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大家看完几集以后或是全部看完后再来看剧评,谢谢。
我看过的第一部医疗剧是产科医生,评分不高,也没有产科男医生火。大概就是出事了,一个男医生一个女医生轮流救或者一起救,之后化险为夷。剧情中最打动人心的是一个艾滋病人在医院生产造成了大众的不满甚至转院,而肖程却不顾这些照样帮她们做手术。最后手术成功,皆大欢喜。
各种肤色,各种国家的人,因为同一个职业聚集在Chelsea General。而在311室举行的会议每次都会以实际案例和医生为基础,让他们看清自己职业上性格上的不足,因此更好的对待患者。对医疗事故的发生,cheif of staff表示zero tolerance。
这部剧让我看到了医生的责任,精准和严肃。为患者服务时,他们需要一丝不苟,出了一点差错要负全部责任。与此同时也要照顾患者和家属的心情,尊重他们的选择。于是在医院中,我们不会看到强迫,只有劝说,哪怕是“Not do, dead.”这样没有人情味的话。
但从中揭露的更是人性中善良,有爱的那一面。作为外科或是神经科医生,他们做手术时只需要在意局部,但对待患者时需要注意整体,包括他们的心情,意愿和家属的想法。他们不只是拿手术刀的人,也是一个个有爱心,很认真、善良的人。比如一个13岁的女孩Trisha拒绝接受治疗,原因是她想把人生最后的几个月活的更好,更有趣,而不是身上插满管子。医生们找她谈话时先表示了尊重,再说出了生命的意义和奇迹的发生,最终她答应了做手术。cheif of staff为了使她开心,愿意把自己的头发剃光像她一样bald。这无疑是至高的尊重和信任,也是一种程度上的try their best。
传言这部剧已被砍,不会有第二季,对此我表示深深的遗憾和无奈。美国有许多这样8集10集的短剧,揭露的是社会中美好的一面,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但因为没有炒作和一些吸引人的剧情,他们没有火起来,甚至找不到资源。在这推荐人人视频,美剧基本都可以搜到。
在众多闻名的医疗美剧中,《周一清晨》绝对算得上极为特殊的一个,水准高、口碑好,但是仅仅播出了一季,网上资源难找,所以相对其他几部显得很是小众。
我一直追着更新、长达十几季的《实习医生格蕾》以狗血的剧情、复杂的角色私人关系闻名,实则包罗万象,尽诉人生冷暖、社会百态,像是医生生活的长篇百科全书。而《豪斯医生》则是胜在一个个极其巧妙和专业性强的病例上,可算是罕见不典型病例精选集。至于《周一清晨》,则是着重在对医疗行为中涉及到的一个个伦理问题的深入剖析和探讨,短短的10集篇幅,包含的伦理问题浓度之高令人惊叹。备考美国职业医生考试USMLE的小伙伴们常常会开玩笑说,看《豪斯医生》会让你行为医学部分的题统统答错(Dr. House是不按常理、不相信病人的怪才),而《周一清晨》则真正的能让你学到一些行为医学和医学伦理准则,加深理解。
故事发生在Chelsea General Hospital(CGH), 主要人物大多是神经外科医生。最为特别的是外科主任Dr. Harding和他总是在周一早上举行的MM会议(Mobility and Mortality). 当每个外科医生(内科医生无缘参加这神秘的会议)的寻呼机上出现“311 meeting”字样,则意味着“批斗会“又开始了。最初会议主要是死亡病例分析,一般由最近刚刚失去病人的医生会被请上台去,汇报整个病例的经过,而Dr. Harding则会一步步抽丝剥茧般地找出整个医疗行为中出现的错误,或者说有待完善的地方,它可能是一次被忽略的家族史、不向同事咨询的自大、对患者个性化需求的无视、知情同意的缺失、对死者家属感情的漠视等等。被请上台”批斗“的医生一开始往往自信满满,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但Dr. Hardin的强大之处就在于,总是能发现问题,让所有人心服口服。正是通过这样一次次刨根问底、直击灵魂的MM会议,医疗行为得到更好的完善,人文和伦理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几位主人公的变化也可以在10季的篇幅中有所体现。
剧中印象使我最为深刻的几个伦理问题是Dr. Tyler Wilson对于“患者利益最大化“的抉择,器官移植医生Dr. Buck Tierney面临与捐献者家属沟通的问题,亚裔 “书呆子”Dr. Sung Park在如何和患者及家属共情、人文关怀上的转变等。下面就其中一个展开讲讲。
“Do No Harm”,究竟什么才是对病人有利?
Dr. Tyler Wilson是一位最优秀的神外医生、金发帅哥。在一开始的MM上,他的问题被归结为 “arrogance”,没有去落实男孩儿失联父亲的疾病史,结果男孩术中死于无法控制的出血,而最终发现他的父亲有von Willebrand disease(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凝血障碍疾病,也就是说后代有50%的风险)。男孩的死是可以避免的,这对家属和Tyler的打击都是巨大的。并且Tyler在做这样一个可能致命的手术前也没有和任何一个人神外同事讨论,这也被归结为“arrogance”.
与其说是arrogance,不如说是Tyler在“如何对病人有利”这件事上有自己不同的看法。MRI发现男孩巨大的肿瘤,不立即手术的话危在旦夕。于是,出于对自己技艺的自信(这也是事实),Tyler跳过了尽力去完善详细的家族病史、同行会诊,这些在他看来耗费时间、对病人获利很小的事情。我有充分理由相信,Tyler的做法,是为了让病人更加获利。但是,意外总是会有的,正如Dr. Harding所言,我们一路医学培训下来所要遵守的规则,不仅仅是冰冷的规则,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像“家族病史”这是必不可少的。由此我对医学上那些看似教条化的规范,又多了一份敬畏。
同样的“如何对病人有利”, Tyler又面临了一次选择。没有保险、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流浪汉,偶然MRI发现如果不手术就要致命的脑瘤。病人不具有做知情同意的capacity,也没有可以联系上的代理人。Tyler选择了做没有“知情”的“同意”,尽管这遭到了住院医师、麻醉师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确实可以依据Beneficence(有利)原则,医生做出自己认为最符合患者利益的医疗决定。戏剧性的结果是,术后患者“精神病”消失,恢复了7年之前的记忆,但惊觉世事以变、妻子已改嫁。不过依然获得了新生。如果不是遇上Tyler这样的医生,患者恐怕要继续一辈子活在“精神分裂症”之中。
从这两个case来看,医生所坚持的“对病人有利”,到底是好是坏,还真难说。但是必要的医疗规范、伦理规则,则需要我们去严格遵守,在此基础上才是医生个人的判断,如此一来,才可使患者的利益最大化,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做到“Do No Harm”.
这绝对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好剧,节奏紧凑,挖掘和思考问题深刻。将来有闲暇一定会再次品味,相信一定会使自己加深对从事的医疗工作的理解。
这剧太过于贴近真实的临床(当然错误还是不少的,但相对来说少很多了),被砍不稀奇,也间接的显示了大众对于医疗真实的态度。 只能说,这十集是给医疗工作者弥足的财富,其中剧情的跌宕,大概也只有医生们能发自内心里理解并感受。 说剧情不跌宕起伏的,只能说,狗血肥皂剧更适合你。 作为一名已经改行的曾经的医生,从这剧的被砍,以及在医疗圈中的风靡,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很少看剧,但医疗剧除外。《周一清晨》有幸看完。印象最深刻的是“生前预嘱”的那对无儿无女老夫妻的故事,丈夫中风脑死亡,知道他生前预嘱(如遇意外绝不插管)的医生因为有些心中不忍并没有替他拔管,而是去征求了老太太的意见,才做出了拔管的决定。看到这里,谁都会为医生的悲悯之心而感动对吧?错了,我们都错了。丈夫的生前预嘱为的就是不让自己的亲人在这个时候接受道德审判和良心谴责而导致终生不安:是我亲手决定结束了亲人的生命……这部剧立体、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当我们以为医生从死神手上将一个生命夺回来是如同上帝般存在的时候,也许我们又错了,因为对于一个持有不同信仰的病人来说,你也许是夺走了她(科学教信徒)的信仰。文明对野蛮的教化也许就从一部剧开始……越了解越自觉无知,越了解越懂得敬畏。生命的有趣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丰富。太可惜,这么好的剧只有一季[可怜][可怜]
有血有肉
这么好的剧,怎么就没续订啊
有人说它过于偏重医疗案例而收视率低,但我却觉得它已经讲述得很贴地气了,既生动又不枯燥。上一次看脑外科医疗剧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还是韩剧《Brain》,触目惊心的手术现场、牵肠挂肚的医患关系。除了这些,这部剧最精彩之处还在于其独有的周一清晨例会,类似公开处刑的现场却道出发人深省的无尽的医学伦理关系大讨论,这种人文关怀值得每一个医护工作者以及病患和家属学习。
看几集就明白这剧为什么会被砍,虽然感情戏上没安排全部医生互滚一遍只是安排了一对出轨,但为了增加冲突夸大了很多别的方面,例如英语差到连说话都有问题的韩国医生是怎样通过论文那一关而当上医院脑科一把手的这根本就不可能好吗虽然效果挺好笑,有些问题还是值得一看的,如器官捐赠
很有意思。
朴医生噶有魅力的~
原以为是肥皂剧,演员也没有特别好看的。但每集都深刻探讨人性道德,医学界和法律界一样,永远离不开对人心根本的追求。
去年的年度遗珠啊,很久没看过这么正的医疗正剧了。
Monday Morning应该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的医疗剧。医疗剧不该是煽情骗眼泪的,更不该是没完没了的滚床单的。医疗剧也不该只是冷静客观地分析病例,它应该就是像MM这样,有深度地发掘医患关系和医学伦理的作品。因为医学从来都不是一门冰冷的学科,在医生与病患的种种接触中,它有了属于自己的温度。
优秀的剧集,在我眼里它就是医院版的《新闻编辑室》,每一场例会都不是简单的灌输某种价值观,而是不同思想的碰撞,然后把决定权交给观众。不明白这么好的剧为什么会被砍~
拿这部和格蕾评高低就跟拿好媳妇儿与suits相比较没两样
爱死这样的医疗剧了,完全就是我想看的,每一集都很深刻,每个人都喜欢,主任的刀子嘴豆腐心,BigCat强壮的外表下有一颗体贴人的心,Ty和Tina看似很完美的一对,但能够在一起却是建立在男方小三女方出轨的基础上,Park和Syd都是不擅于表达但其实很为患者着想,典型的嘴硬,Buck表现的像个坏蛋但心不坏
没有炫技,收视低迷,敏感话题,这部没什么商业价值十集被砍的剧,在业内风靡甚至被奉为准则。切尔西综合医院里面展现的医患关系、信仰冲突、人生哲学,我一个外行人,被周一清晨的311会议重建三观。
在case上比House简单但又真实,比GA平淡但也真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医务剧,对人性的分析还算透彻,那些生活中受人尊重的中产阶级医生,有着强烈工作满足感和充实感的医生,一般也不太会有十分阴暗和龌龊的想法,所以在道德制高点上就虚了那么点,有点上帝视角是难免的。我是医生,这个剧给我很大启发。
因B站Up主「大物是也」的 Reaction 而得知此剧,在看了原剧集之后,终于也去看他们的讲解了。—— 2022.03.28:【周一清晨】医生盲目自信,后果会有多严重?!→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i4y1C7Z8 —— 2022.03.29:【周一清晨】移植科医生抉择有多难?13岁女孩为何拒绝治疗?这一集的医学伦理绝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L4y1j7T7 …… —— 2022.08.22:【周一清晨】器官捐献无偿,移植费用却不低?why?!→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B4y1z7zz
作为剧集,的确严肃了些,但对于我们这些行医者,确是不可多得的好剧。提醒我们再细致些、再用心些,别让“行医者”成“行凶者”……
自省,谦卑,人文关怀。
一直舍不得看掉的最后一集真是最后一集了,DEK大神在有线台的试水口碑成功收视不成功,但我爱这部剧,摄影、台词、场景、配乐...没有卖腐调侃,没有大爪马,严谨而又真诚,只是过于专业的视角让它本身就找不到它的观众群。#AShowThatYouWillMiss#
一集弃,想学GA,其实给GA提鞋都不配。
一间无所顾忌的会议室里,关于医疗规范、伦理、道德、法律、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省视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