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号房的礼物》“孩子,你的爸爸不是和别人不一样,而是和你的年纪一样”买书包时候的那一巴掌,就分清了阶级和权利,和智商无关,也和贫富无关。妈妈的话再次触动了灵魂“你不是傻,是善良,也懂得公平”。有时候觉得傻是一种善良,其实真正的善良就是傻,被“安排”的傻,被“培养”的傻,被“必须”的傻。当权者有多傲慢,好像真的就会有多大的偏见。主观意识一担不可被客观改变,那么,我们的灵魂就被“独裁”了!认知不同,理解不同,关于“恶”我宁愿相信是权利,而不是人本身。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权之初,性本恶,性相远,习相近。恶不遏,便是人间地狱!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社会频频发生,是进步还是倒退?是集体沉默还是愈演愈烈?难道我们这群羊都认为,只要自己能产羊毛就是安全的吗?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度,监狱里的重刑犯可以和家人拥抱亲吻,而且可以共进午餐,细想,人类的进步到底是为了什么?也许只是为了把所有的人都可以当人,而不是工具或者是牲畜,甚至是高级的畜牧业的食物链底层的牺牲品!这就足够了!何为文明?不吃同类的人类要杀人、杀戮和权利泯灭善良和良知、法律和制度沦落成为禽兽的工具,那么这样的文明,要它何用!PS:故事虽然有些瑕疵,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本真要表达的“真善美”
文艺创作有两大思潮,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同一件事,浪漫主义从“心”出发,对现实进行理想化改造,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强调人物内心世界的光明和追求;现实主义力求表现真实的环境和心理,排斥对人物的夸张和风格化塑造。2013年,韩国版的[七号房的礼物]堪称一枚催泪炸弹,而2019年的土耳其翻拍版,就催泪而言,效果明显下降,但也格外动人。它们正好可以被视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创作风格的产物。
就煽情而言,韩国影视剧绝对算得上亚洲一流。他们精确计算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出现的时机,刨除复杂情感,以简单夸张的情绪,收获主流观众的泪水。
[七号房的礼物]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获取了巨大的市场反响,成为2013年韩国电影票房冠军。这股热度传到了中国内地,该片被奉为当年年度催泪喜剧。2019年,土耳其翻拍了[七号房的礼物],刷新了土耳其影史票房纪录。这版拍得相当沉重,但结局却比韩版光明一点。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土耳其版的写实色彩,能被其中实实在在的压抑氛围触动。韩版夸张化的人格塑造,常令我感到一种不适。那些为隐藏苦难而做的搞笑和夸张处理,以及苦中作乐的姿态,实在令人有种刻意为之的感觉 。
两版[七号房的礼物]的最大差别不在于剧情和本土化,而是用了截然相反的表达方式,正好可以用文章开始所说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风格来概述:韩版着重表现父女情,周围环境洋溢着童真趣味,人物犹如是从童话故事中走出来,站在儿童视角的高度歌颂善良和真情;土耳其版父女情的表现借助于人物本身的悲剧性来呈现,并没有突出刻画他们的乐观和单纯,周围环境满是令人无力的消沉和压抑。
两版[七号房的礼物]里,智力低下的父亲,个性并不同。
先说说韩版中的父亲龙九。他的第一次出场是和女儿艺胜在商店橱窗外,模仿电视上的美少女战士跳舞——父女俩站在了一个高度。正常来说,这个镜头可以消解父女间的距离感,不过在此,它还有另一层用意——父亲的智力水平和女儿相当。
他被当成陪女儿玩的“大小孩”介绍给观众,而不只是一个智力低下的成人。这正是影片童话的部分,将观众的视角下移至儿童单纯善良的层面,从而更容易被打动。
女儿看中了印有美少女卡通形象的书包,龙九正在攒钱,准备买下它。警察局长抢先一步给自己女儿买下书包,不能像常人那样思考的龙九,急躁地请求他们留下书包。警察局长不由分说地扇了他几个耳光。观众此时并不知道他的警察身份(土耳其版从一开始就强化了其身份的权力色彩——通过他身上的制服就可以看出),所以龙九和他之间没有显露出权力的不对等,冲突只是因父爱和身份差距而引发。警察局长在韩版[七号房的礼物]里是个不被注意的配角,只是作为童话故事里凶神恶煞的坏人,勾起观众对主角的怜悯。
再来看看土耳其版中的父亲麦莫斯。他的第一次出场没有和女儿欧娃在一起,而是独自站在女儿学校外的大树下,神态怪异,旁边有一辆由军人看守的军车。观众第一眼就能看出麦莫斯的智力障碍,很自然地就会生出一个担忧——他的女儿会不会因为他而被同学嘲笑,尤其是在有权势的同学面前——那辆军车所暗示的家庭背景。果然,军人的孩子嘲笑了欧娃的父亲是个傻子。
这种出场方式奠定了土耳其版与韩版根本性的区别。韩版的父亲被塑造成单纯快乐的“大小孩”,而土耳其版里的父亲只是个被人嘲笑的傻子,女儿眼里和同学的父亲不一样的人。欧娃放学后跑到麦莫斯身边,虽然两人亲密无间,但观众能够透过同学的嘲笑、欧娃疑惑的眼神和象征权力的军车,感受到她因为父亲的与众不同而面临的压力。观众也清楚,欧娃对此的感受,毫无疑问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强烈。这是韩版所没有表现出来的压力,龙九和艺胜伴着光明的色调和欢乐的舞蹈出场,接下来把观众引入悲伤情绪的,是这种幸福时光遭到破坏。
接着来比较一下两版[七号房的礼物]是如何处理父亲在女儿面前被打的戏份。穿着便衣的警察局长扇龙九耳光后,镜头切换到橱窗外,将他们放在虚化的背景里,透过近景的美少女卡通形象,淡化这场冲突的延申意义——歧视和权力不对等引发的暴力。观众感受到的是一个傻天真的父亲被一个蛮横的父亲欺负,因而更容易调动出感动的情绪。
土耳其版中,麦莫斯在商店外面,于众目睽睽之下,被穿制服的军官打倒在地。欧娃在同学面前,看着自己的父亲被她的父亲殴打,眼神中既有难过也有愤恨。观众在这场戏里,能够获得更多的冲突信息——权力的蛮横以及它对周围人的震慑性,女儿对父亲丧失尊严的感受。这些信息一定程度上阻挡了观众纯粹的情绪迸发。观众处在了局外人的观察和思考的位置,而不是像韩版那样,被带入到童话般的父女生活中。
回到家中,欧娃对奶奶说,她不开心并不是因为没有买到心仪的书包,而是父亲被欺负。麦莫斯坐在门外的台阶上,难过得手足无措,问奶奶,欧娃还会再笑吗。韩版里,龙九和艺胜几乎没在意被欺负的事,晚上开心地躺床上聊天、玩耍,一切还是那样的光明。
单从这几场关于父亲的形象和父女关系的戏份来看,土耳其版一直在调动观众较为复杂的心理感受,抛出不同的观察视角,直面现实;韩版则努力把观众拽入一个单纯的悲欢世界里,避免其他视角的混入,因而角色塑造的童话色彩很明显。
韩版里的艺胜和土耳其版里的欧娃,一个爱笑活泼,惹人疼爱;一个聪慧腼腆,招人同情。她们的性格在前文所说的与父亲有关的几场戏里,已经显现出来。
对于智力低下的父亲,艺胜没有认同障碍,剧情只表 现了他们在一 起时融洽又乐 观的快乐时光。欧娃则不同,她的眼神多次透露出疑惑——觉察到父亲的与众不同。尽管她和父亲相处得也很融洽,但她成长中的心理明显正在受到周围人对父亲看法的影响。
同学嘲笑欧娃的父亲时,她看向他们的眼神既无奈又平静;父亲在街头被同学的父亲殴打时,欧娃紧紧抱住倒在地上的他,愤愤地看着同学和她的父亲。回到家中,她仍在为此事生气。艺胜对父亲被打,没有生气,而是安慰他,自己不想要美少女书包了,父亲坚持要给她最好的。两人快乐如初。艺胜尚未表现出对父亲智力低下的忧虑。
父亲被诬告为杀害女童的凶手而入狱,死者正是女儿的同学。她的权力在手的父亲,气急败坏地认定这是龙久/麦莫斯针对他的报复,即使有证据表明他不是凶手,也要将他送上死刑台。在监狱里,父亲所在的牢房编号为七号。狱友都是可爱的人,相信他不是凶手,帮助他和女儿在狱中相聚。
艺胜进入七号牢房的过程,充满协同作战的趣味,俨然一场大人和小孩的捉迷藏游戏。地位显赫的狱中大佬打通了里外关系,利用唱诗班到监狱演出的机会,将艺胜带入七号房。观众沉浸在一场父女奔向团聚的欢乐之旅里,一个个小插曲让他们的心揪了起来,担心团聚被破坏。艺胜聪明地与大人合谋,躲过狱警检查。之后又在监狱长官的允许下,长期在七号房住下。
艺胜和父亲及其狱友们,像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样快乐地生活在七号房里。时光越是如此快乐,艺胜越是如此天真可爱,破坏的行为越叫人恨之入骨,观众伴着遗憾、愤恨、动容之情流下泪水。
但在土耳其版中,欧娃有很多一个人的伤心戏份。父亲入狱后,她一直在等待目击证人出现;老师和奶奶试图带她去探监,但被拦下。在狱中老大的安排下,欧娃顺利进入七号房,没有经历什么趣味或惊险的过程,而且很快就被监狱长官发现,带出牢房。知道隐情后,同情麦莫斯的监狱长官,又安排了几次他和女儿的团聚。
欧娃在监狱里,扮演的也不是艺胜那样的开心果角色。艺胜唱歌、跳舞,帮大人解忧,欧娃则是个安静的女孩,大人在她面前敞开心扉,谈论各自的过去。一位失去女儿的老人,通过她解开多年的心结。他经常盯着墙上一块破损之处,想着自己上吊去世的女儿。
艺胜和欧娃的个性,带给观众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前者天真活泼,一举一动都限定在即时的欢乐和悲伤中,剧情和人物没有做更深的延展;后者像是一个小大人,正被周遭世界深刻影响着,把观众的思绪带入到对她的生存环境的担忧中。
综合主角的个性和经历来看,韩版[七号房的礼物]胜在简单纯粹,不过,这也是很多观众不喜欢它的原因所在——天真无邪到有点失真。土耳其版胜在写实深刻,观众可能不会那么容易被感动到流泪,但从局外人的立场观察影片营造的压抑氛围,能获得更深的心理触动。当然,肯定会有很多观众不喜欢它的压抑氛围,更爱韩版的轻松加催泪。
片中最重要的场景——七号房,因为两部影片风格的不同,房间的装饰和囚犯的性格也具有鲜明的区分度。
韩版[七号房的礼物]里,七号房温馨得不像个牢房,色彩丰富。整洁有序,如果不是墙上的色情画提醒,说它是幼儿园教室,我也相信。
土耳其版不会让人有这种误会。灰暗的房间里,放置着几张上下铺床,显得有些拥挤,衣物凌乱悬挂;生活物品虽然做了归类摆放,但整间房目之所及,仍是一片杂乱,符合其作为男性囚犯牢房的气质。
两种室内陈设对应的是两种叙事的要求。韩版重在先为观众造梦——父女虽然已经遭遇不幸,但大部分时间里,他们生活在童话般的幸福中,女儿可爱,狱友善良,周围世界笼罩着童话色彩。土耳其版则从始至终都在提醒观众,父女俩的不幸遭遇和周围世界的阴暗,即使幸运地获得了救助,也是带着沉重的色彩。
这正是韩版更有催泪效果的原因,观众的情绪被引入到直接的乐与悲的情境中,剔除了脑海里的多余联想,像儿童看童话故事一样,感动来得简单纯粹。土耳其版则给了观众某种负担,观众无法不注意到主角处境的压迫性,无法从歧视和不公的感受中迅速跳出来,进入到单纯的父女欢乐中。
韩版囚犯的首次出场并不是在七号房里,而是长大后的艺胜找到出狱后的他们,参加她为父亲翻案的模拟辩护。这些改过自新的人,虽然其貌不扬,但善良敦厚。他们在七号房第一次出镜时,使用了有漫画感的定格镜头,一一介绍了他们,把他们塑造成一群“劣迹斑斑”的可爱人,由此获得反差的喜剧效果。
土耳其版就没有这种欢乐满人间的氛围了,也没有对狱友做单独介绍。麦莫斯一踏进七号房,不友善的气息扑面而来,杂乱的牢房里满是了凶神恶煞的眼神和冷漠观望的面孔。龙九刚进七号房时也被欺负,但只是恶作剧的程度;麦莫斯就没这么幸运了,狱友知道他“谋杀”了小女孩后,将他打到肋骨断裂,奄奄一息。
不同的表现手法,给了观众不同的心理感受。狱友作为父女情的陪衬,韩国版突出的是喜剧和温馨的氛围,所以他们被塑造成纸老虎一样吓唬小孩的“坏人”,骨子里透着可爱和善良,与艺胜和他的父亲搞笑互动;土耳其版则是以现实主义打底,重点塑造了两个囚犯,一个是疏离家人的大佬,另一个是失去女儿的老人,他们都是有浓郁生活底色的人。
观众从韩版体验到的是纯粹的童话式的悲剧,而从土耳其版里获得的是一种现实色彩很浓的悲伤。
先来谈谈我是怎么样子的一个状态看完这部电影的,总时长两个小时,我几乎哭了2小时。从他的爸爸进监狱开始,一直在哭。以下几点让我感受比较深刻。
1.我们的家庭很幸福
里面小女孩的爸爸是智力障碍者,只有8岁的智力。妈妈已经变成了天使,他们还有一个年迈的奶奶👵。因为他爸爸智力低下的原因,他们一家经常遭受别人的嘲笑,白眼。会联想到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很幸福,或者很满足自己的家庭;有时候真的要去感受别人的困难时,才会发现自己真的太幸福了,爸爸妈妈身体健康,自己能养活自己,家庭和睦。这些看着好像不起眼,但却比里面的小女孩幸福很多倍。
2.穷人永远斗不过权势
被诬陷入狱,他们家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爸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如何解释,即使解释也没有人会相信。所有的判刑,执刑都是厅长(死去小女孩的爸爸)说了算,没有人愿意跟权势作斗争。
3.人性总是善良的
7号房监狱里面的人,虽然因为不同的原因被捕入狱。但是他们任然保持着善良的一面。为了让小女孩见监狱里面的爸爸一面,策划了一次方案。甚至是后面的偷梁换柱执行死刑都无一不展示着他们的善良。
上个周六去看的《七号房的礼物》,满满的收获和感动。讲的是一位“不正常”的父亲和女儿,以及七号监狱所有人之间的故事。
这个电影真的很长很长,一开始我是不太乐意看的,因为真的太长了。后来我朋友拉着我去看的。我就有些庆幸,还好我看了。
七号房是一个监狱,房间里面的人,对小女孩和她的爸爸是救助,而小女孩对监狱里面所有人是救赎。
《七号房的礼物》是以父爱为主题的电影。但其中也有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与社会特权者的丑恶。龙九的智商不足六岁的孩子,正是因为在社会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才会被特权者玩弄于股掌之中。但即使他智商并不高,有点傻。他对女儿的爱却是那么强大,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付出一切也要保护她。他单纯,善良,思想简单。在火灾中,他不顾自己生命,救出了黑帮老大和管理科长。正是因为这些,唤醒了自己同监狱的狱友们的人性,他们被艺声的可爱所折服,也被龙九和艺声之间的父女感情所感动。
🌿故事梗概:一个只有孩童智商的人,被指控为杀人犯,他在监狱里该如何生活,又该如何和其他人相处?他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吗?影片中有亲情、友情,更有人间的真情。它展示给我们,这个世界有些糟糕,但也并没有那么糟糕,同样也很温暖。如果一个人是真诚善良的,那么他已经比其他人好了。 🌿推荐理由: 如果你想要好好哭一场,对于如何与他人相处,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人性的多面性等内容很感兴趣的话,那么这部影片一定会是不错的选择。这也是一部治愈、给人力量的电影。看完会更加相信善良的力量。 🌿观后最大的收获: 真诚与善良,永远的必杀技。 一个人若永葆真诚与善良,也许一开始会吃亏,但大概率最终他身边围绕的都是一群愿意帮助他、友好的人。但现实是,几乎所有人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都不愿不敢一味展示自己最纯净善良友好的一面了。影片的故事或许过于理想,现实我们的选择也无可厚非。但是,影片还是给了我们一片净土,提醒我们不要忘了真诚善良的力量。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想简单也简单,想复杂也复杂,其实做人或许也没有那么复杂。
片头片尾的半岛铁盒,如果翻拍个台湾版,我都替他们想好主题曲了:光良《童话》(一定片头只出旋律,片尾才开唱)。
这个电影要开启多国翻拍模式了,在此,作为一个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要说,会发生这样故事的国家都走在法制不健全的路上,我们要以同情的眼光看待他们,而我国是绝对不可能拍出这种电影的。
加入了本土化的军政与宗教的文化背景,但仅限于展示而非思考,剧作上也很套路不能深究,男主则是顶着主角光环一路畅通无阻,人物弧光基本没有,挺鸡肋的一次翻拍。
好人总是最先回到他们的净土吧!
3.5 下了不少“正确的功夫”却最终有点失效的翻拍。原版是“浪漫喜剧后的血色黑暗”,强调的是丑陋现实与美丽幻境之间的落差;这版则是很标准的现实主义苦情戏,结合沉重的国族史、政治问题、宗教与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更落地、探讨面向更复杂化的同时,却也缩小了原版中的那份落差感,导致缺少着力点,反而无力了些。当然这种苦情戏体现在电影理念上也比较陈旧,从头到尾遍布着演技show time,看到最后感觉除了优秀的表演外,也没啥别的了。(话虽如此,但我和我边上的观众们大概还是抹眼泪抹了半小时吧...)
浪漫的土耳其监狱这么人性化吗?可以自己做饭,吃得也太好了吧!狱警干部都像天使!翻拍得相当工整,土耳其味道浓郁,小女孩真漂亮!
看了看资料感觉还是会比韩国原版好一些。从这个切入土耳其军事政变历史(军政府)这个角度还是挺有勇气的。金句在小女孩探监时问各位囚犯“你们得了什么病”这段。虽然也是有土耳其式的抓马表演,看一会儿也就不那么违和了。
电影最伟大的意义,是让现实人生不可能实现的公正公义,在电影里得到熨帖抚平。2013年那一年看了两部很好哭的韩国电影,《7号房的礼物》&《和声》,七年后看到了前者的翻拍,希望后者也能被更多人看见。
主要是原剧本比较催泪。
服化道摄影全面升级,比原版更有电影感,风格舍喜剧而取现实,增加了奶奶和替死汉两个角色,都合理而鲜活。小女孩的笑容神似海蒂,所以就一直带着那个标准笑……融进了本地宗教元素,“我们都是旅人”的插曲和片尾音乐都好听。事实证明同样的剧本换一波演员,肯定能碾压原版的韩式演技。
拍得真的美,作为一部监狱题材电影,看完超想去土耳其旅游……甚至想在土耳其蹲监狱,在土耳其做犯人也太幸福了吧!
这种的结局要是反思讽刺不是更好吗。加上监狱群像拍的真是有点弱。
天天嚷嚷着让别人抄作业,这么好的剧本你们也抄啊
韩国版本结局的遗憾让人刻骨铭心,土耳其版更加充满了温暖,这简直就是集体协助越狱了。无论是哪个版本,小女孩都特别讨人喜欢。PS:感觉是土耳其监狱的宣传片,下午茶水果点心开趴,条件比大学宿舍还好。
结尾虽然有点狗血,但对这种题材真切无法抵御。
小女孩这么太可爱了!!!
数万好人弥补了这个糟糕世界的缺憾,改编的结局同样感人
原版极富戏剧性,改编版更偏重纪实。在我的意识里,土耳其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国家,想不到他们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有点出乎意料!
土耳其版的味道最值得回味的莫过于奶奶,奶奶给予小女孩的力量是智力受损的父亲所不能给予的,但又是小女孩成长的必需力量。最后,奶奶走掉的那一刻在从小女孩的嘴里说出来给爸爸听时,那一幕催人泪下。
改编本土化还算成功。与原版设定不同。增加了奶奶这个角色穿插在父女之间,不再是两个人相依为命。结局大胆。给了原版没能给出的美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