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少年为了一点钱就不可收拾地爱上一个老头,就像我们不理解哥伦比亚那时的社会人们为了发泄心头暂时之愤就去结束一个鲜活生命一般
反宗教,实则想要在宗教中寻求救赎,社会太过混乱,人们对生死的观念都已经发生畸变,可人们还是在教堂中扎堆,虔心跪拜不同的神,正如“毒虫”的那句“we were bron to die”我们不是在寻求生路,我们是希望死后过得安宁,可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这种厌世呼应了费奥南多的情绪,在亚历山大身上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也在害怕自己会失去最初的想法,所以频繁出入教堂,而电影中频繁出现的那句“人是会改变的”,会不会是最美的情话
在亚历山大死前,所有的镜头几乎没有离开过这个少年,以至于后来那个少年的出现会给人一种救赎感
在我们责怪于费奥南多的“背叛”之时,复仇又给我们带来新的绝望,先前他自己也说了“你今天杀掉的那个人因为抢劫也杀了一个人,这不是一条直线,这是个圆环”所以下一次费奥南多又回有怎样的希望,有会从中得到怎样的绝望,这里已经有了很强烈的暗示,反战,反对暴力
再说回费奥南多,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给人的感觉就像看到现实残酷不愿接受最后疯掉的天才艺术家,最终放任自己沉溺于堕落的欲望中,最后被这堕落拯救,所以他会如此的厌恶上帝,如果是这样,那么他回来,就是回到了天堂,恶人死后他说“这一切不是上帝的引导而是撒旦的报复”,这像不像堕落天使加百列,他的观念逐渐从“杀人是邪恶的”变成“活着才是痛苦的”这是他个人意识上升到集体意识的体现,又或者是集体意识改变他个人意识的证据
再说回他这个破碎的故乡,他即厌恶这里又想死在这里,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美好的东西,给他带来温暖但实际上是个杀人犯的少年,像枪声一样的烟花,在幼时记忆中现在却占满血迹的房子,残缺下的美好,但比起外界美好下的残缺,他更愿意待在这里
总的来说,影片在两人关系的发展中谈到社会,宗教,归宿,新生,死亡,节奏缓慢,淡化生死之上是对整个社会的批判,再用浓烈的个人情感来丰富这个庞大冷酷的主题,最后加以点缀,这虽然不是一般“好”电影,因为他所传递的价值观与我们现代社会背道而驰,希望中的绝望,但是他一定是一部勇敢伟大的电影!!
事实上这部作品是很早以前看的,如今已经印象模糊,不过还是觉得应该写些什么。虽然这是一部同志作品,但是最令笔者感怀的桥段是两位主人公近似希腊式的恋人关系——一个拥有丰富知识游历各国,能够不停地讲啊讲的迟暮老人,而另外一个则是个性极为单纯的混混,沉浸在一种未知的聆听中,喜欢听取这位老人的喋喋不休。不知道这是否可算是本色演出,总之在饰演这两个角色的演员都非常自然,让人完全信服世上真有这样烂漫的组合。
而本片另外一点让人意外的是——它可能多多少少反映了哥伦比亚的现实社会——充满着令人生畏的枪支暴力以及治安的混乱。片中少年可以毫不在意的举枪对人,完全没有任何觉得不妥之处。比如有一幕是这样的——在主角们家附近住着一位鼓手,因为晚上敲鼓而令主角爷爷无法入眠,而第二天他们在街上偶然发现鼓手就走在前面时,少年随手掏出手枪便打死了他,就像是跟他打个招呼那么简单自然。总之在本片中对于社会无序现状的影射处处可见,甚至主角们的感情写实与其相比起来也淡化了许多。不过因为是悲剧收场,所以也可说两者也是相互联系、不分伯仲的。那是一个遥远的世界,而我认为可能任何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人都对那样一种纷乱的社会感到难以理解。
最后再说说拍摄。本片的拍摄似乎采用的并非一般电影胶片,所以画面看上去很像是电视的那种,也见不到多高明的镜头——但是想想也许是条件有限,并非所有的摄制组都能用得上像好莱坞一般的器材配备。
推荐生活安逸、无聊难耐的人们以及对拉美世界存有兴趣的人们观赏。
这是一张来历不名的DVD碟片,影像在眼前流动时,差点误认为《杀手的童贞》是阿巴斯的作品,一个绝望的厌世老男人,秋风落叶回故乡,徘徊在决绝的死亡边缘,这样的设定,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
但很显然,《杀手的童贞》比《樱桃的滋味》更直接,更尖锐,也更冰冷。也更怪异一点。同志电影,杀手与作家,《上帝之城》般的无辜杀戮,《七宗罪》里杀手的哲学也灵阴魂不散的弥漫在影片中……
故事发生地在哥伦比亚,一个有些陌生的南美城市。无政府主义之城梅德林恰如《圣经》里的索多玛,混乱、堕落,同性嫖娼公开化,街头枪杀如家常便饭一样此起彼伏,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一个满怀沧桑的厌世老作家菲纳多回归故里,展开与他的两个年轻的少年同性恋枪手的故事。
第一个枪手:艾力斯。英俊、稚嫩、单纯和冲动、狂暴在他身上矛盾的展现。他抛弃贫困的家庭,游荡于杀人与被杀之间的街头,偶尔靠出卖身体度日。他是“童贞”的隐喻,感性的崇拜和爱恋着菲纳多。
在艾力斯面前,菲纳多富有,放荡不羁,一大把年纪,仍然偏执,有自己独特的,带有危险性的处世观。在某种程度上,他是哥伦比亚某种现实的折射。他颠覆道德与社会规则,认为那些贫困而伤残的人,那些冷漠而固执的人,都应该早点死亡,以求解脱。
这样危险性的哲学,在涉世未深的艾力斯那里,竟然成为人生信条,当暴力思想正好邂逅到艾力斯的一把来历不明的手枪,滥杀无辜成为两人乐此不疲的趣味游戏。在菲纳多思想的潜移默化下,艾力斯变得更为残暴,肆意的不断拨剑杀人:出租车司机、夜半敲鼓惊扰他们睡眠的朋克青年、地铁上发生口角的无辜中年人……
枪。性(并且是隐约恋童癖性质的同性恋)。死亡——吸引眼球的电影元素,隐藏在冷峻、缓慢的电影节奏背后,带给人的却是一种深层的思索,当菲纳多这个无信仰之人,频繁带着艾力斯出入教堂之时,终于无可遮掩的暴露出他内心的危机——他比艾力斯更需要救赎。
艾力斯不可避免的横尸街头。菲纳多满脸悲怆地为艾力斯下葬,并在教堂为他的亡灵祈祷。不久,老人在街上又邂逅另一英俊少年,除了与艾力斯一样具有迷人的眼睛外,他比艾力斯更强悍,更健壮,浑身透射着青春的热力。曼查多从少年的眼睛里仿佛看到艾力斯的影子,他带走了他,两人很快坠入肉体的爱抚之中。但老人万万没有想到,这位他已深深爱着的少年,正是枪击艾力斯的凶手。
刻意的戏剧角色结构,是为了强调电影的荒谬主题。于是——
有一天,一个紧急电话把菲纳多召到警察局,这位少年已被另一伙人枪杀,他年轻的尸体就摆在那里,老人又一次悲凉无语。问题再次被血淋淋的提出:枪手的童贞,到底被谁玷污?枪手的生命,为何脆弱而卑贱?
我感兴趣的是影片中角色的设置。少年枪手崇尚暴力、毒品的青少年如同迷途的羔羊,在罪恶的深渊中无法自拔。如果说代表着一种原罪的话,那么,菲纳多本应该代表着一种“正义”的力量。
但是,影片并没有把菲纳多塑造成传统道德势力的化身,充满正义的说教,相反,他本身是邪恶的,甚至是他本身的邪恶,导致艾力斯的直接死亡。
邪恶思想激发了暴力倾向,继而促使传统道德伦理,宗教信仰以及人生观催枯拉朽的溃败,等到菲纳多意识到后悔时,他已经无可控制事态的进展。和艾力斯穿着同样衣服的第二个少年杀手的出现,是“过去”的隐喻,他带给菲纳多重回过去,重温美好,珍惜生命的希望,但这希望很快被催毁——电影的象征意义至此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影片对自身疑问的答案。杀手的童贞,被“菲纳多”和“菲纳多”所代言的传统社会所玷污,混乱、恐怖的社会环境,将一个个少年,送入地狱。
一个无可挽过的过错,一种无可救赎的罪恶。
完蛋.
20081022,f24.小花婚礼后。金鱼与我打车跨城带唱机、相机。电影说哥伦比亚,这个城市充满杀戮。爱都在结束前才来。恋童癖,同性恋。我对这些片子已过气。
is better than my imagingnot bad~~~
唉,作为一部钙片,你好歹要貌美 情深 好身材 故事动容哪怕是镜头动容。你丫一个都不占,谈情说爱搞的和父子交流一样,演员本身就是不信与疏离,观众又怎么可能投入?
画面粗糙的这么真诚。男孩们的生命低贱如随手可丢弃的抹布,可对待爱情却诚实简单到让人想流泪,他希望带他们离开这个地方,最终却只能拉上窗帘走回黑暗中
这部gay片很著名,其实名不副实。两位主角完全不像恋人,而是异姓父子,纵使他们说着情话,还是没找到基情四溢的感觉。此片确实有些许“魔幻现实主义”的意味,比如几场枪战,但总体上仍是平淡无奇。我有一些失望。“这儿又不是瑞士!这儿是哥伦比亚!”两个疯子最后的狂欢,你能猜到所有的结局。
相信了王尔德口中那份存在于老少间的爱情是真实的。
在这个堕落混乱的世界里,你是我遇见的最美好的东西,我讨厌暴力,可在你丢掉枪得那一刻,我却失去了你
所有的爱情都是基情,抛却这个恶心的因素,电影的剧情还是很不错的。
哥伦比亚这样子的么?老少配的gay片 让我有点无法接受啊....老头子怎么就这么有魅力啊!
南美真乱。 老少配不可理解。
"Why does my heart Feel so bad? Why does my soul Feel so bad?"it reminds me of City of God.Alexis is too good to be forgotten.9/10
非常喜欢第一个男孩笑的时候的声音和笑容,初听觉得不是很真,后来每当非纳多说话,他笑的时候,就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看完除了悲哀的气氛,就只剩男孩的笑声了。其实印象最深的,是蛋糕店前,他对朋友笑着说“去买吧”时灿烂的笑容,很能打动人。
第一眼觉得亚历山大不那么好看但后来越看越美丽,虽然是出身贫困脏乱暴力街区,但莫名有种稚气般的优雅,仿佛真的化身死亡天使守护着男主,为轻生厌世的他带来生命中可以说是最难以忘怀的时光。他制造的噪音,他的枪支,他的漫画书与电视机,一切都可以被击碎,也包括生命,老人的小孩的妇人的帮派的,想问上帝真的存在吗?男主创造了语法没有人会在乎,即使是用来吵架。绚丽的烟花是为了庆祝贩毒,暴力滋生在每一个角落,烈日下有秃鹫在虎视眈眈。男主热烈深沉爱着这片土地,只有爱人能让他出走,但爱人总是先走一步。
感叹一句年轻真好,老了就像片中的老头一样满腹牢骚,看什么都不顺眼,我现在就有点他那样,但还没那么严重,一部令人惋惜的电影。去哪里找Anderson Ballesteros的资料?
好故事,淡定的演技,以及悲惨的结局
不只是一部同志电影。毒品、械斗、朝生暮死。男孩笑得一脸纯真,然而可以毫不经意的对路人开枪爆头,极度的暴力背后是极度的悲哀。哥伦比亚没有上帝。
哥伦比亚名小说家Fernando Vallejo同名小说改编.厉害的是这个片子的导演居然是Barbet Schroeder!这就是PINK FLOYD作配乐的那片69年迷幻电影MORE的导演啊!啊啊!小时候看看不出哪里好.重看下觉得相当棒!刚才看片花,导演讲解了为什么用电视摄象机完成全片,和为什么选用更呆板惨淡的PAL制式.
本来就是尝不得的烈酒 大爷居然还要续杯
作家唠叨得不得了……难道小帅哥们都喜欢这个……??
没有胶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