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是一本小说体裁的书,书的篇幅很长,叙述的故事内容和情节都比较简单,主要描写了主人公乔致庸临危授命,承接兄长遗留的家业,力挽狂澜,重振乔家商贾雄风的历程。小说前半部写的比较有故事性,后半部则给人有些蛇尾的感觉。 除了主人公外,书中还用较多的笔墨写了与乔致庸关系密切的三位女性的爱恨情仇.正是她们的牺牲和付出,才换来了乔致庸成功和乔氏家族的复苏与繁荣。 第一位是他的大嫂曹氏。由于突然丧夫,儿子尚小,曹氏无奈中假托丈夫的遗愿把家业交给了当时并令人满意的小叔子,显出了掌门女性的大度与聪慧,特别是在乔致雍刚刚接手,无力还债,家里的产业面临破产的紧急关头,她想出了让乔致庸与大贾陆家小姐结亲的办法,成功地度过了危局,更证明了这位女性不同寻常的见识与果决。由此可见,女人在紧急的关头,头脑往往比男人更加冷静,处理问题的手段往往重视利益,而不考虑感情。 第二位是他的妻子陆玉菡。由于乔家当时急需大量银子救急的原因,使她和乔致雍结成夫妻。陆玉菡虽然明知乔致雍并不爱她,心中还有另外一个女人,但还是由于倾慕丈夫的为人与能力而留在了乔家,并多次在乔家危难的时节,千方百计地去向自己的老爹讨借银子。可以说,没有陆家的财力支持,雄心再大的乔致庸也可能一事无成。所以说,婚姻往往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男人要成就事业,有一个坚强而忠实的外援是非常的重要,而妻子是第一首选。 第三位是他的初恋情人雪瑛。由于乔致庸违背了与之相伴一生的诺言,与陆家小姐结婚,彻底击碎了雪瑛追求美满爱情与婚姻的梦想,也导致了她一生的悲剧——被迫嫁入豪门,未经同房,多病的丈夫何少爷边撒手归天;因为答应了何老太爷的临终要求,不得不假托生子,做了一个寂寞、孤独、富有的寡妇。在雪瑛的心中,此时对乔致庸的爱已然化成了无限的恨。利用财力在背后与乔致庸进行生意上的争斗,已经成了她释放怨恨的一种方式,甚至采取告密的极端手段,把乔致庸送进了天牢。虽然她在最后暗中帮助了乔家300多万两银子,使乔致庸起死回生,那也是想在良心上和道德上加重乔致庸的负罪感而已。痴心的女子往往重视爱情,但是爱情与婚姻是两码事,所以悲剧不可避免,这也许是女人的局限性吧。 乔致庸在最后建起了乔家大院,成为了山西有名的商家大贾,应该算是成功的人士。 但是在他的成功中,我们看到的则是更多的悲伤与苦难。乔致庸自己多次历经生死,生意场上被人暗算,富有之后又被朝廷敲诈的几乎破产;一同打天下,多年相伴左右的朋友孙茂才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视为母亲一般的长嫂曹氏为了乔家的生存,自休出门,最后举刀自尽;初恋的情人雪瑛丧失了一辈子的幸福,历经感情痛苦,晚年青灯向佛;本来生死相依的妻子陆玉菡为了保全乔家,也不得不半路忍痛别夫离子,回到已经没有亲人的娘家守了活寡。 如果一个人的成功是以牺牲他人,特别是自己亲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话,那他会感觉到成功的欢乐吗?这样的成功就是人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吗?
乔致庸最初的理想说起来其实非常简单,那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自小苦读,才华横溢。又兼家境优越,兄嫂疼爱。他年少学丰,雄心勃勃,恨不得一手写成美轮美奂的文章,一手撑起沃野千里的天下。即使躬耕乡野,也能闻达于诸侯,引来圣君三顾之。 江雪瑛温柔,美丽,心灵手巧。与乔致庸青梅竹马,情意相通。是读书人“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最佳人选,也是乔致庸理想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长年读书的书房窗户上贴着她剪的鸳鸯,他写成“天下最好的文章”的手里握着她绣的锦囊。在乔致庸一生中唯一潇洒快活的十几年里,江雪瑛常伴左右。这也是为什么乔致庸终生都对她魂牵梦绕,除了因为愧疚,还因为江雪瑛代表着他最刻骨铭心,却终究无法触及的读书人的梦想。 乔家家运陡变,乔致庸在考试中间被叫了出来。却被接连告知,疼爱他的大哥已撒手人寰,家道由大嫂和管家在苦苦支撑。他必须弃文从商,重兴家业。他必须放弃念兹在兹的江家表妹,迎娶债主山西第一抠的女儿,美梦戛然而止。在电视剧里,乔致庸的痛苦和挣扎占了电视剧四分之一的长度。最后,他在大婚之夜,与江雪瑛和江雪瑛所代表的人生做了诀别。 陆玉菡就是在这个时候嫁入乔家的。陆玉函是一个商人梦寐以求的妻子。她与江雪瑛完全不同。雪瑛温婉隐忍,她却热烈大胆。她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自小跟爹爹走南闯北。她不会剪窗花绣香囊,却能把算盘打得劈里啪啦响。她为穷途末路的乔家带来了财富,为死气沉沉的乔致庸带来了福气。对乔致庸来说,雪瑛是梦境,她却是真实。她为乔致庸提供了性爱,关怀,谋略,子嗣。她是真正陪伴乔致庸走过沟堑坦途的人。她代表着乔致庸作为商人的大起大落的一生。 作为一个女观众,《乔家大院》里最吸引我的是感情戏,这没什么不好承认的。作为一个俗气的女观众,我也会问一个问题:江雪瑛和陆玉菡,乔致庸最爱的是谁?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变成:读书人和商人,乔致庸更想当什么? 在电视剧里,乔致庸曾经说过:如果有下辈子,他还要做一名商人。不过我觉得这句话作为一句经过深思熟虑的真话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乔致庸会真正享受作为一名商人,也会真正爱上陆玉菡。但是他伤时忧国的想法,他渴望归隐竹林的感叹,却证明他骨子里依然是一个文人。在最后一集里,他终于完成了汇通天下的终极目标,却仍然闷闷不乐。甚至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破口大骂。他的一生,尽管波澜壮阔,尽管衣食富足,尽管妻贤子孝,却没有一样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仍然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儒家理想,和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文人情怀,还有与江雪瑛共度他的一生。假如他和雪瑛真的私奔成功,他肯定会隐居起来,耕读著书。或许到耄耋之年的他,虽会怀着对陆玉函的愧疚之心。也不至于后悔如斯。 所以,乔致庸爱陆玉菡吗?肯定爱。因为她聪慧过人,善解人意。但是我觉得乔致庸更爱江雪瑛。这个答案不随时间改变,也不随陆玉函付出多少改变。因为乔致庸的人生是是截然分开的,前半段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后半段,即使最快乐的时候,也仍然怀有愧疚,即使最得志的时候,也仍然心存遗憾。 陆玉菡管着全家的银子,连大嫂都对她毫无违逆。她想修房子就修房子,不用和任何人商量。连伙计都说“我看二奶奶揍死你都差不多”。她是乔家的大恩人,而乔致庸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就在这种舆论氛围下,她仍然能让乔致庸死心塌地爱上自己。即使他心中有别的女人,也都是镜花水月。乔致庸身边所有人都站在她的一边。他要私奔,连他的铁哥们儿孙茂才也要死命地拦住他。即使他私奔成功,陆玉菡也能一个人雄霸乔家。一个女人做到这步真是极致了,我特别爱陆玉菡。 我第一次看《乔家大院》是在08年的春节前后。那时候所有的电视都在铺天盖地的报道雪灾和即将到来的奥运会。有一个台正在重播《乔家大院》,吸引了我全部的精力。我脑中一直有一个场景。我坐在老家的沙发边上,手里握着遥控器。屋里温暖而舒适,煮腊肠的香气四溢。在我背后,家里的长辈们都在包饺子聊天。最小的哥哥一直在拉我的衣服让我换台,我们推来搡去的就是不肯换。这个场景是我记忆里对幸福的诠释,而那个场景里,乔家大院里的灯笼正伴着那四个字一起亮起来。 ps:看法仅限电视剧。
刚去了趟山西,在我自己真正到过乔家大院以后,我想我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才更有意义~剧中记录了一代晋商乔致庸跌宕起伏的人生。他弃考从商,重振乔家,诚信经营,开拓商路,赈灾济民,筹办票号,汇通天下~桩桩件件,都足以彪炳史册。站在"在中堂"的院中,看着熟悉的剧中场景,我对他肃然起敬!
对孙茂才过于苛责,对理想过于迂腐,对陆钰涵谈不上爱,对江雪瑛谈不上负责,对经商谈不上尽职,对自己却足够任性纵容。为了感动自己而让身边人不断为他擦屁股的一生。
陈建斌演戏是好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却喜欢不起来
完。弃官从商,却成了大清的恩人。所以说马云实现了汇通天下,碰了国之利器,不得不被老师了。
当国内欢欣鼓舞的庆祝国外把这部戏高价买走的时候,国外正将45集的容量剪成7集,只保留了中国古代做生意的部分。他们想看的,只是晋商的生意经。
据说很多大商人是学哲学、历史的,有长远的眼光和大局观
“大清国都要忘了,我那点委屈又算个什么?我现在把银子给他们,那是给咱自个的人,难道要把银子留给洋人? ”差评!
乔致庸是个充满烂漫色彩的SB
陈建斌表演风格很浮夸,换个人演绎应该会更好
蒋勤勤这亲闺女真是卖了自己卖亲爹
內地的電視劇進入台灣螢幕的時間不算長,這部戲讓自己看到了演員的實力與製作方願意花錢去好好地做一檔戲.看完都想去喬家大院參觀參觀.
我喜欢剧里几个女演员的戏,塑造的人物很生动、性格突出。
看到最后其实感觉很心酸,最后还是要攀上慈禧这个最高权贵和政府首脑才能把生意做大。
跟着我妈看完的,还行。
该剧讲述了晋商翘楚的一生。乔家大院去过两次!好评
蒋勤勤长得真好看!
我好像特别喜欢看这种年代剧,看到了当时商人的生活吧
看了《甄嬛传》再看《乔家大院》才发现陈建斌是多么不想演《甄嬛传》
诚信为本
高高的屋檐,深深的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