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狗

HD中字

主演:郭九龙,苑琼丹,田洺赫,郭涛瑞,彭伟锋,麦家琪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6

 剧照

那狗 剧照 NO.1那狗 剧照 NO.2那狗 剧照 NO.3那狗 剧照 NO.4那狗 剧照 NO.5那狗 剧照 NO.6那狗 剧照 NO.13那狗 剧照 NO.14那狗 剧照 NO.15那狗 剧照 NO.16那狗 剧照 NO.17那狗 剧照 NO.18那狗 剧照 NO.19那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那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安仁首部本土电影《那狗》据了解,影片由安仁本土青年导演李彬耗费四年时间,根据发生在安仁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广东东莞市华视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投资拍摄。 讲述了一个从抗战时期走过来的老人乃狗,看到村民们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都远赴他乡务工使得土地荒芜后,痛心疾首。老人不忍看到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成果就此荒废,老人决定去外地,劝说村民回乡发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绝不饶恕存身2011一夜未了情生活万岁2021血宝藏 第二季替枪老豆爸爸别骗我萌探探探案第四季致命玩笑2001弗兰肯斯坦传奇第一季最近的远方横财三千万血海螳螂仇La caída罪案现场实录第五季波基普西录像带靓女差馆月下狩猎乌当堂堂家族青春38度幸存者:同一个世界第二十四季十二道锋味3报复狙魔女杰 第四季呼叫助产士第三季啼笑因缘

 长篇影评

 1 ) 关于《那人那山那狗》

《那人那山那狗》,霍建起在1998年导演的一部小成本电影。刘烨和陈好的电影处女作。片子有两大好:一个是美丽的湖南山区风景,层层的梯田、绿绿的茶树,在茶树里若隐若现的侗族少女。村子的建筑古香古色的。中南山区真的是这般美丽么?我是没有去过的。刘烨和陈好那一段戏,也就是他们参加别人婚礼那一段很好看,围着篝火跳舞,歌声鼓声,米酒烧肉,少数民族女孩总是能勾起我艳遇的合理想象。在现实中,湖南女子给我的第一印象还是我硕士同门Q姐姐。当然喽,Q姐姐也是很漂亮的。
电影最吸引人的当时还是剧情,父子之情的深刻表达。中国的电影,在我看来肯定比西片强的一个地方,就是对人情的刻画。这当然也是日本电影的特点。从《小城之春》到《东京物语》,从费穆到小津安二郎,东方民族总是能够如此细腻感人。虽然我极端推崇塔可夫斯基、贝托鲁奇等一干欧洲大师,但要说起“动人”、“于我心有戚戚焉”,恐怕还是看中国自己的电影,尽管中国的好电影真是凤毛麟角。
本片的父子之情,就架构而言并不充实,父子之间所谓的隔阂也觉得突兀。但是二人在山坡上行走,只言片语的说话,谈起妻子和母亲,那种味道就已经出来了。我不喜欢煽情的台词,也讨厌泪水汪汪的做戏,本片在这两点上都令我满意。像父亲几处回忆往事的桥段、儿子背父亲过河的桥段、最后一晚父亲看着儿子睡觉的桥段都很感人。相信原著也写得很好。
此外,有几处镜头极美,尤其是小桥,每次远景都很美。而音乐也是温柔甜美的。
不足也很明显。首先就是语言,所有人物都是带着京味的普通话,让人疑心这不是湖南山区,而是北京知青;第二,有几处过于煽情,如那个上函授的小孩,完全是多余;第三,刘烨不太像农村孩子,在我看来,只有郭晓冬能演出这种味道,不过郭晓冬更适合演北方人。
这部电影1998年拍完后,国内没有一家院线上映,很快就被遗忘。2000年左右,一个日本电影制作人在中国看到了此片,大为感动,花了不到十万美元买下版权,又花了一整年在日本做宣传。2001年,本片在日本艺术影院全线上映,场场爆满的情况持续了整个2001年,成为当年日本票房冠军,收入据说在几千万(美元?人民币?),而导演霍建起一跃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中国导演。后来霍建起导演《暖》,日本再次掀起观看热潮。
这个现象也说明,中日之间在情感上有很多可以沟通的地方。只是中国人整日沉浸在真实的人情之中,对这样的电影多少兴趣不大了。

 2 ) 关于电影 关于子承父业 关于现实

     起初知道这部电影是在一本介绍中国电影的日本杂志上,日本片商只花8万美元购进的影片,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在日本赚得800万美元的票房而且获2001年日本电影最高奖项“每日电影奖”的十部最佳外语片奖第一的荣誉。说实话这部电影在中国略显小众,所以之前一直没关注。大概看了下介绍之后很好奇,为什么一部中国的山村题材电影会在日本引起这么大的反响,遂入手观赏之。

   看完以后我明白日本人为什么喜欢了。电影的内容我就不累述了,首先要说的,一场人生的接力,父亲与儿子命运的交叉点。是父亲的最后一次 亦儿子的第一次,在湘西那条如歌如诗的山路间,2代人的人生轨迹衔接了起来。这一切在我看来这是一次传统的子承父业。

    子承父业,在中国由来已久,《礼记.学记》说:“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就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直观描述。因为中国古代的公共教育门槛极高且学科单一,大多数的专业类知识只能从家庭教育中获得,这是子承父业出现的一个原因。另外统治者也乐意看到这样的情况,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说过“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职业的固定导致了阶层的固定,阶级的固定,对统治者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而现今的中国,这种古老的传统早已没落,没落也许用词不当,因为这种子承父业的情况没有消失,依旧十分普遍。但是社会认同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记得以前我家门口有个小小的米粉摊,口味很好,是附近的街坊早餐之首选,米粉摊老板的儿子20出头,高中毕业就没读大学,而是天天起早贪黑地跟着他父亲一起卖米粉,小时候我妈妈常常指着老板的儿子跟我说:你看看他,你要是不好好读书以后就跟他一样没出息。呜呼!!富商的子女接受父亲的公司继续当富商是有出息,政客的子女继续从政就是有出息,亦或是农民的子女经过努力成了富商,这也是有出息,无可厚非。但是,农民的子女还是当农民,工匠的子女还是当工匠却成了不思进取,没有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反面教材。回到电影里,乡邮员的儿子没有选择进城当工人(80年代初期的工人还是定义为好工作),而是回到了大山里继续当乡邮员,这无疑是世人眼中的“没出息”。而那个五婆的所谓读了大学混“特区”的孙子无疑是大家眼中的榜样式奋斗偶像。就个人而言我也认为深圳城里比湘西山里强,但是,作为一个社会来说,这样的认同度差别我觉得还是有不妥之处。

   在回到影片在日本公映引起轰动,这样的成就咋看之下里令人惊讶,但细想却也不无道理,电影中展现的家人间的浓浓亲情,人们那种经过岁月沉积之后相互深深牵绊,都是日本那种快节奏高强度高压力的都市生活中缺乏的。包括唯美的湘西风光,都足以吸引他们。但是我认为电影在日本的成功还有一方面原因,那就是电影中子承父业的形式,在山里送了一辈子信的父亲 和 将要接替父亲送下去的儿子,他们身上的一些东西,其实与日本人崇尚的“职人精神”不谋而合。
   说到职人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古代身份等级制度,那是一种列岛自
身种姓制与学习中国的等级制度的结合产物,特别是天智天皇的“大化改新”之后,其社会阶层的固定程度甚至超过了中国,贵者恒贵,贱者恒贱,王侯将相皆有种呼。也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诞生了“职人精神”,职人在日语中的意为“手艺人”,概念比较广泛,其实很多非统治阶级的服务行业如士农工商,皆为职人,在阶层职业高度固定化的日本,人一生往往只能从事一项工作,在漫长的追
逐着父辈祖辈的脚步当中,渐渐的这种职业的传承变成了血脉的传承,精神的寄托,父辈们的关爱和期望,子女们的感恩与尊敬,一切的一切都在2代人之间的那些技艺的传授之间体现,过程那样的严苛,那样的辛苦,却又是那样的温柔,那样的令人感动。所以职人们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当成一种信仰, 日复一日,一代一代地心无旁骛,精益求精。在日本,家族式企业比比皆是,出了大公司大财团,更多的街边小店一问之下竟也是经营了好几代人的百年老店。职人精神和武士精神(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样也受到受人们尊敬。

  再次回到电影之中,作为乡邮员的父亲无疑是具有着“职人精神”的人,将一生献给了那些邮包,那些邮路。他的工作是出色的,甚至可以说是辉煌的。并不是那些英勇的将军或是睿智的科学家们才能成就辉煌的事业,作为一个乡邮员,这位父亲的事业同样辉煌。电影中通过很多细节有所展示。我最感动的地方是父子二人到达第一个村子的时候,进村的时候儿子还在抱怨没有村民前来迎接,似乎感觉对他们很怠慢,但是出村的时候发现全村人都来送他们了。我一开始也不解,后来想通了:山村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常年在山里送信的父亲,甚至他的狗也很熟识,所以父子二人到来之时也没有特别的迎接。但当父亲告诉村支书自己要退休了以后,村民们都来了,他们突然发现了这位老乡邮员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平时很容易被忽略,知道离别时才发现失去了以为老朋友,质朴的村民们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是看着这位一次次将他们的希望带出大山,又一次次将新的希望带回给他们的乡邮员笑,乡亲们笑了,父亲笑了,儿子也跟着笑了,这一刻,人与人之间的羁畔在这条窄窄的邮路上显得那样的美好。看电影的我也不禁笑了。

    有句话说:人一辈子能专心做好一件事就够了。想想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们,特别是有些所谓大学生,眼高手低,情绪浮躁。必须承认,中国的社会不平等结构已经开始了第一次的代际转移,社会结构也在进行代际复制。既得利益者们的后代继续站在了更高得起点上,但是,一味的抱怨社会不公,一味的仇富,一味的不满现状真的就有用吗?
    我们何不静下心来,专注于眼前的事,专注于自己的事,不嫉妒别人飞的多高,只管自己走的踏实,如同电影末尾的儿子一样,背起一个泛白的邮包,带上一只萌狗,勇敢的,坚强的,走上一条曾经属于父亲,现在属于自己的路。

  PS:中文的意境真是英文不能及的,电影的英文名字叫Postmen In The Mountains,太写实了吧,小小的吐槽一下

 3 ) 村里的老人说 背得动爹 儿子就长成了!

《那山那人那狗》改编自彭见明小说《那山那人那狗》,由霍建起执导,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反映邮政题材的电影故事片之一。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间中国湖南西南部绥宁乡间邮路上的故事:即将退休的乡邮员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那条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一路跋山涉水,父子的短暂独处却改变了原来的微妙亲情关系,父子俩渐渐消除了心中的隔阂。该片先后在国内外的金鸡电影节、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等电影节中获得大奖。
这是一部国产“山路片”,主演刘烨那时还只是个学生。高考落榜的青年回到了原来生活的小山村,情不愿地接替了父亲山村邮递员的工作。由于对儿子不放心,父亲决定带上长年在其左右的忠实老狗陪儿子再走一趟送信之旅。 故事随着父子的这段跋山涉水不断展开,开始了第一次具有实质改变意义的邮递之路。在秀美如画的风景的山中,父子遇到了美丽的姑娘(陈好饰演),隔膜渐渐磨合。
这部影片中有优美的背景音乐,纯净的乡村风光,和古典的湘西民居......导演用世界上最淳朴的方式表达了最真挚的亲情。有人说感觉这部电影的年代离我们很远。其实一点也不远,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小时候父亲背我们的画面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整部片子平静温馨感人,是一部制作成本不大,没什么大场面但很值得看的电影。

 4 ) 那山那人那狗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间中国湖南西南部绥宁乡间邮路上的故事:即将退休的乡邮员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那条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一路跋山涉水,父子的短暂独处却改变了原来的微妙亲情关系,父子俩渐渐消除了心中的隔阂。影片是近年来中国影坛上已很少出现的类型片。故事情节简单,但画面隽永、叙述深情、表演朴实,将乡村邮递员父子之间复杂而动人的感情以及两代人既矛盾又相通的精神世界描绘得细腻动人。唯美的霍建起把湘西的农村拍得诗意无穷,如田园牧歌。影片以清新的自然风光和质朴的真情实感感动着每一个人。

 5 ) 挺好的影像穿帮得一塌糊涂

久仰本片的大名,片花都看过不少。不过真的看到这片子是去年,还是从后半部分看起的。当时给我的直观印象,它讲的是一个发生在的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湘西的故事,多少带着些现实主义。等到今天完整观赏的时候,片头的字幕让我愣住了:“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湖南的西部地区。”不像啊!?于是我特地关注了本片的道具和场景设置,果然就看出了好些问题。

穿帮镜头一:第22分钟,村委会。儿子在邮包里拿信时,旁边挂着“三心三为意见箱”,“三心三为”指的是“心系农村、为民办实事,心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心想发展、为民脱贫致富”,这是“三个代表”提出之后才有的一个说法;
穿帮镜头二:第36分钟,五婆家。信封里的十元钞票是第四套人民币。而事实上,第四套人民币共11种纸币,采取“一次公布,分次发行”的办法。1987年4月27日首先发行50元券和5角券,1988年5月10日发行了100元、2元、1元和2角纸币,1988年9月22日,才发行了10元、5元和1角纸币;
穿帮镜头三:第53分钟,大树下。父亲从挂树上的邮箱里取出信件时,最上面一封信贴的邮票是国家邮政局1998年5月4日发行的“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1998-11J),面值50分,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印刷。而底下封信上的5角钞票自然也是不符的。

除此之外,片中还通过收音机播放了三首歌曲,依次是姜育恒的《驿动的心》(1987)、Michael Learns To Rock的That's Why (You Go Away)(1995)和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1980)。很显然,前两首歌曲的年代都不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麦克学摇滚的音乐更是完全脱离了那个时代。还有蔡琴唱完后出现的“朵而胶囊”的广告简直是无语了,人家同年上映的《一个都不能少》里“可口可乐”的广告多少还与剧情有些关联。值得一提的是,《恰似你的温柔》和《驿动的心》都是梁弘志的作品,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日子里,由其本人制作了一张精选自己作品的CD。收录其中的18首歌曲不但全部由他自己挑选,各个曲目的顺序也是他安排的。而这两首作品分列第一、三位。

其实这片子拍得挺好的,温情而不煽情,受教而不说教,唯一不适的是信被大风吹散那场戏的处理,觉得有点过了。它的影像也异常的美丽和精致,特别是色调的运用,不时让我联想起张艺谋当年的《红高粱》,好久没有在国产片里看到这么精致的自然场景了(那些所谓的大片除外)。本片要传递和表达的思想放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反倒我觉得儿子的有些想法恐怕超前了那个时代。如果把本片放置在90年代倒是挺合拍,不知为什么要在片头刻意注明时间和地点。既然注明了,那就应该注意穿帮的问题啊,很可惜,这个问题完全被导演忽视了,包括有些演员的服装恐怕也经不起推敲。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不注明地点,我不会介意对白使用普通话,而既然说了是在湘西,那演员说着带北方口音的普通话就有些蹩脚了。

当然了,演员的表演我还是非常赞的,特别是出演父亲的滕汝骏,我向来喜欢这种能够控制自己表演的演员,非常节制。还有“老二”这个动物角色的设置也很到位。片中重复最多的一句台词是:“这是我儿子。”这话我听着特别熟悉,特别有感触。在爸爸单位玩的时候,他总是这么向别人介绍我。此外,还有一句儿子的旁白:“出门在外的人总是有很多原因顾不上想家,倒是家里的人更牵挂他们。”这句话,让我心颤。

 6 ) 刘烨那个时候好青涩呀哈哈哈

知道这部电影还是因为看爸爸去哪儿的一期节目中提到了,顺带去看了看火华社社长的这部电影,很惊喜,首先,摄影太赞了,风景太美了,整部电影简直清新如画啊!然后是本片讲述的邮递员这一职业,我觉得邮递员是这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了。最重要的是影片中所给人传达的感情!慢慢的,一点一点渗入你的脑子里,你的心里,虽然每一处都是细小的场面,但合起来便处处是精彩的镜头。感动到不行,不输给现在任何一部国产电影,传达父爱的国产佳作,不哗众取宠,但令人难以忘怀。看这个电影,像读一篇散文那样舒服 ~ 当年的火华社长盛世美颜啊哈哈哈好青涩

 短评

刚巧赶上资料馆放映,导演来到现场,有这么几个点:1.时间性和非时间的问题,导演指出这部影片旨在非时间性,情节可以是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是任何时间,然而最主要的是在传递情感;2.刘烨在中戏篮球场“假装”打篮球,被导演无意看上了,本来还打算选郭晓东,陈坤等;3.狗是拍之前主人对它的训练,包括叼信等;4.导演是五代半导演,因为导演是属于五代的,跟陈凯歌,田壮壮等是同学。然而前期做美术,所以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做导演,后来觉得自己实在想讲故事,就拍了,恰好第六代导演也出来了,所以称为五代半;5.纸飞机的场景是扔了100多次,最后一次一气呵成纯天然拍摄的;6.人的基本感情是一直不变的。

5分钟前
  • 骄傲的shoes
  • 力荐

霍建起最好的电影。—— 没想到,多年后在大银幕重温这部作品时,竟会从头到尾几乎含/流着泪看完:想念老爸老妈(一起睡觉、一起洗脚、一起上山、也背过你们……),想念小朋友们,怀念我们曾经爬过的山、涉过的水……怀念童年时候自然翠绿的山林,怀念儿时遍地青葱的稻田……-17.08.06 @百子湾-资料馆

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风景非常的漂亮 年轻的社长也是小鲜肉一枚 值得静下心来看的一部片子

13分钟前
  • 不侠与
  • 力荐

八十年代有《驿动的心》?有那张5毛钞?有蔡琴?这么好的一部电影和民族风情,都给导演败了,而且那狗完全是跑龙套,故事叙述也太过平庸,真逊!

14分钟前
  • 打盹的拉布拉多
  • 还行

湘西乡土,山林溪流。长长的邮路,就是父亲的一生。村里人说,什么时候背得动父亲,儿子就算是长成了。山里人住在山里面,就像脚放在鞋里面,舒服。如果改用方言会更入味,插入曲That's Why十分突兀,导演美术设计出身,整体意境胜过技术,瑕不掩瑜。

17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讲述父子的电影里通常都有这样一个场景,父亲抽烟,儿子帮点火,然后再点自己的,父亲会说“我还不知道你也抽烟了”。有一次和我爸一起看《向日葵》,里面就有这个场景,我爸说“要给你来一只吗”,我摇头。那一刻,我没有抽烟,仿佛也多少染了老气横秋的呼吸频率。

1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一场体谅之旅。好婆是一种代表;我们所不屑的函授大学,在车娃眼中却如此珍贵;父亲的泪水是幸福的;儿子的沉默是无声胜有声的。原以为这故事是很古老或者发生在很落后的地区,不曾想已能通汽车、有班车,可以听广播,但也因此愈显动人,徒步是一种落后,也是一种姿态。

22分钟前
  • 半袖
  • 推荐

儿子背的动父亲,就是儿子长大了

23分钟前
  • DFG F好;:《3
  • 力荐

“出门在外的人总是有很多原因顾不上想家,倒是家里的人更牵挂他们。”

28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怎么可以有这么让人心动的组合啊!!!一直觉得刘烨特适合这样环境下的角色,山色青葱湿漉漉的石路刘烨眼神快乐又深情,况且我一直傻乎乎地觉得邮递员是世界上最让人神往的职业之一。光有这组合我就盲盲地爱上了呀,况且电影本身拍得很诚实,镜头感很稳的住。

29分钟前
  • 绿毛水怪
  • 力荐

能背得动父亲了,说明一个男人长大了

32分钟前
  • shabobryant
  • 力荐

很温情的片子,画面非常美,静静的欣赏,带你进入一段心灵净化之旅,唯一遗憾的是电影配乐有很大问题,与影片氛围不符~~影片在国内默默无闻,但在日本受到了强烈的关注,取得了不错的票房~~

37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很温暖的片子,父子亲情真的是很容易戳到我😭

41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山里人干嘛要住山里啊?”“因为他们是神仙的后代。”

45分钟前
  • 软糖莫爷
  • 推荐

《那山那人那狗》,主旋律文艺片,日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霍建起导演,刘烨主演,日本艺术院线一年未下映,大陆只卖出一个拷贝。那山,有水墨画的留白美;那人,传统中国人的民族情感;那狗,人情味儿。故事简单,影片确如装帧精致的艺术品,像好茶,慢慢品,一部男人看了都会流泪的作品。

49分钟前
  • 杨攀
  • 力荐

山与山之间是轻柔的溪水,是丰收的麦田,是绿色编织的蜿蜒盘旋。你与山之间是泥土无声的相印,是横亘四季的流年,是乡情沉甸甸的传递员。我与山之间是芳草流露的新鲜,是跨越青春的峰巅,是将父辈的回音追寻千百遍。我与你之间是村头小桥的遥望,是一前一后相隔的影长,是后背紧贴浓情的胸膛。

50分钟前
  • 之晨
  • 力荐

我出生在湘西,能切身感受到那份纯真和爱。

5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清新如画,刘烨的处女作?但那种纯净美好的感觉甚至胜过他在《蓝宇》里面的表演

52分钟前
  • 冉笛
  • 推荐

“背得动爹的儿子就长成了”,这是一段生命传承与融合的路程

53分钟前
  • 野僧
  • 推荐

朴素的煽情,还真是催泪。看简评,发现好多人指出背景时间不对,亲爱的们,那是被迫的好吗,这事跟导演说不着,你们得去找广电。

56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