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第一部8.0,第二部6.5,第三部7.0,总的来说,整体剧本没太大问题,推理不算精彩但能看,笑点不出众但还及格,最大的问题是塞得太满但处理的又不够好,不懂做减法,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尴尬的戏份,割裂感太强,导致观影不够流畅,如果删减修改十分钟效果会好不少
1,秦风的背景故事?
很多只看多前两部和网剧的观众其实并不知道,其实唐探还有两部漫画短篇,一部是背景介绍,一部是一个小案子。
秦风,1997年11月11日,出生于一个警察世家,从小就是神童,记忆力超群。小的时候母亲得了贫血症但却没有足够的钱,父亲为了给母亲治病决定抢银行,让秦风帮忙记住银行保安出门次数和时间,但是秦风却没有做好导致父亲被抓入狱,不久后母亲去世,从此秦风开始不爱说话,养成了结巴的毛病。长大后想报考刑警学院,目的是为了实行一次完美的犯罪,所以没考上,姥姥为了让他散散心安排他去泰国找舅舅唐仁玩一周。 具体见唐探前传(见链接 唐探前传)
2,Q是谁?
“Q”是一个组织, 一共12个成员,最后出来了11个人,还有一个空位,露脸的有三个人,分别是第二部的宋义,第三部的警察,网剧第二部分的ivy,以及头目刘德华。第一部的思诺和Q有着很强的联系,最后的乌比斯环暗示她的中立性质,游离于善恶之间。最后出现了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大本钟,呼应了网剧第二部分最后ivy的目的地,不出意外的话第四部要去福尔摩斯的老家。
3,密室讲义
『密室讲义』由美国籍推理小说家约翰·狄克森·卡尔于1935 年在其推理小说《三口棺材》之中发表。总结了十几种密室手法,具体可见链接密室讲义
但其实并不是什么圣经,只是用来唬人的,几十年前的东西其实早就过时了
片中提到了约翰·迪克森·卡尔和他的代表作《三口棺材》、《犹大之窗》,卡尔被誉为“密室推理之王”,和第一部提到了阿婆以及第二部提到的奎因并称“黄金时期三巨头”。前三部按照知名度的顺序把黄金三巨头提完了,那第四部会提谁呢?第四部英国伦敦,肯定就是柯南道尔了!
4,案件解读
和前两部一样,依旧是两个案子嵌套在一起的案中案,第一部是黄金失窃案+颂帕被杀案,第二部是五行杀人案+顺风车杀人案,这部是密室本格+秦风杀人。密室本格也不行,套路是推理小说中很常见的套路,看来陈思成自己也看出来了,所以最后往东野圭吾型的社会派靠,想要用情感给故事拉点分,但情感缺少铺垫,很难共情,好在日本演员优秀的演技扳回来了很多
虽然密室本格比较拉跨,但是秦风杀人案其实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前面我也在吐槽,但仔细想象其实是合理的。为什么一堆世界前十的名侦探在那里,却要特意让王宝强跑回泰国找思诺去顿悟,顿悟的还是这么简单的西格案实验,最后发现啥用没有?这是秦风和野田浩故意设计的,回想前面Q考验秦风的游戏,三人二面包一刀,如何实现公平,答案是杀一个人;和后面的诱导秦风杀掉村田昭,救唐仁和小林两个人。都揭示了Q的目的,牺牲部分人的生命,以换取剩下人的公平正义(好像和拆弹专家2中的复生会撞梗了,而且头目都是刘德华)。而秦风的目的则是将计就计,故意让Q以为他真的杀人了,让唐仁回去也只是为了骗Q,引出他出来自爆。这都是秦风和野田浩设的局,秦风说“第一个出现的就是Q”就是这个意思,他们对于这个密室杀人案其实并不关心,他们真正关心的其实是,Q,所以最后都没等审判。
从这部开始,秦风从解题者进化为布局者
5,战争遗孤(见链接开拓团)
提到日本,永远绕不开的就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日本开拓团”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了真正占领中国,日本向中国派来的组织,不光有军队,还有大量的移民。日本政府制定《向满洲移住农业移民百万户的计划》规定以20年间移民100万户、500万人为目标。从1937年起,每5年为一期,移民户数是呈递增的,第一期为10万户,第二期为20万户,第三期为30万户,第四期为40万户。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期间,共派遣开拓团860多个、33万多人。“开拓团”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或在日本组建的12000多个“集团部落”中忍饥受寒,其间冻饿而死的人无法计数。
1950年日本政府对中国东北的未归还者统计是26492人,1958年日本厚生劳动省特别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未归还者还有22187人。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提供的资料,从昭和47年至平成7年(1972~1995年),赴日定居的残留孤儿有2171人,携带配偶和子女人数达7801人。
片中的渡边胜就是留在东北的战争遗孤,背负父辈的罪孽,从小在东北长大,不会日语,中年才回到日本,女儿身染重病没钱医治,在父亲的威逼利诱下抛弃妻子, 所以女儿小林杏奈对他恨之入骨。总之,是战争的悲剧, 结合MJ的反战歌曲《heal the world》,想表达的就是反战,愿世界和平 。
卡介苗疤痕:这是一个小常识, 因为医学的发展每个人出生后会接种各种各样的疫苗,例如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等。但能留下印记的一般只有两种:牛痘疫苗和卡介苗。牛痘疫苗因为天花在1980年被彻底消灭所以已经被取消了,所以80后、90后、00后是没有接种过牛痘疫苗的,胳膊上只有卡介苗留下的一块有缺口的圆形疤痕,这个形状是中国人独有的,日本的卡介苗疤痕是18个针孔。
6,元素
这部电影的元素满到爆炸,毫无节制。
其中一些日本元素贴合的还是不错的,有卡丁车,温泉汤,礼仪文化,强迫症洁癖,JR新宿线,东京热,36D,相扑,忍者,密室,黑帮,秋叶原cosplay,涉谷十字路口,圣斗士,樱桃小丸子,日本寿司 。感觉就像是导游带观众来了一次东京一日游,每个场景都快速的走了一遍。
主题从探案到黑帮斗争,到人性善恶,到贫富差别,富人们的完美犯罪,到战争遗孤,到亲情羁绊,到最后世界大团结。太满了,导致都是一带而过
7,尬点
这部电影笑点设计的还算密集,但是很多低俗黄色笑点,引起了不少观众的不适。
最大的笑点在停尸房电梯里面,但是却设计让一个无辜女护士被群殴的情节,笑完后感觉很膈应,大家喜欢看的是丑角出丑,而不是弱者无故被打,把被打的人换成唐仁会好不少,或者直接删掉。
五大灵童和平精英就是全片最尴尬的片段,和第二部的唐探师傅从天而降一样,莫名其妙。除了让没看过前两部的观众一头雾水,看过的也并不会有太大好感。
广告,东鹏特饮,安慕希,京东,汤达人,招商银行,Skyworth,和平精英。这其中大都可以容忍,除了和平精英太突兀了。
开场长镜头群殴的戏,一点头脑没有,除了热闹炫技,告诉其他人我场面调度还行吧,没有任何作用,既没有笑点,也对剧情没多大推进作用。
再就是用一些无意义的笑点打乱情感,比如秦风被抓后,王宝强的演技很不错的表现了他和秦风的感情,但是一转头就又开始看美女了;比如最后秦风揭开案件真相,作为全片高潮,应该是一气呵成水到渠成,倒转头切到唐仁追逐戏,导致泄气。
祝大家新年快乐
人在影院,刚刚看完,不吐不快。
作为唐探迷和日圈老人,辛苦等唐探3一年,真是失望透顶!
电影从头到尾充斥着陈年老梗和低俗笑话,抛出来的包袱全场没一个笑的。对,电影迟了一年所以梗过时了,但这也正是为什么文艺作品不该过多依赖玩梗的原因!!!
各种电影桥段轮番轰炸,街头追逐戏码一遍不够,还要两遍三遍无数遍!导演,我知道你熟悉各种桥段了,不需要那么多遍重复凑时长好么?
人物逐渐弱智化,托尼贾在Crimaster上排位和实力完全不符,人设能清晰一点吗?他排位都是靠卖萌和打架吗?王宝强就更别说了,已经装疯卖傻到了极限,一点都不好笑。
电影前半段一直在跑题,主线不知道拐到了哪条河,看得我不知道这是侦探悬疑还是卖梗小品。
至于贯穿整个系列的Q,草草交代一笔,再来个爱与和平的大帽子一扣就想蒙混过关。你不强行扯上Q我都要忘记这条线了。我就想问这个案子和Q有个毛线关系,一句巧合化解万物真是好用啊!
最后我想说,日本那边配置这么强大的卡司,用成这样真的好吗?电影最后Masami的戏真心不错,点赞。
最后的最后大过年的说点好的,有那么一两个桥段还是搞笑的,把我从昏昏欲睡中解救了出来。不过真心没看出来这电影为啥非等到春节档,除了片尾曲还有啥新春元素吗?为了憋票房罢了。
这个宇宙就这么结束了挺好的,再往下真心是糟蹋IP。如果第一部我打9分,第二部我打7分,这一部3分吧。真不敢相信一和三是同一个人写的拍的。
陈思诚最近很喜欢买热搜吹嘘自己的才华嘛,他的“才华”大概就是模仿各种港片和神探夏洛克的创意炖成一锅三俗大杂烩、浮夸地装疯卖傻、以及卖弄一些下流油腻的梗,让和他散发着同样恶臭的猥琐男哄堂大笑。
下面就来盘点一下他自认为搞笑的下三滥路数(通常由王宝强饰演的唐仁体现)。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女的离不开胸,男的离不开屌
第一部:
1. 偷窥女房东洗澡
2. 对战小沈阳一行人,用踢打掏拧捅等招数攻击对手的JJ和菊花(一两次就算了,还一直没完没了地重复)
3. 阿香为我挡枪,我怎么能辜负她呢,我要跟她生很多很多很多孩子………??报答救命恩人就是叫她一个劲生孩子?渣男脑回路就是和人不一样
第二部:
1. 秦风:“我要看奎因手稿。”唐仁:“窥阴?还用手搞?”.............yue
2. 我愿为阿香奉献我毕生精血……(呕)
3. 你们要是嫌弃我,我马上拍屁股走人(然后一直在拍女警官的屁股)
4. 我还说你有大凶兆(胸罩)呢(然后突然袭胸)……
5. 上厕所,唐仁低头看秦风的JJ后躲开了,随后进来个黑人,看到他的JJ后他俩都躲开了(陈导对屌类玩笑情有独钟)
6. 唐仁扮成唐老鸭,和第一部一样,用踢打掏拧捅等招数反复地攻击对手的JJ和菊花……(大概是第一部捧臭脚的太多了,陈导尝到甜头了)
7. 镜头特写,调侃黑人女护士的胸
8. 糖厂没开灯,不小心偷袭了女警察的裆部
第三部:
1. 好胸……
2. 秦风:“犹大之窗”。唐仁:“有大痔疮”.........(无聊透顶的谐音梗)
3. 秦风:“你出那么多汗”。唐仁:“东京热啊”(日本成人视频制造商)
4. 秦风说血管迅速扩张,唐仁低头看裤裆……
5.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无辜的护士无端被暴打是搞笑……
6. 在大街上吓唬女生的变态暴露狂……
7. 反复给到镜头的粉色大胸和密码36D
8. 被黑帮追杀的时候,和前两部一样,反复地攻击对手的下三路(陈导还真是乐此不疲)
这样的段子其他电影也有,偶尔出现一两次还勉强能忍,但像陈导这样厚颜无耻的当属第一人,专门将低俗包装成笑料在三部里面反反复复地使用,还自以为有趣得不行。
看这架势,明年应该还会有一部了。不知陈导今年又会想出多少哗众取宠的三俗段子呢,还有那些尝过甜头的胸梗屌梗,肯定也会反复使用,毕竟受众还挺多的呢
重复使用的不只是低俗段子,其他元素也是。第一部思诺的笑和第二部的侦探变装秀,又在第三部里炒了冷饭。看来以“才华”著称的陈导也有点黔驴技穷了呢
明明那么猥琐,却那么自信
------------------------------------------------------------
评论区有人拿陈思诚跟周星驰比,周星驰我看的不全,只看了最有名的几部,在此仅说说个人看法,为什么周星驰的黄梗没有过分引起人不适而你陈思诚却令人作呕。
周星驰电影的标签就是无厘头,无厘头在当时本身就是非主流、嘲弄的,这些段子放到这样的语境下并不突兀。再加上影片自带的童真视角,很容易就被轻松化解了。
而《唐人街探案》的标签是什么?是悬疑推理,是春节贺岁合家欢喜剧。你那些下三流的黄段子放在这里本身就是格格不入的,你什么时候见过春晚讲黄色小品跳脱衣舞???况且所有的恶心段子都是从唐仁视角出发的,一个耍流氓的油腻猥琐男,和周星驰的小孩子视角完全是两回事,所以只能停留在低俗层面。
去年1月,为了迎接《唐探3》,我不仅看完了《唐探》网剧,还重温了《唐探1、2》。
结果《唐探3》延期到今年春节档上映。
于是前几天我又重温了一遍前两部电影和网剧。
终于等到了心心念念的《唐探3》,看完电影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等了三年,你就给我看这个?
《唐探3》的票房太可怕了,一天就10.5亿,不仅轻松打破国产片单日票房记录,而且直接比第二名的5.46亿多了5亿。
然而豆瓣评分从6.8分一路降到了6.2分,看样子还要继续降下去,估计落脚点在5.5分左右,甚至更低。
本来以一天10亿的速度超越《战狼2》是完全没问题的,但以现在这个口碑,不仅超越《战狼2》无望,甚至能不能保住今年春节档票房冠军都成问题。
《唐探3》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两方面问题,一是电影本身的问题,二是电影宇宙上的问题。
换言之,《唐探3》不仅作为一部电影是失败的,而且在打造“唐探宇宙”上也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唐探宇宙刚刚才建立起来,本来大家都很期待它能成为国产电影宇宙的代表,然而《唐探3》一部电影就毁了。
剧
透
分
割
线
先说说电影本身的问题吧。
《唐探1》真的是神作,首先是黄金失窃案和凶杀案这两个案件阴差阳错地成了一个案件,产生了1+1>2的效果,再加上最后的大反转也是加分项。
相比起来《唐探2》就逊色了不少,但也不算太差。
没想到《唐探3》连《唐探2》都不如,毫不夸张地说,直接从第一部的神作变成了烂片。
前两部的案子至少不会让你看到开头就猜到结局,但这一部真的是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局。
电影开头就说了苏察维出居水堂的时候还没死,被小林等人送往医院,但还没送到医院就死了,你立马就能猜到是小林补了一刀。
我心想,不会这么简单吧。
结果还真就这么简单。
我们作为普通观众都能猜到结局,然而犯罪大师排名第2的秦风和排名第3的野田昊加起来都费了好大功夫才破解,这未免有点太侮辱观众智商了。
《唐探2》最后野田昊用极其夸张的表情说“好难呐”,你还以为是多难的案子。
《唐探3》开头野田昊也说,如果我们联手都破不了的案子,那肯定不是人做的。
看完电影你的第一反应是:就这?
这个案子也叫难?这也叫推理片?
电影中还提到了约翰·狄克森·卡尔的“密室讲义”,也就是把所有密室案件归结为13种类型。
陈思诚还好意思说凶手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密室类型,第14间密室。
别人密室讲义这13种类型的前提都是受害者在密室中就死了。
比如《唐探1》,颂帕死了,监控录像只有7天的记录,颂帕死之前只有唐仁进去过,颂帕死后也再也没有人出去过,这才是真正的密室案件。
而苏察维在密室中没有死,出了密室后被补了一刀才死的,这根本不能叫密室案件。
而且《唐探1》中唐仁被诬陷那才是铁证如山,百口莫辩,这个案件哪能叫铁证如山?
警方一不查碎裂的玻璃屏风上的指纹,二不查凶器上的指纹,强行说铁证如山。
首先,是苏察维推倒了玻璃屏风。
警方只要查玻璃屏风碎片,就能发现上面只有苏察维的指纹,没有渡边胜的指纹,从而推断玻璃屏风是苏察维推倒的。
更何况渡边胜身下没有玻璃碎片,说明他是在玻璃屏风碎裂前晕过去的。
其次,苏察维捡起一块玻璃捅了自己一刀,再放到渡边胜的手里。
警方只要查凶器的指纹,就能查到苏察维的指纹,从而推断是苏察维自己捅自己,然后再把凶器放在渡边胜的手里。
还有渡边胜用黄铜摆件打了苏察维,警方居然没发现黄铜摆件也是凶器,法医也没发现苏察维头上有伤。
但凡警方查一下现场的指纹,这个案件基本上就破解得差不多了,但他们就是不查。
苏察维先自己捅了自己一刀,后来小林又补了一刀,她隔着衣服都能刚好捅到苏察维的伤口上。
就算她能刚好捅到伤口上,同一个地方捅了一次和捅了两次也是有区别的,法医没看出来是捅了两次,秦风和野田昊也没看出来,而且他们两个人都没看出来。
小林补刀的时候,苏察维还叫了一声,汽车前排还坐了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没发现小林补了一刀,你们是瞎子还是聋子?
小林明明可以找机会把凶器扔了,她非要把凶器留在车上。
警方扣留了汽车,居然没发现车上有凶器,后来唐仁一下就发现了。
《唐探》前两部的bug是很少的,没想到这一部漏洞百出,从头到尾都是槽点。
这部电影还有六个编剧,就这剧情需要六个编剧吗?
还有托尼·贾饰演的杰克·贾,完全没有卵用,犯罪大师排名第9就这个水平?犯罪大师的含金量也太低了吧。
不过一想到排名第4的林默唯一的作用是当司机,我就不觉得奇怪了。
《唐探》系列的风格都是推理+喜剧,这一部推理部分很一般就算了,喜剧部分更是粗制滥造,甚至让人不适。
其实当初《唐探2》的很多笑点就很低级,比如唐仁说前台有“大凶兆”,然后对她袭胸;
唐仁说要拍屁股走人,结果拍的是陈英的屁股。
还有奎因手稿等等等等。
《唐探3》就更肆无忌惮了,唐仁见到小林就说“好胸”,见到澡堂就说是正规的还是不正规的,见到东京就说东京热。
小林又不是穿的比基尼,她明明穿得很正常、很保守,为什么要强行说“好胸”?
唯一的解释是剧本就是这样写的,不管小林穿的是什么,只要她一出场,唐仁就要说“好胸”。
村田昭给他们出了几道题,其中有道题秦风和野田昊写的答案是3和6,唐仁说第三个空是D,因为36D。
我印象中村田昭说答案是三个数字吧,D是数字吗?
这大过年的,很多人带着小孩来看这部电影,这些笑点合适吗?
还有电梯那段,一群人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护士暴打一顿,完全是为了搞笑而搞笑。
她做错了什么要被一群人暴打?
其实回想一下三部电影外加一部网剧,所有女性角色就没有几个是正面的,要么是花瓶,要么是反派。
第一部的思诺是反派,阿香没什么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安排唐仁偷看她洗澡来制造笑点。
途中黄兰登还说阿香口味重,陈思诚,她可是你老婆,你写这样的台词合适吗?
第二部的陈英也没什么作用,唯一的作用是为了塑造唐仁见一个爱一个的人设,从而制造笑点。
第三部的小林仍然是为了塑造唐仁见一个爱一个的人设,而且小林还是反派。
电影最后还强行煽情,说小林的母亲林奈为了偷一个蛋糕而坐牢。
先不说偷一个蛋糕就坐牢合不合理,光是她必须靠男人才能活下去,离开了男人就活不下去,就必须去偷去抢的剧情就充满了偏见和刻板印象。
小林也是,苏察维说她对年长男人非常渴求,只要勾勾手指,她就投怀送抱,随便你怎么样都行。
你拍的是《娘道》吗?
这都2021年了,女性早就独立了,早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
还有检察官不顾自己的职业和身份和野田昊眉目传情,我承认妻夫木聪很有魅力,但这和妻夫木聪有没有魅力没有关系。
检察官那个时候是在工作,为什么一定要安排一个女人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剧情呢?
网剧里的女主ivy是反派,另一个女主萨莎在第二个案件中稍微好一点,在第一个案件中就像个傻子一样。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的,三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基本上只有kiko一个正面角色,而且戏份也不多。
而且除了kiko之外,大部分女性角色都要先受苦受难,然后才会变得独立,比如思诺的养父是个变态,ivy小时候被养父性侵,长大后做演员被导演性侵,再比如小林被生父抛弃,被养父性侵……
你看看美国的女性电影,也有那些经历了苦难才变得独立的,但更多的是主动变得独立,因为,不是因为有人伤害了你,你才变得强大,而是因为你很强大,所以你才没有被他人的伤害打倒。
《唐探3》的第二个败笔,也是最大的败笔,是对电影宇宙的处理。
对电影宇宙的处理,无非就是对Q的处理,以及对各个角色的塑造,《唐探3》在这两方面都很失败。
其实很多观众并不是很关心渡边胜这个案子,因为大家都是奔着Q来看的,就算渡边胜的案子拍得一般,只要Q的身份处理得好,观众也会买账。
Q的身份有一万种可能,然而陈思诚偏偏选择了最low、最低级的一种。
当我看到宋义和ivy的时候,我真的是面无表情,因为之前的作品中他们就是大BOSS,他们是不是Q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哪些人是Q。
结果另外两个是田中直己和刘德华。
我等了三年,你就给我看这个?
唐仁呢?秦风呢?思诺呢?秦风的爸爸呢?
当初《唐探2》和《唐探》网剧出了后,就有网友猜测Q是一个组织,宋义和ivy都是Q组织的成员。
我看到这个回答的时候,我觉得有这个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因为我觉得答案不会这么简单。
结果答案还真就这么简单。
网友猜测Q是一个组织,宋义和ivy都是Q组织的成员的时候,不仅仅是我,很多网友都觉得不会这么简单,所以大家都朝复杂的方向去想。
你们可以上豆瓣、知乎看看,很多网友都猜Q是唐仁、秦风、思诺、kiko、思诺的同学丹,甚至还有秦风的爸爸、宋义的妹妹宋倩等等等等。
比如我之前就觉得唐仁是Q,因为他总是用寻龙尺破案,而且总是“无意间”把关键线索告诉秦风。
具体可以看看我上一篇文章,我写了1000多字来解释为什么我觉得唐仁是Q。
并不是我一个人觉得唐仁是Q,很多网友都觉得唐仁是Q,因为很多细节都证明他是扮猪吃老虎,深藏不露。
结果陈思诚狠狠地扇了我们一耳光,说我们想多了,唐仁不是扮猪吃老虎,他就是一头猪,他不是深藏不露,他就是单纯的蠢。
最可能是Q的人,除了唐仁之外,我觉得就是秦风了,因为《唐探1》最后他把纸立在桌子上,隐喻人都是两面的、立体的,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思诺曾经问秦风,你爸爸是坏人吗?
秦风说,好,坏,看怎么理解了。
再加上他说他当警察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一次完美的犯罪,这些细节都说明秦风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存在。
有人可能会问,他两次抓到杀人犯,他怎么会是坏人?
还记得当唐仁把案发当天的经过告诉秦风后,秦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吗?
他说:有意思。
坤泰明明帮助他们偷渡,秦风还怂恿唐仁不走了,留下来破案,理由是:“多好玩啊。”
第二部也是如此,宋义说出他借书和去犯罪现场是Q叫他做的,秦风的反应是:这案子越来越有意思了。
所以他抓杀人犯不仅仅是因为正义,更是为了破案,他很享受破案的乐趣。
他之所以享受破案的乐趣,是因为他自己想完成完美犯罪,但他的梦想被别人实现了,别人完成了完美犯罪,所以他要找到这个完美犯罪中的不完美,从而证明它不是完美犯罪。
当然,虽然他很享受破案的乐趣,但他毕竟也抓到杀人犯了。
正如那张纸一样,说他是好人或者坏人都是片面的,他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还有宋义救他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感谢宋义,而是宋义竟然用的是左手救他。
以至于宋义都吐槽他:我救你的时候,你想的竟然是这些,你是神是兽啊?
他满脑子都是破案,没有其它东西。
还有他第一部放走思诺,第二部放走宋义,他直接成了审判者,凌驾于法律之上。
还有第三部开头他的梦境,途中切蛋糕的问题他选择杀一个人,还说什么公平正义需要牺牲……这些细节都让人猜测接下来他会黑化,甚至他就是Q。
前两部他还是亦正亦邪的,结果第三部非但没有黑化,而是直接洗白,成了好人,而且是绝对的好人,不仅拒绝Q组织的邀请,还说什么他没有权利执行正义。
你说你没有权利执行正义,那你之前为什么要放走思诺和宋义呢?
早就有预告片说秦风为了完成Q组织的考验而杀人,你知道有反转,结果你万万没想到反转就是他没杀人。
《唐探3》从头到尾都很平庸,秦风杀人可以说是唯一的亮点,结果这唯一的亮点也是假的。
陈思诚把一个故事拆成两部电影,《唐探2》一开始就提出Q,电影结束了也不揭晓Q是谁,从而吸引你去看《唐探3》。
你等了三年,结果其中两个Q是宋义和ivy,另外两个是新角色,这个结果也太让人失望了吧。
宋义和ivy是Q组织成员一点也不惊喜,因为之前的作品中他们就是大BOSS。
田中直己和刘德华就更没什么惊喜了。
优秀悬疑片的大BOSS都是之前出现过的角色,他们两个都是新角色,之前从来就没出现过,谁能猜到他们是Q?
什么叫惊喜?
惊喜就是除了宋义和ivy之外,之前出现过的角色是Q组织的一员,比如上面说的唐仁、秦风、丹、秦父、宋倩等等等等。
比方说我之前一直觉得唐仁和秦风最有可能是Q,就算《唐探3》揭晓谜底说Q不是唐仁和秦风,而是秦父、宋倩或者kiko,我也会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他们几个都是之前就出现过的。
但是你告诉我除了早就揭晓的宋义和ivy之外,之前出现的任何角色都不是Q,猜他们是Q都是过度解读,这就让我有一种被玩了的感觉。
在《唐探2》最后留一个悬念,让大家去猜Q是谁的人是你;
在《唐探3》中说除了宋义和ivy之外,之前出现的任何角色都不是Q的人也是你。
很多人没有猜到片尾彩蛋,大家猜不到不是因为这个答案很意外,而是因为这个答案太简单了,大家首先就排除了这种可能。
早就揭晓了宋义是第二部的BOSS,ivy是网剧的BOSS,你等了三年就等到一个Q是一个组织,宋义和ivy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什么唐仁、秦风、秦父、思诺等等等等都和Q没有关系,这也太水了吧。
正如我上面所说,Q的身份有一万种可能,陈思诚偏偏选择了最low、最低级的一种。
还有网剧中那么厉害,并且在犯罪大师中排名第4的林默在《唐探3》中只能当司机;
比秦风还聪明的思诺唯一的作用就是证明秦风没有杀村田昭。
证明秦风没有杀村田昭,这个换谁来都可以,交给思诺未免太大材小用了,思诺完全有更重要的作用。
五大灵童就更不用说了,网剧中他们就是多余的,电影中他们更是多余的。
电影宇宙,就是每个角色都要有血有肉,都是不可替代的。
你看看《旺达幻视》,吉米·吴身为十八线角色都有完整的剧情。
《蚁人2》开头蚁人给他表演了魔术,后来他就私下学魔术,《旺达幻视》中他就成为了老司机。
而《唐探3》呢,只有秦风和野田昊能发挥点作用,而且秦风比起前两部智商也下降了不少,除此之外的唐仁、kiko、林默、思诺、杰克·贾等等等等角色基本都是工具人,你这叫什么电影宇宙?
而且这都第三部了,还有很多悬念没有解答,比如第一部中丹是怎么失踪的,他死没死,如果死了的话是谁杀了他,以及秦父是怎么入狱的?
第二部指使宋义的是谁,是刘德华指使的吗,还是其它人指使的,又或者是根本没人指使,一切都是他自导自演的?
网剧中杀害林默父母的人是谁?
第三部中田中直己是怎么知道秦风和秦父的事?秦父到底是不是Q组织的成员?
陈思诚还真把电影当成电视剧来拍了,只管挖坑,不管填坑。
都第三部了,这些悬念还不解答,你想等到第几部再解答?
《唐探2》就是《唐探3》的加长预告片,本以为《唐探3》是正餐了,结果还是加长预告片。
电影宇宙是你这么搞的吗?
虽然《复联3》最后也留了很多悬念,比如化成灰的人会不会复活,怎么复活,洛基是不是真的死了,复联怎么打败灭霸等等等等,但是这些问题在《复联4》中全部得到了解答,不会说《复联3》留的悬念等到《复联8》再解答。
而且你看完《复联4》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就算有问题也是关于《复联4》的问题,不是之前的电影的问题,但你看完《唐探3》后还是有一大堆问题,而且很多都是之前的作品的问题,比如上面说的第一、二部以及网剧的问题。
我看《唐探3》是为了之前的作品的问题能够得到解答,结果看完之后非但之前的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反而问题更多了。
《唐探4》和《唐探5》都已经立项了,况且《唐探3》票房这么高,第四部是肯定要拍的,我就劝陈思诚一句,别再挖坑了,先把三部电影和一部网剧的坑填了再说吧。
少了烟花炮竹的点缀,年味越来越淡了,大年初一比起往常不但不热闹,还格外冷清些,到处关门也没事可做,想着毕竟还是过年,做点有仪式感的事吧,买了唐探3第一场的票,早早的坐进了电影院。结果,一进电影院就被这阵仗吓住了,最大的一个巨幕厅,人坐的满满的,看来前两部还是积攒下了相当不错的口碑。
对于第三部,其实我本来没抱太高期待,想着只要有个逻辑严密的案子,引人入胜的节奏,就算对得起我这张电影票了,但是看到中途,我心里就开始盘旋着一个念头,要二刷。
首先,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细节真的很多,目不暇接,线索布置上几乎没有废笔,剧本的打磨相当用心,一开场,就用秦风的梦境交代了他想要一场“完美犯罪”的梦想,接下来整个电影的布局就开始一步步的围绕着完美犯罪展开了。
首先要问的是,这场完美犯罪,其中到底包含了几个案子?这场完美犯罪中,到底有几个凶手?这就是剧本最高明的地方,从表面来看,似乎只有一场犯罪,但是如果你认真的重头想过一次,其实完美的犯罪发生了三次,也就因此其实有三个凶手,三场罪案层层包裹,逐步剥开,形成了令人叫绝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而最后的一场,也是最核心的一场犯罪,才是比完美更完美的犯罪,那是罪孽最为深重的犯罪,也是永远无法被侦破,不需要被惩罚的犯罪,这最核心的一场犯罪,才是导演真正想要我们看到的犯罪。
第一层的完美犯罪当然是密室杀人,这层侦破已属不易,却没想到其实还有第二层的翻转,真正的凶手可谓是心机深重,隐藏颇深,但这还没完,在两层完美犯罪的谜题被解开之后,我们才看到真正的审判其实指向了最后一层的犯罪,那就是诱发一切悲剧的原因,是精英对贫民的掠夺,正如导演所说,这才是真正的完美犯罪。
这样的完美犯罪,从古至今,极其普遍,这些罪犯也许没有真正拿出刀来杀人,但是他们通过各种阶级优势,打造出一个强大而精密的系统,高效的实现了金字塔顶端对底端的绝对压榨,制度化的收割,把底层当做工具,当做韭菜,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还有什么犯罪能比这更明目张胆,更肆无忌惮,而且更大隐隐于市呢?
电影最精彩的一幕,发生在Q与秦风的那一场对手戏里,那是一场关于“何为公正”的灵魂之问,也是我二刷想重点去看的部分,Q那一整段咄咄逼人的追问,第一时间就让我想起曾经刷了三遍的哈佛政治哲学课《公正》,这套课程用了几十个小时,只讨论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公平?
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关心呢?因为,一个人对于“何为公正”的看法,就是他对善恶的准绳,就是他判断世界最基础的价值观,价值观是这个世界的根基,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立场,立场决定选择与行为,选择与行为造就结果,正是对于“公正”的看法不同,因此塑造出千万种选择,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也塑造了每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这个话题展开来很长,但简单来说,从古至今,关于到底什么是公平的讨论,有两个比较鲜明的阵营。一个是剧中Q所代表的集权主义精英阶层,他们关于“何为公平,何为道德”的逻辑推理建立在两个论点之上:一是结果主义,也就说道德与否取决于结果,二是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就是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因为基于结果主义和功利主义,所以对于Q来说,最公正的事就是去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去实现结果的最优化,而过程中到底有多少底层的无辜者或弱者被牺牲,并不重要,弱者无论是死,还是承受痛苦,那都是为了实现最优结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这就是他们的道德原则,这就是他们心中的公正。
他们对人性是悲观的,正如Q所言,他设计那一系列的游戏和测试,目的就是为了让秦风看到人性的丑陋,人类的无序,法律的愚蠢,从而怂恿秦风去认同精英们的价值观,从而加入功利主义的阵营中,通过精英的独裁去打造一个美丽新世界。这样的观点看起来逻辑严密,而我们能够如何反驳呢?
秦风的反驳是:“你有你们,但我有我们”。这句话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含义无穷,这个回答,其实沿袭了自约翰洛克到康德,再到近现代关于自由和人权的一系列讨论。“你们”是把人作为客体,作为物质,作为工具,作为对象,因此可以用简单的数学计算,来衡量什么是“利益最大化”,而“我们”则是把人作为主体,在主体的逻辑之下,每个人就不再是可以被别人计算或者被牺牲掉的东西,人是有灵魂的,有尊严的,有基本人权的,哪怕是底层的弱者,也应该被保护,这是精英们无论打着任何结果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大旗都无法剥夺的基本权利。精英们认为自己能够创造更完美的公平,但终究只是催生了一场又一场完美的犯罪而已。
正如康德一再强调的:“不仅仅要将人视为实现目的的工具,而且要将人本身就视为终极目的,道德不是结果决定的,道德价值是由动机决定的,人做的正确的事情,不是为了正确的结果,而是出于正确的目的。高尚的意志之所以高尚,并不是看它达成的效果。高尚的意志因其自身而高尚。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也一无所成,它仍然因其自身而闪耀光芒,它本身就蕴含了全部的价值。”
“你有你们,我有我们”这是秦风简短有力的回答,我相信这也是电影想要传达的价值观。
而这部电影优秀的地方,是他并没有生硬的把道理强加在剧情上,它做到了把这两种价值观的冲突,以及它所带来的艰难选择,融入了剧情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秦风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比如切面包,再比如计算过街人数,要不要救女秘书,其实都是Q在引导秦风去做出更功利主义的选择,而秦风也非常善于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从对方的逻辑推测出了他们想要的正确答案,不说案件本身,就双方这个博弈的过程,就已经极其精彩。
秦风面临的选择之艰难,不亚于蝙蝠侠里的小丑给人们制造的困局,而在《奇葩说》的一场辩论中,小丑设定的这个选择变的更加极端了,如果一艘船上只有贾玲一个人,而另一艘船上有100个人,为了救那100个人,是不是应该把只有贾玲一个人的那艘船炸掉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蔡康永在最后甚至不惜破坏游戏规则,倒戈选择了“不能杀死贾玲”,因为他意识到这已经不仅是一场简单的辩论,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向观众传递价值观的时刻,我们必须明白,人权之珍贵不可剥夺,人是主体而不是工具,这才是正道,这才是世界能够存在下去的道德根基。
电影多次把秦风架在两种价值观的边缘上做选择,这个设定,也让我想到了圣经里最古老的传说,就是亚当吃禁果的故事,圣经里说因为亚当没能抵挡住诱惑,吃下禁果,从此把罪带入这个世界,世世代代流毒无穷。而电影中的渡边胜,他正如亚当,因为不能承受诱惑而做了错误的选择,这罪的恶果就在多年后显现出来,最终惩罚了自己和许多无辜的人。很多人也许和渡边一样,曾经选择投入这个“完美犯罪”阵营的人,都以为自己不会受惩罚,但惩罚真的不会来吗?它可能以各种方式来临,或许是背负一生的良心折磨,也许是多年以后的悔不当初,审判也许迟到但不会缺席,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而圣经里还说,除了亚当以外,其实还有一个人,被称为“末后的亚当”,这个人就是耶稣。他同样的也被置身在亚当曾经的选择中,起初的亚当没能战胜诱惑,吃了禁果把罪带入世界,而耶稣这个末后的亚当却战胜了诱惑,因此可以把罪从世上带出去,成为救世主。
秦风在电影中,其实也承担着成为第二个亚当的重任,他和当年的渡边胜一样被置身于艰难的选择中,渡边胜选错了,但是这一次轮到秦风,他到底有没有能力战胜诱惑,做出正确选择,不让罪延续下去呢?我还是不剧透了,自己去看吧。
不管怎么说,唐探三有刷新了我对国产片的印象,虽然难免还是要做很多商业性的平衡,但在核心剧情的打磨上绝对高出期待,以至于走出电影院后,我还在琢磨这个问题,三个穷人,两个面包,到底怎么分才是最公平的?我已经有了我的回答,你的回答是什么?
先写到这吧,我应该还要去二刷,二刷之后,再来补充一些细节吧。
唐探系列走到第三部,有点既是“填坑结束”,又是“新的开始”的意味。
摄制精良的多线叙事,喜剧与悬疑共存的类型混搭,有鼻子有眼的推理,讨喜的演员群像,这四项始终是“唐探”系列延续IP生命力的关键。
《唐探3》同样抓住了这些“传统优势”,而且将整个系列的故事脉络和人物关系的衔接体现了出来,靠日本发生的双案嵌套架构,逐步搭建出一个“唐探宇宙”。
《唐探3》的起点承接于《唐探2》,其中引入了一款全球侦探社交平台CRIMASTER。这款软件开启了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口子”,以开放平台的方式,让众多全新人物在电影和剧集中顺理成章地出现:野田昊、Kiko、林默、Ivy……以及最关键的,从未现出真身的神秘Q。
继曼谷、纽约之后,东京再出大案。此次案件发生在一个四面环水的天然密室居水堂,案发时密室里只有两个人:利益相争的商会大佬苏察维与帮会头目渡边胜(三浦友和饰)。
所有现场证据的细节都表明渡边胜就是凶手,为了洗清嫌疑,他委托野田昊调查案件。而在秦风与唐仁收到野田昊邀请的三个小时后,Q就在CRIMASTER上公布了这桩案件。
他们一路追查真相的同时,又陷入了Q操控下的商会秘书小林杏奈(长泽雅美饰)绑架案。案中案与栽赃嫁祸,让秦唐组合迎来了推理生涯中的最大挑战。
先聊聊这次《唐探3》在悬疑与喜剧上的类型混搭,比起之前有哪些进步。“唐探”系列一直在做类型混搭的努力,而这杆“天秤”,在第一部和网剧的前两个单元中平衡得不错,在第二部和网剧的第三个单元中则还是令我有些失望的。《唐探3》这次让两种风格没有产生那么大的反差,基本是在融洽的语境中并进的。
悬疑奇案,吸收了日本本格推理的经典元素,剧情过半时又引入全新的案件与反转模式,让本格变得不那么“本格”。故事线索的转换令人如坠迷雾,但观众基本上还是能跟着一起推理,不至于掉队。
一边是发生在“绝对密室”里,无法被推翻的铁案;一边是层层游戏关卡,仿佛把“赌博默示录”玩到整个东京的地标。两件案情的悬念都设计得较为精良,最后竟然还转了一层,从新本格转到了社会派推理。细数下来,故事线的叙述流变从头至尾转了四次,推理元素的堆叠足够丰满。
喜剧部分,根据文化的特性,分离出具备层次的笑料设计。印象最深的,便是在医院中偷尸体的那整段戏——首先是制造多次错位的“偷错尸”,其次又设计让他们进入到一个出故障的“小型密室电梯”,接着又引入日本的“(伪)恐怖丧尸元素”,在悚然感中原地爆出喜剧效果。
密室是推理永恒的题材。所有的推理小说家都有一个“写密室”的梦想,而这背后是用逻辑挑战不可能的欲望。秦风这次口中的“密室讲义”,就来自于美国推理作家、被誉为“密室之王”的约翰·迪克森·卡尔的《三口棺材》。
“唐探”系列已经破解了好几起密室犯罪,但《唐探3》中的“第14个密室”,即密室之外再造密室,手法设计得出其不意。具体的破案细节不剧透了,但有一点令人感动的是,案件在最后又引入社会派中的情感因素与人物前史的悲剧色彩。
这个段落怀有浓重的“罪与罚”色彩,一改此前的欢笑嬉闹,揭开时代泡沫破碎时,在阴差阳错的际遇之下所生发出的爱意与恨意。经过这些情感内核的驱动,人物动机中多层的细节反转与案发的复盘,反倒构成了比解开密室谜团更让人惊异的答案——真正能达成“完美犯罪”的,是时代与阶层。虽然当下已经离战争时代非常遥远,但战争的遗祸仍在不断产生跨越时空的影响。
当然,能让案件最终达到这个完成度,最让人感叹的还是一众日本演员,尤其是长泽雅美与三浦友和,他们二位克制而又动情的表演击中人心。
“唐探”系列的每一部影片,都会有一种不同文化碰撞后的“观察”视角。如果说前两部中的泰国和美国,还没有充分使用当地的演员来构架叙事主体。那么转向日本,《唐探3》跨出这一步的最大看点,显然就是启用一众熟脸的日本演员,让电影成为真正的中日跨国制作,而不只是“发生在他国”而已。
或者简单粗暴地说:作为一个日剧日影高度痴迷人士,能在春节档的大银幕上,看到这些日星,并向父母推销安利,本身就是件愉悦的事。更何况即使是日本的贺岁巨制,都很难凑齐这样的阵容。
妻夫木聪饰演的野田昊曾在《唐探2》中就已作为重要人物登场,在这部则成为了第三男主角,也是卡司里的最大亮点之一。
三浦友和饰演的渡边胜,直到引爆之前,还以为这只是一个有点向北野武的“《极恶非道》系列”致敬的角色。没想到这次最撑场、最给人带来惊喜的会是他。
铃木保奈美的知性美、浅野忠信的亦正亦邪感、染谷将太的病娇,只在寥寥几场戏中,他们就能把人物最鲜活的状态呈现而出。
之前曾经在访谈中读到:制造“唐探宇宙”的构思,需要长线的布局才有成立的可能。在拍《唐探》首部的时候,团队就已经产生了第二部在美国、第三部在日本的规划,而且设计将产生的全新角色“循环利用”、逐步汇总,形成一局大棋。
对于延续、扩张IP的生命力,《唐探3》其实走出了整个系列迄今最难得的一步。它能让人沉浸于纯粹的观赏性中,又能有大量的细节进行铺陈,轻巧的笑料和“过山车”式的反转齐头并进。而在这些表面之下,深入日本文化语境,重用日本演员,通过他们的角色架构全片的主线与情感内核,此次案件也因此显出其余味。
刘昊然很帅,但是护士姐姐被打和36D那里真的让我生理性不适
日本群演吊打大陆流量明星…
无语,这个夹带私货好多,好多地方尬的一身鸡皮疙瘩,就是普通的商业片。
整个片子如同看了日本文旅宣传片和泰拳的宣传片,中国元素太少了。无厘头搞笑风格,拉低前两部作品的悬疑推理能力。总之,很失望。
通篇尴尬的植入广告让这部电影里少数的闪光点都变成了照亮茅坑里最恶心那坨屎的一束灯。比第二部更尴尬,莫名其妙的升华更是让人看到了陈导的幼稚。而从这部电影里看的出日本演员的演技整体都是高于片中其他国家的演员,演员们还需要努力呀。但颜值真的是定死了,哪怕同样满脸褶,妻夫木聪也照样比宝强帅几个维度,麻酱真美,MJ真好听
多次拿女性胸部玩梗就是很不适
一个年轻貌美的妈妈为了一碗面当着自己小孩的面被一个流浪汉糟蹋… 想出这种剧情的人指定是脑子有点问题
Q是在致敬1Q84吗哈哈哈,结合反乌托邦题材抵制虚无的完美世界
开场尬到爆啊,逻辑混乱,推理小儿科啊,结局强行升华啊,总之是一部能看但不推荐的平平无奇的电影。
善与恶总是相互缠绕,不是正反对立。人性是街口沾了荧光粉的纸币,是草莓蛋糕和荞麦面的仇恨,是逃不脱的第十四间密室,是胸前的方巾,是留给私生女财富后的自杀。愚众不书写历史,精英创造了善恶。若看到法律的不公就妄想代替法律,看到人性的弱点就想要革除人性。做神明还是首富,便都是完美的犯罪。
不能忍强殴女护士!!!
第一我非常非常讨厌拿女性的身体外貌开玩笑 讨好男观众 这是巨大的恶意 第二我非常讨厌物化女性 后面强行煽情 为了生活偷抢卖…我不能接受 低俗下流的玩笑真的不是玩笑 有的情节我真的笑不出来 而且旁边还坐着小朋友…长泽雅美染谷将太刘德华还有妹妹撑起来三星吧
没那味了,后面强行升华,些许厌倦。
无底线的烂梗真的很无聊
世界上一切可以称之为艺术的东西都需要天赋。
低俗谄媚粗制滥造,连起码的诚意都没有,推理全靠奇情轶闻,笑点东拼西凑,初一起了个大早去看电影,刷抖音睡懒觉不香吗。为了长泽雅美,努力多挤了1星,滚蛋吧,还唐探宇宙,不要太膨胀,呕。
煽情的那部分是认真的???好手好脚的妈,为了给女儿一碗面去跟流氓睡,为了给女儿一块蛋糕去偷去抢,被抓了之后病死在监狱?从此女儿决心对抛妻弃女的父亲复仇???这是什么狗血剧情。什么年代了,还这么三观不正。
懂了,Q是圣殿骑士团日本分部
真的看不下去,全程太尴尬了,陈思诚是拼凑大师吧,各种关联不大的BGM硬拼在一起。
全剧136分钟:110分钟的跑路+15分钟的父女故事10分钟的推理+1分钟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