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依然爱丽丝》讲述的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故事,影后朱丽安·摩尔饰演了一个原本幸福却因为患病而陷入溃败的女人。电影并不一味的消极,而是通过家人的爱和女主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不断向下的生活中明亮温暖的一面。
第一次出现症状,是在一次演讲中,一个原本很简单的单词,就是想不起来,大脑空白了整整30秒,爱丽丝以为是午餐时的那杯香槟闯的祸。
第二次是去校园跑步,爱丽丝突然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迷茫,无措。
后来,出现了更多次的遗忘和错误,爱丽丝真正惊恐起来。
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像个魔鬼一样,闯入了爱丽丝的世界,将她的生活弄的一团糟。
这是电影《依然爱丽丝》要讲述的故事。
影片由朱丽安·摩尔主演,她凭借《依然爱丽丝》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金球奖剧情类电影最佳女主角,并成为影史上首位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威尼斯、柏林)和奥斯卡金像奖影后大满贯的女演员。
影片中的爱丽丝刚刚五十岁,她工作卓越,是哥伦比亚大学最受欢迎的语言学教授,婚姻幸福,和丈夫约翰养育了三个出色的孩子。
生活中最让她担心的事情,也只是小女儿莉迪亚沉迷于戏剧表演不愿意读大学。
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幸福,但是遗传自父亲的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症在她身上发作了。
爱丽丝甚至希望自己得的是癌症,这样她就不会如此羞愧。
她还有那么多想做的事情,想看到大女儿安娜的孩子出生,想看到儿子汤姆大学毕业成为律师,想看到小女儿莉迪亚上大学生活有保障。
可是疾病让她无法再操心这些琐碎温暖的烟火日常,她要担心的是自己的遗忘。
病症越来越明显,爱丽丝忘记了讲课的内容,忘记了回家的路,忘记了重要的约会,忘记了刚刚说过的话,忘记了厕所在哪里。
有东西从她脑中彻底消失了,所有的生活都在离她而去。爱丽丝像个惶惑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记忆消退的过程缓慢、真切又残忍,像个冷酷无情的杀手,拿着叫做橡皮擦的杀人工具,一点一点擦掉大脑中的记忆,擦掉那些基本的认知,擦掉你生而为人的一部分,直到失去了所有,像个初生懵懂的小兽。
朱丽安·摩尔通过她出色的表演,眼角眉梢的流转,面部表情的变化和肢体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阿尔茨海默病人的真实状态,那种痛苦、迷茫、无知又无可奈何的状态。
失去记忆,就像一个孤独的人对着山谷发出一声嘶喊,除了回声,和回声带来的喧闹的错觉,只有无尽的虚无与刻骨的寂寞。
家人的陪伴和爱,让爱丽丝有了重新面对每一天的勇气。
莉迪亚问妈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爱丽丝说,我的才华,语言和表达让我成为我自己,我被交流的魅力征服,但是现在一些语言挂在嘴边,就是说不出来,我已经不知道我是谁了,我也不知道我还会失去什么。
她的意志依旧强悍,但是大脑却日益衰败,讽刺的是,越是聪明,学历越高的人,病情恶化的越快。
也就是说她曾经多么风光,多么野心勃勃,在这个疾病面前,就多么的虚弱,多么的不堪一击。
记忆一点一点消散,人生也仿佛倒退回到了过去,回到了童年的新罕不什尔州,和爸爸妈妈姐姐在海边愉快的玩耍。继续倒退,年龄在增长,而脑力却萎缩成了少女、儿童和小婴儿。
《依然爱丽丝》不是第一部讲述阿尔茨海默症的电影,《恋恋笔记本》中,女主艾莉患了和爱丽丝一样的病,她的孩子们已经接受了母亲忘记所有的事实,只有她的丈夫诺亚,从未放弃,他一遍又一遍讲述他们曾经的故事,试图唤起她哪怕几分钟的回忆。
日本文豪井上靖在《我的母亲手记》一书中,记录了母亲患阿兹海默症后的生活,在一步步的观察、记录和陪伴中,他重新发现了对母亲的爱,他从众生皆苦这个维度,理解了衰老、记忆、死亡与亲情的关系。
书中有一章我印象深刻,初秋9月,母亲幻觉中出现了雪景,她在记忆中抛弃了所有人,独自活在自己想象的孤独大雪中。
可是有那么一些时刻,谁不是活在这样的孤独中呢?
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说过,“失去的艺术并不难掌握,很多事情看上去都终究会失去,这种失去并不意味着灾难。”
疾病让爱丽丝开始面对失去,学习失去的艺术。
她挣扎着融入,挣扎着继续,挣扎着和过去的自己保持联系。
她更希望家人记住的是曾经的她,野心勃勃,光彩动人,充满了生命力,或者至少记住的是那场演讲中的她,而不是现在成为负担的她。成为别人的负担,对于爱丽丝是一个屈辱。
所以电影结束于莉迪亚给妈妈朗读剧本《天使在美国》中的段落:
因为饥荒、战争和瘟疫死去的灵魂,飘舞而上......这些灵魂手拉着手,脚靠着脚,形成一张网,伟大的灵魂之网。灵魂是臭氧层的三氧化原子,它们被臭氧层吸收、修复,什么都不会永远消失。
没有什么会永远消失,即便记忆消失了,爱还在,这样的结束对观众来说是另一种安慰。
资源外泄。看过后表示,朱利安摩尔根本不是此前所说的什么今年没像样的对手所以稳坐奥斯卡头把交椅有望封后而是绝逼的神挡杀神佛挡杀佛。ps暮光女不错,终于从商业烂片中跳了出来,回归当年文艺片小女生的感觉了。
我想念我自己
我的全部生活正在离我远去,我责怪自己不能记清事情,记忆会消失,但我不会放弃,因为以前雄心勃勃的我总是被交流的魅力所折服,我曾经很聪明,我怀念我自己。
这片子很美啊…导演镜头感很强,景色人物都拍的很美,而且全片有股暖暖的爱意流淌
“大概明天我就会忘记了,但在这里演说于我依旧意义重大。它使我想起了过去那个雄心壮志的自己,那个精通言语交流而魅力四射的自己。”我在学习遗失的艺术,时不时地,也会想念我自己。
摩尔阿姨加一星
我知道,晚风吹走了小仙女。
非常细腻的感情,迷失,寻找,不甘,各种各种,摩尔是每个眼神都是戏。小K在进步。希望摩尔拿奖。
影后提名稳,但剧本不是非常好,依靠摩尔阿姨的表演才有了几个情感上的小高潮(如找不到厕所时孩子一样哭出声和给自己的录像),更多时候在以碎片式细节展示女主失去记忆与词语的过程,因而除去那些糟心的部分外都有点白开水。推荐下同为阿兹海默题材的《皱纹》,在表现力上完胜此片。
第87届奥斯卡最无悬念的影后提名!
叙事平实,Julianne Moore教科书级阿茨海默症演出。这就是场生离,无可奈何地和熟悉的一切告别,连记住自己都成奢望。火候欠缺,类似题材影片已有过太多,这部从角度到拍摄手法都更像部电视电影,哦还不是hbo的,是lifetime那类...
Moore阿姨已经成精了,一个人撑起了整部片子,希望能捞到一个奥斯卡提名。小K越来越招人喜欢,已经彻底摆脱了臭名昭著的暮光的影子。
行了,叫喧着奥斯卡的人可以消停了,这片子没戏。颁奖季里大家都喜欢爆发式的夸张演法,或整容自虐,或撕逼大战,朱莉安·摩尔选择是内敛克制的演法,一个根本无法与病魔抗争的女人,最后输的一点不剩,拿到影后提名毫无悬念,至于片子里的其他人都是酱油,这片子也就只剩她一个人的表演了。★★★
摩尔阿姨低调内敛又细致的表演,患了阿尔兹海默的爱丽丝是坚强又脆弱。当你想自杀时,却一遍又一遍忘了,药放在那里。一个响声,药撒落一地,居然连这念头也一并忘记。冲奥女主一号种子已然是阿姨。
都在说摩尔姨的演技啊,我觉得这就是她信手拈来的正常水准,随便演演就这程度了,都还没到爆仓级。摩尔姨还缺一个特别经典有力、可垂青史的角色给她发挥。
三星半入;不少小段落很感人,比如害怕自己不聪明了无助地依偎在丈夫身边,比如自己给自己录的那段,比如结尾她喃喃地“爱”;摩尔阿姨出神入化的演技让片子增色不少。
虽然始终认为“星图”才是摩尔阿姨今年的巅峰,但“爱丽丝”里的演技依然无懈可击。老年痴呆症比癌症更可怕之处,在于你根本无法和这种病魔搏斗,人生俨然变成了慢性失去的过程。最后女儿为母亲朗诵的居然是“天使在美国”,落泪了…
原来影片的主要部分并非朱利安摩尔如何去演绎一个患者,让这个角色更真实。而是她得知自己患病时,尚且健康的她对病症的恐惧与焦虑。其实片子本身并没有那么优秀,不过,当她得知自己患病,且是家族疾病,忍不住跟子女说sorry的时候,还是很催泪。
所以 在摩尔阿姨的带领下 那么问题了来了 K到底出不出柜
I miss myself. I’m not suffering, I’m struggling. I still alive. Julianne Moore is brilli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