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是文艺片,现在看来,与《小城之春》那样慢的话剧式片子相比,《理发师》、《茉莉花开》都是讲命运沉浮的故事片。一开始,理发店里三十年代上海滩的摩登卷发、女人的挑剔和媚态、年轻理发师的陪笑以及老唱片的咿呀转动,与抗战时的土壕、士兵的长枪、紧张的表情几番跳接。当枪火将玻璃碎片震在留声机上,二者承合一处,故事开始。
胶片经过泛黄与曝光处理,沧桑而富于张力。陆平在逼仄的巷子里走,四面是墙。忽然闪过邻家女孩骑自行车的背影。他年轻的嘴角有了微笑。女孩在石板路上颠簸,意味着平静而美好的生活。
然后,自然而然地,一段小镇生活开始了。刘寡妇的引诱与胜哥在白马上的调情,都阻止不了两个年轻人的情愫萌生。嘉仪在背后吓他,在漆黑的夜里与他捉一只受伤的鸟,在金黄的麦浪里,在自行车上靠在他的背后……任机翼自头顶掠过,也掠不去日后他心里这一段记忆的灿烂辉煌。
片中有几个对看的镜头,均有脸部特写。宋嘉仪始终无语凝噎,女人始终在男人的笼罩里,等待他也好,眼睁睁从他身边走开也罢。而面对荒谬的处境,陆平也毫无办法,无论他笑一笑看着她走出去做随军嫁娘,还是留下来做抵抗共军的七十一师师长,他只有无奈地转身,手插在裤袋里凄然而去。
第54分钟时的转折很突然,结尾也过于理想化。不知道陈逸飞究竟拍到哪一个镜头时,永远摞下了他的《理发师》。
我想,在街上或者在山里又或者在长途公共汽车上,你看到一个人,你被她的某动作、举止或者表情所吸引,你注意她并欣赏她,但这不代表你懂得她。所以我又想,你看过了一个电影,也并不就等于你懂得了一个电影。
影片尽管有各种人们认为的瑕疵,甚至硬伤,我依然认为它的结尾是意味深长的。
首先它让男女主角重逢了。所以它不是恶狠狠掘人眼泪的悲情片。也不是阴冷地鞭打世界的黑色片。这应该是源于导演对色彩以及人类用来生活的身体的同情。所以有那样可爱可怜的寡妇。
其次它抹去了二人重逢时身上的光彩。衣服由婉转妩媚的旗袍换成一般的工装长裤长褂。头发是女学生一样没有打理没有装饰像身体上任何一个没有装饰的器官一样普通。还有陈坤的表情,对外来声音的长时间无法回应,凝视、观看,对伸过的手指无法自然地接纳,要有自己手指的一次颤抖,然后才依然迟疑但却小心地有阳光的握在一起。
再次是场景的苍茫。黄色的风沙,色彩不明的树。陈坤稍微残缺的身体。两人在这样的场景中向前走时,镜头慢慢拉远,人也就越来越小。这时似乎感觉到,路是安定的,人却是颠簸的。
当一声上海话“小陆师傅,侬过来”让在场的北方人疑惑不懂的时候,我却不经意的笑了,如此熟悉的上海人,这部海上画家陈逸飞执导的电影就这样开场了,陈坤演绎的理发师就这样在1930年代后的中国历史大格局中经历着人生起伏、涩情悲喜。电影的情节并没有特别出众,甚至有些老套,那些隐隐晦晦的情愫似乎在《花样年华》这样的上海人电影中似曾相识,我想相对于剧情的布局,陈逸飞显然更擅长对于画面、镜头的拿捏。陈逸飞其实是电影在布局他的画作——胶片就是流动的画布。影片中长镜头的运用我认为很完美,片中有一个夜晚陆平穿过院门,走进院中,在“表妹”的自行车旁坐下的镜头,自上而下,自俯到平,自远及近的衔接如此漂亮,能想象摇臂上的摄影机如何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作为陈逸飞的遗作,电影在最后的时候,辑录了陈逸飞在拍摄现场的一些工作镜头,“永远怀念陈逸飞先生”的句子,让人不免伤感,可惜大部分的观众已经离开了。
影片讲述了一个小人物颠沛流离的一生和他历尽波折的爱情[
大上海的小弄堂里,陆平,一个懦弱但却有着深深的民族尊严的理发师,总是怀抱着他的宝贝箱子,满怀欣喜的为别人理发。
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当两个日本鬼子步入陆平的理发店,他将面对的顾客,开始更为了侵略者,以及与侵略者有着勾结的汉奸与贵族们。技艺高超的理发师陆平,因意外杀死了一名日本军官
日军少尉被剃头匠干掉的消息传遍了遍地租界和老外的上海滩,上海不再是宜于久留之地。匆匆的跳上了火车,从此改变了人生原本的轨迹。
陆平逃往江南古镇之后,投靠他的师伯宋丰年,与宋丰年的女儿宋嘉仪,俩人一见钟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两人纯洁的爱情在战争的阴影下,却开放出了最为灿烂的浓情与爱意。陆平想要逃避与嘉仪的感情,却因为一次意外的共产党员偷袭日本军队事件带着手伤再次回到了小镇。
然而宋丰年为了女儿日后能有所依靠,将宋嘉仪嫁给了国民党军官叶江天,做了他的姨太太。无情的世事和难以抗拒的命运,生生将二人分开,面对日军对祖国同胞惨痛无情的杀戮,陆平的报国热情逐渐得到显现和提升。日军的“服务”中重新上演。尽管那回割破的不再是日军官的脖子血管,而是自己的手指。
1945年,日本人无条件投降
命运弄人,陆平又因在抗战期间曾随着宋丰年进过日本军队的军营而被误为汉奸处死,在炫目的阳光下,他背后的枪口冰冷而静默,千钧一发之际,嘉仪救了他,在叶江天的安排下,陆平戏剧性地被任命为国民党军官。
然而,陆平志不在此,他一心迷恋的仍是理发,这引起了叶江天的极大不满和鄙视。然而对于嘉仪而言,能够经常见到陆平则是最幸福的事。随着二人感情的日渐加深,嘉仪铤而走险,以去上海见姑妈为借口,要陆平单独陪她前往。
在上海,他们久久积蕴在心中的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但叶江天的到来,却再一次将他们推回到冰冷的现实中,叶江天派陆平去运送一批粮食,其实是一车鸦片,死的是他的司机,而不是他。他由少校而上校进而为少将,他成功又一步一步从一个理发师提拔为参谋、团长、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五年
解放战争后,陆平被解放军俘虏,关押在西北的一个劳动农场进行改造。劳动农场的场长就是当年陆平为他理过发的新四军战士郑文斌。他告诉陆平,一直深爱着他的宋嘉仪并没有跟随丈夫叶江天逃往台湾,而是毅然返回家乡,并一直在那里苦苦地等待着他。
在一片荒漠的惟一一棵大树下,陆平终于等来了他深深相爱的宋嘉仪。历经近二十年磨难后,两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附庸风雅得很无味
陈逸飞讲故事还是不行,磕磕巴巴的感觉
理发师想要你的命好简单哦……
事实证明,逸飞毕竟是画家,做导演的火候欠缺啊。
短了,如果片长再长1个小时或更长,这片子就有味道了。
广东惠州TCL出品,浪费电…影。我真的替导演觉得痛心,为了这样一部片子积劳成疾,劳命都不要……哎,真不值得啊。
一般般
只记得徐若瑄的美。
演员选成这样,可惜了这个画面了
陈坤是中生代演员中为数不多可以胜任各类题材的男演员。剧情片、文艺片、商业大片、主旋律、青春片等等都被他演绎的游刃有余,只是这个故事欠了些火候,演员的表演空间被挤压了,虽为遗作但并不精彩。
其实还可以演得更好
做作。
无论何种境况,他都能这么淡定,有点假了。而贯穿始终的主旨爱情戏也同样生涩,毫无荡然回肠的质感。
陈逸飞先生的遗作,想拍出一部人生传奇,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好片。为陈坤的半道接班鼓掌,更应为陈逸飞的理念鼓掌。
很一般。
曾黎和王雅捷是同一种类型。
这样的爱情 只出现在电影 和从前 你敢不敢 这电影从stoke on trent 的 Quality Hotel Stoke 看到London 用了3个月时间 2009.12.25 London
三分给陈逸飞,美术瞎搞了。
拍的不错 逸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