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劫难

HD中字

主演:刘迈,梁思琪,孙荐玺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0

 剧照

大劫难 剧照 NO.1大劫难 剧照 NO.2大劫难 剧照 NO.3大劫难 剧照 NO.4大劫难 剧照 NO.5大劫难 剧照 NO.6大劫难 剧照 NO.13大劫难 剧照 NO.14大劫难 剧照 NO.15

 剧情介绍

大劫难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九一八时期的东北。小子爹(鲁秋实 饰)与日本“商人”川岛(堤裕晖 饰)相识了十几年,事变发生后,川岛一夜之间翻脸不认人,令小子爹十分惊愕。小子爹是西台屯的大户人家,方圆百里都是他家的土地。他最大的遗憾是没生下个接续香火的儿子,所以,当老来得女后,他给闺女取名小子(梁思琪 饰)。家里的长工有个儿子叫春阳(周宏赛 饰),他专门雇来陪小子玩。眼看阴历年快到了,小子的二姑(刘迈 饰)是好热闹之人,她提前张罗着春节怎么象往年那样热热闹闹的过。不料,川岛带人缴粮来了,他们武力血洗了西台屯,为的是为日本开拓团的到来清除障碍。小子爹被逼当了汉奸,二姑发誓就算搭上这辈子,也要驱逐鬼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平行时空所有女生的offer2微暗之火低俗喜剧光灵火舞耀扬我的老婆是大佬3旧货猎人第十季死神的十字路口猛鬼撞鬼空中火灾新精武门:武魂想见你实习女生德云社纲丝节“同心同德”之特别奉献专场之二2024赌侠1999猫王与尼克松食戟之灵诡怪疑云祭灶约翰·多诺万的死与生太空人(2019)范海辛:伦敦任务群龙夺宝我的极品闺蜜

 长篇影评

 1 ) 《大劫难》:令人震撼的新史诗抗战电影

    近日观看了第五代著名导演肖风的新片《大劫难》,看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用导演自己的话说:电影的故事原型是编剧和自己亲身查阅东北抗日历史资料,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而创作的,是可以拍着自己的良心来说,这是一部对得起观众、对得起先辈和历史事实的电影。我想评价为:这是一部用新视角来真实书写民间抗日历史、令人震撼的新史诗电影。
  
     主题:摈弃人性解剖的虚伪历史观,重申正义与邪恶的真相
     近年来,一大批反思战争的电影涌现,比如《南京南京》,他们往往打着解剖人性的旗号和幌子,试图从侵略者的视角来解读那段侵略和奴役的历史,以此来探寻和言说侵略者复杂的人性,这明明就是在替侵略者翻供和昭雪,这是在侮辱死去的战争同胞,也是对现在活着的国人情感的极端亵渎。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侵华的序幕,东北沦陷在侵略者手里,同胞饱受凌辱,明明是自己的土地和家园,却被强盗侵占,生命尊严被肆意践踏和侮辱,这不是用简单的人性所能概括的。那些伪装成商人的川岛之流,无疑是以经济间谍的身份在履行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国家机器功能。《大劫难》的主题在于直面战争背后的真实,在于勇敢的说出战争背后的真相,在于从民间的视角说出战争给同胞造成的身心的巨大创伤和劫难。
  
     叙事:回归第五代导演的影像语言,民间朴实风格,孩子视点更加动人落泪
     肖风导演作为与张艺谋、陈凯歌同届等第五代导演之一,多年来创作风格虽有所创新与突破,但依然保持了第五代导演上世界80、90年代震惊影坛的影像语言和叙事风格:沉稳、厚重,影像饱满充满原始质朴气息。这部《大劫难》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的电影年代,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和民间叙事创作的年代。而采用电影中两个孩子的视点来叙事和推进剧情发展,也非常令人感动落泪,这两个孩子无疑也是我们现在年轻人的视点,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强化了抗战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感。电影语言以质朴亲切浓郁的东北话来贯穿始终,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如同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话剧一样打动着观众,而深入东北黑山白水实地取景、取材于真实历史故事也成就了电影的史诗风格。
  

     角色:主角二姑娘性格真实而鲜活,小孩角色刻画精彩,但其他配角则略显不足
      二姑娘是电影着重笔墨塑造的核心人物,她热情奔放,脾气倔强暴躁,喜爱扭秧歌抽大烟,爱打扮,内心有满清贵族的情结,对未婚夫既有抱怨也有疼爱,对兄嫂多有怨恨和不解,对日本人则狠恨如刀割,是中国电影人物谱中一个难得的真实而鲜活的角色。她鲁莽而勇猛,一个人冲向日本人的垦荒团,她对不幸罹难的未婚夫情深意切,深深打动了那些保护她的同乡官兵。而也正是她的一再惹事也推动了剧情向不可逆转的危险境地发展,而这也表现和揭示了日本侵略者无比凶残的本质。两个小孩子是剧情贯穿的重要人物线索,刻画的非常精彩,无论是表演还是台词都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倒是二姑娘的未婚夫、兄嫂以及日本人川岛等则刻画比较简单化、脸谱化,没有很好的体现主题和人物价值。

     总之,不同于以往的国民党关于国民政府抗战历史电影的创作,也不同共产党关于民间抗战历史电影的创作,这部《大劫难》是一部全新的电影,它抛开了党派和意识形态的前提设定和主题先行,而是更接近于民间抗战的真实表达,如同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开辟了民间视角解读抗战历史的寓言电影一样,这部电影也将开辟一个关于民间抗战的历史传奇新史诗电影,不闻一见,也许你只有亲身去电影院去才能感受这部电影的重大魅力和精彩!

     (宋健君,影评人,《青年电影手册》策划编辑)

 2 ) 从《大劫难》想起中国影视中的抗日意淫

《大劫难》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1931年九·一八前后发生在东北农村黑土地上一个村庄惨遭日本侵略者屠灭的故事。影片的背景是日本占领东三省后推行向中国殖民的“垦荒团”政策,鼓动日本的农民到满州“垦荒”,实际是在日本军事力量的保护下抢占中国人的土地,是赤裸裸的殖民政策。到抗战结束时,在东三省生活的日本人已有二百万之众。可以想象,如果不是最终战败,中国的东北可能慢慢会变成日本人的新大陆。

影片拍摄得极为压抑,在二人转式的东北方言的诙谐之下,掩盖不住一种越来越强烈的走向末路的无力感和危机感。中国人的憨直好客、愚纯怯懦和得过且过,反衬出侵略者的精明强悍、处心积虑和凶残暴虐。影片带给人一种巨大的屈辱感、挫折感和心灵的创痛,而这种感觉源于它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当年被小日本蹂躏的中国和中国人的面貌。除了对侵略者残暴的揭露控诉,它更让人反思被侵略者自身的弱点与其命运的必然。

看片的过程当中,我一直奇怪于身边的几位90后青年人,几乎从头至尾笑声不停,一边时不时地接打手机,仿佛在观看二人转的专场。我实在不能理解,为何看到这样一部彻头彻尾的民族悲剧,他们会有这样的反应。也许在我这样的60后眼里,那是一场民族的悲剧,而在90后的他们眼中,恐怕是只见语言的俏皮、段子戏噱,而毫无悲情存在的空间了。难道是自己在审美和情感上已经过于OUT了吗?难道这没有了悲情的一代中国人的出现,不是国家已经强大的结果和表现吗?

由此想到最近看到的另一部抗战题材的热门电视剧《雪豹》,很多年轻的朋友都非常喜欢,认为拍得精彩、打得过瘾。而我看过以后,却发现完全是一个军事游戏迷写出来的戏说之作,是用今天特种部队的技术和战法武装当年的土八路和土匪与日军对抗,主人公周卫国几乎就是一个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富二代+特战队员的混搭。现在很多抗战剧都有类似的问题,如果不是字幕上告诉你那是1937、1942,你肯定会认为当时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要远远高于现在的小康社会,无论是多么国破家亡、兵荒马乱的岁月,街道永远那么整洁、人们的衣着永远那么时尚、生活永远是美酒咖啡式的悠哉惬意,中国军人的装备无论是游击队还是正规军远远优于鬼子,一律是中国人的冲锋枪vs日本人的三八大盖,而且子弹永远打不完,日本兵永远只会端着三八步枪迎着凶狠的火力往上冲,而手雷手榴弹似乎是中国军人的独门武器,日本鬼子屠杀的永远是老百姓,而自己则是中国军人屠杀的对象。

如果说《亮剑》是把抗战当中八路军三大主力师的战绩几乎全都安到了一个李云龙的独立团身上,虽然夸张但毕竟还是有些史料可循,而《雪豹》中周卫国率领一支毫无正规战经验的百人土匪队伍,以几乎零伤亡代价全歼拥有坦克的日军机械化中队,还曾率十余人的护送学生转移的民兵小队全歼近百人的日军追击部队,则是创造了远超林彪115师平型关大捷的辉煌。如此神话般的战绩,不仅超越了《平原游击队》的李向阳,超越了《亮剑》中的李云龙,直追金庸小说中的神雕大侠杨过(巧合的是周卫国在片中也成了独臂)。如此对抗战的意淫程度,甚至超越了鲁迅先生小说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毕竟阿Q只说过“我祖上也阔过”,没说“我祖上是超人”。

像我这一代人,还算知道,当年的红军八路军是靠“小米加步枪”打天下的。今后的年轻人会不会“与时俱进”地认为,当年的革命就是“冲锋枪加咖啡”?不知道这算是已经走出了抗战的悲情,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3 ) 《大劫难》:再浪的二人转,也扭不出俺们那旮的悲伤默认分类


看了《大劫难》的媒体场。以为是个“主旋律”电影,揣着一颗当烈士的心、捏着鼻子出的门儿。结果从电影开始就惊喜不断,不由得一度狐疑:莫非世道真越来越好啦?

东北话广为人知,是因为赵本山和小沈阳。多年来,因为被广泛应用在喜剧场景中,东北话中口音、节奏和遣词造句逻辑中的喜感被全国人民心领神会。这一点,在《大劫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个很悲伤的电影,东北某屯子被杀人放火死全家、一个村子最后活下一个人,举起屠刀的日本人曾经是他们的朋友。但每到故事和画面开始沉重,都有一句小沈阳Style的对白冒出来,把所有气氛搞砸,让你乐出来。在导演看片后的阐述中,他希望这是个朴素、结实、拳拳到肉完后能发人深省的电影。为了避免煽情和苦情的俗套,他更愿意用平实的叙事方式,和东北土地上天然的喜感来讲这个故事。


对于一个买可乐进电影院看大屏幕的电影院爱好者(哥几乎没耐心看完一张DVD)来说,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创造了有几个非常出彩儿的人物。

其中女主角是个又二又轴又泼辣的东北娘们儿,浪起来柔情似水、狠起来铁骨铮铮,端的是一条东北女好汉。可是呢,女英雄没文化、没韬略,做事儿全无章法只靠一口气——在以往的抗日主题作品里,这一类人不常出现。另一个出彩的人物是女好汉的相好,一个给日本人当翻译的小伙子,这位英雄是忍辱负重Style的,整个国家大势已去,力所能及保护乡亲家人,完后为了媳妇儿,毅然放弃家国情怀当了莽汉,直接被小日本痛痛快快弄死了。

整个片子的人物设定有点拧巴,但就是这个拧巴劲儿,特别接近真相,特别接近导演的意图——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去反思当年那段历史里,整个国家民族失败的原因——以及——未雨绸缪。

 

我不太想说这片儿的爱国主义元素,什么未雨绸缪、警惕日本之类的。咱们得尊总所有导演的立场,前后左右忠奸都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拿作品去讨好左粪这事儿,就过了。

电影开头有一处细节:在918之前,日本人没翻脸,收粮食的日本人带着小儿子来村子里玩儿,中国小孩儿和日本小孩儿打架,日本小孩儿跟他爹说:你说的,对付中国人要稳准狠一击中的。整个片子的主题就是这个:日本人枪炮在前、垦荒团在后——就奔着抢粮抢钱抢你娘们儿来的;中国人全无防备,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未来是湿的……当时就是这么个情况。

我觉得,今天再提警惕日本就没意思了:咱可是有现代化军队、城管、三鹿奶粉和房屋中介的泱泱大国啊,要神马未雨绸缪?因为军国主义亡我中华之心不死?况且,如今的中国,人人都有一个弱肉强食的竞争之心,一定不会出现当年东北土地上蒙昧善良懦弱的悲壮故事。

 

 4 ) 所谓鞍山版的《无耻混蛋》,纯粹是胡扯!

《大劫难》上海地区好像只有大地院线下属影院上映了,我那场观众仅有两个。这种以小见大反映大时代的电影,是我的最爱。不过豆瓣上云飞扬所谓的鞍山的《无耻混蛋》纯粹是胡扯,展现百姓“残杀”日寇的镜头完全没有,里面最坏的日本人川岛也令人难以置信地死在了两个**手里。

影片开头用在人物对话时联讯用了不少中景镜头,感觉不是很舒服,不知道导演为啥用这种景别呈现?影片对白奇多,而且全片都是东北方言,如果没有中文字幕(部分方言字幕后另加了普通话注解),我一个南方人是不能完全理解的。女主角刘迈的表演个人感觉有点用力过度,有点一根筋,不过有场她和雕像举行婚礼,一个固定机位的长镜头拍摄她面对镜头泣不成声哭诉的戏,还是让人十分动容的。其实与女主角相比,一男一女两个儿童角色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尤其是小女孩的表演,十分自然,小女孩说的东北话也非常有韵味。


 5 ) 《大劫难》:张艺谋同学再掀电影“新浪潮”

《大劫难》:张艺谋同学再掀电影“新浪潮”

胡不鬼/文


肖风“叫板”张艺谋

肖风,1978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故事片摄影专业,张艺谋同班同学,毕业后两人一起来到西南边陲的广西电影制片厂,开启自己的电影梦,两人共同担纲摄影的《一个和八个》被誉为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而载入中国电影的史册。而后来田壮壮的《摇滚青年》、姜文主演的《本命年》、贝尔托卢奇高足宁瀛的《找乐》、陈逸飞的《人约黄昏后》等经典影片的摄影,都出自肖风之手,而90年代初那部倍受争议的《寡妇十日谈》就是肖风的导演处女作。
眼下,张艺谋的爱情文艺片《山楂树之恋》上映在即,导演肖风的另类抗战题材影片《大劫难》也呼之欲出,30年前受教于同一个青青校园,30年后,各自用自己风格迥异、追求殊远的电影,坚守着自己当初的电影梦。张艺谋走到今天不容易,肖风走到今天,更不容易,这么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对电影“冥顽不化”却立意独特的艺术追求。

《大劫难》另类抗日不媚俗

某种意义上,《大劫难》是对《一个和八个》的一种回应,同样是用新鲜的视角讲述抗战的故事,依循的是历史真实和人性拷问的生命线,而非图解宣教的政治意图,更不是商业庸俗一厢情愿的人性善恶论。不同的是,《大劫难》没有重复当年影像造型上的突兀和实验,而是用平易近人的手法,讲述了一个颇具颠覆性的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日本人一夜之间翻了脸,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他们向相处了十好几年的朋友亮出了屠刀。有名的女泼皮二姑娘昔日是正黄旗的贵族,可日本人照样杀了她的未婚夫,将她哥哥嫂子一家杀光,把一村老小杀个精光,占了所有的房子、土地。一向鲁莽彪悍的二姑娘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抗日救国的觉悟,躲进山里的她只认一个死理,这些都是我们家的地和房子,我住得好好的,你日本人凭什么说占就占上了,她发誓,这辈子啥都不干了,非把日本人整走不可。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又一个百战百胜“双枪老太婆”式的抗日女英雄就要诞生了,情况并非如此。《大劫难》不是《地道战》《地雷战》那种战无不胜的“抗日神话”电影,而是一段基于历史真实的抗日痛史。影片也没有某些电影那样对日本人的所谓人性进行一厢情愿的想象和意淫,而是客观地将这些中国人和日本人放到严酷的历史背景下,让他们按照各自的逻辑交汇和碰撞,传达出某种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观照。

《大劫难》震撼心灵的真实

据说导演肖风和编剧程晓玲原来的剧本是那种追求好看的商业片路数,但当他们到东北当地的抗战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真实的资料后,被历史的真实所震撼,决定放弃原来的剧本,另起炉灶,依照当年日本人在东北侵略的史实来重新编写剧本,甚至做好了“如果没人看,就自己拿回家看”的打算。这样,就有了片中日本“熟人”突然变脸对东北人的屠杀、善良又带点狡黠的东北农民跟异类般的日本“商人”间的生死角力、日本垦荒团的虚伪嘴脸、二姑娘异常悲壮的反抗。
片中日本“商人”川岛潜伏在东北十四年,做的是收购粮食的生意,实为为侵略战争打前哨的间谍,一分钟前还毕恭毕敬客客气气跟二姑娘一家称兄道弟,一分钟后凶相毕露让人胆寒。为了逼小子她爹出卖村民,他亲自操刀一根根切下的后者的手指,后来又一刀劈下他的整条胳膊,场面既无比真实又血腥可怕,完全不像某些电影电视剧中的“发了善心的日本军人,但在国家之间的竞争角力中,这才是残酷而真实的。
另外影片对所谓汉奸的描写,也打破了程式化的窠臼,写出了他们内心真实的一面。而二姑娘的形象,更是以前同类电影极为少见的,这个穿红戴绿、抽着烟袋、扭着浪秧歌的少妇跟传统高大全的抗日战士形象完全不沾边。她恨日本人的理由很简单,也没有百发百中的枪法,更没有驱赶侵略者的大道理,甚至说不上爱国,而她最后拉响手榴弹跟川岛同归于尽,也只是出于为未婚夫报仇雪恨。但正是这样的形象,勾勒出了千千万万民间抗日烈士的真实一面,也非意识形态化地写活了普通中国人,在面对外侮时不屈不挠的轴劲和生命力。(完)






 6 ) 现实百搭剧情,精心挑的背景,这才播得出

广袤庄稼,丰殷足食,筵席忙碌,两小无猜,然后被几个孩子间的冲突打破,走出日本人,来收粮食的,收购;再转眼,就是抢了,“按土地的面积推算粮食的产量”,“我们讨厌说谎”,俩孩子荒凉野岭,“不被冻死也被饿死了”;最后,抢粮、杀人、占屋,还要垦荒,“我是在救中国”,“我得把二姑,收起来”。情节挺简单,“九一八”这么个大背景下东北一家子人的事儿,导演编剧也好,三言两语就描出来了,简了。
最有东北味儿的二姑娘,少媚、宽厚、泼辣、任性、摆浪、硬骨头。过年扭秧歌,跟提枪拿刀的日本人在院子里掰扯“我打一生下来就在这儿,这屋是我的,地是我的,粮食也是我的”,万马齐喑第一刀;嬉笑怒骂、疾风骤雨也扭捏羞红,“咱俩从小一起长大”,从日本人马下爬起来“这么大的人了,整的跟泥鳅似的”;叫小子回去偷衣服、披风、胭脂、唇红一干东西“可是纪大哥我不嫁给他真是不甘心啊”;弑敌夺驾单枪匹马也敢临城叫骂,“我是真生气啊”,被老纪开导“那我以后告诉你还不行吗”;一直到最后仇了事毕,都不带吃亏的。
大哥敦厚,玲珑,遇事化了,一家顶梁柱风骨很透,我自己忍痛挨打吃亏被骂罢了,老婆孩子姑爷仆人还得靠着我呢,所以我不能倒下——责任感什么的都说烂了,但就是这样。大哥疼小子,断指去臂痛都忍得住,受不了小子落下,后来憋足挣扎着也得摁地窖里。后来说把全村人害了这事儿,怨不得。
王五儿招人喜欢,面软怂颓但还是惹人爱,靠着留学回来的日语闪转腾挪,左邻右舍乡里乡亲的也明白。大哥亲他,这俩男人一脉相承,“等你吃饭”。会讨姑娘欢心,送围巾“爱是不能被理解的”,真疼人“我把那边安排妥了就来找你,陪老婆打猎了”,也有男人味儿“你吃中国喝中国,还杀中国”。
小子浑,春阳让她,老纪说二姑娘“那要我们这帮大老爷们儿干啥使得啊”“得打一回日本人了”。
小子二姑娘楞、硬,说恨道仇,一泻千里,混不吝滚刀肉;大哥王五不是不恨不仇,只是容不得你恨你仇;老纪嫂子春阳背景角儿也大众化,因为那个时候大众就是那样的。大巧不工,有的时候真心没必要卖弄大技术小雕饰,精纹理妙轮廓,细形象粗背景,潮台词古立意,平铺直叙自然天合。
另外搭一句,艺术作品这东西,不管音乐电影文字绘画,从作者脑子里出来的时候一个样儿,一合自己又是一个样儿,再想能不能骗得了观众哄得住媒体赚的了票房那就是另外一样儿了,这还没加上看投资人脸媚领导人心送广电局审这些道流程。
本来我想娶林志玲的,看看自己钱包父母脸色丈母娘态度闺蜜身价,当然还有单位领导的批示,娶到手的也就是凤姐了,好一点芙蓉。
所以,导演说这一家子事儿,也算是屏幕上最能贴近现实,大背景渲染,也就是“九一八”了。不信你把年代换成21世纪某年“一家子本来衣食无忧好好的后来一群人来买庄稼然后发现其实可以白抢再到最后不但粮食,女人房子土地也抢要,还要绝后患把人处理掉”这么个剧本,一家子的事儿还会是那么些事儿,但电影你肯定放不出来了。

胡乱联想,“九一八”前之前,所谓的“汉奸”大概就是王五这样儿的,之后大哥沦陷,二姑娘反唇相讥“日本人来得越多,你们不越有仗势”,再到后来……,直到最后……。
 

 短评

真垃圾,里面的人都是低智商啊!

7分钟前
  • 枯叶之蝶
  • 很差

一般

8分钟前
  • szm
  • 还行

那儿姑娘的嗓门也太大了!东北娘们真泼辣啊!所有的人,死得真不值。

9分钟前
  • 老狼|铁木阿童臂
  • 推荐

“非把日本人整走不可”,中国人其实就是这么胜利的

12分钟前
  • 色色猴
  • 推荐

这孩怎么养的…

16分钟前
  • 玻璃小圆子
  • 推荐

粗糙,但是不招人烦!刘迈,根本停不下来!

19分钟前
  • 温柔的小坏
  • 还行

以日剧为生,可是看了这片觉得日本人真不是东西。男女老少通通杀,而且一个东北大妞屁也不懂成为家人被杀的导火索,还有爱了她十几年的男人。

23分钟前
  • 倒长的树
  • 还行

夹缝求生

26分钟前
  • 此地无银三百两
  • 推荐

希望我对这部电影的票房贡献不要超过50%

31分钟前
  • 马连良梦露
  • 较差

。。。。

34分钟前
  • 17 ½
  • 还行

整片的对话是最出彩的。

36分钟前
  • 乔好奇
  • 还行

女主角刘迈居然是公务员?

40分钟前
  • 灵钥
  • 还行

大灾难。。。就是说男人无能,女人多牛逼

44分钟前
  • 黄海
  • 较差

东北人就是有这个语言天赋,能把这种特苦难的事,讲述出来都特别的欢乐。

45分钟前
  • zhln
  • 力荐

导演摄影师出身,画面很讲究,无论色彩还是构图。编剧很勤奋,可惜情节推动不足,慢吞吞的,细节缺乏,最好小子居然是八路军,这个除非小子跑到河北才可能吧?

47分钟前
  • pobo
  • 推荐

大劫难真的好混乱。。。。。受不了又愣又冲又让人无奈的宝强式角色~一带而过的事情拖拖拉拉,像成亲那场。怎么看情绪怎么不来,总的来说,勉勉强强,有点摸不着头脑,,讽刺吧又有些镜头让人不忍,激烈吧,只记得俩女性大嗓门的东北腔调震得耳膜痒痒。。好吧,对话还算有特色,北方幽默,,真太劫难了

50分钟前
  • 白若北
  • 还行

影厅里就俺一个人 刘迈贡献了今年最好的表演

52分钟前
  • 淘金汉
  • 推荐

看完《大劫难》,我想对陆川说你瞎JB人文关怀什么?

57分钟前
  • 哈哈哥
  • 力荐

没有高潮。。。

1小时前
  • 两狗对视
  • 较差

这电影,也真是......笑shi人了。

1小时前
  • 藤原 直樹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