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看完《CoCo》之后我大哭了一场:妈的华语电影什么时候能出这种类型的作品啊!
今年看完《镰仓物语》之后,我更悲伤了:日本也有自己的《寻梦环游记》了啊!妈的华语电影什么时候能有这种类型的作品啊!
雅人叔作为一个天秤座,在挑片品味上还是蛮像水瓶座的。
出生在妖、人共存的镰仓,有一个日俄战争时代的管家婆婆,是作家的同时也是警方的顾问,对自己是不是私生子而充满了怀疑,又像是未经思考般和刚见面的小编辑一见钟情,结为夫妻。片子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奇妙的色彩。
因为误食了妖怪市场买来的松茸,为了给现实逃避的丈夫传达有人来约稿的好消息,亚纪子摔了一跤后不小心灵魂出了窍,身体被妖怪抢走,不得不前往黄泉,离开人世。而一直有现实逃避倾向的丈夫终于不再退缩,毅然决然搭乘开往黄泉的江之电,要将妻子带回人世间。
玩笑归玩笑,其实拿《鎌仓物语》和《寻梦》比,既贴切也不贴切。
因为从故事主线上来说,《鎌仓物语》更多的还是和希腊神话故事的不谋而合——妻子因为意外误入地狱,丈夫披荆斩棘勇闯黄泉救回妻子。略有不同的是,希腊神话中的俄耳浦斯凭借音乐天才过关斩将,而《鎌仓物语》中的一色正和靠的是作家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这和希腊神话中俄耳浦斯的故事实在太相似。然而,为什么仍旧觉得它是日本版《寻梦》呢?因为无论是《寻梦》还是《鎌仓物语》,这两部都在”步调轻松聊生死“。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或者更具体来说,是孕育武士道文化的幕府曾在地镰仓,“死亡”在他们心中是近乎壮丽的、令人迷恋的。这种刻画,在《入殓师》《失乐园》中非常典型。但《鎌仓物语》却像《寻梦环游记》一样,借助神话故事来阐释自己文化中的生死哲学,成功摆脱了过去谈及生死时的那份沉重,用玄幻的方式来解构生与死的意义。
当然片子还有许多的支线故事,同样萌点泪点兼具。亚纪子每日看到的婆婆,原来已经离世,她为了照顾病重的丈夫,申请变成鬼魂一直等到丈夫善终,最终相互搀扶着踏上开往黄泉的列车;而一色正和的朋友本田因重病离世,因为舍不得妻女,于是申请成为青蛙头妖怪,继续想办法照顾他们,初初看到有另外的男人来照顾他的妻女,生出嫉妒之心,而看到这个人真的有决心给她们二人幸福后,最终又决定放手,安心地继续做一只在公园派发气球的青蛙……
人间的羁绊与不舍啊,既然在生活中已经不能毫无心痛地讲述,那么就用电影微微笑着说吧。
刚看完电影,打开豆瓣,一水儿评论:前面的剧情太拖沓,好多都毫无意义。高潮来得太迟。
EXO ME?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把爆米花一些的电影当做爱情动作片来看。如果第二幕还没有切入正题,就是渣剧情了?仔细想想,如果不是看过哈利波特的原著,哈利不也是谈恋爱、读书、泡妞,最后才打大boss吗?那么《鎌仓物语》的叙事顺序不是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差不多吗?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延迟满足“,简单来说就是你是否能将到手的糖留到之后再吃,而不是立即打开。在我看来,好的电影、小说,甚至游戏都在考验着受众的延迟满足。每一个小情节都有它的意义,每一个人物都有它必然的作用,而直到临近结局时,这些细小的情节都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为电影的结局蓄力。
说起来抽象,举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所有最初看上去让人摸不到头脑的情节,都在为最后小四动刀子杀人蓄力。这也是一部出奇挑观众的电影,4小时的时長,几百个出场的任务,无数细小的事件推动着故事的前进,唯有忍住不快进,才能体会到情节的精密与美妙。
所以,仔细拉了一下剧情,我觉得《鎌仓物语》在情节设计和世界观构建上并没有问题。无论是妖精市集、魔届松茸,还是穷神附体,这一些都不是无意义的拖沓(当然堺雅人就算拖沓,我也愿意多看几眼)。而一色大师和亚纪子的人物形象以及情感深度,是顺着情节的推进,在不断强化着的。
虽然早就去过镰仓,原因却是奔着《海街日记》而去的。走过了长谷寺,在麻心吃了下午茶,一整天便以看海作为结点。若是恶俗一些,还要穿着JK制服,在江之电那里假想流川枫的出现。
但是镰仓才不是一个只值得拍照打卡的地方,而在历史文化上,也有着极丰富的内涵和重要地位,甚至也不输京都和奈良。作為曾經日本幕府政权的发源地,鎌倉更是衍生的武士道文化的地方,而武士道文化也在后世非常深刻影响和塑造了日本的精神和气质。
墨西哥有亡灵节,镰仓有开往黄泉的江之电,我们也有清明节啊。如果这样一个故事要发生在中国,你觉得会是在哪个城市呢?
朋友说,应该在苏州。毕竟”清明时节雨纷纷“,讲得就是江南的事儿吧。而且曾也是金陵城周边的城市,典籍里小鬼的故事应该不会少。
我倒是也有一个答案,在敦煌。莫高窟里的生与死,沙漠星空下的轮回,应该都不错。
灿烂的文明里,应该也值得拥有一个美好的关于生与死的故事的,不是吗?
妈的,我们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寻梦环游记》啊!
我看《镰仓物语》的时候,不仅没有感受到宣传鼓吹的爱情、亲情、温情的春风拂面,反而有些生气。
这部片子的种种态度也太随便了吧。
一句轻飘飘又没劲的“这里是镰仓啊”,成了解释一切不可思议现象的答案。就像面对小女儿闪烁着求知欲的大眼睛,只管用一句“等你长大自然就明白了”就搪塞过去的心不在焉看着泡沫剧的年轻妈妈,看不见任何用心之处。
奇幻故事成功的前提是让观众相信,故事中的世界真真切切在浩瀚宇宙的某个角落漂浮着。比如《哈利波特》里的3/4站台和霍格沃茨学院,《寻梦环游记》里的亡灵世界,粉丝们始终期待并相信着某一天,眼前的空气或者墙壁会突然裂开一个口子,钻进去就能抵达梦之彼方。
然而这部电影里,本应该大着笔墨构建的新世界,一个人类与鬼怪和谐共存的梦想小镇般的世界,只在开头的二十分钟里被开启上帝视角的男主角带着,像报名的500块廉价团一般走马观花地游了一圈。河童,人妖共存的集市,死后仍逗留在人间的老奶奶,没血没肉地一一现身,就像每座旅游城市里都有的那条美食街上叫卖的盐酥鸡和臭豆腐,仿佛这样就让你值回票价。镰仓世界的基石被几根来路不明的柱子随意支起,掰开后发现,还特么是泡沫做的。
接下来是三个温吞的围绕友情、亲情、爱情的故事。大穷神现身时,让我想起了童年最爱玩的“大富翁4”,倒是勾起了我的唯一一次会心一笑。老奶奶原来还“有用处”,就是用来引出通向死亡彼端的江之电设定,以及为之后的向死神局申请弥留的剧情做铺垫。死亡后为了留在人间变作青蛙怪的男配,最后到底还是无力地接受现实,将妻女拱手让人了吗?剧情糊里糊涂地没了交代,不过也能理解,毕竟只是个小小的分支故事。
如果说,以上的分支故事主要是为了渲染温情气氛,完善镰仓世界观的话,勉强能打出个60分。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始终有种“哪里不太对”的感觉,顺着男女主的主线剧情看下去后,这个感觉便愈发清晰:剧中生与死的界限太暧昧不清了。
首先是女主在触碰老奶奶的肌肤后发出惊叹:“触感和人一模一样!”我也不由惊叹:斯阔以!按照我以往所有的观影经验,在类似的故事里,要么是失去肉身只能以意识形态游荡(《人鬼情未了》),要么会渐渐变得透明(《心语星愿》),最最好的状况下,肉身和意识都在,但丧失了温度。我认为,“失去对生命力的掌控”是死去必须承受的代价,否则,死与生还有什么辩证性的美感可言?
除了申请弥留,另一个不那么完美的选择是,剧中的人类死后还可以向死神小姐姐购买转生怪物套餐,然后变成一只怪物继续存活在人间。我不用苟活这个词,是因为“这里是镰仓啊”!虽然我是一只相貌丑陋的怪物,但我还可以进小酒馆喝酒吃肉,可以随时找生前的朋友吐槽吹水,可以去游乐场做兼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而且活的可能比饱受生存压力的生前还好。
所以,如果死是这么一件随便甚至美好的事,那么生或死又有什么可纠结的?
那么,男主在吃下毒蘑菇抛下肉身,以灵魂形态前往死之彼岸寻找到女主后,干脆就住在那里好啦,反正爸爸妈妈都在,那个“老妈出轨”的心结也好巧不巧地马上解开了,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睦睦的不好吗?
于是,导演很机智地插播一个丑陋无比却弱得一逼的大boss,大boss对女主的逼婚让男主不得不带着女主逃亡,结果,又是一出《捉妖记》水准的追逐boss战。
在观众已然看穿“在这个剧里生与死都无所谓了”的设定后,男女主角再怎么上演神庙逃亡式的挣扎,雅人大叔再怎么哭笑不分的恸哭,都只能让观众替他们尴尬到双耳隐隐发红。
我国自古就有奈何桥和孟婆汤的传说。人死后,要到奈何桥排着队领孟婆汤,喝完后可以忘记所有爱恨情仇。然后,从奈何桥一步步步入阴间,最终转世投胎。在奈何桥上走时,不能回头,不能留恋人间,否则将堕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从生到死再到生的线路很清晰:要抛弃过往,才能迎来新生。
所以在这短短几百步的桥上,每一步都踩着风干的汤渍与眼泪,每一个桥墩都刻着绝望、留恋、爱恨的故事。
这才是死亡传说的正确打开方式。
看预告的时候我真的很期待这部,就各种神魔鬼怪的故事听上去就很精彩,可是真正有意思的地方竟然只给了最后30分钟,虽然用想象力对决不是什么新奇的设定,但是不同人眼中不同的黄泉之国真的很有意思,所以有些失望。
主角夫妇我看不出来作家对妻子的爱,最多是喜欢吧,最后的情感表现得很突兀,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他爱她,感受到的只是后悔。至于天头鬼为什么对女主那么执念,男主和女主为什么能做好几世的夫妻,这两个问题我是没看太懂。就觉得除了男女主的爱情,其他的都还不错。
啊,想为帅气的安藤樱鼓掌,死神先生的打扮好适合她,最喜欢那件皮大衣。
天头鬼说男女主每次转世都会成为夫妻。
我突然发现了之前曾经看到的一些画面。
比如,男主储物间的那幅旧画。
女主在妖怪夜市里看到的纪念品。
【不知道咋滴贴出来有点黑】
以及穷神老爷爷从包袱里掏出的小玩意。
仔细看看,铁打的天头鬼,流水转世的男主和女主。
这货也是真爱了,回回被打还不放手。
最后贴两张往返列车,觉得车上的字好可爱。
京剧行话里说,“不疯魔不成活”。拿来比对搞文学创作的人,亦十分贴切。许多作家在写稿时都会有一些奇怪的癖好:欧内斯特·海明威喜欢一边赤身裸体,一边站在高脚桌边用铅笔写作;村上春树坚持每天把400字的稿纸写满10页,多一页少一页都不行;菲利普·K·迪克认为自己被外星人附体,并激发了他创作欲望;查尔斯·狄更斯闲暇之余,总是跑到太平间里寻找灵感;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在创作时像个暴君,他必须坚持绝对意义上的独处,并对身边的人“招之则来挥之则去”。
这些癖好千奇百怪,却像一把神奇的所罗门钥匙,帮助他们在文学的魔法世界中自由穿行。电影《鎌仓物语》中,面对编辑本田的上门催稿,距离deadline仅有1小时的志怪作家一色正和,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将手稿一张又一张变为废纸团后,一色老师终于祭出了他的“所罗门钥匙”:当妻子亚纪子和本田推开书房之门时,一座巨大的铁道模型沙盘展现在他们眼前,火车模型在铁轨上不断转圈。他的主人正趴在地上,全神贯注地凝视着这座铁道王国……
一色老师最终没有拖稿,亚纪子和本田早已呆若木鸡,而我则会心一笑。毫无疑问,堺雅人这次扮演了一个铁道迷宅男作家。而镰仓,又是一座多么适合铁道旅行的小城。电影开场后不久,江之电便拖着它那标志性的浅绿色身影,从海边的一座经典平交道口呼啸而过——不必再强调它是《灌篮高手》的取景地了吧?来自全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动漫迷和旅行者们,日复一日地将它围地水泄不通。这条有100多年历史的电车线路,不仅让江之电成为了网红列车,也让镰仓成为了热门旅行地。很难说清楚,到底是镰仓成就了江之电,还是江之电成就了镰仓。但至少在这部电影里,江之电成为了镰仓的某种象征,并且在剧情的推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之电与铁道迷
江之电,是“江之岛电铁线”的简称,这是一条由神奈川县藤泽市南藤泽藤泽站起途径片濑海岸一丁目江之岛站前往镰仓市玉成町镰仓站的铁道线路。它于1902年开通,全线长度为10公里,共设有15座车站。全路段单线配置,轨距为日本铁路的通用轨距——1067mm的窄轨。
从2006年起,江之电开始使用500型列车。它在电影开头的几幅画面中一闪而过,还出现在了一色正和的书桌上(假如没有看错的话)。是枝裕和曾经在其著作《有如走路的速度》中,援引了Quruli乐队岸田繁的一句话:“你无法把电车据为己有,这一点让它们充满浪漫气息。”但这句话对于铁道模型迷来说形同虚设,他们至少可以很轻松地将电车模型据为己有。而这又将是一个全新悲剧的开始——类似知乎体“结婚的人该如何收藏模型”那般,这是一个全世界死宅都需要克服的千古难题,一如堺雅人死活不让高畑充希走进他的储藏室。
每个宅男都渴望拥有一个这样的储藏室,那是他们心中不可亵渎的自留地。不过那个“贫穷之神”显然无法理解这一点,在他眼里这户人家实在是太穷了。是的,电影并没有告诉我们一色老师的稿费都花在了哪里,但答案应该不难猜到。才结婚几天啊,堺雅人回家的时候,就已经如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孩那般楚楚可怜,恨不得把刚买的铁道模型塞进裤裆里。“刑讯逼问”是等待他们的下一个环节,可是堺雅人的表现又太过实诚,难道真实价格去掉一个“0”,不是尽人皆知的家庭和睦大法?非要用以身试法来证明,“北京二环一套房,不敌死宅一面墙”么?
堺雅人当然不是第一个在荧幕上被奚落的铁道宅。森田芳光生前最后一部电影《乘列车前行》里,松山研一和瑛太则显得更为中二,堪称教科书一般的日本铁道迷。堺雅人甚至不是第一个在火车中寻找灵感的作家,至少是枝裕和要排在他前面。“有喜欢拍摄的铁道迷,也有喜欢乘坐的铁道迷,喜欢电车的人各不相同,电车的魅力也形形色色,但对我而言,它最大的魅力在于乘坐时总会冒出灵感。排在首位的就是这个全无浪漫色彩的理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再也没有比电车更让我文思泉涌的地方了。”坦白说来,是枝裕和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铁道迷,不过这番话显然发自肺腑。他自己也承认,《步履不停》的剧本创意就是从东京开往京都的新干线上想到的,第一稿也是在第四次返回东京的新干线上完成的。
这似乎解释了为何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总能出现不少经典的火车元素。巧合的是,他的《海街日记》发生地也是在镰仓,并且出现了江之电的身影。尽管《鎌仓物语》并非一部单纯致敬铁道迷的电影,它本质上应该还属于一部奇幻片或志怪片,但江之电在电影中承载的作用仍旧不可忽视。身在镰仓这样群魔乱舞的千年古都,一个阳寿已尽的人,该如何前往死之国呢?恐怕也只有铁道迷倾向的导演才能给出这样一个奇怪的设定——搭乘江之电。
于是浅绿色的江之电,便成为连接阴阳两界的唯一交通工具。它满员而去,又空车而归——死人当然无法重返人间。让一色老师激动的是,这台江之电是早已被淘汰掉的100型列车。它在1929年(昭和四年)开始行走在藤泽和镰仓之间,1960年陆续停用。存放在极乐寺站附近车库中的100型-108号列车,至今仍保存完好,能够上路运行。在另一个微缩世界里,108号列车也被MODEMO等公司制作成铁道模型,在沙盘中青春永驻。如今,它又穿行在了阴阳两界中——只不过车头前方那块写着“镰仓”的方方向牌,变成了“黄泉”。
为了拍摄好这一出如梦似幻的电车大戏,剧组甚至重制了一台100型列车。导演山崎贵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打造了整辆单节电车,这辆电车能实际在棚内铺设的轨道上行走,也能调整速度,这是在《ALWAYS幸福的三丁目》系列都没能做过的挑战。”而它的原型正是著名的108号列车——虽然它并没有“死去”,依然可以活灵活现地奔跑在轨道上。但如果拿来拍电影,会有诸多限制。而且如果将其视为一件“文物”的话,拍摄过程中无疑存在不少风险,不利于更好的保护。好在,山崎贵悉心打造的“黄泉列车”,完美克隆了108号车的全部:大到座椅的摆设,小到吊环的位置,均与实物完全一致。
“想象力”与东方式轮回
决意救回妻子的一色,就这样搭上了开往死国的江之电。借助于电脑特技,一场华丽的火车大冒险开始了。为了展现黄泉世界的景象,电影交代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设定——你看到的一切画面,均出自于自己的想象力。而作家,正是一个拥有无穷想象力的职业。此刻,一色脑海里的“寻梦环游记”,成为观众眼前的一场视觉盛宴。当江之电驶入一座座依山而建的旧式木屋集群时,贵州的苗寨和焦柳铁路的侗寨,却在我的旅行记忆中复活了。不过这绝非过分解读,就连山崎贵也在采访中透露,他们确实去中国的张家界和凤凰古城采风了。甚至还以凤凰古城为原型,绘制了黄泉之国的草图。
从彼时起,电影逐渐告别了铁道元素,变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打怪片”。妖怪的造型很难使人不想起中国古代神话——西游记,而中国观众则早已对这一切司空见惯。有趣的是,直到遇到万恶的大BOSS天头鬼,一色才明白原来他和亚纪子是命中注定的爱侣。无论转世多少次,他们也总能神奇地相遇。至于爱上亚纪子的天头鬼,则永远难以摆脱失败者的宿命。这种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念,将电影的东方元素推向极致。它甚至左右了夫妻二人战胜天头鬼——若不是感动了被普通人视为瘟神的贫穷之神,换来了对方的一只“破碗”。“破碗”也不会在关键时刻变成“神碗”,拯救了他俩。再回想下亚纪子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折损一色的阳寿;而找到妻子肉身的一色,亦义无返顾地踏上黄泉路。这既是一种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是一种“舍生取义”的东方精神延续。
除此之外,电影还有不少亮点:比如安藤樱扮演的最萌死神,转生为“青蛙”的编辑本田。以及感动了你爸爸妈妈的三浦友和,他在片中饰演了一色的父亲甲泷五四郎。而那些屡屡出没于一色家中的小怪兽,亦让人感觉到一种奇趣般的温暖。如此这般的镰仓,你又怎能不爱?赶紧坐上江之电,跟随堺雅人去打怪吧。
文|乐一狸
温情和脑洞,一直是日影的鲜明特色与独到魅力,总让观众在看似异样的时空和怪力面前,领悟生命与爱的真谛。
中年作家一色正和,娶了位年轻貌美的太太亚纪子,二人婚后迁居镰仓村落,在此遇见一系列奇妙的物种和乡人:原来这里自古是精灵鬼怪的栖息地,也是人间通往黄泉的中转站。
每夜丑时,镰仓火车站成为死神带领亡魂通向冥界的入口。这里的死神很友好,特殊死者可在死神的帮助下,向冥界做灵魂申请,让亡者暂留于阳间,待处理完未竟事宜后,再乘午夜电车离开。
正和与亚纪子在山居度过了浪漫的蜜月,也在清贫中建立了强烈的情感依赖和信任,彼此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他们的温良质朴,甚至感动了世人嫌弃的贫穷之神,这位瘟神深受亚纪子款待,继而提前离开了一色家,临走前赠予亚纪子一只神碗。
在森林小妖的作怪下,亚纪子误食了带有法力的魔鬼松茸,导致灵魂出窍。一天夜里,她在灵肉分离时,被小妖盗走肉身,她飘无定所的灵魂只好跟随死神去往冥界。
为找回爱妻,正和历经万难,找到了亚纪子遗失的身体。他吞下魔界松茸,在灵魂出窍时乘坐江之电独闯冥界救妻。
到了冥界,才发现这里风朗日清。这时死神告诉正和,其实亚纪子死期未到,因冥界欲望之神天头鬼觊觎亚纪子的美色,施计提前将她招入黄泉,欲霸占为妻。
正和赶至天头鬼住处,得知自己与亚纪子前世便是夫妻——两人今生投胎前,是天头鬼篡改了他们的生辰,错开二人的相遇。可岁数悬殊的正和与亚纪子,今生仍旧相遇,并一见钟情,冲破年龄的悬殊结为夫妻。
而正和的冥界之旅,更让他得知了隐藏多年的身世和家族秘密:
他从儿时起认定自己是母亲与奸夫的私生子,直到在黄泉国跟父母重逢,才知道原来母亲偷情的对象,就是自己变装后的生父,父亲只是为了完成祖父的愿望,以学者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在生活。
作家父亲留给正和的财富,便是作家超强的想象力,在以人类想象力构成的冥界,正和的想象力为他的救妻之旅提供了多方助力。
最终,在贫穷之神早先赠予亚纪子的神碗的庇护之下,夫妻二人的齐力抗争,历经重重险关、一路靠着正和想象出来的轨道和浮桥,渡水涉川,成功摆脱了天头鬼的堵截追捕,凯旋人间。
这段黄泉国的神奇盛景和人鬼幻象的精彩打斗,让观众在紧张的视觉刺激下,跟随一色正和夫妇完成了爱的救援和两界穿越之旅。
精致细节,加上奇幻元素与真人CG后期,让《镰仓物语》碰撞出奇妙的观影体验:它是一部糅合了千与千寻的空灵、解忧杂货铺的想象、捉妖记的百变、寻梦环游记的催泪,却又超脱于上述前作的爱情电影。
影片在华丽全景和酷炫特效的基础上,生发出许多对社会人生与道德情感的探讨,比如,理想的夫妻关系应该怎样,金钱和幸福感是否正相关,辛劳与善良是否毫无价值?
贫穷之神的人设,验证了正和与亚纪子的情深:只有在贫困时不离不弃、“有情饮水饱”地爱着对方,并对生活保有强大热情的夫妻,才是能携手走完一生的佳偶。
从创作角度看,本片最突出的审美价值,是重新定义了生死,包括对人类对冥界的恐怖想象,打破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重塑了阴阳对话的温情氛围,强调主观意念和生前修行对死后归宿的因果关系——
其实只要认真度过人间的时光、勤恳工作、对他人怀抱善意与爱、陪伴亲朋踏实生活、对爱的人随时表达、拼尽全力经营家庭和社会贡献,那么,便能在告别世界时,带着感激和满足安然遁去。
日影对商业与艺术的成功结合,值得中国电影人借鉴学习,我们有投资扎堆、巨星云集的剧组,却未能出产《镰仓物语》这类品质口碑双丰收的佳作。
唯有对内容精心打磨和把关,资本的投入才能听见观众的掌声回报。
电影归根结底,是需要精神内核与主题支撑的人文艺术,唯有注入思想性,观影过程才能写进记忆深处、造成灵魂的激荡。
有饱满的故事情节和深厚的人本关怀作底,巨资特效与恢弘的场面调度才构成意义,才有切实打动人心的情感张力与美。
江之电,通往黄泉的列车。多行善事对人温柔,好人有好报。自杀的人会被永远束缚在原地。讲了挺多鸡汤教做人,其实在有点冷冬天看看这种不需要动脑的温暖片子就挺好的了没那么高要求。整体可以但给打怪结局打一星
1、无趣,前半段的铺设太长,头重脚轻风格不定;2、雅人叔又演这种呆萌搞笑型的中年男子真是够了,以及女主从头到脚都能让人吐槽个够。
要么转世重生再在一起,要么黄泉之国仍可相依。这是人类对于生死殊途的美梦一场。电影前半段有打动我,后半段彻底垮掉。本可以更深刻一些的题材却拍得很幼齿。PS:但至少韩国能拍出《与神同行》,日本能拍出《镰仓物语》,我国还停留在建国后不能成精论,能少拍一些战狼多关照一点人世生死羁绊题材吗?
3.5;接近幽冥的昏黄色调,描摹出入生死两界的状态尤其适合,既温暖又梦幻;人间以写作为生,黄泉则以想象力作战且其样貌随着心情而变化,两者的关联完成度甚好;三层故事——作家夫妇、编辑夫妇、父母,彼此嵌套勾连,互有呼应,且在情怀度上逐渐递增;魔界人物与黄泉列车的意象着实非常像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也同样是以爱穿越生死,战胜一切困厄,互相成全的人生,“少了你,长命百岁有何用?”
观念有点老朽,不喜欢从一而终的故事,每一世都在一起,确定不是诅咒吗?女主角的塑造比较难堪,首先是不懂他人痴迷之物的现实和乏味,其次是为保全爱人性命屈嫁他人的老梗,软弱到可恶。人之所以为人,爱情也罢自由也罢,总得视某些信念高于性命才行。虽然后半程拖沓,但细节可观,妖怪讨喜,黄泉之国的棚屋构造深得我心。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尽管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整体电影水平参差不齐,但在奇幻类型片的处理上,大家步调还是蛮一致的。
十分可爱的quasi harry potter和风物语,喜欢一切火车相关的设定。
有笑点也有泪点的日系奇幻故事,世界观设定很有趣,将镰仓的元素发挥到极致,看完又想去湘南了。空中奔驰的江之电、黄泉之国的建筑群等多个场景让人联想到千与千寻,多少有点吉卜力动画真人版的味道。不足之处在于导演想展现的东西太多太杂,导致各个情节比例失调。总体作为合家欢电影很适合。
18.06.20★★★☆作家和助手一件钟情闪婚,东京来的妻子对镰仓习以为常的妖怪世界吓一跳.发生了种种插曲后,妻子身子被盗走灵魂无法归位只得去黄泉,丈夫寻妻发现妻子是被蓄意绑架,幕后黑手为世代情敌癞蛤蟆,最后在最弱也是神的穷神碗帮助下逃出生天.然蛤蟆依旧在,等到这一世完结,夫妻两还是面对这个世仇
太炫技了,有的地方强行温情(坐在我和伙伴周围的日本观众很受用,基本都哭了)。雅人叔大概用了半个古美萌的演技出演。以及作家的想象力也是有限的。
前半部分人与妖怪是夏目友人帐,江之电和黄泉之国是千与千寻,对死亡的设定是寻梦环游记,BOSS战是捉妖记。配乐和摄影很好,镰仓很美,想去。
哈利波特版古门美的设定蛮有趣,黄泉之界的场景也是超乎想象fantasy,不过剧情真的太弱了
日本版捉妖记加西游降魔篇,剧情简单到令人作呕。女主全程傻白萌有点腻歪,雅人叔大概用了半个李狗嗨里面萌演技出演,大荧幕上看略显苍老。全片特效呈现日式奇幻色彩不错。打卡日本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TOHO Cinemas
7。高畑充希在这里太可爱了!
这是一部新颖而复古的电影:一方面导演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魔幻的镰仓,重现了六十年代日本的真实风貌,同时又毫不过时、不严肃,比起悬疑推理的外壳,百鬼从魅的场面更能让观众折服。热闹的市集上妖鬼横行、河童悠哉悠哉的散步,更别提取材于凤凰与张家界的黄泉之国,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图百鬼夜行》。
海报是三谷幸喜风,预告里有裹霞帔的铁扇公主。正片一混搭,后半段显得不伦不类、荒诞无稽,三流玄幻小说都不敢这么编。但前半段我愿意给五星,堤真一和安藤樱镜头不多表现优秀。
优秀的物语!开始时只是小惊喜、小动物,到后来各种变本加厉,最后坐火车去冥界,建筑和景色都如此优秀。给我喜欢的镰仓又增添了许多的颜色和想象。
世界观构建得还挺有趣,就是生离死别秒变喜剧让人有点错愕。片尾飘过一件件象征意义的工艺品,配上主题曲让我觉得比正片的救人片段还感人。「お客様は神様だ」哈哈哈哈哈哈哈。
3.5 后面天头鬼什么的太无聊了,想看各种生活类妖怪
一部反動保守、宣揚腐朽夫婦觀念的片兒。同時也再次說明了,在傳統的夫為妻綱的看似甜美溫馨的婚姻模式里,一旦丈夫出了意外,妻兒會迅速淪入貧窮的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