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导演,四个短片。
205min,都挺好看的。
第一个,新婚恩爱小夫妻的蜗居生活(寄女方篱下,女方一大家子人),很多搞笑的情节也有温馨的一面~虽然较之后的三个显得平庸,不过男女主都挺好看的!
第二个,FF的作品,禁欲博士与波霸美女广告牌的“斗争”!(是《甜蜜的生活》里的《安妮塔·艾克伯格》呀,真好看🙂)禁欲什么的可都是假的,浮想联翩才是真的,全程真是好好笑!
第三个,特别喜欢,美女少妇变身情妇,设计花心的丈夫,付费才能那啥!趴在地上,放唱片机写诗撸猫,一屋子猫猫,真是绝!戏基本都在室内空间完成,大段对话,反复无常,特别讽刺,女主两次哭戏,一次洗澡,一次结尾,都让人心酸(疼)!😔
第四个,谁中了彩票头奖就能跟镇上所有男人梦想的那个女人睡,最后是个胆小怯懦的男人中了,引发一堆笑点,坐在类似房车里吃西瓜的女主,真是洒脱的让人爱!(是《卡桑德拉大桥》里那一位,很美的!)
这里四部里的女演员都好好看!🥰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478.html
Boccaccio '70,薄伽丘70年,是对薄伽丘故事《十日谈》的现代演绎,但是为什么会中文名会变成“三艳嬉春”?“三艳嬉春”的片名翻译无疑是低俗的,里面的女人是惊艳的,甚至是在丰乳肥臀中展现肉体之欲,却何来“嬉春”?而最重要的疑问是,明明是维托里奥·德西卡、费德里科·费里尼、马里奥·莫尼切利和卢基诺·维斯康蒂四个导演共同演绎薄伽丘的故事,为什么变成了“三艳”?那个缺席的故事缘何消失了?
德国、阿根廷、美国、法国等海外版本,无一例外地“cut”了马里奥·莫尼切利的那个故事:《雷奥与卢西安》,当“四艳”变成“三艳”,是不是那个消失了的故事不具有薄伽丘的精神?其实《雷奥和卢西安》是电影里的第一个故事。不妨按照剪辑的意图,先暂时省去这个打头的电影故事,从后面三个故事入手,看一看“薄伽丘七十年”如何在艳丽中“嬉春”。
“三艳嬉春”无疑主角是那些女人,或者是女性生活的某种表现,维托里奥·德西卡的《抽签》似乎更符合这个主题,索菲娅·罗兰扮演的性感基米是全镇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男人,甚至穿着红色衣服的她,还被一头公牛所攻击,在如斗牛的场景里,基米只好脱去了外面的红色外套,在只剩下黑色内衣的尴尬中,更成为男人们垂涎的目标。性感的女人,处在男人的注目之下,于是便构筑了男人-女人的二元关系,在这个二元关系里,男人似乎都是觊觎她的肉体,而基米也乐于展示,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男女之间只是在最低级也是最直接的欲望世界里构建了关系。
众多男人,一个女人,这本身就是矛盾,而对于基米来说,女人身份之外却有另一个难言的苦衷:家里缺钱。和妹妹、妹夫住在移动车房里,妹妹又刚怀孕,而且还欠着10年的税,在这样的困境下,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利用男人对她身体的觊觎,设计了私下卖彩票的赚钱之路:基米的妹夫把彩票卖给那些男人,而中奖者的奖品便是和基米共度良宵。男人们对于这一丰厚的奖品自然趋之若鹜,彩票很快被卖完,而当晚开奖的时候,他们发现中奖者是在教堂唱诗班的男人克斯贝特,这个68号的彩票拥有者是个木讷的人,但是对于女人也有着天然的欲望,于是在众人的羡慕眼神中,他走进了那辆移动车上。
卖彩票筹钱,实际上是以基米的身体为诱饵,暂且不论这种形式出的合法性问题,也不论每晚一夜情的道德问题,如果按照薄伽丘的故事特点,戏谑是其最重要的手段。的确,在这个故事里,戏谑随处可见,比如那头公牛对于红衣基米的攻击,是一种动物性欲望的隐喻,男人们对她趋之若鹜,和那头公牛有何区别?当克斯贝特成为中签者,人们对他的羡慕充分表现了出来,他们甚至想用一生的积蓄换来这一晚的机会;而身为教堂人员的克斯贝特,表面上木讷、胆小,但实际上和每一个男人一样,内心也充满了渴望,甚至在知道中奖之后,克斯贝特的母亲让他穿上了西装,还鼓励他:“今晚好好享受吧。”似乎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是千载难逢光宗耀祖的事。
但是意外出现了,当在基米面前准备脱衣时,那辆车启动了,原来是爱着基米的吉诺开走了车,车经过了长途的颠簸,来到了一处空地停下,吉诺懊恼地坐在远处,而经历了颠簸的基米拿出藏在枕头下的所有钱,想把这些钱给克斯贝特换取这一夜的交易,而克斯贝特并不要钱,他只要基米的一个吻,当那个吻印留在克斯贝特脸上的时候,他弄乱了衣服,大步走出了车子,得到的是围拢而来的男人的拍手叫好:“你是我们的英雄。”而在回家路上,这种英雄般的回归和那些开着窗户老太们咒骂他们不知廉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男人垂涎的目光和女人性感的身体,构成了一种戏剧冲突,克斯贝特的身份和强烈的欲望构成了矛盾,最后英雄般的回归和老人们的道德谴责也构成了对立,无疑,维托里奥·德西卡的《抽签》用戏谑的方式演绎了薄伽丘故事,讽刺了现代人的精神堕落。但是基米这个艳丽女人却似乎在寻找一种真爱,吉诺和她认识之后,她似乎是迫于无奈才走上这条路,而吉诺开走车破坏这个一夜情,也是基于一种正常情感的需要,最后当克斯贝特离去,吉诺和基米拥抱在一起,仿佛是回到了一种美好的爱情中,但是基米唱歌式的感慨却也讽刺了现代社会病:“只要钱钱钱,像王子一样生活一定会很幸福。”在爱情面前,基米还是想要更多的钱,这无疑又变成了背反,而正是在这无休止的背反中,戏谑的效果不断呈现。
最后关于钱的感叹在卢基诺·维斯康蒂的《工作中》得到了另一种体现,丈夫奥塔比和妻子布比都出生于富有的家庭,但是当他们结婚并没有换来所谓的幸福,他们的婚姻更像是金钱的一次交易,所以布比对奥塔比说:“你结婚的对象是我爸爸。”金钱交易下的婚姻,似乎还不是最强烈的讽喻,奥塔比竟然花了100万里拉去嫖妓,他的新闻被刊登在报纸上变成了家族的丑闻。奥塔比无疑是一个堕落者,而为了掩盖丑闻,他竟然出钱要贿赂报社……面对这个自己从来没有爱过的丈夫,喜欢写诗的布比提出了分居的想法,还告诉奥塔比自己想要去“工作”:“我要自食其力,我要做普通女人。”
布比提出这个想法自然是对于被金钱统治生活的厌恶,包括婚姻,包括家族,都在她“我要工作”中变成了讽刺对象,但是这种讽刺似乎只是一种理想主义:布比喊着自己要出去工作,但还是被那些仆人照顾着,换好衣服之后还是戴上了珠宝,那好了皮包,俨然一副贵妇人的打扮……她甚至只是故作姿态而已,在理想和行动脱节的状态下,一方面她只能以流泪的方式注解自己的无奈,另一方面夫妻关系又变成了一个游戏:奥塔比说如果再选择,还是会要布比,布比笑笑,提出的要求是:如果想要得到我,每晚就要付钱给我。
看上去布比是用一种复仇的方式在惩罚奥塔比,实际上在她提出这个荒唐要求的时候,她也已经变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甚至也变成了那个妓女,所以在最后一幕中,布比独自睡在床上,当镜头推进,是一个嘴角的特写,当嘴角上扬的时候,已经看不出是哭还是笑,而哭和笑的模糊画面更变成了一种虚焦,仿佛是布比不确定的婚姻——当富有的家庭陷入在道德矛盾中的时候,钱或者成为一种报复的手段,但一定也是把自己推向深渊的开始,而自食其力的“工作”变成了一个戏谑的借口。
维托里奥·德西卡的《抽签》和卢基诺·维斯康蒂的《工作中》在穷人和富人两个层面中讽刺了金钱对人的异化,而费德里科·费里尼则完全展现了欲望的分裂状态。这个名为《安东尼博士的诱惑》的电影中,片头就揭示了对立状态:在熊熊燃烧的背景中,衣冠楚楚的安东尼博士转过身来,火有着两种隐喻:一种是社会层面的,是对于堕落的道德的愤怒,另一种则是生理意义的,是内心欲望的写照。安东尼博士就是活在这样一种分裂状态中,他是博士,代表着知识和道德,所以在世风日下的时候,他勇敢站出来:在那条“罗马文明之街”上,他开着车把停在路边车上的男女叫出来,不允许他们在公共场合接吻;在剧院里,当有赤裸的镜头出现时,他用布将画面遮挡起来,不让观众受到侵蚀;在街头报刊亭,当充满诱惑的杂志被出售时,他发怒地将杂志扯下……“这是我的战斗。”安东尼如此定义自己的身份。
所以他是卫道士,但是当广场上一个巨型广告牌被竖立起来的时候,他的这种矛盾心态开始让他痛苦:一方面他继续守卫着道德王国,他骂画面中的那个丰满女人是堕落的人,骂主办者设置这样一个广告在大庭广众之下是一种羞耻行为,所以他要求政府部分取消许可,在没有得到同意的情况下,他自己出钱叫人将广告牌遮掩起来。他以为拯救了罗马200万人的灵魂,不想在一个雨天来到广场的时候,他发现上面的那个女人不见了,继而看见了一个巨大的女人站在自己面前,女人在笑,女人展现她的身体,甚至将他抱到自己的胸前,安东尼也在咒骂,也在挣扎,但是在这个像是幻影的场景里,他忽然说了一句:“阿尼塔,你太美了,我们一起生活吧。”刚说出这句话,似乎理智又让他回归,他又开始骂她,而在一场葬礼中,当人们要将阿尼塔装进棺材的时候,他又开始阻止:“谁也不能碰美丽的阿尼塔……”
只是一个梦,一个分裂的梦,一个畸形的梦,一个站在得道高地却充满了欲望的梦,最后的安东尼被人发现在广告牌上,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他口中还喊着“阿尼塔”,而此时,救护车的顶部出现了一个小天使——她是可爱的,却伴随着疾病,这便是整个信仰、整个社会的一种矛盾体现,而费德里科·费里尼以梦幻的方式展现分裂的现实,其实也在戏谑中阐述了“薄伽丘精神”。戏谑是为了讽刺,讽刺是为了揭露,其实,马里奥·莫尼切利的《雷奥和卢西安》也完全符合这个特点,只不过它所讽刺的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情欲表达,不是金钱和道德对人的异化,它实际上指向的是整个时代:雷奥和卢西安是一对情侣,他们马上要结婚,但是结婚的消息不能让公司人知道,因为公司不允许结婚。所以,无论是在同事口中还是在上司眼中,卢西安都以未婚女子的身份出现:她不敢将戒指戴在手上,她和雷奥不能在公司里亲热,终于有一天被上司发现,卢西安还极力否定,说自己还没有男人,不认识雷奥。
这是大社会的一个现实,而在家里,他们的婚礼似乎也不被父母祝福,下班举行的婚礼,父亲就生气地说:“它是无效的。”当卢西安怀孕之后,父亲更是愤怒地质问卢西安:你现在该怎么办?父亲一直以来的反对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家里不富有,没有更多的钱,也没有更大的房子。忍气吞声的日子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折磨,对于爱情来说也是一种考验,终于在上司要开除雷奥的时候,卢西安勇敢地站了出来,她承认雷奥就是自己的丈夫,还在公司里当着大家的面接吻,而失去了工作的他们用一笔退职金租了房子,然后搬离了父母的家,两个人终于可以自由地生活在一起——即使还有还款的压力,尽管两个人的新工作总是日夜分开,但是这至少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清晨的电车中,卢西安去往工厂,远处有迷雾,但她的脸上充满了自信。
因生活所迫,终于选择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在这一点上,是积极的,是向上的,和另外三部充满戏谑的电影相比,《雷奥与卢西安》少了戏谑成分,少了怪异的风格,少了激烈的冲突,当然也少了“艳丽”,但是对于社会依然是充满了讽刺,所以依然是现代罗马的浮世绘。而四部作品组成的“薄伽丘70年”,也只是一个侧面,也只是一种片段,它们以不同的进口通向那个并未远去的时代。
at宛平剧院,对薄伽丘的现代演绎,四位导演都捕捉到了性张力折射出的时代精神,战后进一步现代、世俗、解放的社会,与传统性别角色发生着摩擦,莫尼切利那部可直接平移至80年代上海(彼时外滩墙就是约会胜地),最有趣的是新现实主义的细节:泳池边投币座椅,男女主起身时都不忘压住坐板,而从蜗居到新区的景观变化,喻示着新一代的中产生活。费里尼的故事非常二元,卫道士与色欲的紧张(由eros小天使旁白),有趣的是他将恶趣味营造为视听幻觉、又与文本衔接的匠心,巨型Anita不仅意味着俯仰之间地位的倒转,也让博士说出那句“我好想你姑姑”,剥开强硬的、充满男性凝视的外壳,暴露的始终是男孩如同乡愁的幻想,这似乎是费里尼的母题。维斯康蒂那部主题深刻,Romy风光太甚,如独角戏,德西卡乡村性喜剧,人物讨喜,但内核是悲的。
四个故事都不错,费里尼这部尤甚。摄影机是被社会大众默许的凝视,而借由凝视这几个风情万种的女性,完成对男性的凝视、讽刺、批判。一面觉得荒诞,一面又觉得男的确实就这么回事。
#重看#费里尼>莫尼切利>维斯康蒂>德西卡,四部分各擅其长,合力构成生机勃勃的意大利风情画,意大利语好适合吵架拌嘴,充满人间烟火的可爱温暖,犀利讽噱不乏笑点。费里尼永远在还原童年/乡愁的梦境,卫道士潜意识深处的秘密升腾经由天使视角,“巨物”图腾是内心欲望膨胀的外化,也是丰乳肥臀的集结投射;堂吉诃德般刺向安妮塔&回头惊见送葬队伍这一段太棒了,完美的调度。莫尼切利那段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这个题材其实德西卡也拍过一部《屋顶》,打工人太难了。维斯康蒂将矛盾对准上流社会的同床异梦,「工作」很妙,一个无法出走的伤心妻子最终借由工作之名接受互利的无爱婚姻,而两个仆人的反应更是绝妙,营营役役都是工作而已;猫咪好抢镜啊!德西卡一段最欢腾,市井气扑面,粗俗却可爱,真情战胜了金钱。
最喜欢Mario Monicelli 的一段。,小人物
莫尼切利:★★★★为了保住工作不得已隐婚的小青年。喜欢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费里尼:★★★★★最爱这一段,保守禁欲派的欲望之梦,安妮塔被玩坏,广告牌上的鬼脸和巨型化身,把道貌岸然撕个粉碎。费里尼脑洞可太大了。维斯康蒂:★★★上流社会的精神空洞。德西卡:★★★★可爱的小故事,索菲亚太适合这种俗气性感的角色,意大利LSP的群像也刻画得很好。
在一部电影里看三个本来理念相近的人分道扬镳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费里尼对马戏团的热爱让他走向的荒诞与戏谑;维斯康蒂算是浪子回头,回归对他来说更为根深蒂固的古典主义;德西卡最暧昧,改弦易辙先从形式上开始,内容上还有一点点原来的影子。
总体来说,四部作品都很可爱,各有风格,都是很高水准的作品,恰恰是很多版本被无情删除的莫尼切利的《雷奥与卢西安》个人最爱。莫尼切利的生活化爱情小品让人感动;费里尼最具巧思,禁欲男往往更爱性感女;维斯康蒂讲述的是上流社会的一个相互折磨的爱情故事;德·西卡那部就是看索菲娅·罗兰。
看意大利电影不可错过的三大导演。第四个被忽略。贵妇罗密劳动女郎罗兰还有费里尼的波霸。各有千秋。还是最喜欢维斯康提的故事。
1、伦佐与露西安娜。与其隐婚辛苦还受到上司折磨,不如裸辞用爱发电;2、安东尼博士的诱惑。假道学外加「深恐即深同」的隐喻;3、工作中,对薄伽丘式意大利传统故事中报复丈夫的「快乐婆娘」的真实心理写照,没有一个以复仇对待丈夫的妻子心中莫不是巨大痛苦的;4、乡村情事。群丑肖像更加有趣。
五颗星打给第一段 真是太温馨
喜欢德西卡和莫尼切利两段,对现实的暂时超越,费里尼玩特摄奇观,维斯康蒂这段最为沉重,尝试减轻伤害反而让伤害更深。
每次看完意大利电影,满脑子意大利语缭绕,今天这部买一赠三的集锦片就更是如此了,一群活色生香、绘声绘影、热闹非凡的意大利男男女女们,从头到尾嗨满200分钟,敢情是除了贵族之家,哪里都是人多得堪比春运;难得水平旗鼓相当每位作者都发挥出来的短片集,四个故事四个阶层,共同构成意大利社会的浮世绘,哪怕每段章节不标导演名,也能基本判断出是哪位操刀,风格太鲜明特点太突出,然而更优秀的地方在于,各有特色的同时也具有相当的统一性,都把薄伽丘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号称有的版本被删除的首个故事没想到反而最具有现代性,老破小挤满人的房子里小夫妻日子难过,职场怀孕后果严重,买房还贷只能把旅行计划往后挪,半个多世纪后的一个元宵节一群东方影迷看得感同身受;大银幕上抱着小猫的茜茜公主镜头一出现都听到周围一阵嘤嘤声
满眼都是Sophia loren和Anita的巨乳蜂腰,romy在她们面前好个小家碧玉
莫尼切利一如盛期新现实主义 长于探索肢体细节中的亲昵与隔阂 结尾处镜头对位下的各自缺失则显现着阶级跃迁背后某种有待追溯的代价 奇妙;维斯康蒂这段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他镜下的贵族阶层或许有更广泛的指涉 似乎所有厌弃阶级秩序却又在工作伦理面前却步的人都在这一“贵族”范畴之中 贵族的虚伪体现为一种害上“希望病”的自欺欺人 于是 脱下华美的服饰 贵族的文艺与妓女程式化的调情无异 只显现着尊严的空乏;费里尼的桥段有点太典 喜剧技巧上重回白酋长 特摄桥段则下启女人城;四部里德西卡这段稍差 虽说还是颇为辛辣地呈现了男性的欲望结构根源于其他男性 但创作意识过于简单了 尤其是这个补缴税的前提 实在像是在强行联系社会现实 于剧作层面单薄得有点不像出自德西卡之手
四位导演的风格有较大的差异,费里尼和德西卡偏重嘲讽,主题相似,费里尼明显更威风,属四部最佳,博士对伤风败俗的讨伐成为了男人们狂欢的一部分,佐伊在牛仔负气开走的车里大笑,维斯康蒂故事中布比的狂笑与之截然相反,马里奥让一切回归了正常。
好棒啊!虽然最喜欢住房紧张小夫妻,但费里尼有笑死我,那段有点志怪小说的意思。Gushped好样的。好多人看完费里尼的第二段就退场了…???壮硕女神设定放在意大利以外的任何地方我都不能接受 @宛平
@2023费里尼作品回顾展。新版薄伽丘,喜剧里浮现一点悲意。看第一段感慨玩乐时间的工厂搞不好挺写实,忙碌的现代人,人满为患的泳池和影院。费里尼还是承包了我的鸡皮疙瘩,“小心触电”,观众也被结实电到了,打趣观众:“你们别看”,巨女神想到红辣椒。因无力抵抗却怪罪欲望客体,最后小天使似乎隐喻着消费主义:新时代的神。维斯康蒂的失落和空虚依然抓人:游刃有余背后的恍惚。当女性价值可以量化,婚姻成了工作,可悲的是这是唯一的选择。德西卡的小人物依然耀眼,古斯培从边缘闯进来,像风烛泪里的无措女仆,一手抓着里拉,一手捏着火。不过抽奖里68和89要怎么辨别?
维斯康蒂拍女人脱衣穿衣,从贵气延宕至虚无。费里尼拍女人穿衣脱衣,成了照向男性虚伪的镜子。德西卡拍女人穿衣脱衣,乡土姑娘对命运的伤心和心底纯真一览无余。
太棒了!!!!
四部短片都好看。《雷奥和卢西安》婚姻与工作,新婚夫妻最终无法忍受工厂的无理规定,愤而选择一起辞职拿退职金,买房子过辛苦但甜蜜的生活,女主好可爱。《安东尼博士的诱惑》这简直就是“恐同即深柜”的绝对例子,只不过这里不是同性,而是色欲。依然对费里尼无感,这大概是最容易看懂的一部费里尼片子了。旁白声音有点恐怖。最后的天使小孩超可爱。《工作中》我的老天,施耐德小姐太漂亮了,但我看她的片子太少了,总觉得不像是她,看演员表才敢确认。短片从头到尾都是在两个房间完成,居然一点都不会觉得闷,为钱结婚的丈夫,婚后有很多情人。但我没看懂最后要向丈夫要钱,是想让他把自己也当做情人吗。《抽签》挺浪漫的故事。索菲娅·罗兰是很美丽的女人,喜欢她在电影里的性格,讲话大声,大大咧咧,很特别。还有她胸型很好看,臀部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