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包贝尔演的电影,我就说,包贝尔的资源,他应该做发行,能人所不能,他不适合演戏。看着了这个电影,我有点明白了。他还是有难处的。好像翻拍韩国电影这档子事是让包贝尔承包了。那真是骑虎难下。首先,我盲猜一下,如果包贝尔拿下了所有翻拍韩国电影的一手资源和渠道。那真是塞翁得马,嫣知非祸。本来像我说的,如果用这些资源做发行和出品,不但不用挨骂,还可以挣钱和得名。但是现在我看出来了。如果包贝尔不自己出演自己的电影。那好容易拿到的渠道就得为他人做嫁衣。自己反而费力不讨好,演了又是费力又挨骂,这真是难受。
说到电影本身。无论是对比韩国版还是台湾版,都是胡闹。但是我打二星是有原因的。这多的一星,是我看到包贝尔在邮局写字的特写。字写得特别的丑,可能不是包贝尔本人写的。但是这算是尊重剧情人设的细节。就为这很丑的字,多给你一勺。
说实话,这个电影我看了三会,前两回都是看了10多分钟。直到这次看完,我觉得包贝尔这个翻拍没有那么糟。
其实对于写影评的人,评分那么低,我更感觉他们是为了骂人而骂人。作为一个北方人,一个男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就是这么的笨拙而生硬,就像我媳妇时常说我的一样,你们北方人就不会说句软话吗。我真的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
再说说女主,这种表演我没有觉得不妥,放在这么一个本土化的电影里面,抛开东北文化不谈,真的比韩国、台湾省拍的差吗。我认为是可以的,包贝尔的这部翻拍,至少我觉得是用了心的。乔杉的一句我没弟弟了,我真的没有绷住,那句我差点结婚了,我的胃一下子翻江倒海就绷不住了,让我想起了太多的往事。我没看过韩国、台湾的翻拍,我一个本土的人,看的本土的电影,有了共鸣,没必要说这个不好,抬高我看过的别的电影,舔狗当的自己不自知。
好电影坏电影的区别就是看有没有人能看完,竟然看完了,就请客观一点。就像吃饭一样,都他妈吃完了说难吃,早他妈干啥去了。
很长时间没有因为看了一部电影,想着写一些东西,这部电影虽然没有那么出色,但绝对没有这么糟糕。
什么狗屁玩意,一分钟前还高冷得不得了,一分钟后就躺床上了,毫无代入感,强拉硬拽,包贝尔的乡村土,和梁颂晴知性美,怎么你就觉得他俩根本就不应该在一起,倒是夜店妹跟包贝尔才应该是门当户对,你要整点爱情,也要符合逻辑,符合形象。
前边有翻拍的,至少也让人觉得男主配得上,这个版本你怎么看都决定不配,恋爱的进展,莫名其妙,给父亲整了一个葬礼,就突然爱的无法自拔了?
什么狗屁玩意,我呸~
以为是平平无奇的剧情,最后两个情节却破防了。作为一个从小离家的东北人,已经不想再去看邱泽版了。
女主“林青”很漂亮,邮政大衣,五彩线围巾,冬天的小破楼,发电厂到小区的中客,每个遥远又熟悉的细节就这样慢慢的把我带了回去。每次伸手跟爷爷要钱,爷爷就像男主一样,20,50,100的给。98年,他每个月700的退休工资,大概都养了我这个小白眼狼了。
乔杉最后那句“我没有弟弟了”,是只有真正失去了至亲的人才能有的体会。这体会也许不是发生在你失去的那一刻。而可能是某一个平静的午后,像乔杉一样,收到弟弟生前寄出的最后一件贴心的礼物。你才猛然间意识到,你最爱的人,在他即将失去生命的最后时间,心里面最牵挂的人,就是你。爷爷那时要把他日伪时期,给日本人算账时候用的计算器给我,我生气道,爷爷一定长命百岁。现在想来,真是万分后悔。
也许是年纪的关系,突然怀念起那片皑皑白雪,可能有一天,当我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我会回到那片满是我童年记忆的土地。
相信不少观众对包贝尔都不陌生,他被称为“烂片之王”。
此前翻拍的韩国电影《阳光姐妹淘》,却被网友骂成了筛子。他主演的《我的女友是机器人》,豆瓣评分3.6,被吐槽完全失控的大烂片。
最近,包贝尔又一翻拍电影《东北恋哥》播出了。
本文有剧透。
1
于铁(包贝尔)是个帮人收债的混混,论收债的本领,于铁可是杠杠的。
清晨,于铁来找鱼贩韩旭(许君聪)要账,对方却诉苦不断,一拖再拖。
于是,于铁猛喝汽油并且还要跟对方一起喝,这可把韩旭吓得够呛,他速速掏出了欠下的钱。于铁终究是善良的,他还是留下一部分钱,给韩旭的母亲看病。
在一次讨债中,于铁遇到了债主的女儿金佳丽(梁颂晴)。因为债主瘫痪在床,只能父债女偿。而于铁身边的混子对金佳丽说了不少威胁的话,一行人没给她留下什么好印象。
于铁却对金佳丽动心了,很快便对金佳丽开启疯狂追求模式。
但于铁追求方法过于直男,为了引起金佳丽的注意,专门跑到金佳丽工作的银行进行“骚扰”,还给出了各种能让她尽快还债的方法。比如:去歌舞厅上班、卖肾……
于铁看似吊儿郎当,但实际真心对金佳丽好。他帮金佳丽代缴了医药费,还跑到医院给金佳丽卧病在床的父亲读书。
当然,于铁做这一切也有内心的小九九,就是换取与金佳丽约会的机会。
金佳丽别无它选,只能同意。但整个约会过程金佳丽一言不发,只要过完约定的时间转身就走,即使于铁对金佳丽毫无越界的行为。
两人一直维系着雇佣关系,直到金佳丽再次看到于铁暴戾的面孔,她决定结束一切。
就当于铁再次来医院为金佳丽的父亲缴费时,他才得知金佳丽的父亲已经过世。当他看到金佳丽因为生活拮据无法为父亲举办体面的葬礼时,于铁叫来了熟人帮忙,为她的父亲换了大礼堂举办仪式。
于铁做的一切,金佳丽都看在眼里。她也因此了解到,隐藏在于铁暴戾性格下的柔软内心,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被讨债者。
金佳丽对于铁有了改观,也让她敞开心扉接受于铁……
2
爱情总是美好的,两人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但却有滋有味。但于铁每天打打杀杀总是让金佳丽担忧,他们决定去另一个城市开启新生活。对于铁来说,有金佳丽的地方才是家,金佳丽所向往的就是他的人间理想。
就在于铁想要辞掉讨债的工作时,身边人却做局,让于铁投钱干一票大的。出于对伙伴的信任,以及想为金佳丽未来生活提供幸福,于铁将所有积蓄都投了进去。但让于铁没想到的是,等来的是好友背叛……
于铁为了不拖累金佳丽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想让她知难而退。于铁入狱后,金佳丽屡次来探望,于铁都拒绝。
没过多久,于铁提前出狱了。而出狱的原因是他的脑内长了一颗肿瘤,因此特赦在监外治疗。
而于铁出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回曾经被骗走的钱,还给金佳丽。
因为长期的讨债生活,给于铁的脑部留下了难以治愈的伤害。他刚刚走到金佳丽家楼下就痛苦倒了下来…
从故事设定来看,《东北恋哥》确实是“追女孩+浪子回头金不换+绝症”的俗气三件套,可以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大量关于剧情、角色的吐槽。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号称大陆版的《当男人恋爱时》确实做了大量本土化。
首先是影片对东北地域氛围感和细节化还原,90年代末哈尔滨的迪厅和台球厅,墙上的古惑仔海报,以及吃烧烤时坐在一旁的扒蒜小妹,讨债人身上穿的花衬衫、大棉袄,都相当符合地域风情。
另外,包贝尔对原作进行了改编,保留故事主线,增添一些细节、删去一些情节。比如:删去了女主为了生活奔波的情节,增添了男女主相恋的细节;删减了男主讨债的情节,增添了彰显男主性格的情节,虽然高甜,但却让《东北恋哥》彻底沦为一部狗血恋爱片。
3
对于一部爱情片来说,角色颜值气质是标配。大部分观众看惯了包贝尔用生命搞笑,他突然转型演起痞帅的要债角色,就有些水土不服。
不过影片将故事背景放在了东北,包贝尔东北老铁的气质倒挺符合于铁,热情、重情义、好面子,开始时的少年意气与仗义疏财,到最后的悲情,他恰如其分表现出转变。
但对于看过韩版和台版《当男人恋爱时》的观众来说,看过黄政民和邱泽的帅脸,再看包贝尔多少会有落差。
而作为女主,梁颂晴的表现也不尽人意。台版女主许玮甯长相偏寡淡,有一种我见犹怜的感觉,即使她在前期剧情中台词较少也能让观众迅速入戏。梁颂晴,东北老妹感十足,面部僵硬,很难让观众感受到男女主是有爱的。
原本金佳丽对于铁无感,单单因为感动和于铁在一起。可如今这种“感动式”的爱情难以让年轻观众产生共鸣,他们更向往双向奔赴。
影片结尾,于铁因为病情永远离开了金佳丽,在爱人离世的这个点上原本可以做得更深刻,但影片后半段却在情感升华上庸俗无比。男主即将离世前向自己痴呆的父亲诉说自己的爱情故事,排解自己的爱而不得,但由于男女主情感铺陈不够深,导致毫无泪点。
普通人的爱情,没有那么多大起大落,更不可能有百转千回。而戏剧化的情节和演员尴尬的演技实在不讨喜。我们看不到拍摄这部电影的意义是什么,爱是无尽的包容,还是给生活撒点狗血才能过得去?也许,打着大热爱情IP的名义,消费所有人对国产爱情片的那点念想。
这部电影相对于电影来讲情节很平淡,但相对于我们周边的生活来讲,这情节和故事都是至善至美,是平淡的生活中我们所向往的,想拥有的,是平淡的故事中最美的。
铁哥在收债的过程中遇到了父亲欠债的佳丽,是一个有感情的小痞子遇到了一个高冷的穷姐姐,铁哥虽然是个痞子,但他的生活是温暖的,有重感情的兄弟,有xu 叨的哥哥,有善良持家的嫂子,有贴心的小侄女,有护着他的老爹,他不咋地,但他的周围是温暖的。佳丽虽然是个美女,但她的生活是冰冷的,父亲是个赌徒,母亲也早逝,她缺少关爱,想远离生活的地方,虽然漂亮,但没有感受到过真正的温暖吧,以至于父亲是个赌徒,没有给过关爱,但那也是唯一的亲人。
铁哥的感情是纯洁如雪的,他的生活无忧无虑,没有任何顾虑,一心一意的去追佳丽,最终是温暖了冰冷的佳丽。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就来了,兄弟义气,加不治之症,铁哥想用玩事不恭去让佳丽死心,但佳丽一生只遇到过这一次的温暖和关怀,又怎会辜负......
电影平淡,但感情是真挚的,包括爱情,兄弟感情,义气情义,对老人的孝心,对后辈的关爱,这些情义都有,都是真挚的,没有任何的龌龊,所以是让人向往的。
我也曾这样的追过一个女孩,她也曾真心的爱我,但最后我们却因为工作没有在一起,想想真是可悲可怜。
我想我追的也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只是生活更真实,我们太年轻而已,如果是现在,我们肯定不会这样。
我曾经追的就是我想追的女孩,最后是我松动了感情才会没有在一起,我想去追回来…
一开始不知道是翻拍,还觉得开头戏设计的挺有意思,后面越来越崩。知道是翻拍了就觉得有点怪怪的。
想念家乡哈尔滨,想念哈尔滨的家人们。东北都是实在人儿
包贝尔什么时候能适可而止?人要知道自己的局限性
包贝尔的巅峰期是《我的青春期》,第二次最好的发挥就是这部了,非常适合他的一个角色
愛奇藝試水''PVOD''(高端付費點播模式)… 同樣是''接地氣''漢化《當男人戀愛時》,和臺版差距也太大… 實力驗證 即使是同樣文本,交到不同團隊手中,也會有天壤之別的呈現… (BTW 據說《戀哥》的預算規模比臺版的還高…)
抖音上看到的,感觉还行,就去爱奇艺买了看了,真特么后悔,垃圾编剧,垃圾演员,为什么我会对包贝尔抱有幻想啊?
包贝尔,你到底买了多少韩国电影的版权,每天没事儿干就在家里看韩国电影呢?
作为一个演员,包贝尔一直挺努力的,可以看出进步。而演戏之外很多负面新闻让人产生的反感却很难消除。
难看至极,还我六块钱!!!
翻拍本身就是会打折,如果原版照搬太多就更水土不服,虽然本土部分融的还可以,但也要说这个剧情不适合2021看了,剧情走向看不出新意思,完全就是靠“看你还能整出什么花样”在撑,包贝尔求求了少买点老掉牙故事的翻拍版权吧搞点正经原创才是正道
去世后给大哥发廊订了个灯牌确实泪目了。
像极了《当男人恋爱时》的翻拍
一模一样,为了原作,还是好评
节奏真的不行,导演很一般,剧本有问题,只看到推进没啥酝酿,演员及格,包贝尔演戏比原来松弛了一些,是进步了。
哎,其实不要和原版比,逻辑也是说得过去的
不错的
某人肯定以为这个时代随手一翻就票房过亿,观众都是傻B!我国的人口基数真把你们惯坏了…
主海报和预告骗人系列。烂片不至于,但每场都能挑的出毛病。工业电影气质明显,分场戏剧目标匠气很重,而韩版台版确实是两个抓人心肺引人入胜的作品,让你根本无暇去思考评判。剧情基本只有2/3能看,后期刻意破结构,反转做的欲盖弥彰,是个人都知道必须要虐了,这么叙事实在是按头催泪,臭长不说,还烂俗空洞。女主简直是新人中的兵马俑,和只会挤眉弄眼的小花不知哪种更差,演技差还会增加角色的不讨喜度,让人觉得女主又当又立穷清高,比起许玮甯的凶感和韩惠珍的幼感,几乎没有让人喜欢的点,进一步显出包贝尔舔狗舔到一无所有的必然性。包贝尔在这部作品中0突破,一个演员其他方面太能干手伸得太长确实不利于沉浸体验锤炼演技,而且他确实没有黄政民和邱泽可爱啊,无论长相、微表情、表演方法,还是路人缘。
剧情可以,表现不行
知道拍电影不容易,请用点儿心,好让工作人员和观众能够感受到对得起付出的时间和最起码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