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写剧评了。上一次写东西,还是写的4篇游戏的体验感(很惭愧,那是熬夜玩游戏的血的感想)。不得不说,这一两年确实变得越来越浮躁了。难以集中精力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大染坊》这部剧是在听了b站上一个最喜欢的up主1900的讲解后去看的原剧。在我看来,本子,人物,演员演技,剧情背景都很好。特别是不拖沓,情节紧凑,内容丰满。短短24集,重点刻画了十多年的人物经历。而且借人物主角的经历阐明了那个年代的民族工业生存状况。是一部好剧
主角人物赏析
1.六哥自始至终都亲自和工人吃饭,干活。
他的这种特质和他从小要饭为生有关系,不喜欢闲下来,一定要劳作。但我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加深和更新对于印染这个行业的了解,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改进工艺,时刻密切掌握工厂的运行状况(主人公不识字,更需要在实践中掌握工厂?)。因为他的工厂虽然在那时候是大厂,但是规模也很有限。内部可能缺少这种分层的管理结构,而且以他的精明和能力,也不愿意放心让别人代劳。有点像诸葛亮似的。其次,和工人同吃饭,同劳作天然的就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树立自己的威望和亲和力。这样工人也就更愿意给他卖命,卖力卖心,他的话说就是干的猛,次品少。这也是他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手段。
他的这种亲身实践很值得我们学习。很多名将也因为长期战斗在前沿指挥的第一线,了解部队,了解战场,了解敌情,因此在用兵时更加的大胆果断。关键时刻,敢于以更加冒险的手段博弈更大的胜利。
比如他在用假配方击溃孙明祖一战中,就大胆用王长更。只要冒着他叛变的风险的,如果不是在长期的一线实践中发现,识人的话,这一部妙棋可能是走不出来。
同样也正是因为在一线的长期实践中,他才摸索和掌握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比如用多个中间色兑出目标色。可以说这是降低成本,提高颜色质量的很硬的一手。还有他对化学染温度,颜料的掌握都很精到。同样在对孙明祖的商战中用到了。在孙明祖试染的三次中,他让王长更加入了配料,而在他大批量开染之后则取消了这种配料。 这是他迷惑了对手,赢得这场商战的关键所在。
可以说他的很多次商战都是在以行业技术,人的表演为基础,结合他听书领悟的策略达到迷惑对手的经典战例,是一个需要掌握技术诀窍,统筹各方角色表演,洞察对手心理和利益关切才能下出的好棋。
比如他扳倒訾家那一场,首先他了解了桃胶和sin胶的使用可以使得布看起来很厚实,但在机器拉宽的过程中会被拉坏。然后他用了文东这个有日本妻子的特殊人物演了一场瞒天过海,成功的把一种劣质布卖给了訾家。最重要的是他提前布局,把工人的钱存在劝业银行,然后在訾家的布出现质量问题以后,让他们去挤兑。这还需要精通金融常识。
商战和真正的打仗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你必须在这一行业有所精通,行业规律,产品等。然后是战略层面的伪装和示假即如何迷惑敌人:声东击西,欲南故北。
2.六哥情商很高
1.在知恩图报方面做的很到位。对于锁子叔当年半块饼的报恩,对于彩芹的忠贞,对于苗汉东一个馍馍的恩情永不忘。所有这些都是他在工人和商业伙伴中积累了很高的信誉度。
2.在商业竞争中,亦敌亦友关系的把握和利用。他与孙明祖,林家,藤井甚至是周村其他染户都是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由于他意识到商业对抗和合作密不可分,合作为主,没有绝对的朋友和敌人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他在动手时总是留有一线余地。很多时候就化敌为友,扩展了自己的商业圈。比如他和孙明祖如果当时把孙挤兑死,可能后来就没有他和孙共同对付藤井,后来孙开商贸行为他转运,倒卖布匹。他和林家更是打打合合,反而加深了两家的关系。在最后合力击溃訾家中林祥荣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3.在选人用人上很有一套。
在我个人看来,对于卢家驹评价并不高。但是六哥确很欣赏他。卢家驹这个人好出风头,好色。贪图安逸享受到出卖厂子的命根子染布配方等等。但六哥却能用好这个人。他意识到利用卢家驹留学生的身份和他的学历,可以帮他在业务方面拓宽知识,(这在他进口最新机器和使用桃胶,sin胶织布上派上了用处)也可以成为社交的一把利剑。而且作为股东,卢家驹自知自己的短处,对于六哥的决策是言听计从,从来不会掣肘。
对于底层人物的应用:对于吕登标这个人,他用的就很好。这不是一个可以在工厂中带着工人一起扎实干活的人。 那他也有他的长处:搞事情和侦查。六哥的几次商战,他获取的情报和搞起的事情给竞争对手很大的打击。同样对于王长更和账房老吴的侄子文琪,六哥也是让他们在关键的位置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下面谈谈时代背景下民族工业的艰难
之前看过一个b站up主做的关于国民政府90%以上的财政收入是关,盐,统三大税。国外商品倾销对于它增加统税是有利的,所以他便不会扶植本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在剧中六哥和卢家驹的一段对话里是有体现的。
而在日本,政府对于藤井这种倾销商品和资本的商业家是发津贴支持鼓励的。剧中也提到了在同德国人竞争卖给六哥染布机器的时候,他坚持要做这一笔买卖,尽管利润不大。能够获得日本政府对他商会的重视。
在抗日战争的时代大背景下,民族工业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亡。虽然六哥个人能力很强,在对藤井的几次商战中都占了上风。还是免不了被挤出青岛。
其他人物评价
1.卢家驹
作为一个世代书香的富豪家庭,卢家驹有着留洋学习印染的宝贵经历。但事实上他无法凭借个人能力以及其背后的财源独立开设并经营一家工厂。这也就注定了他作为股东实际上无法主持和决策工厂发展的事务。事实上他也不想管这一摊的事。卢家驹本人性格散漫,架子大,缺乏吃苦精神,生活作风烂的一塌糊涂。虽然在后期有所改变,但无法掩饰他这个人整体上拉垮的形象。我对他的评价是负面的。当然他也有他的优点。六哥对于他的评价是这个人不争。他还具有一定的对外公关能力,能和洋行打交道。另外能够及时关注国外先进的印染前沿动态。这使得他能够比较合格的作为六哥的一个参谋角色。
彩芹说他待人和气,笑眯眯的。但事实上他那是摄于六哥的权势。这个人缺乏责任感。形式任性而放浪,甚至毫无底线,能拿工厂的命根子,染布的配方作为一夜情的交换条件。在我看来基本上无可救药。
对于孙明祖和赵东初的评价
个人对孙明祖印象好一点。当然赵东初也不可恶。他们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民族大义上还是有一些觉醒的。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与他们各自利益相关。但最终还是在日益严峻的形势面前觉醒了。而且对于和六哥的竞争 ,也逐渐适应了一种一敌亦友的特殊关系,能够达成一定的合作。孙明祖后期与六哥合作的相当不错。赵东初还是个人格局所限,他和六哥相比,有点像周瑜对孔明。虽然有一些心计,但完全不是跟六哥一个量级的。基本上都能被六个看穿他的心思。
对于沈远宜,我个人觉得他这个角色有点花瓶的意味。其演技方面在剧中乏善可沉。也不知道为什么编剧会加这么一个角色。可能是为了引出霍长鹤这个角色?最终给他的篇幅不算小。但她在印染这个情节主题中几乎没有什么地位。
总的来说,这个剧本剧情本身专业背景知识很浓厚,片子紧扣主题,拍摄了很多六哥在工厂中干活的情形。因为编剧的祖父就是从事印染行业的,这样的话给人以很强的代入感,恰恰让人很感兴趣,也使得剧情的发展更合乎行业逻辑。而不像是随便编造的。
主演的表现也堪称优秀,很好的塑造了六哥这个急脾气的特点。语言也基本上是贴合原著的,贴合生活的。
小六子的成功从何而来呢?我一直想不通。
他莫名其妙的成为周村第一染布高手。
他莫名其妙自学成化学家,掌握81℃绝密染布法,以至于用了20年都是领先行业的绝密配方。
他莫名其妙的结识山东第一企业家苗瀚东。
他莫名其妙的被卢老爷赏识,死心塌地的请做掌柜,少东家卢家驹被每天当做狗一样呼来喝去还服服帖帖。
小六子到青岛开大华染织厂后,和孙明祖进行的一系列商业竞争被观众大呼过瘾,盛赞为商战片的翘楚剧情,我却是百思不得其解,大华染织厂崛起手段有四,一是给青岛布贩子让利,二是暗中截留东三省客商,三是给学生爱国运动免费提供布匹做条幅打广告,四是用假配方算计孙明祖。仔细考虑丝毫经不起推敲,一是孙明祖是青岛经营已久的大实业家,财力雄厚,一个新开的厂子给布贩子让利,孙明祖轻易可以仿效。截留东三省客商现实中更不可能,多年的生意伙伴怎么会轻易被抢走。至于赞助学生运动条幅这种手段实在幼稚,运动的宗旨是抨击政府,唤醒民众爱国意识觉醒,谁会在区区条幅赞助问题上大肆宣传?如果有请先打点好媒体报社。最后阴谋算计孙明祖的手段,实属卑劣,无奸不商,孙明祖虽谈不上光明磊落,但所做之事却都是阳谋,面对六子的诡计非但不气急败坏,最后居然还和好皆大欢喜,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人是怎么尿到一个眼里的?
至于六子和青岛黑道的周旋更如同儿戏,江湖人都是拿人钱财给人消灾,籍籍无名初来乍到的外乡人不曾在这方水土有一点施恩布惠的背景下,靠混不吝就可以做上宋江一统黑道,义结金兰,这种桥段在隋唐演义和水浒传里都不曾有。
30年代的青岛是德国租界,一个一无背景,二无财力乡下来的小作坊掌柜在这里可以舞舞喳喳,洋人和蓄谋侵华的日本商人都可以被一并戏耍,商场如战场,这种桥段和抗日神剧有何区别。剧中没有一点和政府打交道的情节。看不到一点小六子做人的圆滑,生意上的精明,他成功的一切全部基于主角光环下的坚实基础:他财力雄厚,钱永远不是问题,他染布技术高超,客户不能拒绝。他所到之处,黑帮,政府等第三方势力皆要回避。
六子去上海和林祥荣过招的手段更是滑稽的可笑。林祥荣是上海鼎鼎大名的实业家,财力雄厚,小六子那点家底居然可以到上海去用月薪顶年薪的丰厚利诱把技工挖到济南,可能吗?且不说有没有技术傍身的技工愿意从上海去济南谋生活,林祥荣也不傻,六子可以高新聘请,林祥荣就不可以顶薪留人吗?除非走的人都是可有可无的。
六子和沈远宜的认识和交往不说,单说沈远宜,一个妓,是如何做到在济南呼风唤雨呢?她长的漂亮,有才貌,会洋文,这就是资本?凭这些就可以让济南的那些达官贵人在六子开业的时候去捧场?再一个沈远宜和霍东鹤的感情也是讲不通的,真的情深意笃怎么会一直让沈远宜在窑子里接客?霍东鹤好歹是党国国防部军需处处长,一个少将,居然和六子初次见面就被折服,就6哥6哥的叫着,并允诺至少几百万大洋的生意,这般公器私用想也不会做到这样大的官。
六子大字不识,却聪明绝顶,自己发明81℃染布超级配方,过目不忘轻松领悟现代染织技术,成为化学家,这些设定权且不说。他目空一切的资本是钱,而钱又从何而来?半生经营攒下几十万大洋家当就妄言做到青岛最大,济南最大,山东最大,全国最大。最后大华染织厂在算计日本人的情况下才兑了14万大洋,就这点家当还吹嘘自己一天的进项可以买3个西餐馆?就算所言不虚,那钱也是东家的,你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是不是忘记了身份?
他对内体恤员工,工资丰厚,毕竟钱对开挂的主角而言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他对外的商业竞争阴谋不断,非但没有被对手加害,还赢得尊重,脱离现实。六子总是自信到爆棚,做一步望三步,动不动就要给谁一个教训看看。这种戾气和张狂何以在那个吃人社会存活?
《大染房》剧情紧凑跌宕起伏,富有戏剧冲突,因此可看性很高。这个片子的讲的是那个年代爱国商人艰难创业振兴民族实业的传奇,其中必须要有血有泪有挣扎有不屈,这样一部近乎严肃的民国背景片,实在不应拿一个奇遇不断笼罩主角光环的张无忌式人物的传奇一生作为缩影,这和抽鸦片自嗨没什么区别。
看的讲解。从题材到剧情到演员都特别棒,唯一不喜欢孙俪演的那个人物,感觉是为了戏剧效果愣塞了个女学生。好多演员名声在外,看了之后觉得名不副实,侯勇是超出他名声得好!
小六子原型是编剧的祖父,难怪了,内容这么扎实。
从一无所有到一个行业的先行者,感受到很深刻的中华精神!
国家太弱 终逃不过一个悲剧 结局有点惨
看了十多集,主角光环好闪啊。。。。。
我怎么看过这么多电视剧!!
看孙俪侯勇萨日娜就跟萧红鲁迅许广平似的
今天又翻出来重温了一下,最好看的民国商战片,里面很多职场道理浅显,但世间有几个人能做到。
勇哥我耐你!
我讨厌侯勇那张脸 多半是冲出亚马逊后遗症
这一场荣华富贵好辛酸。。。
太牛逼 不输
相信有陈六子这样的成功,家驹也是配合无碍。王思懿热辣,王昌娥、孙俪气质佳。“一等人,不读书。非一等人,还得多读书。 /对男人还是女人,首先是相互的信任;第二步是相互的理解体谅;最高处是相互的欣赏,你看我好,我看你更好。”
只有24集而已,讲了民间生意人的一生,家国天下,现在动辄大几十集,山影你变了!永远记得那句“哎呀流血了”【凑数。。
挺经典的 虽然也有很多神话的夸张色彩 大亨的发家史 总有些荡气回肠。妈妈去世前一直一直重复的看 说想学学陈六子做人 可是时日无多 哪能重新学呢 反复看了有十遍。
国家太弱,个人太强,注定是个悲剧
简单粗暴的长镜头,真实力道的群戏,直击要害的金句,快到飞起的节奏,再加上侯勇天神下凡的表演。这部剧简直绝了!!!
国弱民强富贵又如何,终不过红尘一遭。陈六爷是个人物!8.4
看了两遍不止【烂海报】
是好剧啊……让民族主义都显得那么自然了