恋爱、较劲争面子,但是警察无卵用、老师也怕这怕那的根本管不住学生,所以什么都只能靠暴力解决了。另外林岭东是不是跟张耀扬有仇呀?!每次都是让他很帅很拽坚持到电影结束前十分钟然后咣当一下惨无人道地[剧透消音]?!
义愤填膺。暴戾控诉。
节奏好快
“我们去了两遍,差不多要给人跪下来才能通过,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他们砍了它36刀,如果我把作品看作是我的孩子,我不愿意他给人家砍三十多刀,不行,我不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