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林正英的僵尸片一直不甚感冒,之前觉得这就是一个猎奇+武功+僵尸鬼神混搭的类型片。万年不变的僵尸,各种机缘巧合的除魔卫道以及一些传统港片的喜剧元素的组合,是一种纯西化怪兽式的恐怖,那种直面血浆的所谓惊悚,很难让熟悉了东方灵异味道的我感到有什么恐怖。
这部僵尸片也是这样,没感觉到有什么恐怖,就是有点恶心(尤其是老鼠啃食僵尸尸体的那个镜头,简直重口),部分所谓的搞笑镜头也因为时代感的关系,很难产生爆笑的效果。
剧情在我看来极其简单,而且平铺直叙僵尸出现,僵尸施暴被打跑,僵尸再来,最终决战。对于僵尸形成的背景没有进行深入说明,仅仅就僵尸说僵尸,僵尸是最大的魔头,制服僵尸是影片的核心目标。。。这些本质上还是欧美怪物类型片的打法。
在我看来最新奇的,是本片将制服僵尸的方法形成了一套系统,什么糯米、桃木剑、灵符、墨线等等,都成为之后僵尸片乃至灵异片的标配,这种极具东方神秘色彩的符号,具有极大的魅力。也是这个系列能够风靡十几年的原因:世界观方法论都有了,后续主创做的,就是在里面填肉,所以我们能看到不同时代的,不同形态的僵尸和林大叔,有点恶魔城那种德古拉和贝尔蒙特家族宿命对决的意思
王晓凤那段剧情让人觉得有点出戏,这个剧情跟主线好像没有任何联系,还有点猎奇的意思。最后我还以为女鬼出来要帮钱小豪痛打boss呢,结果也没有,就是一枕春梦这个意思么。
年轻的大家真好,英叔英姿勃发,钱小豪精猛强壮,李赛凤温柔可人。。。现在离世的离世,颓废的颓废,偷情的偷情,全部都变了。。。
秋生给董小玉上香时,发现墓碑刻着“董氏小玉之墓”,旁边刻着咸通七年——二十七年的字样,墓碑上端有董小玉的画像。通过刻在墓碑上的年份,可以断定董小玉只活了20年,但咸通这个词不太好解释。咸通确实是一个年号,但它是唐朝的一个年号,而且只存在了十五年。虽然有个咸字,但它也不能是清朝咸丰年号,因为它也只存在了十三年。所以这个词只能是拆开看,咸字有很多意思,其中有一个意思是“完”,“终”,通的意思就好理解了,是“贯通”。这俩字在一起,就是董小玉一生的缩写,也是略写。结合任威勇墓碑上的生卒年份(同治四年——民国元年),大胆预测,董小玉应该生于光绪七年,死于光绪二十七年。因为和光绪年份相近的同治和宣统都没撑到二十七年,小玉是民国时期的人也不对,因为年份对不上。给任威勇起坟时是民国二十年,也就是1931年(结合任威勇墓碑上刻着生卒年份以及任老爷说二十年后起坟的台词所判),如果她死于民国二十七年,那就是1938年,时间对不上,而小玉绝对是清朝人,这一点可以通过给她抬轿的鬼差的穿着打扮看出,他们穿清朝服装但又不是僵尸。 小玉生前地位卑微,凄惨,这一点可以通过她墓地而知。遍地杂草,说明很久没有人给她扫墓了,她墓碑上只刻了她的名字,画像,就连生卒所处的时代也模模糊糊,其余什么都没有。但有一个细节,就是墓碑上的玉字的那个点,是一个心,这说明她生前是有男人爱的,她的后事也是那个男人给她操办的。小玉生前未嫁,而且她本身就姓董,如果不是,墓碑上就不会刻董氏小玉之墓了,应该是董X氏之墓,她姓张就是董张氏,姓王就是董王氏。 小玉生前应该是个风流的女子,这一点可以从她色诱秋生和更夫而看出,尤其是色诱更夫。她要引起秋生的注意,完全可以自己假装受伤,秋生看见了,也一定会帮她。可她却偏偏色诱更夫来吸引秋生注意力,本性暴露无疑,更夫的一句话也似乎说明了她的本性:淫娃。 由此可见,小玉生前是个风流女子,极有可能是青楼女子,因为她搭秋生车时,穿着嫁衣,寓意着她渴望成为新娘,而古代青楼女子最大愿望,也就是能找个男人出嫁。 小玉为何而死,死因又是什么?结合《鬼新娘》的歌词,小玉是冤鬼,所以她是冤死的。死因结合她与九叔对决,腐烂的面部 头部可以分离的现象,她应该是生前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 最后被斩首处死,妓院动用私刑的可能性比较大,死后被爱着他的那个男人亲手埋葬。 这个男人很爱小玉,也应该有一定社会地位,因为小玉的墓地就在任威勇墓地附近,从影片来看,那里山峦叠起,风景秀丽,是一块风水宝地,绝不是穷人埋葬的乱坟岗所能比的,因此这一切都应该是这个男人所操办的。他应该是大户人家,想为小玉赎身并娶她,但迫于家里压力,始终未成行,小玉死后,他悲伤了一阵,但很快就忘了她,并娶了别的女人,这一点可以通过小玉坟前杂草丛生的现象可以判断,他已经忘了小玉了。
英叔可谓是僵尸片的鼻祖了,僵尸先生让原本不可能比并存的喜剧和恐怖融于一体,打破了传统的恐怖片的固定模式,使剧情紧凑,恐怖却又不乏搞笑。其中英叔的道士帽、桃木剑和他的冷幽默已经深入人心了。导致在后来看其他僵尸片的时候都会不由的屏住呼吸,看到他的神符就会觉得安心,可谓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也算是我们童年的记忆了吧。
还是林正英的僵尸片好看,看着好有感觉,嘻嘻,看了好多次还是很好看。里面的僵尸和演员都很敬业,演的非常的真实。好喜欢英叔,剧本和演员都非常的合适。绝对的经典!功夫工作都是那么的真实,一点都不会让人感觉虚假。真的好喜欢看林正英的僵尸片,演僵尸片,还是林正英的最好。如此好的电影,如此好的演员,值得我去喜欢,我去推荐。
為了弘揚和宣傳真正的漢文化,風俗,傳統。
香港很多電影人都盡力了。也都死了。
每次看著錢小豪,近乎絕望的拍著僵屍片。
拍一部,賠一部。
不知其者,謂其不會轉型。
知其者,唉,何嘗不是港影姜伯約。
其實,大家都只是大時代碾壓下的砂礫。
韃蛔控制的影視圈,為了扼制和污衊他的這份努力。
給他的通稿是【消費林正英,吸血林正英,經典庸俗化】。
但事實上。某些控制下的上星平台,都幾乎不會上任何香港靈異電影。
錢小豪說真的,也並沒有從翻拍中獲得多少金錢利潤。
但他就是一部接一部的“復刻”。
像一個抄書人。謄寫人。
有時看著他,就能想起地球影視產業,香港電影裏。
曾經有那位林正英。
我為這樣的人堅持做一件可能無果的事情。感到十分難過。
其實他的武術造詣很好。
可以隨便在影視裏找一份武術指導的工作。
也可以去某些網劇搞老戲骨客串。
來錢都更輕松也更快。
《四目先生》的翻拍內容和原版也是有不同的。
給那對師兄弟(原來的陳友和林正英的角色)加了一個新設定。
師兄富貴而無後。
師弟(錢小豪飾演,原林正英飾演)繼承道術,而窮困潦倒。
最後師兄弟以收養的孤兒們做徒弟。
就百感交集。
我口口聲聲念著要復興靈異題材。
但其實所作所為早已對滿是控制脅迫下的娛樂圈洪流妥協。
但錢小豪沒有。
北來消息欠劉琨。獨立中原有一人。
糯米包“粽子”,原来这样啊 =v=
经典不因时间而褪色,每次不开心首选的喜剧港片都会有僵尸先生的,第一部的水准拔得太高了以至于后面续集都显得平庸。还有李赛凤的颜简直惊艳了时光呀,林正英九叔真的给人好有安全感,与及配乐<鬼新娘>可谓神来之笔,五星推荐!
https://music.163.com/#/song?id=28838565香港僵死片开山之作,超喜欢那首#鬼新娘#
人变成坏人是因为他不争气,尸变成僵尸是因为多了一口气。穿清官服的僵尸给了我童年多少的噩梦,那是一个多么富有创造力和奇思妙想的年代,感谢林正英的同时,也谢谢洪金宝,是他们共同开创了那个属于中国人自己僵尸片的年代。
一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之一, 大銀幕重播, 飛奔去看, 不負重望, 望穿秋水才得以在聖殿中看到, 不枉此生. 李賽鳳果真賽過鳳凰...
怀旧僵尸片,糯米墨线清装都是经典回忆。民国初年富贵乡绅的先父当年威逼利诱求得一块风水宝地,经风水先生指点下葬二十年后必须起坟迁葬,才能泽被子孙。请来道士林正英和两个徒弟迁葬,未料尸体已化作僵尸并杀死乡绅。大徒弟和女鬼有一段情缘,小徒弟中了尸毒搞笑驱毒。师兄弟和徒弟们收伏了僵尸。
此一系列是同时观看。计有僵尸先生、新僵尸先生、僵尸至尊、鬼咬鬼、驱魔警察、一眉道人等。其中前四部的顺序颇为有趣,分别是九叔自己战僵尸(有个师弟),九叔和师妹联合战僵尸,九叔斗亲师兄以及九叔斗外道法师,档次逐渐升级,徒弟除前两部外,也多有变换。林正英僵尸片的特色一向鲜明,每部不差。
赛凤赛高!无可挑剔的娱乐大作,用喜剧、动作、民俗、恐怖多种元素调配,把僵尸概念完美呈现在屏幕上,无一处冗余、无一处败笔,没有极度夸张惊悚之景,高潮迭起不断,时时刻刻总能把观众吸引力牢牢锁住。音效配合得绝赞,童谣曲《鬼新娘》的天真无邪有种反差萌,僵尸的跳动伴随着律动感。
她的眼光,她的眼光,睇见睇见睇见睇见心更慌~
钱小豪当时才22岁,身手轻盈,青春焕发。
无法超越的丰碑!~
难忘林正英、钱小豪和许冠英这个驱魔的黄金组合,虽然徒弟二人总是不正经、爱玩闹,因而也给英叔添过不少麻烦,但关键时刻还是异常靠谱:钱小豪的身手和英叔一样让我印象深刻,邵氏出身果然有两下子;许冠英动作不行,但他独特的表演却后无来者。影片不仅节奏流畅、构思饱满,“降魔”过程更是毫不含糊、有模有样,血统纯正的驱魔片,我至今只认这一家,而且糅合了恐怖与喜剧,加之极高水准的动作戏,观赏性实在是一流。而经典的情节便更是数不胜数,说起寻觅爱郎的女鬼,便自动放出那首“她的眼光好似星星发光”的曲子。如今更是让人感叹,这么好看的商业片是越来越少了。道士驱魔,本身就极富中国色彩,而身穿官服的僵尸,国人又何尝没有共鸣。因而这是灵幻功夫片的颠峰,完全实至名归,不仅大起僵尸片热潮,还是部僵尸应对指南,各位切记要常备糯米呀
僵尸先生,鬼片里唯一喜欢的一个系列
第一,无主角光环,即使是林正英这样的祖师爷,也免不了挨打遭殃;第二,钱小豪的身手和感情戏一样出彩,前头的正装也说明他是小生,而许冠英则丑角无疑;第三,女性角色仍然是花瓶,连女鬼也是以柔情为主;第四,九叔与徒儿的对话给观众科普了尸变及应对方式;第五,孙女亲僵尸爷爷有美女与野兽即视感
活人怕僵尸,僵尸怕糯米,糯米怕活人,一物降一物。
小时候露天电影最喜欢的林正英的片子,在农历七月中。此片情节饱满故事性强,风水看穴、墨斗、木剑、铜钱、鸡血、纸符、生糯米,各种抓鬼经典手法,带着点阴间民俗文化,抓鬼戏是令人紧张刺激。民国的风情,也不放大封建迷信,倒是人鬼恋很有情调。动作戏码讲究,师徒抓鬼之间还带有很多喜剧桥段,真是老少皆宜。经典啊!8
9.0/10 分。不是僵尸电影的开山之作,而是茅山僵尸电影的开山之作。香港在30年代就有了僵尸片,不过没成气候,茅山派的法术也没加入电影,是本片在僵尸元素上加入了喜剧、功夫、鬼怪、茅山等元素,才获得了成功。。。为开创性加分加星。李赛凤那时候好青春。。。
最经典一部
李赛凤和王小凤让电影增色不少。
在一部一部回顾英叔的片子,“僵尸片有林正英在马上就有安全感。”当然这些话都是针对童年的自己来说的,道长这个角色非他莫属。大家第一次看这一系列片子都以为林正英就是个道士,主要体现于和僵尸pk时工具之完备,技术之精湛,手法之利索,尤其画符时的神态动作,极其专业。可惜已仙逝,怀念英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