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这部剧战争场面挺真实的,节奏也不错
但是真的对于剧中的美军,我不知道这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是不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我真的特别想吐槽一下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斗力
第一,就是基地选址的问题很多人吐槽基地为什么直接建设在山中的盆地,
这个倒是可以理解,以阿富汗连绵起伏的山脉,一个容纳上百人(包括了阿富汗国民军)的营级营地,可能建设到山顶的确很困难,山顶没有足够大的空地,除非将山顶铲平,而且运送物资军车也上不去,只靠直升机进行弹药补给还是比较困难的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山顶和山坡没有足够大的面积来建设营地,所以基地选址这个其实可以不用吐槽了
第二,就是美军的战斗力的表现真的令人堪忧,我感觉这战斗力可能跟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有得一拼,实在是差到没边
在电影,美军面对的就是只装备了迫击炮,RPG和AK,压根没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塔利班民间武装,结果三百多人的塔利班武装竟然将五十多人的美军打得节节败退
有的人肯定要说了,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军和苏军都在这里折戟沉沙,美军打不过也很正常
但是我真的想笑笑,不考虑其他的,单单从电影来看
美军最有效的反击手段就是迫击炮,可是偏偏塔利班武装用迫击炮炸了好几次都毫发无损
可见塔利班的战斗素养之差,但是美军这边也不怎么样,迫击炮就在那里立着
就是没人敢去用,个个都情愿在那里挨炸,也不出去用迫击炮
另外,就是塔利班都已经翻墙进来了,结果还有一半以上全都躲在后方的屋子里,我是真的无语
躲在装甲车里的也是,机枪坏了,车也开不走了,就坐在车里面等死吗?连跑出去都不敢的吗?
此外,营地距离塔利班的所在的山坡大概也就八百米,按理来说,SVD的射程是完全够得到的
没有迫击炮,狙击枪总可以吧?就美军这种土豪,不可能一个加强连连几把SVD都没有吧
就是没人用狙击枪,就是当活靶子到处乱窜
真的无语,也就只能够靠空军火力压制,炮火覆盖才能打赢,真的到了小规模部队的遭遇战,简直不堪一击
就这实力,甚至还没有抗美援朝的时候的美军战斗力强
★★★★★★★★★★
前哨基地的地理位置。
这是最被吐槽的一点。
山谷,才是交通要道。前哨基地,建在谷底,才能控制交通。对过往人员进行盘查、甄别。打阻击战,才应该在山顶驻防,见人就打。
山谷,更接近村落。更接近平民。接近平民,才能压缩对方的活动空间。
山谷,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危险。AK47有效射程400米。考虑到对方的训练水平。200米开外,估计就没什么精度。“望山跑死马”看着近,怎么也得有几百米的安全距离。
★★★★★★★★★★
前哨基地的防御水平。
仿佛,低风险区的维和部队营地。估计,建造的时候,确实是低风险区,没想到要来打硬仗。大概,也是因为威胁升级。所以,准备撤防。
想要加强防御水平,并不太难。多挖几条战壕,多架设点伪装网。对美军而言,空运一台小型挖土机,很容易。“某宝”的伪装网,物美价廉。美军更不差这点儿小钱。
在后方坐办公桌的军官,估计没心情给前哨基地追加投资。一辆普通卡车,都不顾实际的,想当然的要收回。所以,恐怕连个工程机械和伪装网都懒的给。
前哨基地至少可以自力更生。战壕挖不动,挖几个散兵坑总没问题吧。伪装网批不下来。就地砍树,用树枝做伪装,总好办吧。
n/*",v�?!VS
看过不少这类美军硬核战争片,黑鹰坠落、孤独的幸存者、拆弹部队、锅盖头、危机13小时……美军战场遍布全球,维护世界和平、惩恶扬善、弘扬正义,伊拉克、索马里、阿富汗…… 前半段照例展现军营日常,大兵群像吹嘘打闹,想家想老婆想孩子,抱怨长官抱怨战争抱怨山姆大叔……表达反战情绪。至今已觉不新鲜,枯燥无味,关键人太多太杂,脸盲症又犯,谁是谁叫什么都记不住,反正也不用记,后面打起来就看一爽呗。 终于打起来了,一群大兵没头苍蝇一样乱跑乱蹿,谁守哪个点位、往哪里补充弹药,乱哄哄没个章法。指挥官在指挥室气定神闲地呼叫空中支援,对眼下正发生的战斗没有起一点指挥作用。知道这是真实战场环境,突然遇袭寡不敌众还被居高临下,被吓屎都不夸张,但对观众来说,太糟心了。 类似片子的情节基本都是这样,只要不是神剧,被突袭就是呼叫空中支援和快速反应部队(QRF),援军到来前只有死撑着和眼睁睁看着战斗减员。但怎么处理好等待救援期间的节奏和氛围,扣人心弦,是要看导演功力的。
片尾照例也展现一段大兵的PTSD,战争永远是年纪大的政客和将军们发动的,却要一群年轻人去赴死。出字幕后还有原型人物的节目访谈片段、照片,片中部分人物还是请原型出演的,在片场拍的访谈花絮,字幕跑完最后是一张大合照,就像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系列那种。
也不知道美军决策者们是怎么想的,把哨所设在一个三面环山的山谷里,除了几辆卡车悍马车,基本没有重装备,空中支援也不是说到就到。翻看我朝历代各种兵法典籍里,这样的排兵布阵怎么看都是犯了兵家大忌的。几十个山姆大叔的大兵从直升机上下来以后,除了感叹shit中的shit,实在是没别的形容词了,好在已经确定了撤离日期了,过一天算一天呗。
平时山上随便来几个塔利班散兵游勇,就可以毫不费力的朝底下的哨所来几枪,开心的话再点缀几个RPG。好在塔利班的农民军无论在作战水准上还是武器装备上,跟美军比基本都是业余段位,所以日常除了让美军紧张一下,也构不成什么太大威胁。塔利班们打几枪就跑,美军也回敬几枪几炮也不追,大家平时你来我往的,倒也算是和睦。
周边村民们知道美军快要撤摊闪人了,除了想方设法多讹点钱以外,也会卖情报给塔利班俩头吃。塔利班被美军压着打了这多年,若是平地上遇到美军重装备,别说对抗了,逃命逃得稍微慢了都会被美军毫不讲理的空地一起轰的渣都不剩。
也许是平时这仗打的实在是憋屈,眼瞅这股山谷里的几乎没什么像样重装备的小股美军也如此得瑟,而且还快要闪人了。塔利班内部一想,再不把看家本事拿出来,这人都要丢到姥姥家了,见真主时候怎么好交代,怎么好意思跟安拉真主开口要一百零八个处女呢,得嘞,一起抄家伙去干丫挺的吧。于是,数百塔利班们漫山遍野的就组团来攻打这个山谷shit营地了,把平时压箱底的RPG和迫击炮都拿出来了。按天朝老话讲,想要乱拳打死老师傅。
美军虽然人少缺重装备,单兵武力值也不是吃素的,靠着精确射击楞是让塔利班农民军们很难冲进来。但子弹从四面八方过来,再牛的射手们也开始出现了伤亡,眼瞅就要弹尽粮绝被一锅端的时候,总算等来了空中支援,这才没被团灭。
在撤退的直升机里,幸存者们回望被炸毁的山谷基地,大家都感慨万千。
也难怪金毛特总说,再也没有比浪费着纳税人的钱,让宝贵的士兵们去烂摊子里送死更愚蠢的事情了。可惜美帝的政体特点,决定了不能他一个人说了算的,该扔钱还得扔钱,该送死还得送死,甚至明知是无意义的送死,还得硬着头皮去。
美帝这样一个在全世界到处插手到处发动战争的国家,其战争电影的主流却是反战的。无论场面多模花哨,装备多么牛掰,最后都会让人反思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考验。
反观某一直以爱好和平以与友邦为善自居的大国,近几十年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连隔壁邻居内战甩过来的炮弹,也只是偶尔谴责一下而已,强烈这个词都要慎用。但出品的战争电影,除了斗志昂扬就是诙谐戏说,完全不把战争的残酷性当回事儿,感觉就像砍瓜切菜一般随意。
这样一对比,也是蛮有意思的。
片尾连续30多分钟的战斗场面质量很高。 海报上的这支疑似M110,在片中从未出现过。唯一一个狙击桥段,还是美国大兵顺了阿富汗政府军的一支SVD。 维基百科显示,2009年10月3日的这场战斗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塔利班那边大概组织了三到四百人,美军这个前哨阵地只有58人,另外还有些正在训练的阿富汗伪军,打一半还全跑了。从清晨开始,美国皇军差不多鏖战整个白天,阵亡(KIA)8人(起亚在美国卖不出去就因为这个,忒不吉利),受伤27,伪军也有十几个伤亡,这在美帝的阿富汗战争过程中已经算是重大伤亡了。对面大概战死150,当然大多数是被中午才到的空袭消灭的。 本片战斗场景还原度较高,塔利班真的一度冲进的围墙内,随即美军组织了有效的反击又把他们赶了出去,与电影表达不同的是,围墙外的阔剑地雷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所以从三面山上涌来的塔利班最终也只能猛攻大门。这个哨站的真实样子比电影里的还操蛋,基本上兵家大忌都占全了。在这地方驻扎,不被打死也分分钟被吓死,拉个屎脑袋顶上乱飞RPG,谁受得了? 斯科特东木感觉渐渐上路了,一招一式越来越像他爹,尤其是眼角的皱纹,总感觉他会从腰里掏出把左轮来乱射。至于精灵王子,这张脸确实不大适合战争片。
看了前哨, 实在想吐槽一下, 我实在不能忍受美军这个样子, 实在有损我心目中蓝星第一的形象,换成我兔, 这仗就跟玩一样。
基地的选址就不再讨论,山顶和山脚其实没区别, 这地方没后勤就没法活, 建在山顶上,难道永远不下来? 人家伏击你一样。 所以问题不在前哨的选址,问题出在基地的建设上。
美军前哨就是一个随时打仗,几乎天天打仗的阵地,到了这个程度, 这个基地简直修的不是漫不经心,而是严重自杀的境地。大约美帝就想着如何生活舒适了,没想着怎么打仗。看了电影的同学就发现, 其实美国大兵都是冤死的,死在跑来跑去的过程中,简直就是送人头。 建设基地的时候,直接挖掘交通壕不行了嘛? 一点成本也没有,基地的建设肯定没少用机械,多挖点交通壕算啥? 一个两米深的交通壕,上面盖上伪装网,有条件可以做水泥预制件加盖, 同一个位置至少有三个路线可到。敌人的子弹还能打到人? 因为对面没有重炮,大规模进攻也没有用迫击炮充分火力准备,就一个RPG,射程最多300米,我盯着RPG射手不行了? (当然对面要是有反坦克导弹,需要更远程火力掩护,不过那个算重炮级的火力。)不乱开火,就等着他们冲上来,不冲咱就等着,过一会航空火力来把他们都炸死算了,连枪都不用多发射。 美国纳税人多可怜,花这么多钱让这些小伙子疯打,几十万发打死一个敌人,效率太低了。美国GDP再高也不能这么玩。
修好交通壕,基地的周边可以挖防护壕,防护壕下设平行工事,远距离根本看不见,打不到,等他们下了防护壕就知道子弹有多硬了。炮党那么菜,修这种工事还手拿把攥,害死我解放军多少人,没炮没优势火力,没几百号人都填不平一个壕沟。 剩下就是一个大门了, 一个L型的门设置不就足够了? 对面啥都看不见,一挺机枪看的死死的。 话说要是我军,一个连两天就能用工兵铲修出这么一个基地来,就是美国少爷兵不想干活。
话说这地方,高大上的直升机还不如机枪塔管用,美帝就做集装箱式的机枪塔,重甲保护,带有瞄准设备,1000米外的塔利班挨个点名,对面没有重炮就别想。要是塔利班能拉重炮,那归情报部门提前预警。一个基地周边6个机枪塔,每个配双联老干妈,10000发子弹,对面没炮,来一万人也不行。要是我兔,反正五对轮便宜量又足,可以开过来几辆五对轮干这种活,当然要是炮塔换成四联14.5毫米机枪塔那就彻底舒适了。塔利班要是跟我兔这种配置打一回,就绝了再来的想法了。
重点部位保护也是一塌糊涂。发电机这么重要,需要专门有多重围墙保护。 轻易被人家打坏,结果就瞎了。迫击炮阵地为啥不设置到坑里? 参考二战的迫击炮工事就够用,现代条件下可以做一个钢铁罩子,上面开一个狭缝天窗,给炮口留开空间就可以了,这些美国大兵就可以吃着饭,打着炮了。话说他们其实准备挺充分,把周围区域已经细分标定好了,说敌人出现在啥位置,直接调好就可以把炮弹打出去就可以了。这是通行做法。这么聪明,自己不保护好自己,那不瞎了。
这些人倒是挺英勇,就是没预案。一个基地,各部队的职责应当相当明确,有自己的阵地,每个单位,乃至每名士兵的射击纪律需要十分严明,除非失去了战斗力,否则其他单位不需要无谓增援。指挥官要有预备队,首先击破敌军的弱势方向,这样逐次缓解压力。看到美国大兵英勇无敌,就是跟没头苍蝇一样,简直跟没受过训练一样。这些人还能躲在车里, 聊聊天, 回忆下过往, 也就欺负对面更傻, 为啥不一发RPG送他们回美国。
奥兰多布鲁姆上一次在摩加迪沙从黑鹰上摔个半残,这次在阿富汗又摔山崖?是被诅咒了吗?虽然不是什么神作,但也不难看。
手持摄影的运用,藏于暗处的恐惧和基于第一视角的展开,有点像此前《生死之墙》带来的卓越互动效果,后半段的枪战吵到耳鸣但也足够沉浸。除此之外,在叙事方面的繁重和“场面/情节”上的失衡略微影响了它的表达。当时政背景被导演特意调到最弱的时候,它更多关于绝处逢生的无畏,也算是一种简单干净的处理了。
真实战场的体现,感觉完全可以给PLA做学习观摩,美军的个人战斗和组织力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老兵,需要重点打击
看海报像一部碟市烂片,但是事实上是《拆弹部队》之后最好的现代战争片之一,既有《锅盖头》的那种群戏和对于战争的思考,又有《美国狙击手》那样极具临场感的战争动作戏,导演在预算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了很多大片都无法完成的任务,几段战争戏长镜头尤其让人难忘。
写实题材,完全不偏不倚的观点呈现,当然还有平铺直叙的叙事。战场环境效果做的不错,但论调度别说黑鹰坠落了,连勇者行动都不如,过多的中近景特写和跟拍,突出角色紧张状态,却忽略了战场宏观局势的呈现,大部分时间给人一种错觉这帮美国兵是在跟空气打仗,听个响就完了。PS,奥兰多·布罗姆客串了一个军官,开卡车从山上翻了下去,大概致敬了自己当年《黑鹰坠落》里从飞机上掉下去的名场面。
基廷前哨战斗。拍得实在很一般,就用黑人上尉连厕所都不干上来影射陆军领导失利?塔利班能调动这么多高机和迫击炮去打基廷前哨才是问题好吧。
把基地建在这个位置的也是个天才了
战斗场面不长也不够激烈,优点是第一视角比较真实。最奇特的是机枪都在无防护的地方,敌人还常打不中,作为一个业余军事爱好者,觉得这个营地从选址到防御建立都太TM的奇葩漏洞百出了。只能感叹美军单兵作战的强大和塔利班的弱鸡。
死绝之地,伤亡惨重,群众关系、统战工作不是这样搞的~
美帝犯了军事上的左倾冒进主义,政治上的右倾孤立主义,所以注定是要失败的。手法笨拙了点,场面还是挺好看的。
导演后半段犹如卖拷贝灵魂附体,把前半段看得昏昏沉沉的我一下子给炸精神了。不过实打实的战争场面拍得还不错,有点身临其境那味儿了~
分这么低可能是因为大家讨厌美国佬四处侵略发动战争吧,平心而论电影还是很好看的,没有瞎矫情,而且贵在真实:子弹会打完、机枪会坏掉、通讯会阻断、伤员救不回来。奥兰多布鲁姆在战争片里总是那个非战斗减员。
塔利班每人尿一泡,都能把男神们淹死。
片尾插入的几个前亲历者访谈以及制作特辑片段,结合影片,能看出导演尽量贴近事实高度还原的一种真诚。这类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片,通常不容易拍到尽善尽美,毕竟还原现实往往比较枯燥和零碎。授与同一个作战单位且在生军人达两枚荣誉勋章,五十年内首次,阿富汗反恐太难。再加上平庸的陆军策划和管理,导致该惨剧。对于这部真诚之作,豆瓣打分过低。BTW,Netflix2018年的八集纪录片《荣誉勋章》里第二集,就是还原了这部电影的背景。
据点选址不合理,且不设外围警戒线,攻得很凌乱,守得很狼狈。注定只好多发奖章来追认止痛了。
看得出来经费不多,但是细节很用心,稳扎稳打
太惨了,美国派兵去阿富汗到底为了啥啊
又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平庸电影,原事件真兵执导加1星
竟然让当年参加战斗的老兵自己演自己,非常真实。最后老兵访谈做的也不错。整部电影值得观赏。最后啰嗦一句,那个黑人指挥官真是数贱合一:投鼠忌器,优柔寡断,贪生怕死,还喜欢讲political correctness。
驻阿美军的操蛋日常,整备训练,收买人心,防冷枪,还差点被塔利班一锅端,最后索性炸光基地走人了事。美国阿富汗政策失败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