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本昌版本的《济公》大概是大家公认的最符合济公形象的人物。游本昌把传说中的济公真的演活了,在他的完美演绎之下,这个版本的济公就成了我们的童年回忆。直到现在,如果说起济公那想到的肯定是游本昌这个版本了!在传说济公是一个疯疯癫癫的和尚,所以那么游本昌就把这个疯疯癫癫的和尚演的了真实之处。不管是济公的行事作风,还是说话方式或者是眼神交流都是倾情演绎。这也体现来游本昌老师的演技是非常了得的。而从制作水平来说的话,虽然比起现代剧因为技术问题的原因而稍微有一些画面感有点差,但是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和电视中各个演员的演技真的是非常出彩。即使技术达不到,但是剧情真的非常棒,而且演员的演技真的是演绎的活灵活现。这部电视剧除了剧情非常好看,然后人物刻画的非常真实之外,他还有很多让人开心大笑的地方,这一点就是电视剧非常成功之处,除了剧情搞笑配的音乐也是那么的让人幽默风趣。所以这个版本的济公真的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
里面那个心与莲花随的歌,有时候重复的放好多好多遍。听起来别扭。给人一种凑长度的感觉。我听到了就想快进。往往是快进了好几分钟。还在重复。。。。。。片头曲,结尾曲都还是不错的,整个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么多年了我还记得很多细节。这个插曲,如果不重复那么多次,也还是可以的。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部剧。
我对“具有明显教育意义”的文娱作品一向是非常反感的,对大多数人而言,文娱作品就应该是用来放松心情的,谁需要你说那么多大道理呢?但是济公系列却显得非常特殊,这是一部非常明显的歌颂真善美、宣扬惩恶扬善的故事,但是大家却并不反感,在这部片子首播后的几十年里,它不仅没有被人遗忘,反而为更多的人所怀念。
在这个故事中,济公本人就具有很强的矛盾色彩,他是一个穿着破烂、不戒口的僧人,这与大众想象中遵守清规戒律,在寺庙中安静修行的和尚是如此不同,所以在不理解他的人口中,他是“疯和尚”,但他褴褛的衣衫和亲近的笑容却拉近了他和大众之间的距离,在他们眼里,他却是救苦救难的“活佛”,然而疯和尚与活佛本无区别,全看你如何待他。
济公的身世注定了他的悲剧色彩,然而若非经历过大起大落,他又如何能悟出人间真谛?所以济公对他的徒弟说,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世间。济公青年在庙中出家,学习参禅礼佛,却不知道自己为父母、妻子带来的灾难,他的修行只是小修。当他经历过父母双亡、妻子发疯的痛苦,见识了人心的凶狠与贪婪后,他终于走向世间,尝试领略世间百态,为人排忧解难,这就是更艰苦的大修,小修为自己,大修为世人。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在许多人心里,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唐国强的诸葛亮、陆树铭的关羽都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这些演员本身似乎就是他们所饰演的这个形象。这种说法自然归功于演员对角色的演绎,而游本昌爷爷饰演的济公也成为了这样一种象征。
济公实实在在是一个疯和尚,他似乎总是不好好走路,脸上挂着处变不惊的微笑,在哪里都能乐得自在,脚上的破鞋似乎都要烂得无法走路了,却也从来不换,就像他对买鞋的客人说的:“我要是换了这双鞋就不是我了”。其实无论酒肉还是破衣烂衫不过都是一种幻象,世人所在意的这些他却全然无所谓。游本昌则将济公这种“无所谓”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散漫的态度不仅表现在吃穿上,还表现在他待人接物的态度上,哪怕是在对他人进行劝诫时,济公的语气也不是严肃或高高在上的,他喜欢用一种平常的、看似不经意的口吻告诫别人,而告诫的内容也总是朴实无华,这样的语气不仅更容易让人接受,减少了说教色彩,也能让人在思索或实践的过程中逐渐领会。据说白居易写诗时一定要让自己的诗通俗易懂,直到老妇也能读懂,济公也是这样将佛法和人生的哲理通过一些直白浅显的话语传扬给世人,让所有人都能立起自己心中的“佛”。
从情节上来看,《济公》的内容更生动活泼,笑点更多,而《济公游记》的情节更为曲折,寓意更深,两部剧可以说各有千秋。许多年过去了,这部剧却丝毫没有过时,在为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思考的空间,这大概也是我们喜欢这部剧的原因。经历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我想在“对得起观众”这点上,游本昌爷爷确实做到了。
小时候蹲在电视机前看了好多遍的电视剧。每个故事都特别有意思。 游本昌演的济公在我心里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真真的演活了。 济公,他衣衫破烂、疯疯癫癫,打破了千百年来神佛与人之间的隔膜,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容易被广大人民接受。每次遇到邪恶与威胁,济公不但不回避,反而迎难而上,积极救助无辜百姓,惩治邪恶的势力。他这种不畏权势、伸张正义的做法,表达了人民对当时统治者的憎恨与蔑视。他们把惩治权贵的心愿都寄托在济公身上,通过济公的行为,表达他们的心声, 看的过程让我感觉很是畅快,济公用他独有的能力,以及他的聪明才智,每次遇到艰难险阻,总能化险为夷,善良的人总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反之,险恶的人都有他应有的下场。济公表面上疯疯癫癫,但是他心如明镜,善恶是非了如指掌,而且还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君子。 其实我们做人也是一样,要像济公一样,疾恶如仇,不仅要有聪明的智慧,丰富的知识,还要明确是非善恶,做一个正直的人。
觉得这部片子精华都集中在这个单元里 拍的非常好 单元男主每次升迁时都起雾(黄粱一梦) 宋大人最后落难(咎由自取)只有他的结发妻子陪在身边把 尤其最后出现的那幅画真的经典 一个镜头包含太多信息。。。。。。。。。。。。。。。。。。。。。。。。。。。。。。。。。。。。。。。。。。。。。。。。。。
剧中的济公破帽破扇破鞋破衣,貌似疯癫实则心怀仁善。游本昌把济公不受戒律拘束的潇洒以及似痴若狂表现的自然又真实,让年少的我相信济公就应该是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印象中最深的是济公的泥丸……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这首歌让我记住了那个游戏人间喜好打抱不平的道济和尚,他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我心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醉官图那三集所要表达的东西,尺度高度是现在所有电视剧都不敢触碰的。庄周梦蝶,黄粱一梦,能有几个人最后清醒过来,重新来过呢?
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世间呐!
很经典,无可超越,后来陈浩民那个版本虽然好看,而且搞笑,但还是没有游本昌演得好。
唉!现在的电视台都不会播这样老的电视剧了吧。里面的情节无非是惩恶扬善,扶危济困,但如今想来却感人至深。向终身奉献给人民老艺术家致敬。
徒弟,这里有三个铜板。三个铜板不要一次花完,就花不完;一次花完了,就花完了= =
游本昌把济公演活了,成为一个经典范本
游本昌,济公,本人了。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真是国产经典啊
补标
游本昌真是济公本人了,故事好,三观正又不说教。。。感觉无法超越啊,现在仍在放。。。
现在看谁演济公都觉得不像了
这一部的台词背后都有意思,就喜欢看济公指桑骂槐的样子了。
到现在我还记得济公把那个富人的腿锯了给他安了个狗腿,又给狗捏了个泥腿的画面,导致狗往后撒尿都是抬起一条腿,因为怕弄湿了泥腿,这逻辑太有趣了。
回忆系列,游本昌的济公真是经典。
世间本就没有济公,何来明镜?哪来道义?怎能善恶终有报?到头来最可怕还是人性。里面对于官场,社会,人心,疾苦,善恶的讽刺现在根本看不到了,也是可笑呀
游本昌的演技没得说,举手投足都是济公。故事小儿科了一点,都饱含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希望,但济公毕竟只是一个幻想,代替不了民主法制
这版济公深入人心,童年的经典。
还是游本昌演得好啊
游本昌真经典。剧情都忘了。
85年拍的第一部,98年拍了续集。小学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