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看一遍随手记)这片五集下来把我和红线儿老师在聊天里创得啊啊啊乱叫,野岛写的什么真初生啊(褒义)世纪末之诗的时候发的最多的弹幕还是哈哈哈 好段子 真纯爱啊,到了圣者的行进就剩下啊啊啊不许不行不要啊…………
石田壹成演技真的太厉害了,不管真人评价如何,本部的演技神中神,跪服……不管是念残障人士台词的语音语调,还是不协调的手势和肢体,所有演员里感觉只有他零穿帮到结局,沉浸感满点。
没有标价不求回报的善意往往是铺往地狱的台阶,孩子们欢声笑语,循着哈梅尔吹笛人的笛音,随着游行的队列缓缓没入山洞深处……
只做正确的事情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只活在自己的规则里是无法得到社会意义上的幸福的。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已经能理所应当掠夺、理所应当利用他人的大人们错了……有权力的人一层又一层地,在世界中制造出条条有利自己却剥削他人的潜规则。并非不说谎、勤恳待人处事、隐忍吞声就能得到回报,而无休止听从那些只会变本加厉的规则的人不论前进还是后退都只剩悬崖……
看片的时候我无数次地想到各种方法:“这时候只要肯撒谎明明就没事了”“明明只要利用自身的优势,踩着他人的善意,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了……明明没有人会责怪你。”……但当我想到这种事的时候,就不禁惭愧于自己社会化程度之深的心机丑恶,面对那些比起哭泣只会傻笑着的,像镜子一般的永恒之子们,恐怕只有心灵业已失去纯粹的大人才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些手段吧。
想起Rewrite里遇见芝麻子时的瑚太朗,面对虽然无法交流却纯真可爱随心所欲如小动物般、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芝麻子,最后竟发出了毛骨悚然的感叹:
“幸好现在只是在室内。如果是在电车里呢?学校里呢?电影院或者餐馆里呢?我发现像志麻子这类人,是几乎不能出到外面世界的。外面的世界,也就是社会。这是理所当然的结论。但对我来说,这就如同新发现的残酷的现实一样。无处可去的人,厌倦世俗的人,心念和一般人不同的人。这里就是那些人最后的集会。”
“我们只是想要有一个无人打扰的归处,然后静静地、不再带给任何人痛苦地死去……”
完全没想到第五集突然换了美雪阿姨的新ED,瞬间就把全片的气氛从《糸》“为何在这世间会相逢,我们一无所知”的轻柔哀伤带到了声嘶力竭、沉痛又顽强的《命の別名》:
“连些许足迹也未曾留存地生活,连一点一滴也未曾成就地消逝
只能在笑容中哭泣着的人们啊,是不是泪水能流淌下来,就会更容易被了解痛苦。
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喜悦的人,在哪里有呢? 我想知道。
石头、树木、水,一切微不足道的事物啊,同我一起活下去吧。
任何人都难以伤害的你们啊,举起灯炬,照见这覆辙不断的悲哀吧。
默默无名的你我本拥有着的,生命的别名就是心啊。”
想到朋友前几天和我聊到的一句话:
「本当に弱い人は 声も出さず 弱いんだとも言えず、笑うことを知ってる。」
(真正弱小的人,无法发声,无法言弱,只会笑着)
接着这句后面的是——忘れたくない。(我不想忘记。)
————
看完了,太抑郁了太重い了,看完短时间不敢碰野岛早期其它作品了。)红线儿老师:不是,他写这种东西的时候自己心里不难受吗!
但还是被野岛伸司这种合理现实到残忍的笔法深深震撼了,他笔下的黑暗正是因为其中没有掺杂哪怕一丝不切实际的造作,全部的悲剧都是在些许的差错中将所有最坏的因子交结在一起,迟了就再也没法挽回,才如此令人深感愤怒又无力。
我们嘴上会说着,弱者们要携起手来,一起改变这个社会,一起努力生存下去……但其实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只是把那些弱小到无法开口发声的人以照护福祉为名,丢到了冠以“设施”“工厂”“学校”为名的粉碎机里。只是不去看,只是责任事不关己,这样就能获得心灵上的小小安宁和救赎了……
话虽如此,却难以指责每个人的自私自保。因为权力和生活的苦难就是一层一层压在每一层人的身上,直到最底层的人发不出声音就被碾碎为止。
司法、舆论群众、有着正常生活的朋友甚至是血脉相连的亲人都默许着粉碎机的存在,身为尚未沦落的健全人们,不想被伤害波及就只能旁观的世界……
本片的诸多现实取材非常接近曾经的网瘾学校这类机构的纪实,有些光影场景太过神圣又残酷甚至有点想到集中营题材……但观众心里都明白,现实仅仅只是每天媒体中会报出来的部分,就远比作品的冰山一角悲哀惨烈得多。)
最后,他们的圣战无可挽回地失败了,像神一样的好孩子们也一个又一个地,回归了彼此之间不再有区别的圆环。一面是写着【无罪】的白纸,一面是沿着少女的遗物流淌进石头与木头的鲜血,真是创作出了至高又哑然的现实讽刺……。
这样黑暗的沙漠般的世界中,圣者们无言地沿着茫然笛声前进着。只有黑夜中遥不可及的星星,照亮着他们脚下的荒野。而前路真的会流光溢彩吗。
以如此一行问句结局的标题,实在无法让人说出“希望是存在的”这般不知世事乐观的话,也许只能说出“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吧。
[现实] 这部电视剧中令人揪心的事件其实并非野岛编造的情节,而是脱胎于真实的虐待、强奸案件。 1995年,茨城县水户市爆出针对智障工人的虐待事件。 生产纸箱的赤须纸器有限会社积极雇用当地智障人士,全部让他们住在工厂宿舍里。社长作为热心关怀社会的名士,在地方上倍受尊敬。然而95年爆出了该公司未将国家赞助的补助金交予智障工人的事情。翌年,社长以欺诈嫌疑逮捕。 在对社长的搜查中,慢慢发现了他长年虐待员工的事实。比如说以方钢管或棒球棒殴打员工,让员工膝盖夹方钢跪坐,或像片中反映的那样,让员工膝盖上放压泡菜坛的石头长时间跪坐(这么残忍的刑罚并非编剧的想象),以及几乎每天发生的拷问。还给他们吃加了塔巴斯哥辣酱的白饭或者腐烂的香蕉。同时,据传受到强奸的女性智障员工近十人。 也就是说片中反映出的智障工人的情境并非刻意营造的苦难剧情,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真实的反应。最为现实的是最后的判决,因为许多人一定和我一样,对老师和律师未能找到足够的证据,未能让法庭进行公正的判决,而设计出了工厂火灾以表现对社长的惩罚的剧情颇有微词。而在现实中,当地警察和检查局也(正如片中辩护律师所坚持的那样)因为多数受害者无法正确说出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和情况,“无法维持公正的判决”而采取消极的立案态度。最后仅以欺诈、暴力二起、伤害一起起诉社长,而其余暴力、强奸事件全部不起诉。也就是说,比起剧中,在现实里,大多数的指控在警方、检方这一关就被拦下来,甚至未能上到法庭。不免让人倒抽凉气。 最后,1997年,法庭仅判决被告人三年有期徒刑,缓期四年。关于未选择直接执行有期徒刑,法官给出的理由是:“被告热心雇用智障人士。” 对判决不满的家属及志愿者情绪激动,有人因损坏了被告的车辆,以及抓被告和辩护律师的领带而被逮捕、监禁。支援团体的领导者与警方发生冲突,因将被告困在车内而以监禁罪逮捕。三人受到起诉及定罪,受到了比社长还要严重的判决。 之后,三名对刑事起诉不满的原女性工人对社长进行民事起诉,受到法庭承认,判决被告对每人赔偿500万日元。被告上诉被驳回。 而被告的工厂,几经转手易名后一直存续到今天。 [寓言] 从故事改编的角度来说,可以说真实事件后期的判决、维权、冲突等内容可能从另一种意义上也很有探索的空间,不过当然本片还是重在关注人性的善与恶,将智障者描绘成心灵纯洁的“圣者”,而讽刺社会中的种种恶的正常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改编出来的作品最终还是一个带有道德教育意义的童话。原本以为凉子扮演的是女主角,结果到了第七集死后才发现不过是个童话中精灵一般存在的插曲。真正的女主角是酒井法子扮演的老师,从天真、弱小,到勇敢到放弃婚约、职业去帮助孩子们找到正义。 片中有两个人比较有趣: 一是懦弱的厂长。他或许代表了许多日本人对历史,特别是对战时历史的心态。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善的,也向孩子们保证他会坚持善的原则,但是却轻易地在社长的威逼利诱下倒向了那一边,扮演起了“沟通人”,但实际上是走狗的角色。他哭着打孩子们,哭着忏悔。社长被拘留时,他扮演关心孩子们的好人。但是到最后,他安心接替了社长的职位,仿佛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在心中,他或许已经将自己犯下的罪转嫁到了极权主义的身上,而不记得自己有恶。因为无论自己做过怎样残忍的事,包括将木棒打向玲,都不过是在服从上级的指示。今天日本人对待历史的观念,不也是这样吗? 二是隐忍的廉。如果说厂长是因为现实的利益(因儿子学费而欠社长的债)而屈服于极权,那么廉则完全是屈服于社长的意识形态说辞。“工厂”无疑是他的大他者:如果“工厂”不在了,一切都将完蛋;为了“工厂”的存续,他可以、应该去做任何事情,甚至犯罪(杀人、伤害、逼人流产)。他从未怀疑过“工厂”存在的正当性,是否对“工厂”有利已经成为了他的道德准绳。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对意识形态的“不得已”的配合和“忍受”只会带来更大的苦难。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长无疑是操纵意识形态的高手。而类比《寄生兽》的逻辑(日本作品中最精彩的设定之一)来说,邪恶工厂的存在不过是邪恶的父母和社会的产物罢了。正是因为智障儿童们无处可去,在家里、在学校都受到欺负,他们才被以工作的形式,流放到工厂这样一个福柯式的疯人院。他们是社会想要清除、保持距离的东西,正如寄生兽啮食人类,其实是出于人类想要自我灭绝的愿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长不过是在执行“社会”的意志的刽子手。而他倒台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处决了这些被人类社会流放的人,而正是因为他处决的动作不够优雅。 而这些智障的儿童,以玲为代表,根本不明白自身的处境。他们的罢工对抗演变成了河边的露营打闹。这难道不是对后现代青年人社会运动的最大的讽刺?正如后现代理论家们所宣扬的那样,他们不得不在老师(知识分子)的带领下为自己维权。又或者,全片最大的教训(lesson)其实是这样一条,即:无产阶级都是智障。
《圣者的行进》,是一部1998年由野岛伸司导演的日本TBS系电视剧。整部剧的基调是悲,而其中穿插着喜怒哀愁。它不像其他日剧那样充满着套路,而是一直朝着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展,能让你在泪流满面时破涕而笑,也能让你在欢呼雀跃时喜极而泣。剧中的孩子们,他们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对这个充满黑暗与消极的社会,演奏出了他们心中的音乐。然而,真诚的他们就因为他们是智障者这一身份,他们诚实的证词在法律面前通通无效,真正能起到效用的却是自以为智力正常的成年人们花费金钱请来的不实之词。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虽然闪烁着光辉,但这光辉是如此微弱以至于匆忙的世人无法察觉。 町田永远,本剧的主人公,他是如此地不怀邪念而纯真地接近周遭的人们,却总是遭到伤害。“我想起了猪小弟……”这句话也是贯穿全剧的线索,每当永远受到这残酷世界的不公对待时,他脑海里想到的首先是这句话,这就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想法与观察。竹上制作所,这个收留了智障青少年进行生产活动的慈善工厂,是永远与大家结识,一起成长、一起欢笑、一起受苦的地方,也是一切罪恶开始与结束的地方。人面兽心的社长、虚伪仁慈的社长夫人、坏心下流的俊辅与无恶不作的三郎,他们,都被这些孩子们视作披着天使外衣的恶魔。而老实巴交的厂长,仁慈诚恳的老律师,感情丰富而心地善良的爱丽丝,还有最重要的,也就是本剧的线索人物,坚强有爱的音乐老师叶川桃,就是孩子们心目中天使的化身。叶川桃老师在发现孩子们长期被工厂里的大人长期暴力殴打甚至性侵之后,毅然站出来,勇敢地带领孩子们向法院提起不可能成功的诉讼。结果当然是有钱有势的黑暗打败了真诚而不被相信的光明。然而,在一场灾难之后,该死的人死了,该活的人也活了。生活向他们再次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这部剧有一个“反差萌”,那就是光明的标题下是黑暗的内容,充满希望的歌声配的是无边的绝望。题目中的“圣者”,毋庸置疑指的就是这些智障孩子们,他们生活在这个黑暗的世界当中,却保持着圣者的心。剧情内容处处波折,不停地反转再反转。爱丽丝的暴亡,警察的无情,家长的冷漠,都不断强化这部剧“悲”的基调。 这部剧曾经在播出几集后,就被电视台有关部门勒令停播,因为这部剧实在是太真实了,生动地展现了智障者在社会中受到的伤害以及社会各部门的不作为,戳到了许多人的痛处,也触到了既得利益者的敏感部位。是啊,这部剧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启发了——真相与事实,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呼声?就算有了呼声,我们会听到吗,我们会去理睬吗,我们会去深思吗?我们常常从“健全人”的角度居高临下地俯视那些智障者们,觉得自己无忧无虑,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们也成了某些方面的“智障者”,我们说的话不被“健全人”当做一回事,那么,我们又该怎么活下去呢?
虽然近几年野岛总给我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但是,他始终是我最爱的编剧。而在他的作品中,最喜欢的就是1998年的这部《圣者的行进》。 重看这部剧,以为自己的抗虐指数已经提高,结果该哭的地方还是一点都没少。野岛最擅长的就是在阳光灿烂的时刻,给你一场倾盆大雨,让你摔倒在泥泞里,拼命挣扎着却爬不起来。 《圣者的行进》,也是如此。 这是一部围绕着一群智力缺陷的孩子们展开的故事。 在选择智力缺陷这四个字时我犹豫了很久。我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才不算带有歧视,又或许,在我纠结这些的时候,本身就是在对他们差别对待。然而,其实我也确实无法否认,是不一样的。再怎么狡辩,多多少少会觉得自己和这些孩子们是不一样的。即使我会看剧哭的稀里哗啦,即使我真的觉得towa是天使。 就像爱丽丝说的是同情。但是,在一个人同情另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也说明了在这个人的潜意识里,自己是高于被同情者的?我不知道答案,只是这样一想,莫名会觉得不是滋味。因为我们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可是,事实上呢? 事实却是,有些人,生来就处于弱势的一方。就像这部剧里的这些孩子们。 可是这些孩子们啊,虽然有时会忍不住大叫,虽然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但是其实,他们真的都是很好很好的孩子。
他们知道在车上看到老奶奶要让座。 他们知道亲人为了照顾自己很辛苦。 他们知道在朋友被欺负时要站出来,即使这代表着他们也会被打。 他们知道人是要有自尊的,即使他们并不是很明白自尊这个词的意思。 他们也知道,做错了事情的人是要道歉的…… 这些,他们都知道的。
可是,他们被欺负,被残酷的对待,却没有人相信。 智力缺陷的孩子和地方有名的善人,大家似乎极其轻松的就站好了队,不曾怀疑。即使偶尔有人怀疑,却也在自己和他人之间衡量比较,最后选择了束手旁观。比如妙子去报警时,那个年轻的警官,就是如此。 甚至连这些孩子的亲人,也不相信他们。或许是他们真的觉得社长是好人;或许是他们觉得万一工厂倒闭了,自己的孩子将无处可去,那可是他们好不容易摆脱掉的累赘啊。我宁愿相信是前者,是这些家长们被社长所蒙蔽。因为,后者,实在是太残忍。对剧中的孩子而言,对观众而言,都太残忍。
而在知道事实真相之后,更是对人性的考验。 我相信厂长是真的将这些孩子们当做自己的孩子的。但毕竟是当做,不是真的自己的孩子。我无法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厂长什么,因为我并不知道,如果我是他,我是否就能勇敢的去反抗社长。人始终是自私的,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太正常也太无奈。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momo一样,为了这群孩子们,放弃工作,放弃婚约,将自己平静的生活打破的。 所以真的很庆幸,有momo这样的人。 “即使是伪善,总比什么都不做来得好”。 所以虽然我并不觉得明哲保身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明哲保身和助纣为虐毕竟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的。但是如果所有人在遇到不公平不正确的事情时,都选择明哲保身的话,这个世界大概会变得很可怕。就像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的短诗那样。 现实里有太多我们无可奈何的事情,或许没有办法像momo为了towa他们四处奔走那样,但是总有我们能做到的事。 总要有人去做些什么,才会有所改变。
虽然凉子在这里早早挂掉,但却是最大的亮点!
石田壹成果然很不错,看得揪心。受不了酒井法子啊,完全一傻妞。广末凉子竟然就这么挂了,野岛好狠心!安藤政信怎么每次都死得那么惨~太过真实反而让人无法接受。
致废弃的巴士,亦致海边的手风琴。致爱丽丝,亦致永远。让软弱成为徽章,善良成为武器,让沙漠成为森林,亦让所有荒凉的心染成血色,承载郁金香的馥郁。那绝非宛如镜之国一般不可及的幻境。
安腾政信很好看~
据说当年还被禁过,剧的bug太多前后衔接有问题,而且还是放得不够开。虽然都在夸石田一成的演技,但其实每个人都演得很好。广末凉子真好看,爱丽丝是天使。廉是最耐人寻味的一个角色,介乎于两者之间最终迷失了方向,无所归属,因此又残忍又自私、又善良又伟大,充满矛盾。安藤政信颜值真高。
安藤政信是我看过最好的哥哥。
从这部剧发现的Masanobu Ando,哟西
1998冬金10
石田一成真是小戏精啊,可惜后来戏不多了
让软弱的自己痛苦吧,人本来就是软弱的动物,因为想要脱离痛苦所以才希望变强,变强就等于变迟钝,痛苦变得迟钝,对自己的痛苦迟钝之后,对别人的痛苦也迟钝了,误解自己是强者的人就会攻击别人,就失去了善良之心,面对自己的软弱,好好珍惜吧。--老律师说的
人间失格姊妹篇~~想哭想被虐的人就去看吧,我实在不忍再看第二次··
很多明星云集,很震撼的一部日剧。就是因为看了这里的安藤政信,看《大逃杀》总觉得他像好人。
这个剧相当狗血 我想说石田你长得太灵气了 实在不像弱智 相比安藤的表现很上佳
为什么到最后只有从未感受到别人爱的廉死了!!!野岛我恨你!!!
又虐又狗血的剧正好用来满足我对安藤君的幻想。
震撼~
只能说野島伸司你太能解剖人性了~
这是早期我所接触的日剧之一,对日本当时社会现实丑恶面的诚实反映,让我深感震撼。不惧怕自己的丑恶,直面自己的丑恶才能让自己变得更美丽。
好虐。野岛伸司个老愤青。中岛美雪的歌好好听。话说艾丽丝的手机从第一话到最终话没有充过一次电依然坚挺喔。
弱者的痛感,是珍重他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