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藏是日本德川幕府时期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被后世歌颂为武士道精神忠君的典范,在日本国内绝对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忠臣藏搬上大荧幕的次数不算少了,千禧年后再讲忠君报国的主题绝对是老古董落伍了,所以本剧力求出新顺应新时代,用喜剧夸张的方式从经济角度重新讲述忠臣藏的故事。
因为忠臣藏在日本影响力实在是太高了,本剧中的演员阵容称得上是顶级豪华了。主演是堤真一和竹内结子。配角露脸的演员喜欢日剧都朋友都说出名字,有幸参演这部电影也是对于自己演员生涯的一种肯定。本剧用喜剧的方式给观众算了一笔武士账,片中塑造了一对情同手足的赤穗藩家臣,一位是首席家老番方首领,另一位是管财政的奉行。一对好友,武官和文官,谁才是藩国的中流砥柱呢?看过电影的人自然心中有数,正如电影中夸张搞笑的情节一样,在和平年代番方武士没有一显身手的机会,对于各国来说就是只会花钱的摆设累赘。影片立意十足,通过极具喜剧效果的武士大手大脚的一笔笔花销,高度还原了德川幕府后期,经济萎靡各国财政赤字的时期,武士在金钱面前一文不值的社会现实。片中展现了德川幕府走向腐败衰落真实的一面,落魄武士为了糊口放下武士之道沦为流氓;藩国有志之士对于幕府腐败的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当权者为求自保助纣为虐镇压志士;中下层武士浑浑噩噩苟且地活着。影片中极具深意的转折点,藏主的好友因他而死及寄托于当政者实现家族复兴的计划希望破灭后,假惺惺复仇的赤穗武士首领藏助觉醒了。这段情节和影片中出现的山中鹿老师(吉田松阴和山中鹿之介的合体),都指明了变革的力量在中小层武士。
可惜的是演员阵容的豪华也抵消不了中国观众的隔阂感,这个日本传统的故事再怎么改编也很难引起国内观众产生共鸣。了解的日本德川幕府历史的人,看这部电影会乐在其中。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的观众,看这部电影恐怕只会觉得毫无乐趣可言了。
5星,很有新意。赤穗武士的故事家喻户晓,屡次搬上大荧幕,难免已经有了审美疲劳。这次改编很成功,从经济的角度重新阐述了这个经典故事,打战本来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懂的比人数,懂一点的看计谋,真懂的人就是算后勤。全片在幽默的同时,还很考究,看片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到江户时期的风土人情经济水平。哈哈哈。
历史上真实的故事也许和戏剧化的电影情节会有区别,毕竟是政治事件,不可能没有刀光剑影,不可能总是那么热血。但是还是让我记得了原来日本历史还有这么一个事,这么一个家族!他们搬家的故事就这样被后人记住了,甚至还会想去现在的那些地方去游览一番,凭吊下这些曾经活在历史中的人物! 既然撤藩、降薪的故事都能被日本编剧这么喜剧化的呈现,那么这一起赤穗藩浅野长矩因为与将军家大佬吉良冲突导致相斗,最后被将军勒令自裁、削藩;赤穗的家臣们不忿家主如此受辱而死,决定向罪魁祸首吉良复仇。他们经过精心的准备终于得报大仇,四十七个武士将吉良的首级献祭给家主,而后被将军切腹。
大赞!
原来对于历史故事也可以这样诠释。
日本人基本上把历史上有名的事件都改编成故事,搬上了大屏幕。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叫做《搬家大名》的电影,也是以德川幕府时期松平直矩家几十年内几次换藩而整个家族不停地搬家的故事。
看得我笑得直打跌。
历史上真实的故事也许和戏剧化的电影情节会有区别,毕竟是政治事件,不可能没有刀光剑影,不可能总是那么热血。但是还是让我记得了原来日本历史还有这么一个事,这么一个家族!他们搬家的故事就这样被后人记住了,甚至还会想去现在的那些地方去游览一番,凭吊下这些曾经活在历史中的人物!
既然撤藩、降薪的故事都能被日本编剧这么喜剧化的呈现,那么这一起赤穗藩浅野长矩因为与将军家大佬吉良冲突导致相斗,最后被将军勒令自裁、削藩;赤穗的家臣们不忿家主如此受辱而死,决定向罪魁祸首吉良复仇。他们经过精心的准备终于得报大仇,四十七个武士将吉良的首级献祭给家主,而后被将军切腹。
这一历史事件就称之为“赤穗事件”,并称三大复仇之一。
复仇武士被认为是忠臣,被日本后人所称颂,也代表了日本武士精神忠诚之道。
复仇事件自然比搬家故事有趣得多,可是这两本电影编剧都没有从历名大视角来展开;而是从最基础的财务决算入手来讲。
搬家,千里迢迢,几千人的迁移。将军可不会给搬家费,路费都要自己出,人喊马嚼,费用可以还算得上是德川将军直系亲属的松平破产。德川家原姓松平,德川家康,之前是叫松平家康的。
复仇,就更不要提了,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浅井家就一个小大名,一万多石的领地。削藩之后武士们拿了退职金,两年下来又不事生产,早就用光了。电影里在最后决算策划复仇行动时,武器、衣服、钉子、槌子等物,都要用钱去买。斗勇好胜的落魄武士们,自己的生活都需要家里供给,要让他们变出钱来,岂不是痴人说梦?
从一碗荞麦面价值几文开始,就看到家里的钱财从最初的几千万元慢慢地没有。最后大石家老交给浅井妻阿久里(石原里美饰演)最后只有一百两,还拜托能够把流放的孩子给早点释放回来。
好的文化艺术产品,真的是需要好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在这一点,国内明显不如日本。
现在国内以拍摄奇幻、架空的无厘头影视作品居多,以前中央电视台还会投资拍摄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但往往也是以写实居多,宏伟叙事。观众看到的都是一些帝王将相,小人物的故事基本没有。
但是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正史、野史,不计其数。可以拿来演绎的比比皆是。
你看,搬家大名讲的是大名松平直矩的故事,但是他并不是电影里主角,电影里的主角是那些有血有肉的武士和他们的家人。有的因没有俸禄只能暂时从事其他营生,有的精打细算认真地家给搬好。
我想,二十四史里有数不清的故事可以写,而且也是正面的故事。历史不光是帝王将相,它是曾经无数活在这个世上的人共同造就的。
这些年来,看的日本的大河剧越多,越发对于日本的武士精神有了直观的了解。
以前听到的“下克上”现象、武家等阶层的不同面貌,理解得更为深刻!生在武家,就有武家的规矩。即使看着不合理,但这些东西造就了日本人今天性格。了解一下,也挺有意思!
要说起来,武士精神也有其可取之外。
忠诚、正直,视死如归,在中国人传统道德里也是很好的品质。
历史剧大多都是男性剧,但闪亮的女性角色确实还是会给作品增添一抹温馨的色彩。
本剧的两个女性角色都是我喜欢的女星饰演。
大石妻,由竹内结子扮演。
浅井藩妻,由石原里美饰演。
历史上的本来人物肯定不如这两位女性亮丽,有她们压场,实在惊艳。
不论古今中外,当巨大的“集合体”倒下时,负责破产清算的人便等来了大餐。也许你无法理解,根据各国法律规定,破产清算小组花的钱,是要从破产企业的资产中优先扣除的,而且优先级高于债权人、股权人。
至于为什么破产清算小组进场时,先买几辆“公用的豪车”,再来几台公用的顶级电脑,防止窃听的高级电话,住进五星级酒店……那都是工作需要,最重要的是合理支出能开发票。
大秦倒下的时候,各国诸侯、乃至秦国将军们都吃得很爽,但负责分配的项羽最爽…惨的只是秦人…
本片则是,当“剩余资产”被“破产小组”挥霍得一干二净时,为避免“历史的耻辱”,只能一死了之。剧情看着有点无聊,但其中讽刺意味非常充足,可能有很多日本文化的内容,我看不懂吧。
最近一直在看日本大河剧,麻木他们那种满嘴仁义道德,背地里不是我负天下人就是剖腹产的打肿脸武士道了,忠臣藏演了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之前都是正面讴歌,说甚忠孝,其实用现代社会的眼光,不就是尼玛黑社会古惑仔,你把我老大砍了,我们码人干你嘛。
之前我知道这部电影是在日本奥斯卡上,介绍时特意强调了精打细算这个词,当时一下就勾起我兴趣了,给一次民间社团武装私下械斗进行成本核算,这个梗在古装剧当中我印象里是第一次,但他的融梗度就要看编剧导演的本事了,当然这种设定的前提一定是要做成喜剧的,从卡司阵容来说除了小七(他基本上也就跪在那动动嘴皮子)基本上都是怪咖,有喜剧感的演员基本上都是矮丑怪,演起来大嗓门,表情丰富,不是油腻就是好色,不是傻缺就是没主心骨,我好想都在形容真叔,确实他扳起立脸来可以杀人犯,拉下脸来可以臭无赖,要搁在古代这就是刘邦那样的好演员,也许就是因为这种特质,导演让他来演这种被戏谑的所谓带头大哥,无疑就平衡了戏说跟历史评价之间的割裂。而至于配角岗村隆史在评论家那里可能分数挺高,但看过今年的大河麒麟,我觉得他的演法平淡,就是一个捂紧钱袋兢兢业业的人,他是给搞笑胡闹修正的功能性角色,不讨喜。我自己觉得大多数人记得最深的一定是滨田岳,看他演戏好久了,从当年的求婚大作战开始,我已经不能光用碎碎念跟猥琐的眼神来形容他了,他就是罗家英那种绿叶,帮衬变奏的功能性一般人学不来。
我这想到哪写哪的坏毛病啊,写着写着就跑偏了,回到电影本身,从松竹厂标一完,用一碗拉面16文换算成日元开始,整部电影其实都在用钱这件事嘲讽政治和社会现实,贪污腐败,铺张浪费,这些我们不是日本人不也很容易就看懂了嘛,我们的某些性质的企业,那些在XX版上市的大公司,不就是这样,脑袋一热就烧钱,巧立名目大吃大喝,而且人家好歹还不做假账。从吃拉面开始到吃拉面结束,导演始终把决算放在了报仇的前面,就连十元吐槽为啥真叔死后要葬在她前面,都是在嫌弃一种为了一个大的名义而做无谓的牺牲浪费,绑架了46个人的人生,我们老说荆轲刺秦是一种大义,但如果秦始皇不统一中国是不是更糟,所以我觉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段历史,说不定这些都是真的呢。
最后决算那里面的太好玩了,但坏在节奏太拖。。。立意真的有意思,能想到三个火枪手大家干架前还要各种清点,想来真的很现实的复仇
虽然找到了一个独特的切入口去解构忠臣藏的故事,但不得不说用拨算盘取代大杀阵来讲武士复仇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前面长篇累牍的铺垫除了讽刺了武士奢靡的生活外再无其他,最后的决算假想也局限于有趣而不是过瘾,耀眼的明星阵容也成了你一嘴我一嘴的分羹戏份,给我留下印象的是几场戏的打光,还蛮鬼魅的。
切入点非常新奇,一个历史上又悲又燃的三大复仇之一的战役,背后居然是破产清算资产重组在推动,荒诞又好笑。只是太慢热枯燥,看到一半都还没看懂,直到100-110分钟的高潮部分作战演习会议才把笑点一次性爆出来,理解了前面究竟在做什么。一边制定作战计划一边预算数字疯狂下降,真是看着都心疼家臣大人hhh 其实并没有感觉到什么武士道精神,反而是看到一个不会精打细算没有计划性的人最终连自己的目标都跟着人云亦云而改变了,然后迫于预算赶鸭子上架去实施。真是个悲剧。
从另一个角度解说历史事件,最后面的算钱那一段有点意思。前期铺垫过长。
拍烂了的“忠臣藏”从财务切入点玩花样视觉,看着不是很正经,但也能眼前一亮了,最终决战居然直接略过,文字交代,全片最犀利的开支节省。PS:每次时代剧都一堆老戏骨了。
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好,前期磨磨蹭蹭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直到大后期才搞明白什么情况。可看可不看,感觉主角们最后是赶鸭子上架才去刺杀的,少了那个意境。
5星,很有新意。赤穗武士的故事家喻户晓,屡次搬上大荧幕,难免已经有了审美疲劳。这次改编很成功,从经济的角度重新阐述了这个经典故事,打战本来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懂的比人数,懂一点的看计谋,真懂的人就是算后勤。全片在幽默的同时,还很考究,看片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到江户时期的风土人情经济水平。哈哈哈。
论预算决算在武士谋反中的重要性。
第一次看赤穗四十七刺客还是几十年前高仓健演大石内藏助的那一版。这次的改编完全是用金融的概念去打这尊严之战,脑洞清奇,节奏太慢,演员阵容倒是值得一看。
预算会计看了要吐血的剧情:60%是上市公司破产清算+重组的故事,其间大石逛窑子、与妻子和离与中间劝退主动请缨的武士们好好嘲弄了一番所谓的“武士道精神”。而真实的历史上,赤穗事件被称作“三大复仇”之一,是幕府时代中极其惨烈的一次“真·武士道精神”的实践。观于2019日本新片展@人广大光明
公费旅游逛窑子,买山买房租大船,自杀式复仇也需算账救火,但其实本家比仇家更坏更折腾人,总感觉背负武士之名实在找错了冤家……所以中村义洋拍古装拍上瘾了吗?啥时回来继续拍伊坂幸太郎啊?
2019日本新作展。经济预算核计才是历史背后真正的推手与决定者。在世人耳熟能详与理所当然的大历史背后,人心中隐藏的真诚、懦弱、犹豫、不忍都隐藏在数字中。群像塑造的「忠臣藏」故事中,鲜活的人物行动受制于数字,却也反衬出真正的「武士精神」。
中村义洋的导演水平可以,切入点也非常有趣,就是觉得影片本身没有太多拍出来的必要。
新奇古怪又爆燃还有些许反思,质感低了,胜在有趣,滨田岳全场最佳。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如果只是抓住财务这点做创新,还不足以给他高分,关键在于电影非常坚定地贯彻与发扬了后方与前线同舟共济的关系,将分工不同想法不同甚至各种冲突的武士们真正联合在了一起,抛弃了传统最精彩的战斗和事后切腹,选择了开战前戏谑却不平凡的准备,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结尾处的吃荞麦面钱不够留下一人既对照了电影开头,又尊重了忠臣藏传统叙事中失踪的那一位武士,也是我始终认可这是一部忠臣藏电影的缘故。
对日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臣藏事件”一次财务视角出发的有趣解构,剥离了传统武士复仇的决绝惨烈和沉重叙事,代之以世俗化的插科打诨和漫画式的风格处理,是一次别出心裁的历史改编。
算戰爭帳倒是新穎的角度。
先帝创业未半而花光预算
在财政收支角度分析忠臣藏这一义举的花费——藩被平了只能破产了,夫人的嫁妆和抠抠搜搜省下来的钱作为报仇经费,武士变成浪人蛰伏两年、一个个的江户赤穗两边飞,47个人要买的武器要租的房子要吃要穿什么都要钱,虽然又是霓虹影圈自娱自乐自我消化一年拍500部那种全是老牌演员撑的电影,但是里面有两段好好笑,一是养不起这么多人去劝退签了生死状的藩士放弃报仇,还有不事生产只规划战术的小七一边说最后起事的诸事准备旁边财务一边算预算的地方,报仇这种宏大叙事消解成吃喝拉撒的实质生活,壮士英雄消解成会为柴米油盐操心的普通人,让人会心一笑。
超级好笑,全场绝倒…生生把一个复仇故事拍成了破产清算后资产重组的项目企划,算盘声横飞,各种现代技法与古装背景无缝链接,荒诞而不闹剧……可与甲骨文《花之忠臣藏》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