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的鸟》是由著名法国大导演雅克·贝汉执导的一部非常出色、评价极高的自然纪录片。它直接界定了世界顶级纪录片获取真实的标准前后共600多人参与拍摄,历时3年多、耗资4000多万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胶片长达460多公里。丹顶鹤的优雅,鹦鹉的聪慧,大雁的忍耐,天鹅的缱绻,企鹅的母子情深,白隼古怪的黑孩子,还有那红眼睛水鸟扇着短翅膀在水上奔跑的滑稽都在这部片子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该片采用了超科技空中拍摄系统摄制,全程追纵候鸟南迁北徙的壮举,带领观众体验候鸟迁居的艰辛过程,同时也捕捉各式各样候鸟的奇趣生态,既益智又生动。摄制组在镜头下孵蛋,使得刚出生的鸟儿不畏惧镜头,待到他们迁徙时,就会和摄像机一起翱翔,使得拍摄更加真实自然。
导演在时间、空间和故事结构上都做了巧妙的构思和编排,在成千上万种候鸟中选取一隅,围绕为完成归来的承诺,迁徙是一场生命搏斗的主题从危机故事和承诺的故事两个方面讲述了候鸟在时空编织的经纬中迁徙所遭遇的种种。
这部纪录片的音乐唱片还获得了奥斯卡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提名、法国电影凯萨奖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开篇是澳洲音乐鬼才NickCave贡献的一首温暖而略带感伤的情歌,混入鸟群展翅的声音,导演请音像师用迷你麦克风和便携式集音器专门录制不同鸟类的飞行声音做底本制作了片中的音乐,未加修饰却与钢琴之声浑然一体。还有由艺术摇滚大师RobertWyatt带来的大气而凝重的大地的主人,其后的器乐作品中,时而以北欧民歌清亮悠远的气质加深候鸟们归来的优雅意象,时而以紧张的管弦乐合奏描绘迷途于工业污染烟雾中的候鸟们,进而用福音合唱赞颂鸟类飞越海洋荒漠,森林河流,冰川山谷的壮丽景象。
看完这部纪录片,才第一次那么真实那么平等的和迁徙中的鸟“面对面”,影片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最独特的拍摄角度:和鸟儿一起飞翔
那些贴近大雁的翅膀的视角真是极具美感,摄影师就是迁徙鸟群中的“一员”,那么近距离零视角的拍摄让人如此真实的和鸟儿一起“飞翔”。用这种视角去穿越河谷、跨越大漠的体验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不知道这部纪录片有没有IMAX版本,如果有的话绝对要去影院看了!据说为了拍摄这样的镜头,导演亲自饲养了一群小雁,从他们孵化出壳开始几乎每天“混”在一起,小雁当然将他视作父母看待,拍摄也就水到渠成,但是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2、最美的一个长镜头
俯拍全景:黄昏一个农场,一群天鹅从画面一侧慢慢走向画面中央,一个老妇人从另一侧走向画面中央,手里提着一个小筒,镜头逐渐下摇旋转变为平摄侧面,老妇人和天鹅接近了,老妇人慢慢的从筒中抓出一把谷物,慢慢半蹲下身子,伸出手…… ,剪影,背景的天空广阔无际。非常美的一个长镜头。
3、最具震撼力的画面
一群灰雁(可能不是灰雁:))在迁徙的回程途中,背景音乐空灵洁净,突然“砰”的一声枪响,音乐嘎然而止,随即灰雁的“嘎嘎”一声,从空中垂直的坠落,摄像机跟着他坠落的轨迹真切的纪录了他整个过程中的动作,更多的枪声响起……,每一次迁徙都是一次危险的旅程,而人恰恰是这些危险的最大制造者。
4,最催人泪下的画面
一个不速之客袭击了小企鹅,企鹅妈妈和爸爸虽然进行了斗争,但是最终无济于事,小企鹅死了。接下来导演拍下了这个画面:企鹅夫妇站在岸边的岩石上仰头长啸,叫声凄厉,低下头,如泣如诉……,舔犊之情,世上生灵都与生俱来,这个画面完美的表现了这样的情感,如果是女生观看必将落泪。
影片的音乐也很漂亮。
据说拍摄鸟儿迁徙的飞行器只能坐两个人,除了飞行员,导演没办法,就只能让摄影师上去了,拍完之后回来,大家团团将摄影师围住,问他那是什么样的感觉?摄影师只是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比起之后的那部海洋来说,内容有点单调了,毕竟鸟类的种类没有海洋生态丰富,在旁白上相当克制,如果能有些故事性可能会好看一点
应当感谢人类,这种心胸狭窄历史短暂而丑陋的暴发户物种,还没有在他们那些“神圣的领空”上也拉起铁丝网,尿上国旗。而陆地上那些没有翅膀的生物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万里长城永不倒”,还好我是只飞鸟。
极品老帅哥,当今记录片也只能看他的了
“导演,可不可以给我安排个角色在里面?”“你演个鸟。”
镜头化身为鸟
迁徙的鸟,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在它们身上得到奇妙诠释。可恶的是,某些人类不安好心的介入,破坏了这些可爱的生命缔造的平衡,让这场美好的旅程有了难以忘怀的污点!
最美的飞翔。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影片里每一个镜头都令人心旷神怡,对于生活在都市我看到这部电影如同置身梦境。。从没这样仔细的观察过鸟类的飞行,是如此的美丽轻盈。对于大自然的壮阔,对于生命的神奇,通过迁徙的鸟可见一斑。。。
看到一只红雁陷到油泥里被同伴抛弃的时候 心痛了一下
我若是鸟,宁愿死在自然界,死在自己的命数里。不叫人类中止自己的命运,不叫双足深埋污染废区无法起飞。宁愿喂老鹰、遭雪埋、在冲不破的浓雾里迷失坠地。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这部纪录片堪称伟大。从未从如此近的角度观察鸟的飞行!摄制团队背后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在大银幕上震撼的画面里,在悠扬的旋律和空灵的歌声中,看到了鸟的迁徙跋涉成千上万英里,看到弱肉强食的残酷自然规律,看到人类对生态禽类的破坏和干扰,看到一曲生命的礼赞!
在大城市里呆久了只偶尔会看见天空盘旋的南飞的候鸟。回想起以前小时候在乡下人家房梁上捅鸟窝的情景,掉下来8只小麻雀(因为小时候大人说捅麻雀会长雀斑,我不信就去捅了)然后大鸟飞回来了,好几只在场院屋檐外面冲着我叫,我用竹竿把小鸟顶到屋檐上面,希望大鸟能把他带走,但最后那些大鸟飞走了
震撼 完美的记录片!极少旁白 意味深远 原声生动 配乐很好!镜头和拍摄手法 就不说有多震撼了。。。其实 得6*的关键在于 导演把一部“动物世界” 活生生拍成了艺术品 拍成了一部出色的默片电影。。。
to be by your side
動物比人類更能讓我感到生命的真實和感動。嘿,鳥兒們。
对不起.我又哭了.当鸟飞过大地的时候,配上那音乐..
属于最顶级的自然类纪录片。拍摄难度极高,制作精良,解说辅助展示而非说明。| 陷入油泥中为同伴抛弃的红雁,被猎人打断的迁徙,遭螃蟹围歼的折翼鸟,从北极飞至南极的北极燕,成功破笼而出的蓝金刚鹦鹉。PS:不建议下CiNEFiLE组压制版,英语解说口音过重,不如听雅克·贝汉的法语解说。(9.5/10)
1.仅仅只从配乐都能看出导演的用心,更何况那些真实拍摄的每一个镜头。2.一次回归,便是一个承诺的实现,影片细心的表达。3.纪录片中的文艺片。4.我渴望成为一只可以自由翱翔的飞鸟,只是我是否会忘记那沿途美丽的风景?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历时四年,跨越七大洲40多个国家,消耗460公里胶片,动用450多人,其中包括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科学考察队。这一切都是为了捕捉鸟在无尽长空翱翔时的千姿百态。能把一部科教性质的影片拍得如此完美,如同一首优雅的抒情诗,一支美和力的芭蕾作品,堪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