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并不是生命中一段时光,它是心灵上的一种状况。它跟丰润的面颊,殷红的嘴唇,柔滑的膝盖无关。它是一种沉静的意志,想象的能力,感情的活力,它更是生命之泉的新血液。”青春不悔,爱情永恒,《深流不息》是非常棒的电影,非常适合我们大学生看,故事有深意,引人深思,值得一看!青春总有那么多的烦恼做小音符,谱成一曲曲苦涩的歌。站在蓝天下,我想快长大,不在收苦恼的折磨。太多的作业,让我乏味,苦恼,每天在题海中拼命的挣扎,却总也找不到上岸的树干,哪怕是一块浮木我也庆幸啊,只能整天的盲目的漂呀漂,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有的只是身心的疲倦还对未来的迷茫。父母和老师的教诲还不时的在耳边回响,“二十一世纪是竞争激烈的世纪,是要渊博的知识才能撑起一片天的世纪,你不努力张大可就要被社会淘汰了--”是的,也许我们的青春是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的,所以也就充满了希望。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水上书(来自豆瓣)
来源:
//www.douban.com/note/583186159/22日《深流不息》电影发布会上,导演谈到创作问题时,强调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深流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普通到在家里死了一个星期才被人发现。我们做的就是平实的人物传记,并不想要用过多的情节渲染来博大众眼球。”
影片改编自青年漫画家深流的真实事迹。2015年1月8日,2015年1月8日,惠东县多祝镇一间出租屋内,一具去世七八天的男性尸体,躺倒在床上,似乎刚从工作台下来,打算小憩,生命却定格在了那一瞬。他是深流,本名刘学深,瘦小又强大,他的生命止步于34岁。
影片开头就以沉痛的追悼画面展开倒叙,结尾又回到开篇,以追悼会的收尾为整部片子收尾。如此庄严的、首位呼应的基调可能稍显平稳,不像《七月与安生》那样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差。但在我看来又是极为合适的,因为好多人在看片子之前就对故事背景有过详细了解,每每提起《深流不息》,光是这四个字就够你难过一阵了。导演用这样严肃的表达方式警醒我们,深流,是真的离开了我们。
而从人物形象上来看,这部片子表达的,既是画家深流的传记故事,也是每个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写照。
悲怯的,沉静的中学生阿深,即便回到自己的家,也要首先轻声敲门,确认没人开门之后,才从脖子上取出钥匙,小心翼翼推开家门,蹑手蹑脚走进去。他不过是想回来给过世的母亲送枝花啊,为何要忍受一家人的冷言冷语。
电影最触动人心的,还有阿深每一次的回眸。父亲追出门,问他吃饱没,他转过身去,似乎要说些什么,又只是静静看着他,想要努力挤出一个微笑,又卡在肌肉上笑不出来。每一次阿文试图挽留阿深不要离去,阿深的表情亦是如此。
坚毅的,倔强的阿深。以树为家,长椅为榻。阿媛问:你为什么总在这里呀?他说很久以前我家就住这儿了。当时的阿媛一定在心里想,这是个脑袋不灵光的孩子吧。宁愿风餐露宿和流浪汉为伴,在电闪雷鸣的夜晚躲在公厕里画画,就是不肯寄居到好兄弟阿文家里去。
他有骨气有魄力。选择居无定所的生活,一方面是自尊心的驱使,不愿意真的让好兄弟养自己一辈子。这种性格在后来与阿飞见面时也有直接的体现。阿飞看好阿深的创作才能,邀请他面谈合作事宜。他首先从上至下审视自己的着装:白T恤+人字拖鞋,为此才不得已联系了阿文,那身西装长裤实在太不合身了,像一个瘦弱的孩子偷穿大哥哥的衣服扮演过家家的游戏,当阿飞自主点餐,他还要追加一句,我请你喝饮料!一方面也是创作需求,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孤独是灵感的来源,必须保持孤独,才能写出好的作品。于有些艺术家而言,保持孤独,远离安逸的生活状态,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来。当阿深重新回到曾经和阿文一起居住集体宿舍,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反而再也画不出满意的作品,废纸屑扔得满屋子都是。
温柔的,多情的阿深,善待每一个陌生人。街头流浪汉,,操场上踢球的少年,广场舞大妈,粗鲁的安保大叔……一切所见之人,在他的笔下都会变得顽皮可爱。他情感丰富心思细腻,只是极不擅长言语交流。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清晨了,所有人从睡梦中醒来,一如既往重复着前一日的动作,刷牙的刷牙,漱口的漱口,却意外地收到自己的画像。这,就是阿深式的,沉默的告别礼。
阿深和阿文就是小人物双重性格的体现。两人同时来到陌生城市。阿深坚持自我,用瘦弱的身躯支撑庞大的梦想。阿文妥协现实,最终练就万金油的嘴脸。在两人第一次来到大城市时,阿文就说了他不做割耳朵的疯子,他想做毕加索。成年之后的阿文又是这样感慨的:我这辈子是当不了毕加索了。不过有时想想,就这么努力活着也挺好的。同样生活的社会底层的大多数者,都会经历一个梦想向现实妥协的艰难过程。我们是阿深,我们也是阿文。我们在阿深的世界里或自我陶醉或苟延残喘,在阿文的世界里接受现实,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深流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现实世界里的小人物也不过如此。大人物才在名利场上虚情假意你侬我侬,底层人物没有广泛的交际圈。可能三五年下来,身边也就只有阿媛阿文这些屈指可数的朋友。又或许穷尽一生,攒了一辈子的好运,才能遇到阿飞这样的伯乐贵人,趁机改写自己的命运。
但无论如何,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歇过。
人生也应该这样,在阿深和阿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多半是深流,少数时刻当一下阿文,别太为难自己。
(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公众号 民谣废柴集中营「KakaFolk」)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自然而然(来自豆瓣)
来源: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097854/《深流不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开篇时主人公和父亲、继母、妹妹一起吃饭。
一家四口默默地往嘴里送饭,偶尔碰撞在一起的碗筷声,食物在口腔里的咀嚼声,屋外传来的别人家的声音,使得这间狭窄的屋子更加逼仄,气氛异常压抑,那一刻我尴尬得呼吸都想停止了。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被认为是多余的阿深回来了。
他的母亲去世了,父亲再婚之后又生了一个孩子。在年轻的妻子面前,父亲甚至不敢看一眼自己和前妻所生的这个儿子,他能够表达爱的方式,是儿子放下碗筷离去时追出门外,先小心地回望一眼屋内,然后才压低声音问:吃饱了吗?
儿子无奈又理解地笑笑,没有说话,转身离去。
当时的我被悲伤充满,心里知道这就是整个故事的基调:
一个没有家的缺乏庇护的少年,
只能独自游荡,
独自坚强,
哪怕眼里满是迷茫,
也一定要笑着发光。
我想起一个好朋友。他19岁高中毕业离开家之后,连续5年都没有回家,也不和家里通电话和写信。在那些年里,他从不想家,如果身边有哥们儿说想家了,心里就会涌起强烈的蔑视感。然而如今再回头看,他意识到那些蔑视不过是用来掩盖心里的悲伤:别人都有家可以想,我的家在哪里呢?
家里有房子,有地,有父亲母亲,有兄弟姐妹,然而那里却没有爱,没有温暖,更没有家的感觉。有时他从梦中惊醒不敢再睡去——梦里的父亲去世了,并且死状惨烈。他不懂心理学,但是心里明白那是对父亲的怨恨。因为他从小就有一种感觉:那个家是父亲的家,不是自己的家。相比较起来,当年充满脚臭味和汗酸味的农民房里,他和三个同学横七竖八挤在地板上睡觉的窝,还反而更像是他的家,让他至今留恋和回味。
阿深的性格却没有那么强烈。
他从不蔑视,也不怨恨,甚至连悲伤的情绪也不多,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份淡然。
他很接受命运的安排,命运让他早早失去母亲,命运让他有一个懦弱无力的父亲,命运让他是沉迷内心的个性,命运让他诞生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命运让他无法放弃自我屈从现实。
他接受这一切,接受自己的命运。
这种全然的接受,让他看起来很清新,很淡泊,很从容,很浪漫,很纯粹,甚至还有些疯狂。男主角罗蓝山用清澈的眼神和微翘的嘴角,诠释了这一切。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是那么可爱,那么让人叹息,那么让人尊敬。
但是我依然能从这些看起来很美好的接受里,读到了一种无力和窘迫。就像我也能从有些遁入世外的人们那里,读到类似的东西。
很多人都幻想像深流那样不顾一切地坚持自己,如果无法与俗世的洪流和平共处,哪怕退回到自己的世界,也要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只是幻想归幻想,现实归现实。像深流这样真的放弃动画公司的工作,去公园过餐风露宿的流浪生活的人,确实很少见。但正因为少见,他才变成一个传奇,才有了把他的故事搬上大银幕的价值。
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和大家一样,而还有一些人,他们活着却是为了成为自己。那些决心要成为自己的人,最终将成为一个精神坐标,成为某种有意义的符号。
在深流生活的那个公园里,有脏兮兮的乞丐,有凶恶的看门人,有流氓混混,有躲避不及的倾盆大雨,却没有商业,没有利益,没有争斗,没有期待与纠结,更不会有违背内心的工作。如果物质的贫瘠能够换来精神和内心的平静,这样的生活总还是有人愿意过。比如网络上时不时会有编辑排版非常漂亮的文章,谈论某大学教授在深山过着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的生活,某美少女在深山种植粮食和蔬菜自给自足过着纯天然的日子,等等。
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选择这种遁世的方式,多少还是有逃避的意味,逃避现实中的争斗,逃避内心的挫败和压力。远的如深流,如果他当年能看到自己的无力感和较低的自我价值感,然后面对这个感觉,或许在公园流浪只是他众多选项的其中一个,或许他还能想出其他更能照顾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许他还能和喜欢的姑娘说点什么。近的如我那位好朋友,如果他当年能和父母谈谈,把积压在心里的怨言说出来,或许也不至于怨恨父亲到那个程度,或许他会发现自己和父亲之间存在很深的误解,或许他就能够承认父亲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奋力否认、批判和贬低他。
然而人生没有如果,当然也就无从谈论或许。
当一个人年龄越增长,就会越相信命运。命运这个东西,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总能抢先你一步走在前面,所以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见它的影子。命运无时无刻在提醒你,总有一些东西是你无法改变而只能接受的,比如,深流的结局。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洛洛洛洛(来自豆瓣)
来源: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097555/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牺牲了美好的青春,换取了伟大的梦想,正如漫画师深流;总有这么一些电影,摒弃了虚幻的感情,选择了真实,正如《深流不息》这部电影。我感动这部电影,不再是充斥屏幕的狗血爱情,而是展现平凡而伟大之人的一生。我亦感动于主人公深流对梦想的守护。即使不是华丽的爱情篇章,《深流不息》也会因为深流,因为梦想,因为青春而感动无数的人。《深流不息》让我们了解了深流,让我们见证了梦想对人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青春,重拾自己的梦想。相信看完这部电影后,青春而迷茫的我们,将会坚定这样一种信念:青春换梦想,值!
电影讲述一个普通职业——画家,在别人看来画家是一个讲究生活质量的,高尚的人,可是他们也会为梦想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衣不果腹却坚持画画,但是最后以悲剧结尾,其实这个社会有无数这样的例子,就像刚走出大学的农村学生,没有关系,选择在城市打拼,为了有一个更美好的生活,虽然前路漫漫,聚焦的普通的人的生存环境,讲述他们这类人关于梦想和奋斗的励志故事,用一生在追梦的路上。虽然有人说他们很傻,最后没有所获,可是他们这类人敢拼,勇敢,这是很多人没有的,真实而又感人,把细腻的情感带入到观众心中。
除了拍摄手法老套些之外,很值得推荐!
拿去世的人卖情怀,不要脸;并且制片人极其傻逼
死得太可惜了!片名太烂俗,内容其实很真实,白描,不煽情。感情戏拍得比较纯,其实睡公园的底层艺术家,他能遇到的也只能是那样的女子。他那么流浪也有家庭因素。阿文那条线也是现实年轻人生活。
你们这样消费深流 深流造吗
很喜欢他的漫画,今天下午去看了,预料之中的包场,故事不难看,无雷点,尚可,肯定值票价了。好想念流大啊。
光名字就看得我大姨妈一紧,看正片那还了得?
睡着了
好多水军。。。。。
一个好题材,拍的平庸了些
剧情淡淡的,没什么主旨。男主本人比较帅,哈哈啊哈
冲着深大去看的片子,想念……
除了剧本薄弱点还有数位板摆放出错以外是个还不错的电影,基友王昊辰的演技可圈可点,主角则缺乏存在感。对于深流的去世感到遗憾,漫画家真是不易,希望能等到《琉璃夜》动画重启的那一天
朋友何导的作品,好好的电影,不知为何在豆瓣上有人黑。推荐大家去看看。
又是“青春”就不能用点心,不知道这词儿都滥了吗?还有看完预告片感觉也一般,小成本感觉,演员堪比路人甲,至于剧情....预告片都没兴趣还有兴趣坐90分钟?
当初几十万成本拍的小戏,我给自己打3分,当初的确不成熟,不过至少有诚意。多给我们一点时间和机会,慢慢成长吧。
没有看过原著漫画,但因为对于专业动画的学习还是看了片子,即使没有华丽的演员阵容也一样精彩。
我骑了一个小时得自行车从望京到芳草地,看了这部电影。虽然是导演请客,但是确实是烂片没得说。男主全程除了面无表情就是迷之微笑,台词不说人话,女主毫无存在感,整个故事明明那么惨看着却觉得男主顺风顺水。还有为什么基情这么明显!第一次见骑自行车去接男朋友下班的男人……看完我又骑了一小时回
滚你麻痹的青春!谁的青春这么烂?站出来,保证不打死!
拉一下平均分,我觉得这电影还行啊
还不错,比较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