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飞与梅兰芳的合作,大家关注点总在名旦身上,我却很爱俞老的小生。聊聊俞老,聊聊《牡丹亭》。
01.
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昆曲是“百戏之祖”,唱念做打总是离不了忠君爱国和爱恨交织的主题。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之下,细分成“二十个家门”。但数来算去,爱情故事的主角大体总是生与旦。
俞振飞出生在昆曲行当兴隆的苏州,祖辈是昆曲世家。家父俞粟庐,自成“俞派”。
昆曲世家的孩子唱昆曲,仿佛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俞振飞本人也悟性上佳,六岁从父习曲,十四岁就拜名师学艺了。
他专攻小生,常扮多情人。一扮几十年,潇洒清俊的巾生,富于气派的官生,各个信手拈来。台上传情,台下有情。
《牡丹亭》是出好戏,杜丽娘称自己“一生爱好是天然”,俞振飞亦是如此。《牡丹亭》里的柳梦梅,翩翩才子书生,胸怀抱负,渴望一朝荣登朝堂。当他爱上一个死人而义无反顾时,人物的剪影才跳脱出呆板的旧社会道德要求的框架,变得感人且生动了起来。
02.
拜月堂空,行云径拥,骨冷怕成秋梦。
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
汤显祖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能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所有带着防备、算计、占有欲的爱都不是爱,真正的爱是飞蛾扑火,你见到爱人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作者痴心一片,看客为台上之爱神魂颠倒,那演员们,自是要化成柳梦梅与杜丽娘本人,巫山云雨,生死相随。
情爱之戏要不落俗套很难,昆曲从民间走向正统,有无数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作用,词藻之华丽,意境之雅致,各大剧种中是独一份。
俞振飞出身书香门第,学识渊博,能诗擅画。他将“书卷气”带进了昆曲的表演艺术中,大大中和了情爱之腻味,他的小生举止亲昵却不低俗,倜傥却不市侩。良好的家教与不卑不亢的气度,才能成为舞台上的柳梦梅。
讓人心神不由得地動天搖的一句秀才,千呼萬喚,卻留不住意中人柳夢梅的腳步。 ( 原创:小孙的字典没有输字 )
絲絲幽怨的搖漾春如線,只見舞臺上的杜麗娘雙眼靈活自如,顧盼生輝,動作與臺詞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情話清脆圓潤。這些扮相、動作和身段表達了杜麗娘的端莊雅麗,賢淑風致,嫵媚大氣,極大的創造角色藝術的優美感。 ( 原创:小孙的字典没有输字 )
戲裏受到封建禮教的杜麗娘因這場遊園驚夢,掙脫牢籠,努力追求夢裏的柳夢梅,她的含蓄情感在細細揣摩,慢慢察覺她的兒女情思。 ( 原创:小孙的字典没有输字 )
水磨腔的婉轉清麗,湯顯祖大師有感而發書寫了一段雅致的戲文,妙哉,極美的悠揚配樂,感受驚艷了百年光景的文人雅客,才子佳人的無限高雅之美。 ( 原创:小孙的字典没有输字 )
自古至今,自是佳人,當配才子,泛黃的戲文、山盟海誓掩蓋不了女性追求平等和主動意識,男女愛情折射自我覺醒。 ( 原创:小孙的字典没有输字 )
读《台北人》的时候,有一篇写《游园惊梦》,读得迷糊,所以前来观摩。梅兰芳真的是大师,年过半百居然演出了少女怀春的娇俏。
古代文学史课上看的,非常经典。老爷子说你们不必看身段,光听唱腔就行,但是我觉得即便到了这个年纪,梅兰芳的身段和唱腔也是没得比的。
梅兰芳饰的杜丽娘眼波流转,声如莺哝。感觉国内六十年代的电影美术比现在的靠谱……
17分钟弃。书中的画像,来到电影中,总不免染上许多未有的元素,比如眼神转动中透出细微的层次的不满与谨小慎微。进入社会若干年,我以为自己很喜欢戏剧戏曲了,但是,本质上,它携带的和缓还是不适合热血青年,为黑暗人性提供着藏匿也代表了僵化、固化的利益形式,缺乏活力。
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电影形式还是差了点。
春香你太抢镜了。。柳梦梅老师要不要这么猥琐呀。。。。。尺度好大。。(⊙o⊙)
没有字幕,说真的不怕笑,我很难听懂;幸好对这个故事本身不陌生,否则要抓瞎。幸好美还是能感受到的,言慧珠太秀丽;而化着大浓妆,六旬的梅兰芳看着也就三十多吧,关键是身段、是眼神,怀疑生活中的他是否也已习惯女性化?不错的舞台设计;集体舞略搞笑,但也挺有趣。
梅兰芳风韵犹存。个个演出来都是一辈子的工夫。改编的很有意思。
精简了念白,紧凑许多,加写了花神桥段,编舞表演俱佳。
王扶林的《红楼梦》与张继青的《牡丹亭》是一组,谢铁骊的《红楼梦》与梅兰芳的《游园惊梦》是一组,李少红的《红楼梦》与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是一组。
好傢伙,華文漪、楊春霞、張洵澎、蔡瑤銑這幾位去的花神龍套……
对《牡丹亭》的初识源于《在梅边》那首歌,而后就是高中语文节选,再然后就是白先勇的青春版,再再然后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经历了这段循环往复之后,还是觉得那是一个不亚于梁祝,白蛇,宝黛的青春爱情传奇,比肩甚至都盖过罗朱的存在。但是,一定要说但是,怎么这一版看得我如此不堪,难道是我太龌蹉了?“姐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恨不得肉儿般和你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这一段唱白羞得我啊~春梦还野合~
没字幕,咱们馆也是够了,本来还觉得旁边人一直看手机上的唱词挺讨厌,后来我也扭头看了起来……
好戏的恒久在于,纵然桥段老旧,还能品出青春的滋味;妙音的意趣在于,你可以听不懂曲词,却还分明感到唇齿幽香。梅大师的《游园惊梦》即是如此。#资料馆留影#
不必纠结京昆还是苏昆,北派还是南派。沈老师说,有京白苏白湘白等等,正是它曾是全国性剧种的证明…更何况,大师这个身段儿,举手投足都迷死人了…真恨那时录音和影像技术不能更清晰!看得我都要哭了QAQ
妙在不言。
封建旧社会就是不好,没见过男人,做个春梦还能把自己相思抑郁死。
1960年拍摄的昆曲电影,梅兰芳大师生前最后一部彩色电影。许珂导演,崔嵬艺术指导,言慧珠饰春香,俞振飞饰柳梦梅,华传浩饰杜母。1960年梅大师以67岁高龄演怀春少女,本就令人称奇,那神情身段,含蓄、饱满、缠绵、飘忽、惆怅、深情,表演已入化境。又读了俞振飞写的分析文章,透彻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